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玉环不做宠妃 > 197.心有不甘

197.心有不甘


  华清宫, 杨玉环嘴角含笑,眼前站着个道士, 仔细看看, 竟然是安禄山在茶馆见到的那个人。“那么说安禄山已经决定回去, 整顿军备交出军权了?”杨玉环心里暗笑,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少不了封建迷信的影子啊。人在无法预测未来的时候,都会把命运交给虚无缥缈的不可知力量。

  “是,安禄山露出来这个意思,但是看他好像还没彻底下决心。这个人野心不小,只怕不是两句话就能打发的。还要再下猛药才好。”那个叫做丹青的道士有些不确定:“都是小道办事不利。不如, 我再去说——”

  “你上赶着去说反而更不好,叫他看出来破绽了。大家都相信神仙还不是神仙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这样才叫人相信。要是整天在身边,和邻居张三李四一样, 谁还会相信呢。你不要再管了。接着办其他的事情就是了。”杨玉环一摆手,叫丹青生出去了。

  丹青生深深一躬身, 告退出去了。杨玉环一个人发一会呆, 小喜说:“娘子,既然安禄山要回去, 横竖别的边镇都交出了兵权,他还能扛着不交不成。娘子——做什么还发愁呢?”

  在小喜看来杨玉环坐上了皇后, 在朝堂上也有了发言权, 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就连着最难的边镇军事改革也进行的很顺利。可是为什么娘子还总忧心忡忡的呢?“娘子还是想想,青鸾也不小了,以前娘子说青鸾年纪小,不宜提立储的话。现在眼看着青鸾就要三岁了。也是时候了。储位一直空着,难免会引起众人的猜疑。还是早立储君的好。”小喜认为只要青鸾成为太子,那么就一切圆满落幕,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花好月圆了。

  杨玉环叹口气:“这样的话不要随便说。是谁叫你和我说立储的话?是杨国忠还是谁?”杨玉环揉揉太阳穴,刚才看了半天的公文,真的有点脑壳疼。看起来做皇帝真的不容易,每天面对无数枯燥公文,从民生到经济,还有舆论,甚至连着什么寡妇守节,地方上富豪分家产,一些鸡毛蒜皮,狗屁倒灶的事情都要管。

  有的时候杨玉环看了半天才赫然发现,刨除了那些废话之外,都是些鸡零狗碎的破事。她恨不得把那个废话连篇的官员抓住,狠狠地揍一顿,出出心里的恶气。老娘宵衣旰食,就是为了听你描述一一对奸夫□□出墙引发的血案吗?

  但是她不能把这样的废话扔出去,或者在上面狠狠地画上个新红的大叉子!她还要耐心的做批复。因为这些案子都会成为案例,要是有一点偏差,就会引起很可怕的社会影响。扶不起来的老太太,实在是伤害太大了。

  小喜上前轻轻地为杨玉环揉着僵硬的肩背:“不是有人叫奴婢问的,这都是我自己的意思。娘子,每天帮着陛下处理政务,可是陛下却一点表示没有。奴婢是担心啊。”小喜压低声音,对着杨玉环抱怨起来:“陛下这么多的儿子,难保没有谁生出别样的心思。娘子贵为皇后,有陛下的宠爱,他们自然不敢在娘子面前做的太露骨了。但是背地里——”

  “我知道,我也觉得他们好像太安静了。当初陛下不提册立储君的话,是因为边镇军改刚开始。还不知道情势如何。要是贸然提出来册立储君的话,担心有人浑水摸鱼。现在情势慢慢的清楚了。这些人还一点动作没有。”不仅是小喜,其实杨玉环的心里也开始没底了。

  前天杨国忠那番话就像是一根刺,深深地扎在她心里,杨国忠悄悄地表示,他曾经暗示过,该到了请皇帝立储的时候了,要臣子们上疏请皇帝册立青鸾做太子。但是李适之这些人嘴里答应的好好的。谁知却不见动作!

  “娘子,陛下到底是个什么心思,我们认真办事的,得罪了不少的人。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青鸾。别是陛下到时候不认账了,我们岂不是两边不是人,别人耍了不成?”杨国忠压低声音说出自己的担心。这个宰相当的太不值了。

  当初杨国忠挤走了李林甫,坐上了这个宰相之位,想着自己也能权掌天下,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那还不是一呼百应,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但是没多久杨国忠就发理想很丰满,显示很骨感。这个宰相根本没想的那么威风八面。

  皇帝把无数的琐碎事情交给自己,杨国忠要办,尽管他只是负责指挥,但是却不能只挂个虚名,随便底下人做。因为皇帝会随时的抽查!李林甫滚蛋了,但是李适之,张九龄这些人都在呢。他们那些官员们从心里看不上自己,认为他就是个凭着裙带上来的奸佞小人。尽管大权在握,但是声望不足。杨国忠倒是想看谁不顺眼就干掉他呢。和李林甫一样,压制群臣。

  但是他没李林甫的计谋,也没李林甫的出身和资历,杨国忠只能紧紧地抓着唯一,也是最大的靠山——李隆基。因为他清楚,他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皇帝的宠信上。后来杨玉环册封皇后,杨国忠还以为自己能稍微松口气了。谁知——日子更悲催了。

  为了树立皇后娘娘的政治威信,杨国忠必须要推行最各种新政。先是回复以前的考核制度,接着推行更完善的考成法,紧接着还有地方和中央的财政改革。运河,黄河,长江,还有各种水利,驿道要拓宽,要没一个乡镇都要通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何其浩大的工程啊。

  杨国忠硬着头皮,四处冲杀。庞大的帝国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只要稍微动了一个地方,就会发生连锁反应。牵一发动全身,何况是动了别人的奶酪,杨国忠好像是个在大海里面拼命游泳的人,海岸就在远处,但是他却已经筋疲力尽了。现在杨国忠最希望的就是青鸾坐上太子之位,皇后的势力巩固。

  可是册立太子就好像是海市蜃楼一样,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因此杨国忠才来和杨玉环抱怨起来。

  杨国忠的话成功的在杨玉环的心里种下了怀疑的种子,杨玉环心里七上八下的——别是李隆基还有什么后手呢。

  “玉环在想什么呢,连着朕进来也不知道?”李隆基的声音忽然,冒出来,杨玉环一下子惊醒过来,猛地站起来:“三郎,他们竟然不通报!臣妾失礼了。没有迎接三郎。”杨玉环收敛了心神,换上一副笑脸,皇帝今天的情绪不错,眼角眉梢带着笑容。

  李隆基心情挺好,伸手拉着杨玉环起来:“娘子何必这样拘谨呢,我们是夫妻啊。你刚才在想什么,这样入神。朕想看看娘子在做什么,因此没交他们通报。你的脸色不好,难道是身上不舒服吗?”李隆基看着一遍桌子上堆着不少的公文,伸手拿起来一份翻了翻,上面的字迹工整:“娘子这几天的字有了进步,十分类朕。”李隆基说着得意的笑起来。

  杨玉环很崇拜颜真卿,一直都是临摹颜真卿的书法,这叫李隆基心里有些郁闷——朕的书法也是很拿得出手的,为什么玉环不喜欢呢,虽然颜真卿的书法很不错了,但是——想着杨玉环对颜真卿书法的崇拜,李隆基内心深处还是有些小失落的,加上失去陪着美人练字的乐趣。真的好遗憾啊。

  谁知杨玉环却悄悄地拿着自己的字练习起来。这叫李隆基很是得意。“这样省的叫那些人暗自揣测,只是我的字总是写的不好。”杨玉环很无奈的摊摊手,她在公文上的批示越来越多了,粗粗算起来,竟然一大半都是出自她的手笔。等着这些批示送到了中书省,一定会引起那些臣子的议论了。杨玉环只能竭力的磨坊李隆基的字迹,使得那些批示看起来像是皇帝本人的手笔了。

  武皇做了前无古人的事情,也给大唐的臣子们留下了深深地创伤——他们现在简直是听不得什么后宫干政,在不少人的眼里,杨玉环简直是第二个武则天了。

  听着杨玉环的话,李隆基的眼神一暗,随即就恢复正常:“娘子总是小心谨慎。那些人——朕叫人头疼。一个个顽固不化的。”

  杨玉环心里一动,转开话题:“好容易看完了那些无聊的东西,今天下午无事,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三郎,很久没出去走走了。听说今天有庙会,我们去广宁寺看看可好?”杨玉环扯着李隆基的袖子撒娇。在宫里总是没机会问立储的事情。

  李隆基听着杨玉环的话立刻答应下来:“好,难的娘子兴致好。就出去走走。安禄山要回去了,也能松快几天了。”李隆基别有深意的看了杨玉环一眼,拉着她的手摩挲着。杨玉环心里一动,皇帝还真是消息灵通的很呢。他竟然全知道了。自己一边跳大神,一边装鬼,总算是把安禄山暂时安抚住了。谁知皇帝竟然知道的清清楚楚。

  “原来三郎都知道了。我还以为自己天衣无缝,暗自得意呢。真是丢脸。”杨玉环捂着脸,做羞愧状。

  “朕有一件事始终不明白,娘子为什么总对着安禄山存有戒心呢?”李隆基今天得了消息,想了一上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玉环对着安禄山好像是有着天生的戒备和反感。虽然安禄山在长安四处走门路,制造舆论叫皇帝也不高兴。但是杨玉环对安禄山流露出来的厌恶和戒心,好像在她第一次见安禄山的时候就有了。要不是杨玉环和安禄山一个在蜀中长大,一个是胡人,李隆基都要怀疑他们以前有什么恩怨了。

  杨玉环拉着皇帝向外走,笑嘻嘻的说:“也没什么特别的缘故,我只是不喜欢阿谀奉承的人罢了。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一张笑脸后面是什么呢。”听着杨玉环越发凉薄的语气,李隆基不易察觉的挑挑眉。这的确是玉环的性子。

  等着午膳摆上来,杨玉环看着面前无数的珍馐美味,忽然没了胃口。每天都是这些,真的好无聊啊。这个年头很多蔬菜和水果还没来到这片土地,辣椒是没有的,就连着夏天消暑必备烤玉米也没有啊。来到这里这么长的时间,杨玉环最不适应的还是吃。

  看着杨玉环拿着筷子犹豫的神色,李隆基立刻沉下脸:“厨师们越来越不经心了,再换上新的菜色来。”杨玉环忙着拦住皇帝,这一桌子所费不赀,差不多是一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要是再换一遍,简直是要遭天打雷劈的。“不用换了,每天都是一样的东西,其实也不能怪那些厨师,他们学的就是这个,也翻不出来什么新鲜花样。我这几天胃口也不好。小喜你去盛一碗汤来,我随便吃一点就好了。”杨玉环打断了皇帝的话,心不在焉的随便吃了一点。

  随着参与政务,杨玉环对着这个国家真正的情况越来越了解了,即便是现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是从来没彻底消灭过饥饿和贫穷。但是皇家的生活依旧是奢华的,有的时候杨玉环对着那些排场,都会在心里忍不住嘲笑自己: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啊。

  而且接下来还有不少的工程,像是修通道路,水利的维护,这个年头没有蓝翔学校,也没什么钢筋水泥,因此做基础建设费人费钱。就算是有再多的钱和粮食,杨玉环都会觉得不够用。一边是她在想方设法的筹划资金的,一边是皇帝还有那些皇亲国戚们,豪门士族在挥金如土。

  一想到这些,杨玉环都要抓狂了!但是她却只能装着熟视无睹。好像一切都本该如此。

  李隆基看着杨玉环漫不经心的样子,眉头不易察觉的皱了皱。“今天下午天气凉爽,朕和娘子出去走走。”

  两个人换上了便装,看起来就像是一对出身官宦的夫妻,带着家人出游到寺庙上香。两个人松开缰绳放任着马儿跑起来,今天的确是个难得凉爽的天气,清爽的风轻抚着面庞,杨玉环先一步纵马到了一个小小的山丘上。站在山丘上看着底下整齐的农田,阡陌纵横,排水渠边上种植着整齐的两排杨树,田地里面的麦苗已经开始微微泛黄,看起来今年也该是个丰收年。

  “这就是新修的水渠么?没想到娘子还真是有心了。朕竟然不知道你的脑子里面到底装着多少我不知道的东西。”李隆基慢慢的策马上来,站在杨玉环身边。他抬手制止了杨玉环,自顾自的说下去:“这几天娘子总是有些心不在焉的,朕开始还担心,别是娘子嫌弃朕老了,对我冷淡起来。后来朕明白了,你是为了青鸾的事情。”

  听着皇帝的话,杨玉环心里一动。这个人竟然看出来了!她转脸盯着李隆基,等着下文。

  给杨玉环一个安心的笑容:“娘子放心,朕正要着手做这个事情呢。你是个合格的母亲,也是个称职的皇后,相信今后你也是个贤德开明的太后,能够辅佐青鸾。”皇帝的话叫人滋味万千,看的出来,李隆基的心里也很复杂的。谁也不想看自己一点点的衰老下去,成了别人眼里的废物。尤其是皇帝,掌握着天下,谁不想长命百岁,永远享受着权利巅峰的滋味。

  但是谁也逃不过时间,一切都是公平的。不管是帝王还是百姓,都会衰老,离开这个世界。因此不管李隆基怎么想尽办法,他还是感到身体一年一年的衰老下来。尽管保养的很好的,可是他还是日渐对着政务倦怠起来,再也没了以前充沛的精力了。衰老还是来了。

  花费了很久,李隆基才才下定决心,册立青鸾做太子,尽管这要冒着很大风险!李隆基心里很清楚的,臣子们多半是心里不愿意看见个年幼的太子的,杨家的权势已经登峰造极了。要是真的出现一个年轻的太后,掌握大权的舅舅宰相,一个年幼的皇帝要如何面对呢。

  天下怎么能臣服?肯定会有些的人要趁机生事。因此这些日子李隆基都是眼旁观着。杨国忠实在没什么大才干,和杨玉环说的一样。不过这个人好吃就是胆子和才干成正比。他那点小聪明足以维持朝政的日常运转,杨国忠也只敢小打小闹的收点钱,再大的事情他想也不敢想。

  最叫李隆基吃惊的是杨玉环,她有个聪明的脑子,更要紧的是玉环没有私心,她对权利没有祖母那么渴求。若是自己不在了,青鸾还小,不会出现太后保持朝政不肯放权给皇帝的事情。

  最要紧的是,杨玉环是自己最爱的人,李隆基心里也清楚,要是青鸾和储君之位失之交臂,等着青鸾和玉环的是更艰难的处境。

  在听到安禄山预备回到平卢交出兵权的消息,李隆基做出了最后的决定,立青鸾这个最小的儿子做太子。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今后玉环母子的安危了。

  杨玉环听着皇帝的话,却没有预想的欢喜。自己这些天一直忐忑不安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她心想事成,青鸾她的儿子将是这个帝国未来的主人,她今后将是太后,但是杨玉环的心里一点也不快乐,反而有些空荡荡的。

  “怎么,娘子不高兴吗?”没有预想的感激和兴奋,杨玉环一直沉默着的,虽然她蒙着面纱,可是李隆基依然能看见杨玉环脸上没一点喜色。难道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这些日子她不是一直在为这个心事重重的?

  “三郎把天下交给青鸾,可是青鸾还那么小,我担心这个孩子不能担起重任,反而叫三郎失望了。其实最要紧的是,我想三郎一直陪着我们。”杨玉环忽然鼻子发酸,眼前一片模糊。她伸出手握住李隆基的手,竟然哽咽起来了。

  温热的水滴掉在了手上,李隆基的心也被温暖了,原来在玉环的心里,自己才是最要紧的。前所未有的满足叫李隆基心情好起来,牵着杨玉环的手到了嘴边,亲昵的吻着:“哦,有娘子的话,朕心甚慰。”要是换成别的女人,只怕这会早就是欢天喜地,恨不得明天就做太后呢。

  但是事情没想的那么顺利,李隆基亲自叫来几位宰相和六部主事官员,宗室等,说了自己决议立储的事情。结果在场的人除了杨国忠和他的亲信,剩下的人异口同声的请皇帝三思。皇子年幼,皇后正在壮年,册立年幼的皇子做储君,容易引发国家动荡。

  张九龄竟然还搬出来吕后,和汉朝钩也夫人的例子来,说什么正是因为吕后擅权,刘盈懦弱,诸吕乱政,使得刚建立的汉朝差点因此断送了。后来汉武帝吸取了吕后的教训的,才会在传位给刘弗陵之后,杀掉了钩弋夫人。

  李隆基听着脸色一阵难看,可是竟然找不出来什么反驳的话,躲在屏风后面的杨玉环则是不淡定了,她是和阿武学习,一下子蹦到前台,对着皇帝说:“何不扑杀此獠?”然后撒泼打滚的逼着皇帝立刻宣布册立太子呢。还是装着什么都没听见,然后回去想对策呢?

  但是想什么对策呢,杨玉环郁闷的咬着手指。怎么忽然之间有种日了中个动物园的无力感呢?要说张九龄这些人是彻头彻尾的混蛋,也不是。他们都是些有能力,有担当的臣子。要是在一般的政务上,杨玉环觉得他们这些人思路还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但是要说起来什么正统大道,嫡庶之辩,这些人和杨玉环简直是个隔着一个银河系,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

  深深地无力感席卷而来,难道在这些人的眼里,她永远都是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吗?为什么青鸾不能做太子?

  想到这里杨玉环只觉得心里一团火焰越烧越旺!她真想抓着这些老古董,使劲的要摇晃他们发泄心中的不满:“你们的脑子僵住了是不是,老娘现在是货真价实的皇后。皇后,你们懂吗?我为什么不能享受皇后的待遇和特权?我儿子是天下最聪明的孩子了,你们凭什么剥夺他的继承权啊?”

  这个时候杨国忠再也坐不住了,先蹦出来:“陛下,册立储君是陛下的家事,不必问人!”

  “杨钊,你这个奸佞小人!你这样处心积虑是想把持朝政,将来做太上皇吗?陛下,杨钊贪婪,野心勃勃,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还请陛下罢免杨钊的宰相!整肃朝纲!”不少的人竟然一起站出来,和杨国忠公开撕破脸了。

  反了,真是反了!杨玉环气的站起来就要到外面去,结果却被人抓住了袖子。


  (https://www.xdzxsw.cc/book/62212/409902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