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玉环不做宠妃 > 217.生死一线

217.生死一线


      杨玉环下意识的闭上眼, 她等待着冰凉的剑锋刺穿身体的一瞬间。杨玉环的脑子涌现出来无数的念头,青鸾那双清澈的眼睛一闪而过, 杨玉环无奈的想, 也许自己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其实她大可以做出来乞怜之态。没准还能逃过一劫。有娘子的孩子最幸福。没有了亲生母亲, 真不知道等着青鸾的是什么。  很快李隆基和她相处的种种,浮现在眼前,杨玉环内心一阵悲凉,原来她还是逃不脱命运。或者自己没有死在皇帝手上, 李隆基没有那么多的后悔和懊恼。不管最后是谁成为胜利者,这些都和自己没关系了。  接着是小寿的脸,以及他们从小到大情形一一浮现出来。小寿, 希望他们下一世在也不要见面了。  “陛下驾到!陈玄礼, 你要忤逆作乱吗?”随着高力士厉声呵斥, 形势一瞬间倒转了。杨玉环睁开眼, 有些不敢置信。李隆基竟然出面了!但是还没来及感动,她心里一个冷冷的声音冒出来:“他根本不在意你。只是要任由着陈玄礼一个将军杀了皇后, 会损害皇帝的权威!没准下一秒, 皇帝就会为了自己的安全,毫不犹豫的杀了你!”  陈玄礼对李隆基还是心存忌惮。见着皇帝来了, 陈玄礼赶紧扔下宝剑,手忙脚乱的跪下去。见着主将如此,陈玄礼身后的那些士兵们也都没了刚才的嚣张气焰, 也跟着跪下来山呼万岁。杨玉环身边的青云长长的出口气, 带着哭腔说:“娘子, 陛下来了!”刚才真是千钧一发,就差一点——青云和那些侍女们不由得后怕起来。刚才陈玄礼根本是要对娘子动手啊。  要是皇后有个什么闪失,她们肯定是没活路的!  李隆基几步到了杨玉环面前,抓着她的手,上上下下的端详打量着:“娘子受惊了。是朕疏忽了!陈玄礼,朕要你带兵到潼关驰援,你却做了什么?竟敢带兵逼宫,还要对皇后无礼!哼,你难道是也想学习安禄山吗?”  听着皇帝的话,陈玄礼忙着磕个头,激动地辩解起来:“陛下,臣万万不敢!实在是这次安禄山叛变都是因为杨国忠兄妹误国!……”陈玄礼慷慨陈词,义愤填膺的数落起来杨国忠的种种罪行。什么昏庸无能,结党营私,欺上瞒下。  “……杨国忠依仗着陛下的信任胡作非为。他擅权乱政,对那些不肯依附的官员们千方百计的排挤。提拔那些肯献媚的小人!朝堂上乌烟瘴气,出身良好,终于陛下的臣子被排挤,那些公开反对杨国忠的官员们甚至被罗织罪名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现在朝廷上阿谀奉承之风盛行!陛下,陛下当年是何等的英明圣武,谁知却被杨国忠这个小人蒙蔽了。如今百姓们怨声载道。安禄山一个边镇带兵的粗人,竟然能带着数万人从平卢到潼关,一路上竟然没有丝毫惊动了当地的官府。可见吏治败坏到了什么地步了。臣手下的兵士多是看不惯杨国忠误国,他们说就算是自己拼命去平定了安禄山的叛乱,但是杨国忠做一天宰相,他们就看不见任何希望。因此他们要先杀了杨国忠。陛下,安禄山的叛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我们猝不及防,王忠嗣和哥舒翰的援军到也需要时间。若是这个时候陛下不肯忍痛割爱,那么我们军心涣散,就算是到了潼关,也很难说就能守住。陛下,还请陛下三思,以大局为重啊!”陈玄礼的话看起来句句泣血哀告,其实却是带着威胁的意思。  意思很明显了,士兵们看不惯杨国忠,要杀之后快,才肯去平定安禄山的叛乱!要是皇帝袒护杨国忠和杨氏姐妹,结果怎么样就不好说了。现在皇帝离开了长安,可疑立刻调动的兵力也就是陈玄礼手上的这点禁军。王忠嗣和哥舒翰远水解不了近渴。  杨玉环默默地低着头,她在等着李隆基开口。刚才陈玄礼的话,在李隆基的耳朵里是威胁和摊牌,但是停在杨玉环的耳朵里,更有愤怒!什么杨国忠误国误民!都是放屁。杨国忠又不是皇帝,最后一切的政令发布没有皇帝同意,杨国忠也不敢矫诏啊。李隆基是皇帝,怎么说也是承担领导责任——杨国忠再无能,也只能负部分责任。  当然,在杨玉环看来,杨国忠虽然能力不怎么强,但是做事还算是认真。要说杨国忠洁白无瑕,那是胡说八道,可是也没陈玄礼说的那样。这分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李隆基竟然没一点反驳的意思,甚至有吧一切都推到杨国忠身上的趋势。  要知道,谁都知道杨国忠的身后是杨玉环,皇帝这么做,杨玉环不敢想下去了。  看着陈玄礼还算是恭敬的态度,李隆基的心里稍微松口气。皇帝的心里很清楚,什么清君侧,不过是安禄山的借口罢了。而且安禄山造反,绝对是内因和外因结合。、而且内因占了很大一部分!刚才陈玄礼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那些人对着新政早就心存不满,安禄山是个善于观察风向,寻找机会的人。他不过是觉得寻找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想着搏一把。要是真的成功呢。岂不是一步登天了。因此安禄山才干有了造反的念头。  而且能叫安禄山选择这么铤而走险的造反方式,李隆基心里明白了,这肯定是有内应在长安啊。要不然安禄山怎么会选在这个时候呢。新年刚过,各级官员和百姓还沉浸在新年的慵懒气氛中。因为很快就要春耕了,农夫们都忙着预备春耕,不少的商人开始从平卢和范阳等地贩运来不少的马匹。  这个时候路上肯定是有不少的商队来来往往,正好能掩盖叛军的踪迹。而且这一路上没惊动任何地方官员,这里面肯定有内应。陈玄礼竟敢抗旨,抓住杨国忠韩国夫人,还搜宫抓虢国夫人!  想到虢国夫人根本就是杨玉环的一个障眼法罢了。李隆基看着陈玄礼的眼神越来越复杂。陈玄礼当年也是自己倚重的亲信,跟着自己诛杀韦氏,平息太平公主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也从来没亏待过这个老部下!谁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但是目前的情势,却是虎落平阳,手上没有可疑调动的兵马,自己当初为什么把驻跸警戒的事情全交给陈玄礼呢。结果竟然无人能平衡。杨国忠看样子是救不成了。李隆基下意识的移开眼光,他不敢直视杨玉环的眼睛。他们谁都明白,杨国忠罪不至死。  而且,李隆基心里有些不舒服。自己用过不少的宰相,杨国忠不是能力最强的,却是最听自己话的。没有辜负国忠这个名字。  而且杨国忠能大错不犯,尽心竭力的办事,实在是因为杨玉环在背后鞭策督导。要是杨玉环是那种毫无大局观,自私自利的人,她根本不会这样。没将诶有杨玉环的鞭策监督,只怕按着杨国忠能力和性格,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隆基明白,杨玉环承受了不少的压力。谁知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以前杨氏族人肯定对着杨玉环不肯偏心杨家人有怨言。杨国忠要是倒了——杨家只怕真要和杨花一样四处飘零了。  杨玉环冷眼看着李隆基躲躲闪闪的表情。她紧紧握着手,深吸一口气:“三郎,杨国忠身为宰相,是朝廷命官。就算是要治罪,也该按着律法办事。现在叛军就在潼关,可是三郎却忙着杀掉自己的宰相。这不是动摇军心吗?妾身身为女子,尚且知道团结一致的道理。怎么陈将军却要随便诛杀命官吗?臣妾的姐姐,不过是个弱女子,你为什么把她也抓住了。我姐姐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是陛下册封的命妇,你竟敢随便拘谨抓捕命妇。陈将军 ,你接下来是不是也把我抓起来呢?”  说着杨玉环上前抓着李隆基的袖子,梨花带雨的哭起来。李隆基好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伸手握住了杨玉环的手,轻声的安慰几声:“娘子不要伤心,朕立刻叫陈玄礼把二姨放了。”李隆基说着狠狠地瞪着陈玄礼:“你立刻把韩国夫人放了。杨国忠是宰相,你刚才说杨国忠误国,哼,你是在说朕误国了。”  陈玄礼到底还是心虚,李隆基余威仍在,那一声呵斥叫他忍不住浑身瑟缩下了:“陛下,这些年杨国忠窃取宰相之职,对上蒙蔽陛下,对下是骄横跋扈。那些臣子要是有谁敢提出反对意见就要……”陈玄礼竭力的给自己行为找出正当的理由。  就在皇帝和陈玄礼僵持的时候,高力士忽然正色的对着陈玄礼说:“事有轻重缓急!陈将军,你是陛下身边的老臣了,现在安禄山的叛军就在潼关,你却在这里纠缠细枝末节。你是想等着安禄山的叛军攻陷长安,才带兵去抗敌吗?你拖拖拉拉不肯奉旨,到底想做什么!”  高力士的话已经很露骨了,就差直接指出陈玄礼是安禄山的内应了。陈玄礼猛地闭上嘴,好像是下了最大的决心,他握着宝剑,一字一顿:“陛下,臣和手下的将士们只要陛下杀了杨国忠,以正国本。我们的妻儿老小都在长安,怎么能不着急呢!还请陛下杀了杨国忠,我们自然会奉旨抗敌的。”  摊牌了,先杀了杨国忠,接着就是自己了吧。陈玄礼知道,自己已经把杨玉环和杨氏得罪死了,他们之间再没和解的可能了。  “娘子,还请娘子顾全大局!”高力士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杨玉环身边,悄悄扯了下她的袖子,用大家都能听见的声音提醒着杨玉环。好个忠心耿耿的奴才啊!杨玉环讽刺的看着高力士。他这个老狐狸怎么可能不知道陈玄礼的心思。杀了杨国忠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她了。可是高力士却要自己放弃杨国忠。这不是等于杨玉环自废武功,洗干净脖子等死吗?  “阿翁真是一心为陛下,一心为大唐,你不愧是三郎身边第一忠心耿耿臣子。”杨玉环的语气带着淡淡的嘲讽,高力士脸上竟然闪过一丝尴尬:“娘子谬赞了,只是非常时刻,只能行非常之法。陛下对娘子何等恩宠,娘子也该体谅陛下。”  杨玉环没理会高力士尴尬,只盯着李隆基:“三郎是天子,天下之事天子一人裁夺。”  空气凝固了,李隆基面沉如水,没有说话。杨玉环在等着命运的裁决,陈玄礼也是一样。他们都知道,皇帝这是在计算。要是皇帝不同意杀掉杨国忠,和陈玄礼撕破脸,杨国忠可疑侥幸逃生。杨玉环也就有了一线生机。但是要皇帝站在了陈玄礼这边,或者说是皇帝不想横生枝节,默认了陈玄礼杀了杨国忠。那么就等于变相宣布了曾经显赫一时杨氏彻底倒台。  那些不满新政的旧士族们岂能善罢甘休,等着安禄山的叛乱平息之后,肯定会对着杨玉环反攻倒算的。那个时候没了杨国忠在朝堂上的势力,杨玉环这个皇后就岌岌可危了。他们肯定会清洗掉当初被杨氏提拔重用的人。报复是残酷的。没准没等着安禄山的叛乱平息下来,杨玉环就要折戟沉沙了。  杨玉环和陈玄礼都盯着皇帝,因为李隆基一旦开口,就决定了他们两个人的命运。随着沉默的时间越来越长,杨玉环的心满满的跌落到了不见深渊的谷底。她明白,皇帝沉默的时间越长,就说明李隆基正在抛弃她。  终于决定生死的最终时刻来了,李隆基艰难的发出声音,皇帝的声音干涩沙哑 ,就像是粗糙的砂纸在磋磨着人心,叫人听的心里毛毛的。李隆基艰难的吐出每个字:“宰相误国,也是朕的过失啊。”皇帝声音带着哭腔,陈玄礼听着皇帝的话,顿时眼睛闪闪发光,脸上露出来赌徒拼死一搏,竟然侥幸获胜的狂喜。  杨玉环只觉得有个什么东西断掉了,一个冷酷的声音高清晰的在她耳边说:“命运无法不可捉摸,也无法逃避!”  “陛下不必自责,都是杨国忠蒙蔽了陛下。天下痛恨杨国忠很久了,现在陛下拨乱反正,痛下决心,处置了杨国忠。不管是臣子们还是将士们,都感念陛下圣明。为大唐的社稷江山铲除了祸害。臣立刻把杨国忠明正典刑,叫将士们明白。”说着陈玄礼对着自己身后做个手势,沉着脸发号施令:“立刻把杨国忠押到宫门前,当众斩首!把杨国忠的首级挂在宫门前示众。叫官员和宫人们都去观刑!以正视听!”  说着陈玄礼站起来,洋洋得意的看一眼杨玉环,眼神里都是得意和挑衅。杨玉环还算是沉得住气,并没失态崩溃。她只是从垂着眼站在那里,整个人就像是一座白玉雕像。陈玄礼还要说什么,但是想了想,也就闭上嘴退出去了。  等着只剩下了皇帝,杨玉环和高力士三个人,李隆基才无奈的叹息一声,试探着伸手去拉杨玉环的手,用很愧疚的语气说:“现在陈玄礼掌握着数万兵马。随扈的禁军都是他的部下。要是朕态度太强硬。没准会酿成兵变。杨国忠,是朕对不起他。”  李隆基越说越觉得嗓子眼被什么堵住,最后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李隆基很希望杨玉环对着歇斯底里的哭闹,说出怨恨自己的话。这样会叫他的心舒服一点。谁知杨玉环却只安静的叫人害怕。整个人好像是一尊塑像,就要更被杀头的杨国忠和她一点关系没有。杨玉环越是安静,李隆基的心里越是毛毛的没底。  “你是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天下人的生死都掌握你的手上。皇帝的恩宠可疑给任何人,更可疑收回来。杨国忠也不是纯白无瑕,彻底无辜。安禄山带着那么多的人穿府过县,竟然没有一点察觉。哼,地方上吏治松懈成了这个样子,难道不是宰相的责任吗?她应该只是为家人伤心,不敢怨恨我!”李隆基心里有个声音在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  “现在形势危急,陈玄礼掌握着禁军。朕也只能用权宜之计暂时安抚下军心。玉环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知道取舍!她素来是识大体的。”李隆基决定,今后多哄哄杨玉环,给她更多的恩宠。杨国忠没了,杨家还有别的人啊。杨銛就是不错的一个人吗。又是太华公主的驸马,又是杨玉环亲堂弟。  看着杨玉环依旧是沉默,李隆基放软了语气哄着她,给杨玉环开出来一张大支票:“现在的情势,娘子也清楚。等着事情过去之后,朕自然后把那些心存不轨的小人抓起来。杨国忠嘛,朕会给他一个清白。那个杨銛是个不错的人。你是在叔父的家里长大的,和杨銛不是亲姐弟,也和亲姐弟一样。朕要提拔杨銛……”皇帝表示只要过了眼前难关,还会提拔杨家人的。不会叫皇后大权落空。  杨玉环打断李隆基假惺惺的许诺,毫不留情的在李隆基的伤疤撒盐:“三郎还是想想如何叫陈玄礼尽快的到潼关去挡住叛军吧。不过我看陈玄礼去了更糟糕。没准陈玄礼一到了潼关就会直接打开关门,放安禄山进来,然后他们两个一起清君侧!陛下还是立刻启程,玉华宫离着长安太近了。没等着王忠嗣哥舒翰他们来的,叛军就先来了!”  这话一出口,李隆基的脸色那个难看。看着皇帝脸上五颜六色颜色轮转,高力士忙着出来缓和气氛。娘子刚才等于明着说陈玄礼和安禄山勾结,皇帝现在已经是走投无路了。李隆基当初宠信安禄山,更重用陈玄礼。其实杨玉环早就和皇帝提过,对于那些老臣们要叫他们慢慢的淡出权力核心。谁知李隆基却是不肯背上刻薄寡恩,鸟尽弓藏的名声。  现在杨玉环揭开了李隆基的旧伤疤,事实面前皇帝也无力反驳了。眼看着皇帝脸色不好,高力士立刻出言:“娘子的话也有道理,不过陈玄礼应该不会勾结叛军的。娘子,外面起风了,还请娘子和陛下进去吧。”说着高力士做个手势,叫青云扶着杨玉环进去。  谁知杨玉环一下子挣开了侍女的手,接着在在李隆基的欣赏划刀子:“三郎还是到剑南避一避的好,最好离开之前册立以前的废太子李亨做太子,不,应该叫他直接做皇帝才好啊。陈玄礼没准早就和李亨暗通款曲了。陛下何必假惺惺的说什么今后要如何的话。杨国忠算什么——三郎在平日何等杀伐果断,你刚才应该直接当着陈玄礼的面把我杀了!这样才能平安过关呢!妾身恭祝三郎平安康泰!”杨玉环冷笑一声,狠狠地甩开高力士的手,径自走了。  看着杨玉环的背影,李隆基无力摇晃了下。高力士立刻扶住皇帝的胳膊:“陛下,娘子说的都是气话。毕竟杨国忠是她的堂兄啊。虽然是气话,但是娘子说的未尝没有道理。陈玄礼到底和叛军还有庶人李亨之间有没有关系——陛下要三思啊!”  “力士,原来在她的心里,朕竟然是如此薄情的人吗?”李隆基完全没听见高力士的话,他痛苦的看着远处,低声的喃喃自语。  高力士一狠心,压低声音:“陛下,娘子不是怨恨陛下,她是真正把陛下放在心里。现在情势紧急,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还请陛下忍痛割爱。娘子她这是暗示陛下啊!”高力士做了最坏的打算,皇帝是一定要维护的。到时候也只能去卒保帅了。  听着高力士的话,李隆基竟然有了一瞬间的犹豫。


  (https://www.xdzxsw.cc/book/62212/4180115.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