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新明之冒牌皇帝 > 第六章 皇帝之心机

第六章 皇帝之心机


  朱明复正在全神贯注看李炳秋的资料,看情报的时候要特别仔细,这是徐辉祖的谆谆教诲。

  他注意到李炳秋有个小女儿叫李恵兰,长相秀丽,且知书达理,意趣不俗,很得李炳秋宠爱,李家一切家庭事务均交给她打理,李炳秋为官清廉,李恵兰常常粗布荆钗指挥几个下人种菜织布补贴家用。

  “此女嫁给沈孝成到是不错,定能齐家教子,为一个贤内助。”

  对于李炳秋,朱明复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他是徐辉祖提拔的,朱明复对他并没有恩德,且此人极为圆滑,坏事沾不上边,好事也沾不上边,大多数时候他似乎都在混日子,但此人有一大长处,就是善于调和矛盾,总能提出对立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如果自己的亲信沈孝成娶了李炳秋女儿,对沈的仕途是很有利的,毕竟李的威望和资历都很高,而梅殷走后,沈孝成也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大树。

  正沉浸在美好构思中的皇帝,很不喜欢王真的打扰。

  “走就走呗?”朱明复漫不经心答了一句。

  “什么?柳隐要走,去哪里?”朱明复放下卷宗大声问道。

  “皇上,她要去苏州。”王真靠近说。

  “动机?时间?后果?”朱明复开始踱步。

  “时间是明日,后果难以预料,动机更不知道,不过魏东说柳隐想见皇上。”

  “见朕?”

  朱明复有点明白了,这柳隐到是见机得很,知道自己有点忌惮她,所以主动跑远点,此人确实很不错,果然是个忠臣。

  见面的地点还是栖霞寺,栖霞寺是崇友堂大本营,其安全程度仅次于皇宫。

  自古以来,做秘密工作常喜欢用寺庙等宗教场所掩人耳目,聪明人在干见不得光的事情的时候,总喜欢躲在一个道德面具之下,这面具是一个场所,也可能是一个职务,还可能是一种名声,比如专家、教授、脑白金、教书育人、人家欧美怎样怎样等等。

  皇帝见一个秦淮名妓自然属于秘密行动。

  栖霞寺的禅房内,朱明复负手而立,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的和煦春风,把他淡青色的袍边吹得微微摆动,他手里把玩着一串念珠,念珠随手而转,那画面很酷,就像一位前来进香并附庸风雅的贵公子。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皇帝做久了,朱明复早已养成了全套的皇帝思维行为体系,简而言之,就是贵气十足、霸气内敛外加一颗塞满阴谋诡计的心灵。

  朱明复也不知被春风吹拂了多久,他听到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他知道是柳隐来了。

  柳隐掀去面纱,面对着皇帝的后背倒头便拜,“柳隐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明复察觉到今天气氛非常异常。

  “起来吧,你有事情要对朕说?”朱明复转过来,面无表情说道。

  “属下只是想请皇上看一样东西。”柳隐微微扬了扬手里捧着的一个锦盒。

  “王真,你出来!”一声轻呼之后,王真从屏风后轻盈飘了出来,屏风后显然不止他一人。

  王真对柳隐微笑致意,随后捧起那锦盒,打开后“咦”得一声惊呼,“皇上,还是你来看,这东西老奴不敢看!”

  “哦?”朱明复心想还有什么王真不敢看的东西,遂上前望了望,这里面的东西果然不寻常。

  她怎么会有这东西?

  朱明复打开锦盒,将里面的东西浏览一遍,初则愕然,继则感到一股暖流在心中升腾发散,感概万千……。

  “柳隐,朕问你,此事天下有几人知道?”朱明复和颜悦色到了极点。

  “启禀皇上,加上李炳秋一共三人。”

  “好,很好!……苏州是个好地方,你会喜欢那里的,就像朕喜欢你一样……”

  …………

  柳隐走后,沈孝成在皇帝做媒之下,娶了李恵兰,同时柳隐还友情赠送吕仙楼的两名上等女子给他做妾,一时朝野都知道沈孝顺成是皇上最宠爱的下属,前途不可限量。

  礼部尚书这个职位其实和沈孝成的个性极不相符,沈孝成有情有义、有胆有识,可就是没有“礼”,他不仅是秦淮河的常客,据说生活也比较奢侈,但王真查来查去就是没有他贪腐的证据。

  朱明复让他离开南京府尹这个漩涡中心,做这个冷门的礼部尚书也有保护他的意思,毕竟他已成了改革派的一个典型,容易被人惦记。

  海禁之争,最后以皇帝胜利告终,但朱明复为了不刺激守旧派,也留了余地,只是先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作为试点,他们是青浦、宁波、泉州、福州、广州。

  从此大明帝国的大航海新时代开始了。

  ……

  最近一段时间,朱明复那位住在沈阳新燕王宫里的老朋友心情比较愉快。

  他高歌,他狩猎,他一个劲得看地图,一个劲得看南方天空里的云……

  朱棣认为皇帝身边的徐辉祖、梅殷都走了,朱允炆将恢复他柔懦的本性,其决策将错误百出,其百官将离心离德,朱允炆将抵挡不知他的阴谋诡计。

  他甚至想等几年后,倭国运过来的劳动力更多了,他的财政充盈了,兵马喂得更壮了,就选个好天气再去山东抢一块地盘,如果运气更好的话……。

  对于朱棣的愉快,朱明复也感到很愉快。

  朱明复徐辉祖师徒二人早就为朱棣量身定制了一个阴谋方案,这个方案就是要让朱棣的愉快的状态之中失去很多很多。

  梅殷临走时,朱明复把这个阴谋透露给了他,所以梅殷才会那么释然。

  其实搞阴谋也很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诱使对方的亲信产生背叛行为。

  有时越亲近的越容易参加背叛行动,用力学原理来分析就是向心力越强,其离心力也就越强。

  教科书上说: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有矛盾。显然朱棣家也有矛盾,最大的矛盾就是朱高炽和朱高煦的矛盾。

  征倭以前,朱明复就花了很多精力,在朱高煦身上做了大量统战工作。

  镇守北平的朱高煦能征善战,很有实力,在燕军中有邱福等一大批死忠,他是最有资格继承朱棣事业的,但很可惜他没名分,因为朱高炽是世子,虽然朱高炽既不能打,也不善说,似乎和他没有可比性,但朱棣在姚广孝的影响下一直不愿意更换继承人。

  朱棣说:世子太书生气了,不能掌国。

  姚广孝对朱棣说:如果朱高焰在的话,朱高焰是最合适的,但绝不能选择朱高煦,朱高煦勇而无谋,绝对败家败国。

  就在朱高煦绝望无助的时候,亲切善良的朱明复向他提供了继承朱棣家产的可能性。

  虽然燕国处于独立状态,朝廷没派一个兵,收不上一分税。但名义上还是朝廷的领土,所以朱明复作为皇帝,是可以给朱高煦一个名分,是可以干涉燕国内政的,所谓“礼仪征伐自天子出”是也。

  “你只要你保证服从朝廷,并将北平交给朝廷,朕就支持你做下一任燕王,到时还另外还赠送燕王妃数名。”这是朱明复对朱高煦的承诺。

  朱高煦不假思索就接受了朱明复的条件,相约等朱棣挂掉那个美丽时辰来临的时候,他和朝廷共同出兵辽东,然后朱高煦继燕王位,同时北平交给朝廷。

  但是一件意外的发生加快了朱高煦的进程,这件事和曾被朱高煦粗暴认定已经不在人世的朱高焰有关。

  朱高焰一直思念故国的父王,他让去燕国的倭国劳动力捎去了多封给朱棣的信件,可无一不是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倭国的船只都被明教控制,他也被监视,就这样他始终无法联系上朱棣。在朱高煦宣布了他的死讯后,燕国已经把他遗忘了,只有姚广孝倒是时常惦记这位聪明伶俐的小王子。

  短短一年中,倭国向燕国和山东输送了一百万人口,大多是青年男女,倭国人口虽多,但全国上下兴起一股狂热的出国潮,搞得人心不安,百业不宁,只要会说话的个个捧着一本《出国明语》天天学,日日念,把本职工作都荒废了,甚至庙里的和尚也在学大明话。

  倭国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连征兵都征不到了。

  于是倭国的有识之士不干了,他们是以第三号人物京都大名明臣秀吉为首的本土派,他联络了南方原倭寇势力,倭国南方因为靠近大明,移出人口也最多,那里有很多人都反对人口外移。

  于是一股反对崇明媚外的风潮形成了。

  人口外移是大明皇帝的决策,但倭国的实力决对无法和大明抗衡。

  反移民者大会上,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倭寇说道:“听说大明燕王野心勃勃,建文四年曾差点打下南京城,要救倭国只能和他联系。”

  “好,就这么办!”秀吉拔剑大呼,其余人知道舍此之外,并无他途可以救国,纷纷表示赞同。

  朱棣作为一个老资格的阴谋家,他在倭国也有情报点。

  当燕国驻倭国情报人员向朱棣汇报这个消息时,朱棣笑逐颜开,春色满怀……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xdzxsw.cc/book/123980/7109836.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