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34章 喜上眉梢

34章 喜上眉梢


  “我寻思着吧,要说不合适,就只有年纪了。孙先生今年虚岁二十五,确实不小了。”

  作为功臣的二舅,似乎经过这件事,忽然长了几岁,说话的语气都有些不同于往日的持重深沉了。

  叶氏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男人大点儿怕什么!赶找个差不多的、年纪轻的,人事儿不懂,孩子得操多少心。大个十来岁,不大。”

  当娘的都这么说了,二舅自然是没有异议:“人品好才是真的好。知恩图报,到底是读圣贤书的。”

  叶老太爷眉头一拧,闷声闷气道:“什么恩不恩的!这种话以后别再让我听见!”

  叶氏领会得,赶忙回道:“这个事儿我回头也跟苏苏嘱咐两句。有些事儿,心里清楚就好,说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别让人家以为,好像欠了咱多大的一个人情似的。”

  大舅咳嗽暂停,弱弱地说道:“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是要这么着才好。”

  又说了一会儿话,叶氏扭身寻了一圈,纳闷道:“萤儿呢?给她留了瓜,怎么还不过来吃?这孩子,成天家神出鬼没的。”

  西厢里。

  香蒲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对着若苏傻笑:“好了,好了,这么多年,咱家总算是熬出头了。大嫚,你再也不用受苦了……”

  若苏的脸红了一整天,绣活儿也没法做。心不在焉的同时,那绣花针老往指头上招呼。春天都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满脑子里还是桃花朵朵开。

  若萌一脸惆怅,为没有亲眼看到未来的姐夫而感到深深的遗憾:“早知道,我也跟着你去了……”

  她有太多的问题亟需解答,比方说孙先生好不好看?长多高?穿什么衣服?怎么说话的?

  若苏羞得恨不能钻进地洞里去,哪里还好意思说话?

  倒是香蒲一贯好脾气,少不得一一地替她解答,同时也在给若苏作必要的交代:“一县最大的官儿,就是县令……”

  县令也分级别,有正五品的,也有从七品的。正五品的年俸近二百石,而从七品的一年的俸禄只有不到一百石。

  昌阳县令为正七品,月俸是七石五斗。

  县令之下就是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县丞是正八品,月俸六石六斗。主簿是正九品,月俸为五石五斗。

  如果会过日子,这个收入养活一家几口是没有问题的。

  住的地方也不必操心,县衙都安排有家眷居住的院落。

  若苏嫁过去虽为填房,可也是正经的当家主母。做丈夫的若有升迁表彰,做妻子的也要跟着荣光的。将来生的儿女,都是嫡出的,可以正正当当地读书、科考。

  孙县丞父母早亡,虽然失了长辈的庇护,但也少了最让人头疼闹心的婆媳纷争。

  若是遇上像钟老太爷、老太太那样霸道偏心的公婆,任你山珍海味摆在眼前,吃下去怕也要变成绵絮、石头。

  “你爹恰好又在衙门里做事,这次的事儿若是成了,以后相互照应,慢慢地给转正了都是很正常的。他那活儿现在做还成,等过几年,有了岁数,就不容易了。若是有个做官的亲戚照拂,以后萧哥儿的前程也能顺利不少。最起码,读书考试的时候,不至于两眼一摸黑,到处抓瞎……”

  “要是二哥哥也考上了进士,是不是也要去做官?”若萌一肚子的问题。

  香蒲摸摸她的额头,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头:“进士不是那么好考的。多少人,七老八十忙活了一辈子,都考不中。你二哥哥先要通过今年的乡试,中了举人之后,明年春天再去京师会试。

  这个考上了才是进士。会试一结束,考中的进士们就要在下个月参加殿试,由天子出题,最终决出状元、榜眼、探花,这叫‘三鼎甲’,是很厉害的。”

  若萌听得眼神迷离,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好复杂……”

  “所以说,孙先生读书是很好的。等萧哥儿上了社学,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请孙先生点拨了。”

  要是三房将来也能出个举人进士什么的,她这辈子就算值得了。

  若萌颇有些依依不舍:“大姐几时出阁?我不想大姐走……”

  香蒲微笑道:“可能很快吧?没听说吗?孙家很着急。三天内就要派人来确定了这事儿。”

  说着,把怀里带着体温的鱼佩摸出来,交给若苏。

  若苏扭着身子,不肯伸手去接。

  香蒲故作生气地拽过她的手,重重地把鱼佩拍在她的手心里:“是你的,自己收好!又不是叫你牵他的手,怕什么!”

  若苏低垂着头,越发地连额头都瞧不见了。

  “男人一诺千金,这种人才值得依靠。老天保佑,这事儿真的是巧得不能再巧了。要不说,人还是要积德。你外祖父当年要不是帮了他,怎么着也不会有今天的皆大欢喜。这就是缘分。”

  孩子们频频点头。

  “要是寻常人家的闺女,怎么这也要耗上个一年半载,慢慢看、细细选,最起码,先把你祖宗三代查问清楚吧?你这边因为你外祖父摆在那儿,一下子就省去了好些个麻烦。”

  香蒲长舒了一口气,起身整衣:“说了半天,说得我口干舌燥的。我再去吃块瓜,还有什么该注意的,回头你娘会教给你。别担心,好日子才刚开始呢。”

  才刚开始?

  确实。

  若萤默默转身,贴着墙边走出屋子。

  对于三房这样的情况,嫁女就如同过关。有太多的嫁妆需要准备,每一样都要用到钱。

  若萤很怀疑母亲会不会出去借钱?要嫁女,前头的老太太和大太太、二太太以及四太太她们,应该多少会表示表示吧?

  但是,人家送了礼,以后都是要还的。

  况且,也不能指望她们能帮到什么忙。从铺的盖的、从头到脚四季穿的,大到家具,小到一块香胰子,都是要考虑进去的。

  嫁妆的多少,直接决定新娘子日后在婆家的地位。嫁妆丰厚,公婆自然会欢喜;反之,就会被亲戚们瞧不起,往后的日子就会很难过。

  若苏是没有公婆的烦恼,可是,过门后用不了多久就要生儿育女,养孩子是需要花钱的。没有足够的嫁妆,急切时,就会连象样的典当物也没有。

  若是逢着孩子有个差池,可不是要人命么!

  所以,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一位进士袁采告诫过世人,说是如果养了女儿,就当及早为她储蓄衣衾、妆奁之具,等到了出嫁的时候,才不会费力。

  好些人家因为没有预先准备,到女儿出嫁时一时拿不出足够的钱,只好去做典当,甚至于把自家房子典押出去。

  京城里的富裕人家给女儿置办的嫁妆,时下一般是二十四抬、三十六抬、四十八抬,取的都是代表吉利的双数。

  而那些超级有钱的富商大贾,则多到百余抬。往往是光抬嫁妆,就要抬上好几天。那场面,敲锣打鼓、披红挂彩、浩浩荡荡,引来万众瞩目、妇孺皆知。新娘子还没进门,这威势先就张起来了。

  自古有钱有势的谁敢惹?

  说白了,嫁妆这个东西,就是个镇宅立威的东西。

  至于京中普通的人家,嫁妆也基本会固定在十六抬或二十抬。

  远的不说,就说昌阳地、合欢镇吧。谁家嫁女儿不得准备个十抬八台嫁妆的?先不说嫁妆里都含着些什么,总归,这个过场是必不可少的。

  除非是穷得出名的,且不怎么爱惜脸面的,一点嫁妆根本不值当让人扛,雇个有力气的,往肩上一甩,驼过去拉倒。

  只是这种往往就会沦为笑柄,会一辈子给人记着,时不时翻出来嘲弄、取笑。

  到那时,当事者心里有多难堪、气愤,就可想而知了。

  母亲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一向要强的她,要如何解决这迫在眉睫的难题呢?

  若萤摸摸胸口,越发感觉那里的沉重了。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没道理不通知当家的。

  叶氏决定派二舅去县城走一趟,叮嘱丈夫一些注意事项,省得在未来姑爷面前失了礼数。

  要去县城,就需要一辆马车。

  街面上从事车马雇佣的唯一的人家,就是老癞痢头的儿子,谭麻子。

  若萤觉得老天爷待她委实不错,想吃海鲜,立马就送来了虾皮。她正盘算着怎么把那件禁品给传递出去呢,这边二舅恰好要去县城。

  县城里必定会有需要的人,而且大家彼此陌生,交易起来更加具有安全感。

  要求一出,叶氏没做他想,当时就同意了。

  若萤便跟着二舅一起去老癞痢头家预定马车,顺便看看那是个什么所在,能让酒醉后的父亲情有独钟、矢志不渝。

  若萌想看热闹,也跟着一同出了门。

  刚走上大街,就瞧见钟家的院墙外,几个闲汉正围着一个人滔滔不绝。

  走近了才发现,那个口若悬河的是钟家的一个家仆。说的是五姑奶奶的显赫与排场。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昨天午前,五姑奶奶启程回济南了。可是,关于她的这次衣锦还乡期间的呼奴唤婢、挥金如土,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走远了,若萌忽然叹了口气。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30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