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374章 田园之约

374章 田园之约


  若萤啜了一口茶,慢慢道:“鲶鱼生性凶猛,专门捕食小鱼。把鲶鱼投入沙丁鱼群中,因为这条鱼的袭扰,原本懒散的沙丁鱼就会变得很紧张,为了活命,不得不打起精神来躲避逃跑。这就是原因。”

  这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理。

  阮氏此时已经平静下来,反复回味着这个故事,若有所思。

  “大雨过后,会出现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和美丽;一种人则看地,看到的是淤泥和绝望。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出境绝望的人。不论从何时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是在何时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不要无聊,不要无端想入非非。不要总活在别人的嘴里或是眼里,自己的命运,自己都不去争取,还能指望哪个?凡事不怕万人阻挡,就怕自己先行投降。夫人以为呢?……”

  现场无数双眼睛,灼灼烁烁,只聚焦在一人身上。

  面对此等殊荣,若萤泰然自若。

  他们的心情,她完全能够理解。

  她所说的这些话,在她的意识中,向来都是极为寻常的,但是,在别人听来,却是新鲜而震撼的。

  说她胆子大的人,听了这番话,应该会明白原因之所在了吧?

  这些话,她本不想说的,一来是懒得说,二来也是怕麻烦。不被人理解也就罢了,若是给曲解误会,以讹传讹,岂不是自找麻烦?

  况且,这乃是她的一部分情性。若是情性,自该善加珍藏,若是暴露出来,难保不会给敌人抓住弱点、伺机攻击。

  但是,今天她却说出来了。不为阮氏,但只希望王世子能够明白她的一片真诚。

  坦诚以对,就好比将自己当成人质交付与他。

  这份信任与牺牲,应该可以抵掉他所付出的一部分关切吧。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亲兄弟尚且还要明算账呢。

  “四郎说,奴该怎么做?”

  阮氏楚楚可怜地望着她,完全将她当作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若萤没有马上做出回应,却朝着一边的人扫了一眼。

  只见他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她的侧面。对上她突然袭来的注目,他不禁有些慌乱。

  若萤不觉暗中生疑。

  在她的印象中,这个人算是比较沉静,难得会着急或者是慌张。

  今天这是怎么了?

  当然,眼下她没有闲功夫去揣摩他的心思,怎么安抚好阮氏,这才是当务之急。

  “不知道夫人平日里都有些什么喜好?”

  无所事事的话,最容易无事生非,须得动起来、忙起来,顾不上思考那些有的没的才好。

  就像是不想死的沙丁鱼。

  阮氏有几分茫然:“偶尔会画两笔画,弹一会儿琵琶……”

  “自娱自乐么?”

  阮氏眨巴着眼睛,迷蒙得神情有些动人。

  若萤暗中点头,心想这王世子倒是个有福的,居然收了这么一个可人。相信那几个被世子妃弄走的侍妾,也都是不错的。

  倒是自己无缘,见不到那鲜花簇簇的美好一幕了。

  “夫人没想过组织个茶会、画展什么的?或者是来一场曲艺展示,也是不错的。把画好的图画,水平高低姑且不论,但且归拢起来,装订成册,留作纪念,给以后的自己欣赏,不也是蛮有意思的事情?……”

  “可是,会的人不多……”

  “不会,夫人可以教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相信这些姐姐们当中,定会有人向往不已吧?”

  若萤朝着四下扫了一眼,果不其然,看到好几双雀跃的眼睛。

  就有侍女越众而出,勇敢道:“若夫人不弃,奴婢愿意学……”

  “奴婢也愿意!”

  ……

  呼应此起彼伏,看神情,尽是期待。

  阮氏先是给吓了一跳,旋即便红了眼圈,讷讷道::“嗯,回头……空了就教你们。但愿不会误人子弟才好……”

  “夫人有世子爷,奴婢们有夫人,怕什么呢?”

  “就是!”

  阮氏抽了抽鼻子,满怀感动竟至于说不出话来。

  她从来都不知道,身边的这些人,竟然是这么活力充沛的一群小猫。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哪里敢相信!

  她所依靠的,只有世子。而她们的依靠,不是她、还有谁?

  算来,自己并非一无所有,也并不曾孤单。

  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留意到,要不是今天给四郎说破,这辈子大概都不会明了。

  “茶会,诗社什么的,在下很喜欢。”若萤神往道,“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天说地、附庸风雅,增益见闻、增进友情,何其快哉!谈谈人生,赏赏美景,薄酒一壶、香茗一盏,简蔬美馔,别开生面,光是想想,就很美好……”

  终有一天,她会让更多人发现芦山的特殊,让六出寺香火鼎盛,让合欢镇声名远扬,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以此为荣、以她为傲。

  “如果有机会,夫人真该去我们那里看看去……”

  看一看山中山下的野趣盎然,看春樱如雪,感夏凉如水,观秋山胜火,寻冬梅幽绝……

  近红尘而不嚣,邻大道而不混。可随兴而往无忧晨昏,可尽兴而返追明溯晦。

  “待有机会,定要呼朋引伴,邀至敝乡寒舍一聚。不过,在此之前,须得先做好各项准备。食、宿、行,都要方便妥当。务必做到宾至如归……”

  阮氏听得双眼发亮,由衷道:“给你这么一说,奴还真有些坐不住了呢……”

  “夫人想去,欢迎之至。”若萤即时献计献策道,“如果担心行动受阻,不妨扮作男子,不过就是一顶帽子、一袭道袍的事儿。”

  她私下倒是希望阮氏有这份憧憬。换个地方、换个心情,倒也不错。

  “舍下都是新修的房子,客房预备了好几间。家母性喜洁净,于女红、烹饪、家居布置上,不敢说有多好吧,但在我们那一带可是出了名的。再不用担心有什么虱子、虼蚤之类的大煞风景。”

  阮氏笑了:“说的倒像是我们嫌弃你们乡下似的。根本就没有的事儿,四郎说话办事,奴还是很信得过的……”

  说到这里,忽然感觉周围有异,只见王世子看她的目光有几分诧异。

  阮氏不禁纳罕地摸摸脸庞,弱弱问:“怎么了?才刚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

  “没。”

  朱昭葵断然予以了否认,心里却水波不定。

  相信四郎。

  这不是他第一次听到这种话了。

  异口同声不外乎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声名或权势所限,不得已的违心之语;一种,是发自肺腑的真挚之言。

  而四郎,无疑是属于这后一种。

  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让那么多的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信任呢?

  看来,自己对她的好感并不是庸人自扰,而事实上,她确实有着那种太阳一般叫人无法忽视、不想拒绝的力量。

  即使是被那顶幂篱遮挡住了真容,也无损其光芒和温暖的真实存在。

  “朱伴读知道,”他觉得自己就这么干坐着,委实有点生分,四郎这边,他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朱诚暗中噘起嘴。

  听主子这口气,似乎是默许了四郎的挑唆?就没见过这样的,好好的姑娘家不做,偏要装神弄鬼扮男人。自己荒唐也就罢了,还公然跑到别人的内宅里勾三搭四,拉拢同案犯。

  阮氏挺本分老实的一个人,要跟钟四郎这样的打成一片,能学好不?到时候,学了一肚子的花花肠子、歪心眼儿,回来跟世子妃大打出手,往后这世子府也好、鲁王宫也好,还能有好日子过?

  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点,怕是连主子都没察觉到吧?居然还一个劲儿地替四郎说话,真是要惯死这孩子么!

  钟四郎说话,能听风就是雨吗?得使出浑身的心眼儿,拐上九曲十八个弯,好好琢磨琢磨她的真正用意。

  阮氏怎么能净往好处想?要知道,钟四郎这个人,不算坏,但也不是什么省油灯啊!

  别的他不清楚,但是钟四郎记仇啊,钟四郎和世子妃不和啊,钟四郎和钟伴读有仇啊,这些事儿不说,不表示不存在。

  鬼知道钟四郎有没有打算“借刀杀人”。就算伤不到敌人的毫毛,但能让对方心里不痛快,也算是报复不是!

  这些事,哪能不考虑?世子心里到底有没有数?

  要真顺着钟四郎的性子来,这个家,早晚得出大事,不是他杞人忧天,绝对的,这种感觉近来实在是越拉越强烈了!

  心里塞得满满的,朱诚就有些憋闷,就不想帮着某人说话。对于主子的话,也只是勉强地点了下头而已。

  任若萤再聪明,也猜不到他此刻的胡思乱想。见他反应谨慎,想必是有着自己这一方的考虑,不便拉帮结群的意味太浓,此事倒也在情理之中,因此,便没有在意。

  但是要说动阮氏,给其希望,有些事不说得具体点,就很难达到这种目的。

  “情人眼里出西施。夫人心目中的美好,跟在下所想的,或许不同。有些事情,总须眼见为实。要说我们家有什么好,不过就是‘新鲜’二字。……

  菜园里的菜,也有十来种,韭菜,胡瓜,丝瓜,豆角,茄子,芹菜……门前现守着一池子的活鱼、河蚌、鲜藕,放养着一大群鸭子,除了吃蛋,秋冬季节拿来炖老鸭汤,最是滋养人。

  平日里,蛋、肉,俱是方便的。包子、馒头、葱油饼、豆沙包……七曜日内也能做到不重样儿……

  虽然没有像样的庭院,但是出门就是沃野千里。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看儿童急走追黄蝶,田间地头上走一趟,倒能多吃一个馒头一碗面。……”

  阮氏频频点头,面上早已是一片按捺不住。

  她素日过的,就是太静了。以前还有几个姐妹,闲来凑在一起做做针线、说说话儿,一天刷地就过去了。

  可是,自从世子妃进了门,那些姐妹,一个二个地全给发付出去了,剩下她一个,也不大敢随意走动。在自己屋子里说话都要小心翼翼,唯恐隔墙有耳。

  手底下的人,除去一直使唤的,别的都不大敢相信,就怕是眼线卧底。

  王妃世子虽然偏向她,可是,根据这两年的情形看,真要是给世子妃抓住了把柄,别说世子了,就是王妃,世子妃都敢使脸子、耍性子的。

  要是世子妃一心想要处置她,到那时,崇尚“家和万事兴”的王世子和王妃是否还能保得住她,可就难说了。

  所以,四郎的提议不错。要能暂时离开世子府,外面去暂寻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以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既然有四郎的担保,到时候世子妃就算不高兴,也不好多说她什么了吧?

  毕竟,小侯爷特别喜欢四郎,而世子妃对这唯一的兄弟,又是那么地偏爱纵容……

  要真去了乡下,旷野无垠,在草地上打个滚儿、庄稼地里大喊大叫,都不用再担心给人听了去、看了去。细想来,这种无拘无束的情怀,只有孩童的时候有过,那才是真正的快乐无忧……

  “说好了,四郎。几时你方便了,千万记得招呼奴一声。奴这边也好提早做准备……”

  “这个是自然的。到时候,会下贴相邀,还望夫人不要嫌弃敝处简陋……”

  “怎么会呢?你放心,没有的事儿……”

  “是。看夫人面相,就不是这种小气的人……”

  ……

  朱昭葵看了看天色。

  阮氏便知道送客时间到了,赶忙起身相送。

  早有贴身的侍女捧过来一只精巧的香柏木匣子。

  阮氏打开匣子,里头装的是几样插戴并一只银项圈,说是给四郎家人的。

  若萤看那插戴做工精美,绝不类市井俗物,虽然性不喜这些东西,但还是从心底感到喜欢。

  阮氏没容她客气,一心要她收下:“实话说,这也算不得礼物。后头若是成行,吃喝用度都要劳烦四郎。这点东西,权当是食宿费用,若是不够,四郎千万不要客气,一定要跟奴家说……”

  这便是大实话了,若萤不禁给逗得微微一笑,同时,也感受到了对方的迫切之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而对这个女人来说,眼下最缺的,也就是这个了。

  PS:名词解释

  1、丝瓜: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或印度,大约在宋朝时传入中国。

  《纲目》: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如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

  刺,取汁,可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寸许,长一、二尺,甚则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栝萎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

  《本草纲目》:通脉络脏腑,去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治诸血病。

  《滇南本草》载:不宜多食,损命门相火,令人倒阳不举。

  2、七曜日:中国古代以“七曜”来分别命名七天。

  日曜日――星期天

  月曜日――星期一

  火曜日――星期二

  水曜日――星期三

  木曜日――星期四

  金曜日――星期五

  土曜日――星期六。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64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