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12章 路在何方

12章 路在何方


  若萤恍然惊觉,抽抽鼻子,想起母亲嘱咐的,鲜猪肉必须炒熟了才好贮存,便想要拿去厨房处理。

  杜先生看着她的背影,愣怔了片刻。

  应该是好了吧?看她干活儿那个利索劲儿,就不像是个有毛病的。

  刚才看她发呆,还以为又犯了痴傻的毛病呢。

  大显闻着肉香直吧嗒嘴,想蹭点油水,碍着杜先生在,又不敢公然败坏自己的清誉。想把此间的主人诓走,便东拉西扯没话找话:“先生今天不去钓鱼了?趁着这会儿泥土松软,挖曲鳝最合适。”

  “今天不钓鱼。”说着,杜先生挽起袖子,从风箱旁边拾起斧子,到了外头,开始整治刚才拖回来的一根竹竿。

  若萤切好了肉片,走到门边:“没有花椒了。”

  炒肉放几颗花椒,这是叶氏的习惯,据说这样子炒出来的肉才香、也更易于长时间保存而不被苍蝇虫子玷污。

  杜先生顿了一下:“没有就没有吧。”

  若萤没吱声,转身把西间窗台上的药包拎了出来。

  杜先生有些生气:“没有,那里面没有花椒。”

  若萤就等他开口说话呢:“这是谁给的?以前没看到。”

  杜先生的眉头微微一紧,好像没有听到,弯腰继续自己的活计。

  避而不谈不外乎有两种情况:很不在意,很在意。

  那么,杜先生的守口如瓶是前者、后者呢?

  炒熟了肉,把猪油单独舀在一个饭碗里。等到凝固了,就可以撅了来炒菜、抹馒头吃了。

  油锅自然是不能浪费的,下一顿饭正好借着锅底的油水炒点菜。

  若萤盖上锅盖,轻车熟路地去屋西的小菜园里捡菜。

  经过杜先生身边,她住了一会儿。

  大显倒是很明白她的心思,麻利地替她问出了心底的疑惑:“先生这是要做什么?”

  “箫。”杜先生简洁明了。

  大显不好意思地笑了:“还道你要做鱼竿呢。”

  “笛子需要好膜,洞箫最省事儿。”杜先生掂着竹竿,考虑着取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果然是个高雅的人。肚子都吃不饱呢,还惦记着风花雪月。

  “要省事儿,晾衣杆最省事儿。”

  若萤嘀咕了一句,慢吞吞走开了。

  大显亦步亦趋,委婉地想要得到一个米粽。

  叶氏统共就给装了两个粽子,分一个出来,不知道杜先生后头会不会饿肚子?

  “大显,你这样子真的不行。”若萤的表情十分严肃,“你这个样子,几时是个头啊?不如你去投奔你师兄师弟们吧。好歹也有个照应。”

  她真担心大显一个人在山上,哪天有个头疼脑热,没个人照料,很容易小病拖成大病,然后,死了都没人知道。

  大显眼圈一红,哽咽道:“我舍不得师父……”

  比起卧冰求鲤、闻雷泣坟,大显对养育他的师父的心,也算是虔诚了。

  “该怎么办呢?大显,你该怎么办呢?”若萤望天喃喃自语。

  “你以为我没想过么?”走不走,对大显来说,是个很困难的抉择,“就算是走,也要安排好这里。锅碗瓢盆留给杜先生,破家值万贯,庙里还有不少的桌椅板凳,拿去卖了还是能卖不少钱的……

  这一大片房子,以前住满了人,一起做早课、晚课,背着师父下河摸鱼、上树掏蛋……

  以前只觉得吵闹,现在倒好,求个人来都没有人来。晚上,连个老鼠都没有,没有老鼠,就没有长虫。这儿是真的荒了,成天都能听到野鸡叫,就跟吃饱了打嗝似的。你知道吗?听到鸡叫,我就越发觉得肚子饿,越饿越睡不着,睡不着就要想以前的事,越想就越想师父他们……”

  大显的声音低下去,哭声升起来。

  若萤给他说得鼻子酸溜溜地:“你只看到了老鼠搬家,有没有瞧见骚皮子搬家呢?我听说六出寺有骚皮子呢。”

  年岁大的黄鼠狼才叫骚皮子,是最有灵性的东西,民间也叫做“黄大仙”,是可以享受人间香火的东西。

  大显抹了两把眼泪:“是有黄大仙,不知道住在哪间屋子里。师父说过,那东西有灵气,惹不得。”

  “你没看到它们,说明它们还在。你知道吗?一个地方若真是要完蛋了,住在那里的骚皮子必定会携家带口搬走。老人们都这么说的。六出寺不会倒,只要它们还在。”

  “真的?”

  若萤的凿凿言辞起了作用,大显一惊三叹后,对她表达出了深深的钦佩。

  “你知道的事情还真是多。以前为什么就没看出来呢?难怪老人们常说,越是老实人,肚子里的弯弯绕越多。”

  “听你说的,我倒像是个坏人。”若萤白他。

  “不是不是,我不大会说话,你要相信,你在我心里,是除了师父之外,心肠第二好的人。”

  得,又绕回到伤心处了。

  两个人闷了一会儿,若萤给他出主意:“你嫌孤单,不好再去跟杜先生说说,让他搬到你们寺庙里去?有个人做伴儿,哪怕彼此不说话,心里头到底会踏实得多。”

  “早说过了,先生不肯,说是吃水太麻烦。”

  若萤讶然:“怎么会呢?禅房外头那么大一口井,难道枯了?”

  大显不满地瞅她一眼:“那口井从来就不能吃,你不知道么?”

  “你又没说过。”

  大显想了一想,嘿嘿笑了:“是呢,好像是没跟你说过。不过,你好像也没问过。”

  “为什么不能吃?”

  “就是不能吃。”大显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师父在的时候,我们也不吃。说是吃了要肚子疼。不过,要是身上长什么疥疮疙瘩,拿水来洗洗,很快就好了。那是圣水,知道吗?”

  若萤眨眨眼,想了好一会儿:“你知道镇子上喂牲口的老癞痢头不?浑身都是大疙瘩,个个都跟拳头那么大的,能洗好不?”

  大显嗤笑道:“怎么可能啊!要能洗好,师父师兄们早就去帮他驱邪除厄了。只要不是胎里带的,就像痣,那个去不了,其它的像桃花癣、伤口溃烂脓肿、疥疔,脚上走火有泡,洗洗就好。——你不信?”

  “哦。”若萤心不在焉地答应着,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眼睛里忽然就跳出了火苗来,“我有个法子,大概能给你赚点灯油钱……”

  ……

  杜先生轻轻捶腰,眼光掠过不远处窃窃私语的两个人。

  一个孩子,一个跟孩子一样单纯的和尚。

  所以有共同语言,才会那么开心么?

  这座寂寞的山,似乎只要有若萤在,就变得活泼有趣了呢。虽然她话很少,可是,那个小小的身影,就好像一阵春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有花红柳绿莺啼燕舞。

  钟家老三养了四个孩子。

  头尾是妾的,中间俩女孩儿是正室的。几个孩子中,老大若苏是个好姑娘,这得益于叶氏自幼手把手的教导。不但言语举止矜持大度,女红也是一方有名。单凭着那一手好针线,将来也不愁嫁不出去。

  老三若萌,似乎沿袭了钟老三的一些跳脱气质,却又比当爹的机灵。那份妩媚灵秀,要说是香蒲姨娘亲生的,相信没有人会怀疑。

  老四若萧,作为三房唯一的儿子,自然被爹娘寄予了厚望。只是现在还小,要长圆、长方,还得慢慢看。

  最最奇怪的大概就是这二姑娘了。在钟家若字辈的所有孩子中,这可真是个异类,不上不下、不长不短、不冷不热、不声不响。

  还有——

  不伦不类。

  杜先生摇摇头。

  他想从记忆中,对若萤的轮廓做出一个大概的描述,却发现这孩子留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过浅淡。

  她是个女孩儿没错,但是,经过去年那惊世骇俗的一撞,现在在镇子上,她已经变成了“拼命四郎”。

  都说她比男孩子还野蛮。有闺女的人家教育自己的女儿,就爱拿她来做反面教材。

  她的一举一动都跟时下的女孩子不同,就没见过她戴过花或爱慕过漂亮衣裳。反倒是一味地喜欢舞刀弄棒、上树跳井。

  不声不响不代表胆子小。

  那么地淘气,想必身上的疤痕不会少。

  杜先生眯起眼,使劲地想象那孩子的长相,眼前却只有一个大大的空顶帽,一层短短的白纱飘啊飘的,恰好遮住了面目。

  她能看得清别人,别人却看不到她。

  才七八岁的孩子,从外形上看,却是很难分辨出男女。在穿着上,她一向随意。若苏的衫子穿在她身上明显有些大,松松垮垮的,越发显得她人很瘦小。

  也几乎不大穿裙子,裤管扎得紧紧地,那双天足就格外地刺眼。

  这么大的女孩子,有几个是没有缠脚的?现在不缠,后头知晓人事儿了再缠,就算是拿一堆好吃的哄骗,只怕也不会释怀。

  “怪胎,怪胎……”

  杜先生颇感头疼地自言自语,怎么甩都甩不开那个“英姿飒爽”的影子:别的女孩子,都随身携带着针线包荷包,她倒好,瞧瞧,腰上别着、挂着的都是些啥?

  猪皮鞘里,是白花花的匕首;猪皮囊里,是精神抖擞的竹箭;粗麻布斜挎包里,绝对没有女孩子该有的东西。

  这可不是瞎猜的,他可是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检查过她的包。

  他一点也没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他知道,若萤也曾背着他,翻看他架子上的书。

  来而不往非礼也。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三房的艰苦怕还要持续下去。要想把孩子们教养出息,叶氏,还有的苦吃啊。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280.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