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447章 故乡新客

447章 故乡新客


  这一年的话题注定又要围绕着钟氏展开。

  对于安分守己的地方百姓而言,钟家的表现总是那么活跃、那么地充满噱头,而近期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则让人不由得羡慕嫉妒起钟家的好运气来。

  先是大房又添了个外孙,上上下下欢腾不已,设宴摆席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其后不久,像是不甘示弱,二房也终于有了后、留了种。

  因为是老来得子,二房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来宣泄一家子的欢喜之情。

  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对于这个嫡次子的大喜,钟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心满意足全无遮掩地表现在了脸上。

  就因为欢喜程度稍有不同,坊间好事之徒就传言,说老太爷其实更偏向二房。

  这很好理解,从来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嘛!

  其后就是三房,忽然间就冒出来个秀才,弄得街面上的人用了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方才将这消息消化掉。

  好事不嫌多,几乎是是同一时间里,四房也如愿以偿地在济南城里开了铺子。

  但所有这些事情加起来,都不如二姑娘的衣锦还乡来得盛大体面。

  钟若芝回来的日子很巧,恰赶在若萤之前到家。

  关于这个事儿,街面上很是有些说法,说是老天爷的意思,不让三房气焰太盛,因此才会安排二房的半路上给截了一刀。

  叶氏对此也颇有微词,因为老宅里的人全都扑在了钟若芝的身上,明显的就冷落了自家的孩子。

  但另一方面,叶氏暗中却又感到几分庆幸,庆幸若萤没有成为焦点。

  说句良心话,作为一个当娘的,她自己都有几分惧怕和若萤面对面。有生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大胆的人,才多大年纪,就敢睁眼说瞎话且心不跳、面不红,偏偏还就是能瞒过全天下的人!

  叶氏的一颗心一直在空里悬着,从若萤考取生员的消息传到耳朵里的那一刻起,不,从若萤拒婚的那时候起,一切就已经开始脱序了,不再受她的控制,不再是她的“意料之中”。

  所有的事情其实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埋下里伏笔,只是被所有人忽略了。

  是啊,谁能想到呢?谁能想到一个孩子家,能够做出那样的举动来?

  都说若萤早慧,街面上的人都羡慕她有福气,生了个好孩子,年纪小小的,就能够为家里排忧解难。这让她怎么说?

  有得必有失,天理从来不爽。

  叶氏肚里里有很多话想问、想说,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重了,怕女儿着恼。若是当场翻脸掀了桌子,倒还好,就怕那孩子又是那副无动于衷若无其事的模样。

  她知道这孩子的脾气,说温和,确实温和,只要顺着她,怎样都行。即便是杀人越货这等世所难容的大罪,在她那里也能得到理解。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那孩子是个没主见的。事实上,家中的这几个孩子中,就属若萤最为任性了。从小就神出鬼没的,爹娘管不了也抓不住,兄弟姊妹们又不自觉地听她、信她。

  若萌明明还比她小一岁,却要替她补衣裳袜子、梳头理发。

  很多事,不做,不等于不明白。

  心里明白却不说,这份隐忍却又跟寻常的孩子不一样。

  好几次,叶氏想要开口,却每每败在女儿平静的注视下。

  那种只有细心感觉方能感受得到的、局外人一般的淡漠,像是一把野草,塞住了叶氏的喉咙,使得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已经是若萤回乡的第三天了。

  而老宅也连续请了三天的客。

  自若萤回来,三房就陆续收到了好多街坊们的贺礼,也在自家男一桌、女一桌,设了两席。由叶老太爷领着,二舅被叶氏安排做里主陪。

  有老泰山和舅子稳妥地应酬着,老三只管好吃好喝,完了,自去看守鱼塘。

  大舅却一直没有露脸。他的生活节奏并未因为若萤的凯旋归来而有所改变。

  每日里,他都是早出晚归,把钟家大老爷的家当成了自家一般。

  众人似乎都已经习惯了他的这些行为习惯。因为处处不敢使唤他,因此,他的存在便成了可有可无、可见可不见。

  但是敏感的若萤却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大舅其实在刻意地地躲避着她。

  一种强烈的、隐性的对抗情绪横亘在甥舅二人之间。

  回乡后的第二天,老三就去了一趟县城,更换了新的户册,将若萤的身份由“嫡长女”改成了“嫡长子”。

  由女变男,只一字之差,对于三房而言,却不啻改天换日。

  回家后,老三用萧哥儿的玩具弓箭,朝着天地四房各射出一箭,以昭告四房,家中有子、后继有人。

  三房的气氛始终有些微妙。

  叶氏被东邻的老太爷叫了去,父女两个关起门来说了半天话。

  出来的时候,叶氏面色凝重,眼中却多了几分刚毅之色。

  道贺的街坊们络绎不绝,叶氏诚意相待,只一味谦逊客套并不多言。

  于是,人人都道三娘大气,遇上这等大事、喜事,不骄不躁、一如往常,做人实在是沉稳笃厚。

  街坊们因此反倒说了好多安慰鼓励的话,言语中,对她多年的隐忍与努力,表示出了理解和同情,以及敬佩。并且说,若不是当娘的这番苦心隐藏,山墙下的那把小铲子兴许早就作怪了。

  香蒲也在边上帮腔宽慰。

  叶氏是个喜闹的,在这些温暖的包围中,渐渐地安心许多。

  这些事,若萤很快就从腊月口中获悉了。对此,她不置一词,但只微笑而已。

  自从回来后,她就没正经歇息过。当天就上了芦山,把这一趟出游弄到的一些种子和苗木,交给了大显。

  “这些是曼殊沙华的种球,可不是大蒜,仔细看好,别让帮忙的那两位老居士误食了……”

  若萤席地而坐,盘点着麻袋里的东西。

  盘腿坐在对面的大显不时点头称是。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四郎说的,可是这经文中的曼殊沙华?”

  若萤应了一声,慢慢道出自己的打算:“这东西虽然不能吃,花开的时候却极为好看,跟你的寺庙最为般配。你别看就这么几颗,架不住繁衍力极强。小心照料的话,三五年后,就能长满半个山头。到时候,冲着这么好看的景色,进香拜佛的人也会增加。”

  “好,四郎说好,那定是好的。”

  随后,由大显陪着,若萤将寺庙里外巡视了一番。看着善男信女们烧香拜佛,到处香烟缭绕,当年的冷清凄惶无复存在,不禁暗中点头。

  之后,便进方丈室吃茶。

  茶是六出寺今年新摘的春茶,水是山顶的泉眼新汲的。那个泉眼若萤知道,一个时辰只能舀一桶,金贵如油。

  烹茶的用的是无烟的木炭,平日里贮存在一个专门的箱子里,只等招呼特殊贵客的时候,才会取用。

  这也是当初若萤的意思。

  适当的讲究是无声的尊敬。

  若萤让腊月打开随身的箱笼,取出一套青花白瓷茶具送给大显。

  宾主二人又说了会儿茶事。

  期间,若萤询问了大显的功课,知道他诵经坐禅都很用功,心下甚是觉得欣慰。

  寺庙里现在只有定慧一个跑腿打杂的,虽然有时候有些忙碌,但大显和定慧都觉得还能应付得过来。

  上个月县里来了个考察的师傅,里里外外转了一圈,住了两天就走了,临走嘱咐大显好好弘法,却没有透露出要给寺庙增加人手的意思。

  “僧多粥少只会产生诸多矛盾,现在这个状况,倒也使得。”若萤道。

  要说忙不过来,大概就是农忙季节了。好在六出寺还没穷到请不起工人的地步。抢收抢种的时候,花两个钱,请山下的农民过来帮帮忙,倒也不成问题。

  “二爷经常来,四郎知道?”大显忽然冒出来一句,“清明节那天,二爷给故去的冯姑娘捐了五斤香油,四郎听说过没?”

  若萤小小地惊讶了一下。

  钟若芹?他几时对佛法如此关切了?好好的不读圣贤书,准备迎接下一次的大考,年纪轻轻的,没事儿跑这种地方做什么?

  不信孔孟转而信奉起神明了吗?

  还是有什么心结?

  冯恬那件事,莫不是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怎么说当时他也是当事人,亲眼看着冯恬发疯、纵火,然后自焚。作为一个自小生长在温室中的公子哥儿来说,这种冲击不可谓不强烈,就有些心理不适,也是正常的。

  只是,时间都过去了那么久,悲伤也好、恐惧也好,应该可以淡化了吧?

  化不掉的话,能证明什么呢?

  证明二爷是个重情义的男人?

  还是能证明,钟若芹其实是个连鸡鸭都杀不了的脆弱书生?

  大房的人,个顶个都精明得出神入化,怎么会出钟若芹这样的一个良善之辈来?

  视大房为仇敌的她,将如何摆放钟若芹的位置?

  离开六出寺,若萤顺道去了高驼子那里。

  高驼子拱手相迎,欢喜道贺。

  若萤询问了他的近况,随后去菇房里检查了一趟。

  眼下这间菇房的产量,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与人手,已经是大势所趋。

  “我知道了。”若萤回头看了看腊月。

  腊月会意地点点头:“明白,四爷。小的这两天就跟高大叔商量出个对策来。首先得先重建菇房,修多大、花销多少,人工、材料各方面都先理出个明细来。掐好时间,见缝插针把需要的草料、粪肥之类的预备下。至于需要多少斤料、什么时间进货,也都得提前跟草料那边打好招呼,然后再看天气,尽快把这事儿给办了。四爷放心,小的们会今早列好明细给你过目的。”

  若萤满意地点点头,道:“今年冬天试试种点韭黄。一连三四个月,天天白菜萝卜和干菜,还真是够乏味的。”

  腊月笑道:“四爷真是个细心的。别人出去吃酒,大多只图个喷香好吃,吃完一顿、回味无穷。有几个人赶四爷这样,想法子做了来,天天吃、天天享受。”

  话说到这里,他迟疑了一下:“四爷是要自家吃,还是打算卖钱?”

  卖钱的话,估计有点悬。

  因为韭黄是在不见天日的环境里长成的,世人都有些忌讳。

  所谓“反季”,即与天理有悖,这种东西如果收到追捧,岂不表示其他逆行悖德的事情也都将受到宽容?

  对此,若萤深不以为然:“动辄就上纲上线的,焉敢说不是过日子的老人家,为了杜绝孩子们嘴馋浪费银钱编出来的胡话?从来都是物以稀为贵,要是跟菜园种菜那般寻常,你看那些老人家还说不说这种话。”

  “四爷说怎么弄,就怎么弄。吃不完也不怕,终归咱们有那么多的亲戚朋友,一家分一点怕都不够分的。”

  腊月意味深长地说道。

  若萤撩起眼皮瞅他一眼,没说话,却等同于默认了他的思路。

  赶在午饭前若萤回到家里。

  家中正在请客,黄柏生和静言师徒都在。

  叶氏却在屋檐下和二舅说悄悄话,两人的表情都有几分失落。

  迎着若萤质询的目光,香蒲酸溜溜地撇嘴,小声道:“庙小装不下大佛,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城里来的都这德性,眼睛长在头顶上呢!”

  若萤好不诧异,不知道母亲今天要请的是何方神圣,居然没能请得动!

  看到若萤,叶氏眼睛一亮,赶紧叫红蓝拿出厢房大炕上准备好的红包袱,让若萤再走一趟。

  “不远,就在咱家鱼塘南头。能请来最好,再不来,只管把东西放下,什么话也不要说,知道了吗?”

  说这话时的叶氏有几分生气。

  倘若再不来,那就是压根不尊重三房。对于这种人,还需要客气什么?说多了,倒显得没羞没臊没骨气。

  又嘱咐腊月,让好生跟着。

  若萤只得应下。路上少不得询问腊月这当中的缘故。

  “四爷才回来不知道,小的正打算抽空跟你汇报呢……”

  原来,大概在半个月前,合欢镇上来了一家外地人。根据街面上的传言,这家的家境似乎很殷实。

  也不知道这家人通过什么关系,居然不动声色地买下了钟家后头的小院子。

  关于这一点,若萤相当地意外。因为她很了解老宅里的那些人的脾性,从来都是不肯吃亏的。这次却连祖产都卖掉了,莫非对方下了血本?

  肯花大价钱买这里的房产,这个外地人是不懂行情呢,还是吃了钟家的算计?

  “应该不会是常住吧?街上的人都说,几乎没见过主人家露过面呢……”

  腊月疑惑地自言自语。

  若萤若有所思。

  她并非对此一无所知。

  回来的当天是在老宅里吃的晚饭。饭后,经由后面的夹道回家,恍惚听若萌说过一句,说夹道里面的那几间房子卖出去了。

  而她当时并未在意。

  “你知道那家人姓什么、哪里人?”

  这会儿她才想起来,要来请客,母亲居然连被请人的姓氏名谁忘了告诉她。

  名词解释:

  韭黄---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产生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黄”。

  明代一些富贵人家为了解馋品鲜,不惜一掷千金,在家中建造地窖,或者就在火炕上面栽植反季节蔬菜,以满足口腹之欲。

  栽培韭黄,首先要在入冬前搭好地窖,盘好火炕,在火炕上铺一层马粪,压一层细沙,以备栽植。然后在农历小雪前挖出韭菜根,选择肥壮的掰好理顺捆成盘,密排栽放到窖内火炕上的细沙中,撤上水,烧炕加温,使温度保持在36℃左右。以后约每隔两天淋一次水,始终保持一定温度,20余天后即可长成。

  韭黄含有蛋白质、脂肪、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具有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保暖等功效。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40125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