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91章 三角关系

91章 三角关系


  所以她喜欢跟这些热血男儿相处,从他们身上,固然看得到青涩和鲁莽,但他们对于未来充满着炽热的憧憬,犹如旭日东升,破冰驱邪;犹如海上灯塔,光照彼岸。

  不容人消沉,或是迷惘。

  “保家卫国是男儿本份,我要努力向李二哥靠近呢。”

  “行!你想学什么,只要是我会的,一定教你。”

  谈起打仗,李祥廷就打开了话匣子:“过一阵子,我们要去登州卫,只有在那里,才有机会跟倭寇打仗。这边的火炮,最多也就是镇镇场子,平时都快生锈了,也难得用上一次。登州卫可不一样,火炮可是最主要的武器……”

  那里汇集了新明几乎大部分的火器,有神枪、大将军铁炮、二将军铁炮、大将军铜炮、小将军铜炮、神铳、神炮、飞炮、铜铳、铁铳、、神箭、铁宣风炮、缨子炮、铁佛郎机、铁三起炮、碗口炮、小神炮、铁蒺藜等,器械类的火器则有九龙盘枪、铁鞭枪、火箭盘枪、子母炮、火箭等。

  听得出,李祥廷最为向往的是能够随身携带的器械火器,比如三眼神铳,比如最新型的火铳。

  火铳是一种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蒙元时期的火铳比较,所需火药大大减少。新明将其作为标准武器,生产约十万只,广泛地使用在京畿禁卫、海防、西北边境上。

  该种武器长一尺三寸,口径不及一寸。使用时,两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可达五十四丈。

  “你要是能跟我去登州卫,我教给你打枪,那可比射箭带劲。”

  跟他去那么远?

  虽然她很想,可是,不是谁都能当谢灵运的。因为那首先需要具备雄厚的资本。

  可是,她又打心眼儿里向往一睹神奇。

  唉,人生可真是纠结。

  “我猜想,有钱的人家,会不会私藏有这种东西?”

  当金银珠宝不足以哗众取宠,那么,这种稀罕玩意儿必然就会登堂入室,成为财力与实力的象征。

  “要有机会,我一定要弄一只三眼神铳来玩玩……”李祥廷挥舞着拳头道。

  三眼神铳是最为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因为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能有效地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甚至还可以直接当近搏武器使用,用法类似于狼牙棒。

  “那个不太大了吗?为什么不弄个手铳?便携又易于藏匿。”

  果然是个大丈夫,玩枪都喜欢玩大的。

  李祥廷讶异地瞅了她一眼。

  这眼神来得怪异,若萤不自觉得摸摸脸,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头。

  “你这话,跟世子说的一模一样。要知道你也喜欢,当时我就答应要一支了,就当送给你做见面礼也好……”

  李祥廷一脸的惋惜。

  若萤连忙摆手。

  那可是朝廷禁物,普通百姓哪个敢碰?又哪里有机会使用?弄了来,只能做聋子的耳朵。

  听这李二公子的口气,似乎这种事儿很稀松平常似的。他是不是跟所有人都很亲近啊?怎么说起鲁王府来,就跟说自家似的!

  “看来,这萍水相逢的交情也不过尔尔。”陈艾青忽然不冷不热地插了一句。

  李祥廷弯腰纳闷地瞅了瞅若萤不解的神情,忽然一拍脑门,懊恼道:“是哥哥疏忽了,一直忘了跟你介绍了。那个,家母跟鲁王妃是一母同胞亲姊妹。所以,你懂的……”

  他跟朱昭葵那就是姨表亲的兄弟。

  还有比这更铁的关系么?难怪这人虽然崇尚武艺,却一丝粗野也没有,从骨子里透出来那种贵气、大气,又岂是小门小户所能培养出来的?

  “那么,艾兄呢?”

  说实话,若萤觉得陈艾清这人有点意思。明明是少年心思,却偏要扮演老气横秋;明明很想参与话题,却使劲儿憋着不吭声。似乎只有这样儿,才能显示出他的深谋远虑与众不同。

  但在若萤看来,这少年有点像是在效仿他卫指挥使的爹。不用开口,瞪上一眼,就能把作奸犯科的吓傻。

  但是陈大人的威仪是从骨子里发散出来的,跟陈艾清的这种“照葫芦画瓢”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这一点,不知陈公子知道不知道?

  她盯着陈艾清,陈艾青也眯着眼睛盯着她。

  两个人的眼睛,都属于比较毒的,又冷又利,像锋刃、像流矢、像星芒,能够直坠心底,毁灭一切。

  不过,陈艾青毕竟不是李祥廷,所想所虑的,反正面都不同。

  同样的一个笑容,李祥廷能想到的就是开心、温暖之类的情绪,但陈艾清却一定会往“阴谋”、“狡诈”、“别有用意”上赶。

  “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在结党营私?”

  他一直没把若萤当成寻常的小孩子,自然地就不相信她的言语举止会跟“纯洁”有什么关系。

  若萤轻笑了一下。

  说实话,陈艾清若是个傻大粗,她倒要替李祥廷担心了。一个斗志昂扬一心一意往前冲的人,有时难免会遭遇挫折。所以,行事前的未雨绸缪是相当有必要的。得有一个“三益之友”,时不时泼泼冷水降降温才好。

  就像刚刚,李祥廷毫无避讳地跟他坦白了李家与鲁王府的关系。换作是小人之心的,听了之后,必定会暗中欣喜若狂,为自己攀上了皇亲国戚而蠢蠢欲动,开始幻想着某一日的飞黄腾达鸡犬升天。

  这是世俗常情,算不得卑鄙,但也不能说多么高尚。

  此等事,李祥廷也许不会不懂,只是不屑计较。

  但是陈艾清却一语道破了。

  他也许只是想警告她一下,也许是想看到她流露出尴尬或惶恐的表情来。

  可惜,她不认为自己是小人,故而,只能是让他失望了。

  “□□遗训,蕃王不得参与地方政事。让李大人到山东来做官,是今上的旨意。终归这是皇家的安排,我等臣民有什么可置喙的?”

  说到底,还是你陈公子多虑了。就算全民都知道李家跟王府是亲戚,又如何?能说是违背了祖训?还是说圣上糊涂了?

  在往深处说,连圣上的出身都不是什么秘密了,那帮子文武大臣,为着太庙享祀的事儿,都现在都没消停呢,安排亲戚住在一地,又算得了什么事儿!

  圣上也是人,也知道护犊子偏袒自己人。鲁王妃跟李夫人同胞姐妹分别那么多年,老来安置在一起,骨肉团聚,共叙姐妹情份,恰体现出圣上的仁爱之心。

  而你陈公子想到哪儿去了?一心只想着别人都是居心叵测的乱臣贼子,妄图颠倒乾坤、改写青史,说句难听的,这真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呢。

  这个人,不得不说,他的内心有点黑,也许是性格使然。但毫无疑问,这样的性格,寻常人都不会太喜欢。

  也难怪他会寸步不离跟着李祥廷这轮灿烂的太阳。要没有这么个人烘烤着、照耀着,天知道姓陈的要掉到那一层地狱去!

  要不是看在他袒护李祥廷的份儿上,更狠的话,她都能说出来。

  看着两个人大眼瞪小眼,斗鸡似的互不相让,李祥廷无奈地呼出一口浊气,一手搭了一人的肩膀,语重心长道:“都是自家兄弟,各让一步,各让一步……”

  陈艾青摔开他的手,愤愤地别转了头。

  若萤却扁扁嘴,跟李祥廷彼此交换了一个你知我知的眼神。

  刚才就一句话,听似寻常,其实还是包含了寓意。

  他没把陈艾青当成器量大的,也没把若萤当成软弱的小孩子,把两个无论是从身形还是年龄上都有很大差距的人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是抑此扬彼,偏爱了若萤。

  所以,陈艾青才会气得脸发黑。

  而若萤对这位李二哥的敬爱更多。

  这人可算是文武皆备了呢!

  “陈世叔跟家父有同门之谊,早年曾一同在前太子太师名下学习过。”抖完了自家的隐私,索性连陈家的故事也搬了出来。

  若萤霍地睁大了眼睛。

  好吧,今天的意外太大、收获太多,有点超出她的承受范围。

  曾经她诓过朱诚,说是每次跟鲁王府扯上关系,她就要倒霉。刚听说李家跟王府是亲戚,她还在犹豫,以后若是再碰到朱诚,该怎么说呢?说她的坏运气过去了?没有再倒霉?

  肯定不能这么回答啊!什么意思?难道堂堂鲁王世子是个扫把星?

  她活腻了吧?

  不行,这个事儿得好好斟酌斟酌,免得临时抱佛脚不赶趟儿。

  午饭是在卫所吃的。

  李祥廷打发了一个士兵,去冯家说明了一下情况,倒把冯家的人吓了一大跳。

  这才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呢,谁能想到,钟四郎那么一个平凡无奇的小孩子,居然跟卫所的人称兄道弟。

  冯巩家的本来对小姑子一肚子的不满,这会儿再看她,感觉就跟看财神爷似的。

  起先还打算着在嫁妆上动点手脚,省得全都带到婆家去。但照眼下情势看,人家钟家的门槛显然不低。或许,还看不上冯家这点东西呢。

  世上有些人,喜欢把芝麻夸大成西瓜,也有些人则很善于藏富,生怕被不怀好意的惦记了去,面上装的很寻常。

  叶家说不定还就是这后者呢。按照叶老太爷的行事来看,还真不是个会夸夸其谈的。

  前思后想了一番后,冯巩家的决定摒弃前嫌,正经八百地对待这门亲。

  这门亲事若是成了,对冯家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她远远地见过李祥廷和陈艾青,据说是三四品大员的儿子,在卫所里极有分量,将来也都是要走父辈之路的。钟四郎既跟他俩好,利用这一层关系,冯家跟卫所伙房的生意,倒是可以长久地合作下去呢。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公婆素日总拿钟家大太太说事儿,在冯巩家的看来,钟大太太嫁得再好,也跟自己家没一文钱的关系。事实上,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所谓亲戚,也就图个好看、好听罢了。信不信他们现在就去拜访大太太,看人家让不让进门!

  一边是虚有其表的亲戚,一边是能给家里带来切实好处的钟四郎,该倒向哪边,不言而喻。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359.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