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锻唐 > 关于本书使用“公子”这一称谓的缘由,答书友技术工所提疑问。

关于本书使用“公子”这一称谓的缘由,答书友技术工所提疑问。


  首先自然是引用百度百科的一些解释。

  公子

  中国古代一种对别人的称谓,敬辞,多用于男性,现代汉语不常用。

  1.先秦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女儿亦称女公子。

  《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公羊传·庄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何休注:“谓女公子也。”

  2.后来泛指读书的文化人或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是一种尊称。

  3.用于称呼别人的儿子(称呼别人女儿亦可为女公子),现在已不常用。

  然后是来自维基百科的条目

  公子,原意指诸侯之子,也可以指诸侯之女[1]。春秋初国君之子为大夫者称公子。见《国史大纲》第二编第四章,霸政时期

  后人遂将世家门阀子弟称作公子。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娄公子捐金赎朋友,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1]《春秋左传注·桓公三年》:公子,男女通称,此谓女公子。战国策中山策:“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公子倾为魏文侯之女,则战国时仍称诸侯之女为公子。

  从上可以看出,“公子”这一词语,其实并非专指“公卿之子”,是公爵的儿子才能用的一种称谓。

  就像上边魏文侯的女儿被称为公子一样。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三家受周天子册封的爵位便是侯爵,但是由于他们地位的崇高,所以对于他们的子女,一般人也是称谓他们为公子的。

  在古代,公子其实一直是一种普遍的尊称,差不多到了宋朝时,公子的含义稍有改变,读书人一般都被称为公子了,这才渐渐变得口语化,广为流传。

  其下是我在原书评回复技术工书友的话。

  关于公子的称谓在唐时为“出身高贵的年轻男子”,或者是王公之子,当然也可作为自称。

  王公之子不细说了,宋《墨池编》曾有李世民“朕少时为公子”的记载。

  至于对于高贵出身年轻男子的称谓,这个在《尚书》礼仪·丧服一篇曾有记载“诸侯之子称公子”这个很直白,就不解释了。

  《史记》货殖列传也曾写过“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至于这里,公子的称谓仅仅指富贵人家的孩子。

  公子这个称谓其实在唐朝并不常用,用于书面化比较多点,但是想了想听着有些别扭的“郎君”后,多方考虑下我才选了公子这么一个称谓。

  所以若是有觉得看得不适的地方,十分抱歉。

  当时用的是手机,回复的仓促了一点。我当时想表达的就是,其他的时期不说,在唐朝时公子这一称谓其实就已经算是常见了,贵族子弟那时都能被叫上一声“公子”。

  但是这个称谓在当时并不怎么口语化,多见于书面,一般人家还是会习惯叫“郎君”。

  但是郎君郎君这么叫着,大多数读者看着怕也是不会很习惯,我自己看着也挺是别扭的,那既然有着李世民这个自称为公子的家伙在先了,我就干脆直接在书中使用了,毕竟多见于书面也不是说不能用在口语,我就当这个是流传在贵族间,而百姓们不太会叫的一种称谓了。

  所以各位阅读本书的各位公子们,若是看得有些不习惯,还望体谅则个(则个一词是宋元之际出现的词语,作品相关这用用没关系吧……),不过有什么疑问的话还是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问,我会在看到后尽量解答的。


  (https://www.xdzxsw.cc/book/60149/3151606.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