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新明之冒牌皇帝 > 第七章 阴谋对决

第七章 阴谋对决


  朱棣一直痛恨朱明复对倭国的人口收费,他一直想在倭国扶持一个代理人,抢得人口贸易的自营进出口权,从而摆脱在人口贸易中任朱明复宰割的悲催局面。

  秀吉的动向非常符合他的利益,虽然人家的诉求和他的利益完全相反,但是说点假话对他而言是和吃饭一样正常的事情。

  说假话又不会死?

  朱棣迅速对秀吉等人作出了回应。

  “本王非常同情贵国的处境,非常愿意和贵国的正直人士合作,燕国是仁义之邦,乐意帮助解决贵国的困难,……祝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东厂也不是吃干饭的,朱棣和秀吉的勾搭很快被他们探听到了。

  但朱明复并没有动手,他甚至没有清除燕国的情报机构,只是让一休天皇下令免除了秀吉的职务。

  同时朱明复为让倭国喘口气,他下令将国内大量罪犯流放倭国,这也是改变倭国人口结构计划的一部分,通过人口的一进一出逐渐将倭国同化掉。

  同时他准予倭国往东南亚劫掠人口,补充劳动力的缺口,反正倭人擅长干这个,顺便为以后移民东南亚腾空生存空间。

  在朱明复的安抚措施下,倭国的反对派情绪暂时安稳下来,直接导致秀吉的追随者大为减少。

  而被免职的秀吉只能选择跟朱棣一条道走到黑了。

  中年人总喜欢利用青年的激情去实现自己意图的,因为这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操作且成本较小,很多时候只需要一句空洞的口号和一个虚无缥缈的理论而已。

  虽然此时的秀吉对朱棣的利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了,但朱棣这时想到另外一个计划,计划的对象就是近在他眼前的高丽国。

  朱棣觉得倭国人口价格昂贵,且运输不便,不如从邻近的高丽抢掠,但这种跨国作业是需要一个良好借口的,换而言之需要一件道德外衣,比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清除*,维护国际和平之类的。

  ……

  金阁寺上,被免职的秀吉怒气冲冲得找到了朱高焰。

  “主人,当初我们以为大明是仁义之邦,对倭国很友好,会让倭国富裕起来,可现在呢,凡是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大明不过是想掠夺我们而已!和我们当初做倭寇时没有区别!……甚至比倭寇还可恨,倭寇自认为自己是强盗,可大明处处讲仁义,干的却是强盗行径!”

  “这是大明皇帝的意思,我们没有力量对抗他!”朱高焰无奈说道。

  “我们可以联合燕王。”秀吉终于拿出了底牌。

  “燕王,你和他有联系?”朱高焰两眼发光。

  秀吉重重点点头。

  朱高焰一阵晕眩,那是一种特别复杂的晕眩。

  他一直没有告诉倭人自己的真实身份,那样不利于他在倭国发展,他强自镇定得问:“燕王方面具体怎么说?”

  “燕王传信过来让我们进攻高丽,事成之后平分高丽,然后倭国归顺燕国,这样大明皇帝也拿我们没办法……”

  “父王好毒的计策,不过皇帝在倭国这么多探子,难道对此一点不知情吗?……”

  朱高焰知道他父王的意图,但他也知道朱明复的手段,他不相信皇帝是那么好忽悠的,父王的计策很可能一厢情愿,而且倭国到处都是东厂和明教的人,秀吉的计划很难不泄露。

  朱高焰沉吟了一会,站在金阁上看远处的樱花又到了开放的季节,花开锦绣,花落成泥,时势难逆啊,父王火中取栗的计划能成功吗?

  “秀吉,你帮我给燕国方面送几封信,以你的名义去送。”

  “主人,你同意我们的计划了?”

  “算是吧,先把信送到再说。”

  朱高焰知道倭人的性情,他们常常,以勇者自居无视危险,喜欢做无谓的牺牲,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掉泪。

  秀吉却以为朱高焰同意了他的计划,十分欣喜。

  他想有朱高焰的支持的话,此事就容易多了。

  新佑卫门沉迷酒色,虽为幕府的第一把手,但威望反而不如朱高焰,而且朱高焰和天皇一休关系很铁,有了他的支持,倭国的大部分兵力都可以掌握在他们手里。

  朱高焰以前给燕国送去无数封信,但都被朱棣身边朱高煦安插的人扣下了,这次他准备给父王写最后一封信,尽最后的孝心,告诫朱棣小心皇帝给他下圈套,信当然是密信,用的是姚广孝发明的密码系统。

  同时他准备给姚广孝写封信,让他劝诫朱棣不要轻举妄动,中了朱明复的圈套。

  姚广孝的看法和朱高焰完全一致。

  他数次力劝朱棣不要贪心,不可冒险进攻高丽,但朱棣“人”迷心窍,无动于衷,执意认为皇帝已经失去左膀右臂,可以大胆吞并高丽。

  姚广孝感叹到:“燕国已不可为矣,只可惜老衲一生事业要付之东流了。”

  东厂顺利截获了秀吉发出的信件,但根据朱明复的指示,要求对朱棣和秀吉的联络不要干涉,于是两份信都如愿到了燕国,但给朱棣的那封还是被燕王府朱高煦的人给截住了,但给姚广孝得那封却顺利送到了。

  姚广孝并没有随朱棣去沈阳,他仍然在北平的西山,他一直在关注朱高煦同志的野心。

  但朱棣这次吞并高丽的计划让他在北平也十分忧心,他深知朱棣一旦离开沈阳,前往高丽,北平的朱高煦就会蠢蠢欲动,而驻守沈阳的朱高炽显然无法抵挡住他弟弟的进攻。

  某个夜晚,正当他烦闷无比得看着月亮,深感一生从龙从虎的事业要落空的时候,一个小沙弥跑过来说:“师父,一个倭人奴工送来一封信。”

  “倭人?”姚广孝因为反对朱棣征讨高丽的计谋,所以他并不参与和秀吉的联络,他也没有在倭国的亲戚,所以他实在想不出倭人会寄信给他。

  但他的直觉让他闻到了一股熟悉的气息。

  他打开信,表面上这是一封倭人家属慰问西山某个倭人奴工的信,但这上面写有姚氏密码,翻译过来就是:大师,我是朱高焰,我没死,我在倭国,千万进谏父王,不要图谋高丽。

  姚广孝看清后,手颤抖了一阵,随即感叹道:“真的是你吗,少公子,……哎,事已不可为矣,燕国大势已去……”

  他深知朱棣的性格,绝不可能放下似乎将要吃到嘴里的猎物的,他正沉浸在自己的伟大阴谋之中,已看不见背后那只正长大嘴巴的小黄雀。

  “道不行 乘槎浮于海。”那晚姚广孝整天都在念叨这句话。

  第二天,小沙弥惊讶发现师父不见了,要知道这几年姚广孝可是从不出门的。

  沈阳,燕王宫。

  “什么,大师不见了?”朱棣勃然大怒。

  虽然他和姚广孝这次在高丽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但他还是很倚重他的智谋的,以后还有有多地方要用他呢。

  “这个逆子,越来越胆大妄为了,等本王从高丽回来后,一定收拾他。”

  姚广孝在北平就是监视朱高煦的,因此朱高煦的嫌疑最大。

  朱棣这句话很快传到了朱高煦耳朵里,于是他越加紧密和靠在了朱明复身上。

  朱明复告诉朱高煦:你父王已经对你动了杀机,你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吧。

  金阁寺上,月光皎洁,微有寒意。

  “大师,你竟然亲自来了?”朱高焰身穿倭国官服,紧紧握住了偷渡过来的姚广孝那干瘦的风尘仆仆的手。

  “少公子,你果然在这里,大家都以为你死了呢?”

  姚广孝今天见到他真人心中十分欣喜,毕竟见到信和见到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少公子,你是怎么到这里的,还做了他们的官?”

  朱高焰从被困地窖开始一路讲过去,姚广孝心中感叹“果然少年英雄,逆水而上,不是凡品啊!”

  当讲到朱高煦宣布朱高焰已死时,姚广孝插话道:“朱高煦这脓包想不出这种计策,一定是建文的诡计!”

  “不错,这些日子我也想明白了,一切都是皇帝的计谋,所以这次父王吞并高丽绝不可能顺利,很可能是皇帝请君入瓮之计。”

  “大师,你有没有劝阻父王?”

  姚广孝摇摇头,苦涩得说“燕王殿下认定的事情,谁能改动呢。”

  于是一老一小一起在金阁之上长吁短叹,感叹阴谋界的两位大佬对决己方的不利结局,感叹自身事业终究是一场空,如从树上坠下的樱花,很快将化为泥土。

  “少主人,燕国不可为了,倭国也不是久居之地,我们要另做打算。”姚广孝瘦小的眼睛发出坚毅的目光。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xdzxsw.cc/book/123980/7109837.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