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152章 母女同心

152章 母女同心


  辛辛苦苦很多年,才省下一点钱,修了两间简陋的厢房。家里没个女主人维护收拾,一切都显得那么冷清。

  “又找了你爹这么个一穷二白的,什么都没有。”说起往事,叶氏泪落纷纷,“什么也没有,一双筷子两个碗,这就是钟家给的全部!这些事,能给外头人说?还不得笑话死咱们!活一辈子,就没见你爹那样的,心里什么也没有,成天光看见那二两马尿黄汤了。谁给口吃喝,谁就是亲爹娘。问他为什么这么不待见人?他几时给过你正经八百的解释?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他就是天底下最无辜的好人。你说说,有这样的么?……”

  当爹的心疼闺女,为兄的可怜妹子,硬是把自己养老的钱、治病的钱拿出来,合伙盖起来脚下这四间小平房。为节省花销,地基起的比别家浅,房梁搭的比别家矮,椽子大梁门窗框,就没一根好木头,也就将就能用就是了。

  墙皮没有别家的厚,所以,夏天太阳、冬天的冷风,很快就能穿透屋子。伏天里,要等到半夜热度退下去了,才敢进屋睡觉;冬天里,不等天明,就给冷醒了。

  “当时哪里用得起那么多石头?你看看那墙皮,多厚的,全是黄泥坯。阴雨天返潮返得站不住苍蝇,天干的时候,全都是裂缝。一年四季得补无数次。就这样的房子,对你娘来说,都算是好房子了。能有个住处,已经很不错了。……”

  她自己何尝乐见这个样子?可是,不安于本命又待如何?嫁了个一无是处一无所有的男人,上不讨公婆喜爱,下不忿妯娌势利,儿子闺女好几个,睁开眼闭上眼,光是怎么填饱肚子,就能愁死个人。一文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自顾尚且不暇,又哪里有精力照顾自己的娘家?

  “我跟你爹这么多年,他连句分忧解难的话都没有。里里外外,全要我一个妇道人家来打算……”说到辛酸处,叶氏蒙面低啜,“这个家,这么多口人,从来就没有谁说帮帮我。这么多人,加起来几百岁,到头来却赶不上一个□□岁的孩子……”

  果然,还是自己亲生的知冷知热啊!虽然不是儿子,可是所做的每件事,就是堂堂七尺男儿都未必做得到。

  人哪,要知足、惜福。

  是的,就像是她,也是个女儿,却比家里的两个兄弟还中用。

  如果她嫌弃若萤的女儿身,那就等于是在对自己不满。

  若萤久久不发一语。

  她有些难过。难过的是母亲的生涯竟如此窘迫困顿,难过的是自己身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环境里:为了面子问题,太多的辛苦不能诉之于外人。

  钟家的冷漠决绝,已经不带有一丝亲情的意味。仅仅是因为面子问题,才没有将三房自族谱中除名。

  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母亲的死穴。为了维持这名存实亡的关系,母亲忍下了一切的羞辱和歧视。

  母亲太能忍,钟家太阴险。

  夹在中间的父亲难做人,所以才会放逐自己沦为众人心目中的混账东西。

  不然呢?

  或许,钟老太爷那边就等着父亲按捺不住跳起来找他们理论呢。届时,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将各种罪名扣在父亲和母亲乃至于叶家的头上,彻底地打倒自己的竞争对手。搞臭了对手,自己可不就成了地方上名正言顺的权威了?

  真是经不起推敲的小伎俩!

  若萤暗中冷笑着,把自己的手帕递过母亲。

  “有道是苦尽甘来。许是老天早就安排好的,就等我这个能干的醒悟呢。不是说有其母,必有其女吗?谁叫娘这么能干呢,你的孩子总不至于太窝囊不是。”

  所有的苦,由母亲承担。之后的所有甘甜,由女儿创造。

  叶氏破涕为笑,嗔道:“越大越油滑,也不知是跟谁学的。”

  “爹不是个闷葫芦,娘也不是个笨嘴拙舌的。我要是不声不响,岂不怪事?”若萤微笑道,“就像娘说的,日子过得辛苦,身心疲惫,哪里还有说笑的精力?吃得饱、穿得暖,不再朝不虑夕,自然而然地心情就会好起来。”

  叶氏端详着她,叹口气:“话是这么说不假,只是你年纪小小,就要操心这些事——万一长不高,可怎么办呢?”

  她没敢说“嫁不出去怎么办”,可是若萤冰雪聪明,焉能听不出来?

  “那就多挣些钱,做个一呼百应仆从如云的大地主,也不错。虽说朝廷有明文规定,男女适龄而不婚,将会予以罚款。可到了那时候,这点罚款也不算什么事,对吧?”

  当说这话时,若萤手里正捏着一颗板栗,微垂的眼睛自下而上定定地瞅着对面的叶氏。

  嘴角的那笑容,像是潜藏在明暗之间的鬼魅,呼之欲出。

  这个暗示的意味太过明显与浓郁,叶氏就是想装作视而不见都不可能。

  她已经不敢把这个孩子当成孩子来对待,自然地,对于她的每句话、每个表情、每个动作,都投注了更多的在意,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多挣些钱。

  这是孩子的目标吗?是孩子透露给她的信息吧?

  一呼百应,仆从如云。这是未来的生活方式吗?若真有这么一天,三进的房子只怕都要嫌小吧?

  在她的有生之年里,孩子会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让她过上好日子。

  是这样的吧?

  孩子这是在给她打气鼓劲呢,是吧?

  女儿的心,居然有这么大!

  能做到吗?这条路会否一帆风顺?倘若遇到挫折,会否一蹶不振?

  期间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女儿都考虑到了吗?做好了准备、想好了对策吗?

  不,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孩子这是打好主意,一辈子不成亲吗?自给自足,一人独大,可以这样吗?

  不怕别人闲话吗?要如何堵住四面八方的非议,避免受到那杀人不见血的流言蜚语的攻击?

  这些,孩子都想过了吗?

  她该怎么做?反对吗?她能够左右这孩子的言行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

  如果她说“不”,一定会让孩子感到失望与不快吧?

  “你说你一个女孩儿家,怎么偏干些男人干的事儿。这个胆量是谁给的?”

  适当的试探是很有必要的。

  她以为女儿会拿《列女传》或者是木兰缇萦之类的来说服她,结果却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若萤状甚无谓地说道:“计划不如变化快。常说‘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将来的事儿,谁敢就那么保证呢?顺风行车,逆水行舟,不过是个‘形势’问题。怎么看、怎么走,总是要走到那一步了,才能下决心。大显师父常说,世间的一切的聚散离合,不过是个‘因缘’。娘觉得呢?”

  叶氏默了。

  她无从辩驳。

  这番话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很有道理。世事多变,确实,不走到最终,谁也不敢给自己的一生作出全面的判断。孩子能这么说,证明其沉稳而冷静,对于将来有着理智而清楚的认知,能够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项生存技能,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习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对于若萤这么大点的孩子,能够有这样的觉悟,本身就很了不起了。作为母亲的她,还想奢望什么呢?

  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眼下的叶氏深刻地领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选择了后退一步的她,感到心地宽广了许多,也光明了许多。

  “只要不出大格,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环视四周,如何就能断定别人的生活、别人的路子就是正确的呢?

  “我也这么想。”

  这次,若萤是由衷地笑了。

  母亲能够说服自身,做到这一步,想必也是很不容易的。

  “世上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母女二人相视而笑。

  “前头都还好吧?”说完了自家,也该关心一下“邻邦”了。知己知彼,方能有备无患不是。

  “没什么事儿。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说起前面,叶氏淡淡地,“本来我还以为会说些不痛快的,结果没有。多亏了过年。”

  大家的注意力似乎全给四姨娘肚子里的孩子吸引过去了。不管是从孕妇的肚子形状孕妇的饮食偏好孕妇的行为习惯孕妇的皮肤血气……

  种种迹象表明,那会是个男孩儿。

  一个被寄予了厚望的同时也被暗中诅咒了的男孩儿。

  各处都在预备男婴的物品。

  “是个男孩儿就好了,这个家就太平了。”叶氏满怀期许。

  太平?

  这个家里,谁是个安分的?

  从当年跟人私奔了的五姑姑钟德良开始,这个家的风气就坏了:飞上枝头的钟若芝、前途未定的冯恬、心中有鬼的钟若英、一心仕途快成呆子的钟若芹、毛毛躁躁的钟若荃、向往豪门毫无自知之明的钟若莲,再到自家百依百顺没有主心骨的若苏、灵气逼人高不成低不难就的若萌,还有浑浑噩噩的若萧……

  哪个是省心、省事儿的?

  只等到哪天发作出来,钟家就要改换天日。

  “二伯父这边,也算是新年新气象了。”

  如此,便会“有人欢喜有人忧”吧?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420.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