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376章 分桌而食

376章 分桌而食


  回到蝠园时,已近午时。

  老远瞧见一团紫云缭绕在院中杏花树下。

  美景美人,最宜入画成诗。

  若萤便有些遗憾,自己于绘画上太笨拙,不然的话,画下来拿去卖钱,相信购买者定会趋之若鹜吧?

  也别画正脸儿,但是还能让那些怀春的、发痴的,一眼就能想到某个人的身上去。请回家去,即使是天天面对,也不用担心会给人识破心思、招人耻笑。

  而小侯爷就算是知道画中人的原形是他,也没有充分理由要她赔偿他的名誉损失。

  可惜了,可惜了……

  自认为心境坦荡的若萤,在看到这一番别样风华的时候,鬼使神差地做出了一个连自己都不由得大吃一惊的举动。

  她慌不迭地甩开了王世子的把握。

  梁从风的眼睛当时就不对劲了。一直到那两人走到身边来了,他的眼珠子都不曾转动过,始终盯在若萤的脸上。

  “一上午,你做什么去了?”他抓住了若萤的手臂,眼角却一个劲儿往另一个人身上扫。

  若萤神色不动,淡淡道:“没有人告诉侯爷吗?住了那么久,不应该正式地拜见一下此处的女主人吗?世子怕我绊倒,牵着我的手,有什么不对么?”

  梁从风显然并不打算相信:“什么要紧的事儿,要去那么久?”

  确实。

  若萤暗中汗颜,还真有些词穷。

  当此时,她倒巴不得王世子能够出面替她挡一挡。眼波流转,却见他同样的一身冷气,不知道是在为她方才的言行闷闷不乐,还是只针对小侯爷的死缠烂打。

  谁也指望不上的前提下,只能自己救自己。

  “良医所的不许我做高强度的运动,但是没有不准慢走。休养了那么久,是时候锻炼一下筋骨了,侯爷以为呢?还是说,侯爷有空,也想陪着在下跑一跑、跳一跳?”

  这理由无懈可击。

  梁从风似有些沮丧,但却依然不肯撒手:“既如此,刚才你为什么那么慌张?你也知道牵着一个有妇之夫的手很有问题,不是吗?”

  听他的口气,似乎“有妇之夫”都是碰不得的洪水猛兽似的。

  如此一来,难道那些单身的就都是好东西了?

  也难怪王世自子与他不和,就这种人、这么口无遮拦的,能讨到好?不给人扔石头吐口水就很不错了。

  挺美好的一个人,非要有这些坏习气,就不能多多地替别人考虑下?把自己修练得人见人爱,不好么?

  若萤不免有些生气。

  “着急上茅厕,不行么?侯爷拉扯得这么紧,是想一起么?”

  “你——”

  “有什么要紧的,稍候再说,可好?”

  适度的冷却是有必要的。

  梁从风只得放开她,却还不死心地跟在身后道:“那你快点儿。做了你最喜欢吃的。冷了,味道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若萤险些给自己绊倒。

  这么说,午饭竟是他做的?

  当她和某人卿卿我我的时候,这个人却在烟熏火燎地为她洗手作羹汤。而她,却连个笑模样都没有给他……

  望着桌子上花团锦簇的六样小菜,若萤满心不是滋味。

  不为别的,姜汁说过,小侯爷“可不是一般人能使唤得起的”。厨艺那么好,他却几乎不曾给家人做过。每次兴之所致,自己动手来做,做好了,顺手便赏给了下人们。

  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这一兴趣爱好,在侯府老太君的眼中,宁肯他做个纨绔子弟,也好过拥有一个下等厨子的志向。

  自从他给她做了第一顿饭,姜汁那些人看她的眼神明显就不对了。那是既羡慕又妒忌同时又防范严密的一种极为纠结的感觉。

  似乎是觉得她抢走了他们的主子,似乎是怨恨她不知珍惜草菅了小侯爷的感情。

  但因为她是他们的主子所重视的,他们又不得不小心地对待她。

  不知不觉中,她似乎已经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债务呢。

  不可想象,假如哪天给他们发现,她对小侯爷不过是蜻蜓点水一般的感情,抑或是欺骗和利用,不知道那时候,他们会不会撕烂了她?

  若萤舀起一勺滑汤虾球,看了看面前的两个男人。

  “世子不要尝一尝吗?”

  没等对方开口,梁从风先就轻笑了一声:“世子府里还缺了这个?再说了,那是给四郎一个人做的。除了四郎,别人谁还有这个资格?”

  若萤心里那叫一个汗!心想也就是王世子脾气好,换作李祥廷那种火栗子脾气,听了这番挑衅意味浓郁的话,还不早就拳头伺候了?

  不过,这还没完。

  梁从风似乎一门心思想要挑事儿,连说话都在拉帮结群。

  “他不吃是对的。我可不敢保证,他吃了之后不会坏肚子……”

  王世子才刚端起来茶碗在半路跌宕了一下。

  若萤正待要劝解两句,却见小侯爷的桃花眼斜斜地瞟过来,就跟看透了她的心声一般,怡然自得道:“四郎想说什么?要我说话客气点儿?这个,你还真不用担心。我跟他,还需要客气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要是这么说,你就错了,就等于是挑拨离间。我来这里是不用客气的,当然,他去我们府上也完全不用客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敢说?说不定我们老太君还巴不得呢……你不知道吧?从小,他在我们那府里可受欢迎了。有好一阵子,我都在怀疑,或许,他才是郡侯府的孩子呢。我跟他,八成是小的时候抱错了……”

  他越说越流畅,而王世子的脸色也越来越沉郁。

  若萤感觉自己就像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侯爷可真敢想……有这等奇思妙想,若稍加润色,杜撰一番,定会成为坊间畅销的传奇小说……”

  “四郎若觉得有利可图,这点子就送你了。或者我说,你写。弄不好又会造出一个‘凤栖梧’来。”

  “哦?”若萤才刚夹起来的一根菜掉回到盘子里,“凤栖梧?那是什么东西?”

  “四郎常在市井里行走,居然没听说过?”

  “很了不起么?”

  “岂止是了不起!这人写的本子,可以说是有价无市。坊间也有盗版的,但是跟原版的根本没法比。但即使是粗制滥造的盗版,也一样会遭到疯抢。寻常买本书,也就几个钱,凤栖梧的书籍,每一本最少都是半吊钱……”

  “这么说,这个人岂不是很有钱?如果有人冒用他的名字,岂不是也能捞到不少好处?”

  梁从风笑了:“你以为这种事儿很少?有什么用呢?翻开书,看两页你就知道是西贝货。想要赚钱,得先学会人家的精髓。”

  “什么好东西,能让侯爷这么看重?有机会倒要见识见识。”

  “说起来,四郎以前也见过……这么着吧,今晚咱就不读圣贤书了,爷弄两本凤栖梧的书给你赏鉴赏鉴,保证会让你大开眼界、欲罢不能……”

  “听侯爷的意思,好像不是什么正经东西……”

  “你这是在质疑爷的人品么?还是信不过爷的品味?四郎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事,实践方能出真知。四郎看都没看,就这么一言以蔽之,不觉得很武断么……”

  这是要逼她上梁山呢……

  “难得侯爷盛情,那就恭敬不如从命。”若萤忽然转向的一边的王世子,“晚间若是有空,世子也一起吧。”

  此话一出,现场的两个男人齐齐地愣住了。

  若萤的眼皮子便随之跳了两下,心底下则是彤云翻滚、飞沙走石。

  她当然知道“凤栖梧”是什么东西,在这世上,还有谁比她更了解这个虚拟人物的所思所想、一举一动?

  她所不甚清楚的是,她的作品究竟卖出了多少本?给老崔带来了多少利益?在坊间的流传度究竟有多高?

  盗版泛滥……

  冒名者都出来了呢……

  在金钱的驱动下,不知道还会闹出什么事故来……

  从来人怕出名猪怕壮,当风声趋紧的时候,就该适当做些收敛。切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看来,晚间很有必要再跟小侯爷套套近乎,了解一下业内行情。不然的话,哪天她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只是她跟小侯爷说的这事儿,好像跟王世子没什么关系吧?他那么不痛快是为什么?

  尤其是刚刚的那一愣怔,似乎含义颇深哪……

  愣什么?

  莫非王世子也知道“凤栖梧”这个名字?假如说知道的话,岂不是证明,王世子也看过那种内容的书籍?

  说的也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深更半夜地围坐在床上,研究春,这画面怎么想怎么叫人难以放心吧?

  假如他也看过,那么,她的倡议岂不是越发荒诞不经?

  他会怎么看她?

  不成,不能再就这些内容讨论下去了……

  若萤即刻换了个话题。

  “世子,府里头可有空场?午后我想去练会儿弓箭。”

  今天走了会儿路,居然觉得有些气喘。倘再松懈下去,后头怕连一只鸡都杀不死。

  朱昭葵点了点头,面色稍霁:“午睡后吧,我带你去。”

  “不敢劳动世子。让福橘姐姐她们领我过去就好。”

  “我也没有午睡的习惯。等稍候你服了药,就过去吧。”

  “那好,等世子用过午饭就过去吧,全当消食儿……”

  说话间,福橘指挥着一串侍女过来,捧着巾栉铜盆之类,伺候着王世子洗手净面。

  紧跟着,当中的大圆桌上便呈上了精致的饭菜。

  小侯爷并不客气,径直走到桌边瞅了两眼,然后取来一只青花瓷盘,捡了两样菜肴,端到若萤这边。

  他用实际行动,划清了和此间主人的界限。

  在若萤看来,他这一举动实在是有些可恶讨打。

  这是世子府啊,不是安平府。在别人家里这么任性,真的合适吗?

  不过从这一点倒也能看出来,王世子当真是个好人、有涵养。

  其实呢,小侯爷心眼儿也不坏。两个人都不错,怎么就死活合不拢呢?

  算起来,都是女人惹的祸。从最早的那个婢女,叫什么来着?对了,小楼。

  先是小侯,后来是锦绣。

  两个女人,将这两位的关系生生地给弄坏了。也许是无意,但却对今日的结果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如果可以,她倒是很想替这两位贵人修补一下之间的裂缝,只是能否做到,现在来看还很难说。

  她必须得保持住中立,不能轻易地倒向任何一方。要时刻保持清醒与理智,免得受到蛊惑,反倒成为一方攻击另一方的利器。

  直到拥有了足够的力量为止。

  PS:

  1、印刷术:明代是我国古代印刷的全盛时期,其主要特色是:

  一、雕版印刷技术更为精湛;

  二、除雕版外、木活字、铜活字广泛应用;

  三、专用印刷字体成熟并广泛应用;

  四、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五、印刷规模大、品种多、地域分布广。

  最大的印刷部门是司礼监和国子监。

  由于藩王有富裕的资金、他们刻印书的用料、刻工都十分考究,代表了当时当地的较高水准。其版本称藩本。

  明代民间印刷业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印刷品种除经史子集外,平话、小说、戏曲故事及各种通俗读物大量刻印。

  2、逼上梁山:宋人话本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至《大宋宣和遗事》记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已略具《水浒》雏形。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644.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