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新明之冒牌皇帝 > 第十一章 名将陨落(一)

第十一章 名将陨落(一)


  “殿下,似乎是中毒的迹象。”刘老军医跟着朱棣几十年了,深得朱棣信任,所以说话很直截了当。

  “还有救吗?”朱棣苦笑。

  “殿下,这毒以前没见过,属下……属下委实不知。”老军医黯然摇头。

  “老刘,这次本王真的是走到了绝境了,不过……这样也好,只是不知这毒是从哪里下的,真是一件怪事。”

  朱棣得知自己中毒后,反而有一种轻松的情绪,那是一种对解脱的渴望,作为名将,并不怕死,就怕失败,失败了他的灵魂也就枯萎了,正如一个明星发现自己毁容后大概就生不如死了。

  “殿下,最近这只手握过什么来历不明的东西吗?”

  “没有啊?就只有那封竹筒密信。”

  “啊?……密信……来人,把那沈阳来送信的人给我抓来。”朱棣心里有点眉目了。

  他想起那突破重围千里送信的勇士确实十分可疑,他们在辕门口大喊“世子危急”,这有点突兀,不像一个信使的作风,而且按照常理送信的不应该知道信的内容才是啊。

  ……

  那送信的骑兵果然已经跑了,他借口说去后山埋葬同伴的尸体,然后就消失了,最后他“已死”的同伴也活了过来,最后两人牵着手,唱着歌,欢笑而去,领赏钱去喽!

  他们是军调局的特务,是近卫军的骑兵,是紫金山军事学院首届毕业生,他们伪装成朱高炽的求救信使,并在信上涂抹了崇友堂最新研制的*“死得慢”,之所以是慢性,朱明复是为了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作为皇帝,他必须是光明的,这是职业要求,和善恶无关。

  这两位装得很像,朱棣果然顺利上当。

  “好手段,好心机,燕国虽亡,然我大明将盛矣!”

  朱棣忍着右臂越来越明显的麻痛,从职业角度肯定了对手高超的业务水平,也对他和皇帝共同热爱的大明表达了谨慎的祝福。

  ……

  经过十几日的侦查,龟速前进的戚继光总算查清了倭寇已经被朱棣全部吞吃的消息,他非常郁闷,立即下令全军快速行进,随后在水原城一带扎营围困汉城的朱棣。

  临行前,朱明复给他下了一道“勿使朕有弑叔之名”的诏书,这是朱明复抄袭朱允炆当年的用语,不过也令戚继光感动得一塌糊涂,人家朱棣几次三番想害皇上,皇上还把人家当亲叔,这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不过同样一句话效果很不同,朱明复是在绝对优势下用的这句话,后世历史学家据此称赞建文帝慈悲无比,朱允炆那句话则是笑柄。

  政坛上,弱者的慈悲在世人眼中不过是愚昧而已,比如蒋某人放弃对倭赔款之类。

  朱明复自然清楚,光凭戚继光的十万军队不足以消灭朱棣的精锐部队,他一直在等待一件事情的发生。

  戚继光扎营后的十日,一代枭雄,、蒙古克星、著名政治家和军师家,大明帝国燕王——朱棣在高丽汉城“病逝”。

  临逝前口述了一封信交给洪鲲带给朱明复,那信里写着他回光返照时作出的出色猜测,他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但这个谜团他至死没有放下。

  朱棣逝世前,留下最后的命令:全军开拔渡过鸭绿江,不要管身后的戚继光大军,一直往家的方向打去,一定要把他的骨灰葬在大明的土地上。

  这是一代名将最后的怒吼。

  但经洪鲲和邱福等人的商议,最终没有实行朱棣最后的疯狂计划,他们做了最现实的决策,派人和戚继光联络准备向朝廷投降。

  毕竟怕死的还是多数,疯狂毕竟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但就在派往朝廷的信使刚刚出发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推翻了这一切。

  那个人就是燕王世子朱高炽。

  朱棣逝世后第三天,朱高炽带着一大家子渡海,从仁川登陆,来到了挂满白幡的汉城。

  沈阳燕王宫也是有逃生密道的,朱棣作为政治家总会给自己留一条路的。

  朱高炽千辛万苦带着家人亲信从沈阳密道逃出,从大连出海,在手下无人精通航海的情况下,竟然靠着顺风把他飘到了高丽,不可谓是个奇迹。

  既然世子来了,那投降的事情就缓缓吧,毕竟要投降也要人家正主投降才合乎规矩啊。

  朱高炽在汉城被群臣拥立即位为燕王(未经皇帝审批过),朱棣集团暂时稳定下来。

  当戚继光收到燕军的信时,惊喜万分,立即派人通知皇帝,并热情回信一封,询问何时举办投降仪式。

  但这时燕军方面回复到:不好意思,戚将军,上封信发错了,其实那是一封压箱底的备用信,发信的人其实是个临时工。

  “发错了?你姥姥的,你娘还把你生错了呢!”

  面对如此外交闹剧,大将军无语无奈加欲哭无泪。

  ……

  倭国京都,金阁寺之顶楼,一个和尚在看星星。

  姚广孝到倭国后一直吃住在金阁之上,未曾下楼,他整日整夜在一个蒲团上打坐,眼睛盯着天上的星星。

  朱棣薨的那一日,那看到天上那颗星突然暗淡下去,那一天果然来到了。

  “少公子,燕王薨了!”姚广孝干涩的眼睛流出两道浑浊的泪痕,那一刻他显得特别憔悴,特别脆弱。

  这是朱高焰第一次看到他流泪,原来这位高深莫测的人物也会流泪。

  “大师,果然如你所料……那我们什么时候走?”身旁的朱高焰哽咽问道。

  姚广孝和朱高焰早前商定了一个出逃倭国的计划,他知道朱棣已进入皇帝的圈套,怕是性命不保,所以他把成就王霸之业的最后希望放在了朱棣最聪明的小儿子朱高焰身上。

  一个坚韧的人是不会放弃自己理想的。

  “就今晚”,姚广孝闭眼道,“愿燕王在天之灵保佑我们。”

  二人向燕国的方向下跪扣头。

  当晚,“重病”的幕府左将军朱高焰在金阁寺为祈祷自己病情早愈,组织了隆重的千僧大法会,只是这法会有点奇怪,不要那些德高望重的高僧老和尚,只要年轻的小和尚,据说这是想借用年轻人的旺盛阳气来驱除病魔。

  因为朱高焰开出了高额的出场费,所以京都的各大寺庙的年轻和尚纷纷前来报名,甚至一些社会混混也临时剃了光头来冒充,管事的也不审查,只要是光头,统统笑纳不拒,越多越好。

  那一晚,金阁寺中到处都是光头闪烁,有如天上群星,到处都是喃喃的诵经之声,一些东郭先生,也学样蠕动嘴唇,滥竽充数,欺骗佛祖。

  凌晨之时,晨光出现,法会结束,正当真假和尚准备伸手要钱的时候,朱高焰的亲信武士忽然涌出,拔刀相向,东郭先生们当场吓瘫,以为自己假冒的事情暴露,将军阁下要杀人了。

  一名武士站在高台上宣布了政策:

  “各位大师,你们之中有人诵经不虔诚,惹怒了佛祖,刚才佛祖降下旨意给将军,要罚你们去全国巡回诵经以赎罪孽,现在就走!”

  朱高焰和姚广孝就这样挟持两千余僧人们出了城,边走边诵经,名义就是到全倭各地名刹交流诵经,以祈祷朱高焰大病早日痊愈。

  新佑卫门本来就是粗心大意的性格,加上明教和东厂的人被大量被调去了高丽和东北,所以对朱高焰的监视最近有点薄弱。

  朱高焰一行得以顺利从京都逃脱,他们一直到了倭寇基地大阪,在那里他们找到了早已藏好的原来倭寇的几十艘海船。

  朱高焰亲自扯开风帆,大吼一声,驶向了遥远的南洋。

  之所以劫持和尚们一起出海,除了沿途做掩护之外,实在是因为他们手里的人马太少,朱高焰身边全是朱明复安置的密探,真正信得过的人不过是原来秀吉分给他的对马岛上的小倭寇五百人而已。

  而五百人即使去了南洋,要开拓局面也是太困难了点,于是姚广孝便出了主意劫持一批和尚同去南洋。

  倭国的和尚和大明不一样,他们是可以吃荤的,有些甚至还娶妻,所以把他们转化成士兵并不是很难。

  这是一次奇怪的队伍,这是一次奇怪的旅行。

  两个大明精英,五百个小倭寇,二千五百多名真假和尚。

  上船后,和尚们纷纷询问:“这是去哪里啊?”

  姚广孝微笑道:“我们去西天取经去!诸位日后都能成佛哦!”

  真是:诵经为名,出逃为实,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心纳南洋,姚大和尚微笑。

  又是: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xdzxsw.cc/book/123980/7109841.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