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311章 旅途琐记

311章 旅途琐记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两辆马车沿着西北官道畅行无阻,直入昌阳县城。

  第一站自然是“蜉蝣书坊”。

  赶上正午,崔玄请若萤一行吃了打卤面,各人都加了肉、加了菜。

  若萤则给他带了自家产的鲤鱼两尾、老藕数段,叫拿来凉拌或者是炖汤煮粥吃,生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熟食则补益脾胃,益血生肌,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都适应食用的好东西。

  又应县里客户的要求,随车运抵草菇酱二十五罐。多出来的两罐,则送给崔玄作为礼物。

  崔玄欢喜得合不拢嘴。

  经过这两年的交往,他对若萤的印象,已经从最初的精于算计、冷酷理智,完全转变成为侠肝义胆、大气磅礴。

  四郎的好,只有跟他做了朋友之后,才能真切地体会到。

  算来每一次的交易,他都在小算计,得抠一文是一文,但四郎却从不计较些这个。

  这让崔玄觉得很过意不去。

  为弥补这份内心的亏欠,他时常挑选一些好书,作为赠品送给若萤。

  这次若萤过来,不出所料地又给他带来了心心念念的东西。

  两个人漫步在书架之间,貌似闲聊,暗中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交易。

  一手交货,一手交银票。经过多次的买卖,当事的两人业已达成了极高的默契,旁边的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察觉到所发生的这一切。

  袖了银票、抱了书,若萤一行继续登车赶路。

  马车经过县衙附近的时候,腊月眼睛尖,老远便指着衙门前的几个人叫道:“四爷快看,那时不是孙大人?”

  若萤自狭窄的车窗望过去,可不正是呢!

  县令杨鹿鸣似乎是要出去办事儿,正跟送出门的孙浣裳拱手作别。

  四个轿夫两两侍立在轿子前后,个个膀大腰圆。

  距离太远,那几个人的面目很难辨别。有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自父亲离开后,不知道这帮轿夫有没有更换过。

  但是那辆轿子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那结实光滑的轿杆上,承载过父亲的希望和一个家庭的未来。

  在父亲的心里,曾经以为自己扛起来的是一片天,结果却发现,这片天并不能庇佑自己的长久安泰。

  吃人暗算丢掉了差事后,父亲足足生了月余的口疮。那段日子对父亲而言,怕是暗无天日。

  彼时的父亲,内外交困。外头没了收入,家里又有妻儿需要养活,父母那边得要孝顺,在外面还要承受街坊们的奚落和嘲笑。

  父亲的痛苦,若萤感同身受。

  也许这些经历,是父亲的人生中所必须的历练,而且后来,家里有了进项,父亲又有了事情做。

  母亲都已经不去计较过往了,按理,这些旧事该放下了。

  但是若萤却不这么认为。

  何谓“放下”?放下不代表着遗忘,不代表作恶的人值得谅解。

  若无机会遭遇,只能说作恶的人运气好;倘若不幸狭路相逢,就莫怪她小人之心、睚眦必报。

  似乎是感应到了她的冷洌,正准备抬脚进门的孙浣裳忽然扭头朝这边望过来。

  当然,他什么都看不清。

  “看什么看!”腊月低声斥骂,“知人知面不知心……”

  作为若萤的心腹,他已经从崔玄那里得到了最新的消息。

  关于当初三老爷的失业,万万劝劝世给人陷害的,而孙浣裳就事知情者之一。

  确切说,姓孙的根本就是这出阴谋的参与者!

  是他默许了轿夫们的倾轧与诬陷,使得三老爷在受诬的同时,声名也受到了玷污。

  孙浣裳此举,毫无疑问是小人作为。因为做贼心虚,因为悔婚,怕跟前的三老爷找他理论,甚至是嚷嚷出去,害他丢脸,于是,他就先下手为强,默许、或者是直接推动了这出丑剧的发展。

  他很清楚三房当时的境况,知道失去收入对于三房是个多么重大的打击。当一家子都在为前路惶惑时,哪里还有空暇来寻他的晦气?

  “他大概觉得,三老爷丢了那份差事,咱家从此就完蛋了吧?……”

  腊月的牙齿咬得吱嘎响。

  真的以为这样做就能让三房永远也返不了青、发不了芽吗?

  “要不说,这些当官的心才狠哪!”

  腊月的这句话,是有针对性的。

  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冯恬的疯狂。

  当时,冯恬叫得那么大声,而孙浣裳偏就能沉得住气。身为一县长官,如此冷漠冷血,还有什么脸面说什么爱民如子?

  “他也不怕做噩梦……”

  冯恬若有灵,第一个就该找姓孙的算账。

  相较他的愤慨,若英则表现平淡,一如往常。

  在冯恬一事上,她不想过多言语。她也能够理解孙浣裳当时的心情。

  一句话,只能说冯恬作死。

  凡人都有底线,冯恬既然碰到了她的底线,就该当付出相应的代价。

  她不是没给过冯恬机会,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而对方却迟迟不肯开口,反倒等她张嘴相求,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你冯恬何德何能,要别人求着相助?

  有冤屈、想复仇,这种心情她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冤有头、债有主,你不能拉着全天下做你的挡箭牌。

  当时的冯恬,随便咬哪个都好,就是不该妄图拉着静言下水。

  在若萤心里,冯恬是根本没法跟静言相比的。因此,到了必要时可,非要从这两个人中选择一个的时候,她自然是毫不犹豫地会保护静言。

  埋在土里的药渣,原本确实少了一味水蛭。是她,指使腊月给老宅那边送去了消息,这才使得钟若英他们及时做好了防范。

  这并不表示说,她跟钟若英联了手;或者说,是她原谅了老宅里的人,抑或是这么做,是出于身为钟家人的觉悟。

  不是这样的。

  她仅仅只是想要保全静言。

  而孙浣裳的逃避、众人的逼迫,不过都是她意料之中的事。

  不足为怪。

  冯恬之死,她能做的只有一场法事、长久感伤。

  她不是观世音菩萨,没有普救众生的能力。

  这一点,希望冯恬九泉之下能够明白。

  晚间的时候,一行人借宿在了农家。

  因条件有限,若萤跟静言和朴时敏占了一铺炕,静言的马夫罗叔和谭麻子以及北斗、无患、腊月几个,占了一铺炕。

  白日行路辛苦,洗漱完毕后,众人几乎是倒头就睡。

  水得正当朦胧之际,一直翻来覆去烙大饼的朴时敏忽然就坐了起来。

  黑暗中,他抱着自家里带出来的菊花软枕,一声接一声地叫静言。

  “柳静言,你让让……”

  他要跟若萤挨着睡。他觉得柳静言的安排不怀好意。

  静言动也不动,假装睡熟了。

  “喂,柳静言,你起来,我们俩换换……”

  朴时敏不屈不挠地继续念叨着,还时不时地伸出一根手指去戳弄静言的手臂,大有不叫醒他誓不罢休的架势。

  若萤气得发昏,心下一个劲儿地懊恼,怪自己心软,怎么能把这么一个怪胎给带出来?

  但她不打算出手。一来是因为她不想挨着朴时敏,那人太没自觉性,睡着睡着,就把她当成牛马来骑了。那么大的人、那么重的分量,全都搭在她身上,换谁、谁乐意?

  二来,她要是参与进来,只会加剧这场战争的激烈性。帮哪一边都不对。帮着静言的话,不排除朴时敏会在一怒之下,掉头走开,然后就有可能好几个月不再搭理她。不搭理人也罢了,万一又要节衣缩食闹情绪,就他那体质,哪里经得起折腾?

  但是,如果她帮着朴时敏,就等于是在自虐。那家伙一定会得陇望蜀,越发对她不客气。

  她才不想要这样的结果呢。

  因此,她决定装睡到底。

  男人们的事儿,就由男人们自行去解决吧。

  叫了半天不闻回应,朴时敏生气了,“嘭嘭”地拍打着枕头,发泄着内心的不满。

  比拼耐力的话,显然他略逊一筹。

  他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他决定换个方式争取权利。

  他把枕头塞到静言和若萤之间,然后把若萤身上的被子揭开,推搡到静言身上,却把自己的被子盖到若萤身上,使劲地侧着身子,试图CHA进那两个人的中间。

  饶是静言好脾气,至此也忍无可忍了。

  “你这人,怎么这么无聊!”

  “你往边上让让不就好了……”朴时敏嘟囔道,仿佛他才是最无辜的那一个。

  对他这种“指鹿为马”的行径,静言表示很气愤。

  “我是她哥,你算什么?”

  言下之意很明白,做哥哥的理当保护自己的妹子。而朴时敏的身份,只是个男人。男女有别,这样的道理不用他明说吧?

  偏偏他遇上的是个不大会体谅人、更不管人情世故的,因此,他的这句话就如同泥牛入海,一个水花都没有激起来。

  “你不要说话了,我要睡觉了……”

  如愿以偿的朴时敏几乎是笑着说的这句话。

  若萤差点没笑出声来。

  她能听到静言粗重的喘息声,她觉得这俩人的相处实在太滑稽了。明明好像快要打起来了,一方却忽然避开了。

  不知道静言打人是个什么模样?不知道挨打的朴时敏又会作何反应?

  惹恼了静言,后果还是很严重的。上次因为徐图贵多说了话,静言便给他的饮食中下了泻药,害得那孩子跑得腿都软了,大家都还误以为是水土不服。

  惹恼了朴时敏的话,情况怕也不会很乐观。他虽然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可是他会驱使小鬼啊,会动用看不到的神秘力量啊,还是很可怕的。

  算起来,这两个人玩的是阴的,倒不如李祥廷那种爽快。服不服?不服拉出去干一架,愿赌服输,痛痛快快又有看头。

  至于陈艾清……

  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好好地,怎就不着家了呢?儿行千里母担忧;且他又是家里的独子,可想而知陈夫人会有多么地难过了。

  这事儿,她怎么能够不关切?她跟陈艾清可是正儿八经的一家人啊!陈家也好,李家也好,严家也好,这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发生问题,都将引起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这就好像是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经过三个昼夜的颠簸,若萤一行终于抵达了济南城。

  进城后,略作歇息,静言即与众人告别,约好三日后在千佛山莱哲处集合。

  若萤这边也不敢耽误时间,当下便要赶赴千佛山。

  刚走了两步,路边的铺子里忽然相继涌出来很多人,眨眼工夫就站满了大街两侧。

  喧嚣大作,仿佛是商量好的似的。夹杂在其间的热切与澎湃,让人怀疑莫不是稍后会有土豪散钱而来?

  若萤实在忍不住好奇,跟着抻头去看,却见一队人马招摇而至。

  当中一人,顾盼风流,轻罗湍云、衣袂飞霞;乌云半披,折扇半掩。虽不见真容,但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早已让四下里捶胸顿足、尖叫连连。

  只一眼,若萤的脸色就刷地一下子变了。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579.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