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大新主 > 第30章 铜管

第30章 铜管


  王嬿和刘衎来过后的第二天,母亲终于从宫里回来了。

  “还是王家庄子好。”吃着儿子做的鸡蛋面,增母赶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王匡却不好意思的笑笑,也坐在旁边吃着另一碗,姐姐不爱吃面,自然开了小灶。

  “自从你上次离开老家,这才不过五个月,和以前的性子截然不同,要不是你手臂上的印记,我都怀疑你不是我儿了,莫不是妖怪附了身吧!不成,岁旦后你得陪我去趟道馆,让道士帮你驱驱邪!”

  王匡继续傻笑,他觉得自己还是什么不说的好,毕竟真的换了个灵魂,而且说得越多,错的越多。

  见母亲依然在滔滔不绝的讲着长安那个道馆灵验,桌子上的面都快凉了,王匡只好无奈道:“儿遵命,一切由阿母安排。”

  增母这才满足的点了点头,小口吃着面条,却把鸡蛋重新加到了王匡的碗里。

  “我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蛋。”

  得了,白给母亲煮了鸡蛋,囫囵吞枣般吃完,王匡就匆匆到了北山下的小房里。

  里面的炉灶已经建设的差不多,而且,天刚亮的时候,宋山便偷偷把铜矿运了过来。

  “我让你找的炉甘石怎么样了?”王匡摸了摸牛车上的铜矿,发现含量还不错。

  “回小郎的话,因为炉甘石太过稀有,我只买到了这么一点。”宋山指的一点,也已经有了差不多小半个牛车,在另外一个背篓里,初除此外,还采购了其他的矿石。

  而宋山也是打探了诸多商铺,才慢慢得到了这一点。

  小郎的要求是不引人注目的同时,还要混淆概念,让别人即使发现了,也不知道原始材料是什么,宋山几个小伙子很好的执行了这一决定。

  黄铜成型的关键就在于炉甘石,大汉后世的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炉甘石大小不一,状若羊脑,松如石脂,赤铜得之,即化为黄。”

  而黄铜真正的发明和运用,其实在元朝,因为王匡的到来,这种技术很可能会早之几百年产生。

  “准备开炉!”王匡严肃道。

  本来打算把崔良也拉来长长见识,可这家伙在听说黄铜的重要性后,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说什么也不来。

  此次炼铜的重要成员,虎子额头冒汗,王匡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虎子不要紧张,即使失败了也没事,毕竟第一次!”

  虎子珍重的点了点头,看先前小郎珍重的样子,他一定要努力做好,脑海里逐渐回忆起儿时父亲打铁的样子。

  “你只管掌炉就好,上料之事交给我们。”

  在王匡的安排下,王家庄子第一次炼铜顺利开始了,虎子是主手,王匡和宋山是副手。

  炼铜的方法在大汉大致分为两类,水法炼铜和火法炼铜,王匡等人使用的,正是火法炼铜。苦于没有找到足够的白青,否则王匡也会选择水法炼铜。

  炼铜的第一步就是入炉,将锻造好的铜矿石放入干锅里面,铜矿与炉甘石的比例恰好是一比一,也就是一斤铜,一斤的炉甘石,最后炼制出来,差不多能形成一斤半的黄铜。

  这种比例,王匡也是搜刮了所有的记忆,最后想到了自己曾看过一本名为《外丹本草》的书,里面对黄铜的炼制方法有过详细的介绍,这就是读书多的好处。

  然后就是点火,这第一把火,当然落到了王匡的头上。

  这个时代没有鼓风设备,几个少年拿着大扇子在吹风,到底是冬天能强一点,这要是夏天,任何人待在里面都会中暑。

  温度越来越高,直到中午,里面的矿石还没有完全的溶解。

  “我们好像放的有点多了。”虎子满头大汗,但他顾不得擦掉,眼睛一直盯着锅里,自从上料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

  “是锅太小了!”宋山在另一边叹了一口气。

  为了防止意外出现,三人都是在里面吃的饭,而其他几个帮手,则不断的轮换着煽风点火。

  终于快到下午的时候,锅里的原材料全部变成了水。

  “拿进来!”王匡朝着门外喊道,几个少年抬着用结实的湿土做成的模型走了进来。

  土块被放在木板上,一共三米长,在设计的时候,王匡还专门做了拐角,到时候成型后,再用铜水浇灌,就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中间则是实芯的土条,木板斜立着,这样有助于之后的操作。

  宋山在小郎的示意下,率先拿起铁勺,开始小心的浇灌,因为担心热传导烫手,在手握的地方还专门用麻绳缠绕了好几圈。

  热浪太大,每换一个人,都会换掉一个铁勺,终于在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干锅里的溶液弄完了,只剩下锅底厚厚的一层杂质。

  “大家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下,晚上再来看。”把干锅的杂质清理掉,山下小屋关上了门,少年们都累得不行,一个个回到了院子,吃着做好的饭菜,到头就睡。

  今天的饭菜比以往丰富些,里面竟然还有鸡肉……

  夜幕降临,王匡几人打着火把,甚至包括增母也一起过来了。

  当打开门,看到地上躺着的粗糙长条时,有些失望道:“这就是我儿说的宝贝?忙了一整天,还不如在家看会书,等到入了太学后,当个官岂不更好?”

  母亲开口,王匡不敢顶嘴,他只好连声称是,接着摸了摸温度,发现已经完全冷却下来,让虎子他们用铁尖把中间的泥土刮掉。

  “阿母,您还是回去休息,儿这工作还没做完,等儿把这铜管做出来,您一定会大吃一惊,甚至会造福整个大汉的百姓。”

  增母将信将疑,最后嘱托了下王匡不要玩物丧志。

  第二日,重复第一天的过程,但相比第一天更加熟练了些,甚至几人还慢慢的总结了技巧,完美的做出来了另外一半。

  等到第三日的时候,两个半边的管子在铜水的浇灌下慢慢融合。

  “小郎,成了!”

  不负众望,王匡要做的铜管终于成型了,也成了大汉的第一根铜管!


  (https://www.xdzxsw.cc/book/157998/867150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