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新明之冒牌皇帝 > 第二章 两件大杀器

第二章 两件大杀器


  当天大亮时,朱明复醒了,凌晨时他和衣抱着陈妙儿睡着了。

  现在他看到陈妙儿的眼睫上还挂着幸福的泪珠,在她的心中,她已经侍寝过了,从此她的人生就不同了,她的幸福就有了最坚强的保障。

  朱明复轻声起床,他想自己洗漱一下,但这时陈妙儿醒了,她赶紧跳下床,“皇上,让我来服侍你吧”。

  朱明复只好接受,他告诉陈妙儿:“妙儿,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朕的嫔妃了,朕上午还要见大臣,下午我就让人给你安排封号和房子,你是个好女孩,朕会保护你一辈子的。”

  陈妙儿听罢,轻盈地一跪后,说了声“谢皇上”,然后朝朱明复幸福地点了点头。

  昨晚宴会时,朱明复让太监去和徐辉祖说,自己钦佩驸马梅殷屡次拒绝朱棣的招降,始终忠于朝廷的忠贞,想单独召见梅驸马,宣达朝廷的恩宠,徐辉祖说没问题。

  召见的地点他选在御书房,因为这里是皇帝读书的地方,太监都在很远的门外站着,适合谈机密事情。

  穿越之前,朱明复就很敬佩梅殷,梅殷由于始终忠于建文帝,最后被朱棣设计害死。

  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从子,就是梅思祖叔叔的孙子,梅殷这个人,文武双全,而且为人很谦虚谨慎,忠诚可靠(文言文就是“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所以非常受太祖朱元璋的器重,还荣幸得娶了朱元璋的女儿。

  梅殷昨晚和群臣一样喝了很多酒,所以朱明复约他在辰时见面。虽然朱明复也喝了很多,但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早醒,因为他仍觉得自己不安全。

  但是在见梅殷之前,他要先见一个人。朱明复准备安插他在朝廷里的第一个亲信。

  “金叔,您来了!”

  “皇上,微臣来了,太子爷,老皇帝,金胜淮回来了!回来为皇上效命了!”

  金胜淮后面的话是抬头向上说的,似乎在向朱元璋和朱标说话,待他低头被朱明复看到时,他脸上已是老泪纵横。

  朱明复心中肯定,金胜淮是他可以绝对信任的一个人。

  “金叔啊,你是朕父亲和皇爷爷的老部下了,朕叫你回来,是想让你继续干老本行,保护朕的安全。”

  “臣一定尽忠报国。”金胜淮朗声回答。

  “金叔,朕准备筹建一支新的亲军,你暂时做同知,以后就是指挥使,朕目前最信任的就是你了。”

  “请陛下吩咐,我一定万死不辞。”

  “金叔,我相信你,朕还有点政务要处理,你其他没什么事的话,就先回吧,回头朕让太监给你送来圣旨、官服。”  “陛下,微臣有一事相求,请陛下恩准!”

  “朕一定恩准。”

  “陛下,请先看一样东西。”

  金胜淮从怀里拿出一个用黄绫包裹的一个类似短剑一样的东西。

  金胜淮轻轻打开,朱明复走近一看,是一个玄黑色的令牌,下面有金色的手柄,令牌四周是做出火焰状的花纹,令牌一面写着“明”,另一面写着“令”。

  “金叔,这难道就是你上次和朕说过的金圣火令。”

  “皇上英明,这是明教教主的金圣火令,用他就可以号令天下明教教众。”

  朱明复很兴奋,他怎么忘了这个大杀器呢,有了他就可以很强大了,强大到不怕任何人,包括徐辉祖。

  “金叔,你把圣火令藏哪里了啊,你茅棚里似乎没法藏东西吧?”朱明复对这一点有点好奇。

  “哈哈,我把他藏在那口井里了。”金胜淮得意说道。

  怪不得我刚穿越的时候发现井壁上有动过的痕迹,看来自己和金圣火令还挺有缘的,真是有缘千里来穿越啊。

  朱明复告诉门口的太监,如果梅殷来了,让他在边上的暖阁等会。

  朱明复此时觉得这金圣火令比梅殷要重要。

  “金叔,你说朕可以接任教主之位,是吧?”

  “皇上,教主之位本来就应该是你的,臣请教主速速掌管明教。”

  “金叔,朕应该怎么做?”

  “皇上,皇宫中有一条密道通往明教总坛,按照老皇帝以前的教令,只要派人手持金圣火令,从密道到总坛宣布新的教主人选就可以了。”

  “金叔,你知道密道在哪吗?”

  “禀皇上,这个密道入口只有老皇帝知道。”金胜淮以为朱明复可能知道,现在见他也不知道,有点失望。

  朱明复曾经在御书房仔细研究过密道图,他清晰得记得,皇宫内的密道虽有很多条,但有一个问题,这些密道都没有标注这个入口通往何处。

  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朱明复把密道图找出来给金胜淮,“金叔,这是密道图,但没有写入口在哪,你先去偏殿仔细研究下,晚上我们再商议吧。”

  朱明复觉得自己的运气开始好起来了,再经历了那么多霉气冲天的事情之后。如果自己顺利接任明教教主的话,他就会变得彻底安全,他的女人陈妙儿也会安全。

  但他还要作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早在朱明复读明史时仔细想过,那是关于朱元璋的遗诏的。

  金胜淮走后,朱明复刚看一会书,就听叫太监报信“梅驸马觐见”。

  很快,朱明复看见一个四十多岁,方面长须的人步态沉稳地走进来。

  朱明复下座迎接,梅殷行礼后,朱明复拉着他的手动情地说:“姑丈,允炆没想到还能见到您啊!”

  梅殷也很动容道“皇上有太祖和天地护佑,自然化灾呈祥,福寿安康。”

  “姑丈,这次多亏你守住淮安,不然朕跑也来不及啊!”

  “皇上,臣有罪,没能击溃朱棣,让皇上受惊了,臣有负太祖的嘱托。”

  “朕知道你兵力不足,朕不怪你,你做的已经很好了,姑丈,朕今天来,不是和你谈君臣之间的事,朕想和你商量一下咱朱家的家事,你先坐。”

  梅殷坐下后,朱明复问道:“姑丈,当年太祖给你的遗诏你还在吗?”

  “一直在臣这里,陛下”梅殷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和脸色都略微有点不自然。

  原来朱元璋在病危时,郑重叮嘱梅殷要辅佐保护朱允炆,并留遗诏给他,让他随时征讨不从天子号令者。

  朱明复以前读明史时,对这一段记载很注意,所以他连皇宫的路都没认全时,就急着召见梅殷。

  但是,朱允炆不知为何靖难时一直没有让梅殷统兵,也没有发布遗诏,所以梅殷没有完成朱元璋的任务。

  “姑丈,朕要你把这个遗诏公布天下,并统兵北上山东,陈兵济南城下。”

  “皇上,准备和朱棣再战吗,徐大人的意思是积聚两三年后再战,因为朝廷的骑兵不足。”梅殷的意见似乎和徐辉祖很一致。

  “哈哈,姑丈,朕没说要打仗,朕只是说陈兵济南城下。”

  朱明复接下来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告诉了梅殷,梅殷听完后激动得跪下,“皇上英明啊,大明有你这样一位好皇上,真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啊。”

  朱明复告诉梅殷的是,为了大明的利益,也为了朱家的利益,他想迅速结束战争,他让梅殷去和朱棣和谈。

  他让梅殷利用好朱元璋赐给他的大杀器——朱元璋的遗诏,为此朝廷做出巨大让步,同意恢复藩王的封地,只不过除了燕王、宁王、辽王以外,其他的王都要封在南方。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梅殷公布自己手里的遗诏,昭告天下自己奉太祖之命征讨所有不臣天子之人,同时让徐辉祖出兵十万和梅殷的十万大军一起发兵山东。

  第二,出兵同时派人去和朱棣和谈,告诉朱棣,朝廷和他在山东以黄河为界划分势力范围,也就是说朱棣靖难搞了四年,也是有成果的,就是他多得了小半个山东。但是由于朱棣早就吃掉了宁王的地盘,他事实上也是收获不少的。

  第三,万一朱棣不同意和谈,就先攻济南城。攻下济南就止步,不再向前。不过朱明复认为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朱明复的想法之所以令梅殷激动万分,是因为朱明复的想法和梅殷的想法很一致,梅殷是朱家的女婿,内心不愿意看见朱家同室操戈。

  同时梅殷也认为目前的形势下,朱棣没有拒绝这个方案的理由和实力。朝廷不是不能打,是怕两败俱伤后,蒙古人会得利,在对付蒙古人方面,目前还没人能取代朱棣。

  这是一个聪明人开给聪明人的条件,优厚、合理且双赢。

  梅殷退朝会,直接去了徐府,事实上,梅殷这几天一直住在徐府。因为他和徐辉祖关系一直很铁。

  事实上,徐辉祖曾经想把朱明复是替身的事情告诉梅殷,但徐辉祖考虑到梅殷这个人忠厚有余,应变不足,恐怕难以接受这种惊天大计谋。

  所以徐辉祖只是隐晦提到,皇上在火灾中受伤后,虽很快复原,英明依旧,但是记忆力有所衰退,对很多旧事都不太记得,希望给他打个预防针,免得朱明复露陷。

  但是朱明复的计策一说就让梅殷欣喜万分,哪有心思看出朱明复的破绽呢。

  梅殷马上到徐辉祖的书房,跟他说了皇帝这次召见的意图,徐辉祖忽然觉得当今之世界,出了朱棣之外,这个朱明复也很厉害啊。

  因为这个方案确实很高明,比自己的积聚两三年后再战的向法要高明的不止一点两点。

  他确实是一个头脑很好的人,这样的聪明人竟然只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只是一个他当初用作死士的替身,这个朱明复到底是何许人也,难道真的是太祖遗落民间的龙子龙孙?

  从朱明复的计策中,徐辉祖发现自己长久忽视了一个重要东西,那就是朝廷的巨大政治优势。

  朱棣攻打济南时,之所以对铁铉树立在城头的“太祖高皇帝”的木牌,不敢用炮击,是因为朱棣的最大优势不在于军事,而在于他是朱元璋的儿子,所以梅殷的遗诏一出,朱棣的力量就解除了大半,再加上恢复藩王,朱棣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出兵,他如果硬来,众叛亲离将是他的下场。

  “就照此办理,梅殷,你赶紧回淮安准备出兵,我的兵马随后就到,我再找几个秀才给你写一篇《奉太祖遗诏征讨不臣檄》”徐辉祖对梅殷说道。

  此时,徐辉祖的心中有了一个大疑问,朱棣的问题估计只要半年就可以解决了,但朱明复这个冒牌皇帝会不会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xdzxsw.cc/book/123980/7109713.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