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芳草迷踪 > 第二十一章 唇护齿暖

第二十一章 唇护齿暖


  董卓窃取并州刺史的位置,就好比是刚偷得邻家美女一夜情的奸夫,时时担心那个被戴了绿帽子的男人会打上门来,心中惴惴不安。

  鸿门凶案,血洗介休,如此大的动静,势必已惊动左邻右舍,好比搬迁新家,不安抚好四邻左右,必然住不长久、安宁。董卓深谙个中道理,慌忙请教谋士李儒,与之商量。

  李儒从立柜上取出地理图册,指点着说:“太原郡北有雁门郡,南邻上党郡,西接西河郡,此为三邻。在此三邻中,西河郡被吕梁山隔阻,雁门郡被阻断于长城之外,此二郡不足为虑,唯有上党郡,据高都(今山西晋城)长子(今山西长子)铜鞮(今山西沁县南),是京都洛阳挥师北上的必经之路。如果安抚好了上党郡,与之结成联盟,朝廷挥戈北上,假道伐晋,就不能不顾及主人家的脸色。如不借道上党,洛阳要染指晋阳,鞭长莫及,朝廷徒奈何哉。这就是唇护齿暖的道理。”

  李儒本想借此教化教化董卓,讲授唇亡齿寒的故事,见刺史大人无心于此,也就知趣地住了嘴。

  董卓急得直拍脑袋:“这上党郡与太原郡同属并州刺史部,官轶平等,只怕他不肯与我同盟。如果我以新任并州刺史的身分压他,只怕让他识破了原委,反而给人以起兵伐晋的口实,更为不妙。他若暗接朝廷兵马前来,我岂不是自己引狼入室。”

  李儒成竹在胸:“我在与你谋划龙山计谋时便早有考虑,大人不必担忧。这上党郡郡守是个很有脑壳的人,历来就并非对朝廷惟命是从。此人是有名的孝子,家中尚有七十老母无人侍奉,只要护卫好他的母亲,岂不是截留了一个活脱脱的人质,还怕他不心甘情愿地效命大人?”

  董卓大喜:“先生有此妙招,便是抓住了上党郡李傕的软胁,还怕他不与我结盟。我们快去寻找李老夫人吧。”

  “性急吃不到热豆腐。”李儒打断了董卓的话。豆腐发明已百年,是宫中盛行的佳肴,李儒以此比喻。他再次指点着地图册:“这李老夫人现居住榆次县,得尽快把老太太接来晋阳。听说李傕早想把她接去上党郡,此时还不知成行与否。”

  “好!”董卓点头:“我马上就派人前去拦截,榆次距晋阳不足百里,距长子近七百里,一定要抢在李傕之前动手。”

  “这事还得分两步来,”李儒收拾好地图册,放置立柜架上:“当今祁县县令段煨原是李傕妹夫,段煨原任职榆次,这李老夫人在家有女儿女婿照顾,去年段煨调祁县任上,还将夫人及李老太太遗留在李家庄。大人可先将段煨提升一级,调来晋阳任太原郡司马掾(相当于管理粮秣的副郡守)。这段煨乃是贪财好色之人,一人在外当官,免得夫人监控,乐得放纵,玩女人找小姐,逍遥自在。此人在榆次任上多年无长进,毫无政绩。因那年昭余泽闹湖匪之后,郡守大人才将其调任祁县,希望他能有所建树,无奈此人贪婪好色,故尔拖延至今。大人新任并州刺史,即升他的官,段煨必然对大人心怀感激,还怕他敢不效命。此去祁县回归途中,顺路去榆次接来李老太太,安置在晋阳城中,名正言顺,既收买了段煨,又监控住了李老太太。”

  董卓不得不佩服李儒心思缜密,频频点头赞许:“如此一来,我这新任并州刺史便无后顾之忧了。”

  李儒说:“让段煨尝到甜头之后,让他陪着大人,领我们一路前去长子,游说上党郡守李傕,保证马到成功。”

  段煨被同僚们起了个外号“红鼻子”,其人和他的名字一样,是个心火气旺的人,最近一连串的狗屎运弄得他兴奋不已,时刻燥动不安,脸上时时冒着热汗,鼻子尖尖那一片永不消退的红色,因兴奋显得更加灿烂。

  和大多数这个级别的官吏一样,一个县级官员,若无显著政绩,要想长到副郡一级,那是白日做梦。原想靠大舅子李傕的裙带关系荣升,无奈一个在上党郡,一个辖于太原郡,没有福荫可靠。眼看自己成了个资深老县令,先在虑虒(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当了五年县令,后调晋阳一干五年,再迁任祁县,一干又已三年,毫无升迁之希望。本以为和大多数基层官吏一样,在正县级位置上老至终死,没想到新任刺史大人甫一到任,就把自己调进了晋阳,还送给一座宅院,把岳母大人也一并接了过来。得到刺史大人的提拔,段煨恨不得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

  让段煨觉得蹊跷的是:与他安排工作的不是原先的曲攸先生,而与之交接的人众也非旧日面孔,这让段县令觉得其中有猫腻,躲藏在一边暗暗观察。

  可是,明显觉察了背后有故事的段煨是个有奶便是娘的家伙,只要自己有奶吃,管他妈的娘是谁,犯不着自己瞎操心。这天听说刺史大人召见,风急火亢地赶往刺史府,此时天还未亮。

  刺史府前,一行人驾驶车杖,刺史董卓和谋士李儒、武士徐荣等人早已等候在此,董卓指了指车杖上的箱笼说:

  “这些礼物都是送给上党郡守李傕大人的,我们这就去长子,劳烦段大人带路。”

  能够有效忠的机会,段煨的红鼻子在晨曦中显得更红了。此郡守董卓非彼董卓,段煨心知肚明,他为此暗暗告诫自己,至于鉴别董卓的真伪,那是朝廷的事。士为知己者死,谁提拔他,他就效忠谁,当即表示说:

  “能受刺史大人驱使,是我段煨的三生之幸,刺史大人尽管放心。”

  一行人踏着晨曦,快马南下,沿途毫无耽撂,饿了,以干粮充饥;渴了,以山泉水泻火。一行人当天酉时即到达上党郡治所长子县城。

  上党郡守李傕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听说刺史董卓驾临,不敢怠慢,慌忙出迎,虽说刺史原是太原郡守,和自己平级,因交好运升为刺史,既然人家甫一到任即远道前来看望,一片热忱,作为下属安敢拿大。不说倾心巴结,正常的接待也是应该的。

  上党郡守听谋士李儒介绍面前的陌生人就是刺史董卓,尽管面相颇为神似,但是,细微的差别李傕还是一清二楚。他不禁冷冷一笑,施礼时说:

  “下官和董卓原是多年的挚交,稔熟得很的人,还用介绍。”

  董卓一听,晓得自己已露出马脚,被人识破,脸面一红,伸手抽动宝剑。李儒侧拦住董卓,向李傕施礼说:

  “董大人原和李大人是至交,故尔不忘旧好,连夜来上党郡看望老友,请看这满车的礼物,可见董大人是一片赤诚。”

  段煨见舅子面露愠色,赶紧侧身过来,向刺史大人表功,对李傕说:“大哥,刺史大人对我们可好了,把兄弟我提升为太原郡司马掾,也算是副郡级官吏了。还给了我家一座大宅院,把母亲大人一家都接进了晋阳,还送给我们丫环、仆佣照顾老太太,老母亲一天到晚都念叨刺史大人的好,天天为刺史大人祈福烧高香。”

  李儒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董卓挟持母亲作人质的把戏,他能居于上党郡守的高位,也是个官场油子,是个知道好歹的人,更是惯于见风使舵,能屈能伸的人。此时见妹夫段煨为刺史大人评功摆好,也不点破,伸手相邀:“请,内堂说话。”

  内堂坐定,董卓命随从抬上一箱一箱的礼品,金银珠宝不说,丝绸绢緞俱全。

  李傕一看,心里清楚,这么多礼品,可以说是董卓刺史府中的全部家当。这些多年的积蓄,连夜送来,李傕深受感动,暗自思忖:你朝廷能不能放过董卓,与我有何相干,这董卓在任上,我可有福享。董卓倒了,于我又有何好处呢。

  想到此,李傕主意已定,挥手叫下人将礼品抬走,吩咐设宴,要庆贺董大人荣升,恭身对董卓说:

  “董大人如此厚爱,在下就笑纳了,只是不知大人夤夜来访,有何见教。”

  董卓没想到李傕这么无耻,收了那么多礼品,仍然称自己为“董大人”,而非刺史大人,显然心中还并不认可自己这个刺史,心中不禁有些恼怒,狠狠地撂下茶碗。

  李儒忙忙过去,对董卓施以眼色,转身笑对李傕说:“刺史大人仰慕李大人是一方英雄,早想聆听教诲,今日专程,放下公务,特来结识,愿和上党郡结成联盟。”

  “什么联盟?”李傕是个老奸巨滑的官场油子:“董大人的意思在下业已明白,只是上党郡地处晋阳和洛阳的夹缝之中,生存本就不易,我是有心无力,只能是一碗水端平,两边都不得罪呀。”

  “对对对,”李儒要的就是这个态度,赶紧接话说:“有了李大人这个表态,刺史大人就放心了。”

  李儒悄悄把李傕拉到一边,轻声说:“你我都姓李,同门兄弟,我有一事相告,不知老兄听说过早年洛阳流行的一句谶语没有:‘要得大好,直木倚草’。这句谶语正是应在老兄身上呀。”

  李傕是何等聪明的人,早就听说过这句谶语,这时董卓前来与之结成联盟,正是应验了这句预言。正要点头,猛然发现其中的漏洞,不放心地追问一句:“难道此公也姓董?”

  如果此人本不姓董,这谶语影射的内容便不攻自破了。李儒没想到李傕一针见血,一语抓住问题的要害,轻轻一笑说:

  “兄长放心吧,此公也姓董,原名董渭;渭水,乃洛水之源;你我一生之富贵,不是正应在此公身上吗。”

  李儒的一番话,说得李傕频频点头。如果说刚刚收到董卓礼物的时候,李傕还是半推半就的摇摆不定,此时听了李儒的话,李傕已是死心塌地了;跟定此人,直木依草。


  (https://www.xdzxsw.cc/book/52450/285824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