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穿成寡妇后的种田日常 > 第22章 第22章

第22章 第22章


这块荒地从面积上看,比田地小点,看得出过往也曾种过田,但是战乱几年,这里杂草丛生,树枝石头满地。又因常年无人耕种,土地板结,踩上一脚,只觉硬邦邦,不比田地踩上去松软。

        怪不得三年不收税,就这地他家第一年肯定整不出来,后两年即使能种上,也收不了啥,这田地也像鸡呀猪似的,得一天天地精心养着才能变成肥田。

        只心里如何后悔,面上却不能显出一分。才来第一天就想着打退堂鼓,他怕是嫌自己命太长,不说他爹知道这事会不会给他打断腿。就说村长在旁边儿,他就咋也不能让人看出来。

        故起初的震惊过后,秦大川的脸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村长在一旁看着,心里却竖起个大拇指。不说庄稼活咋样,这孩子起码沉得住气,就较好多大人强。

        不见前几天来的那几家,有一家当时就开始诉苦,想要好处,当时就被他撅回去了。多大个人了?又没人逼着他们来,那么些天才走到这儿,遇到这点困难就要往后缩,这还是不是个男人?

        “你呀,也别想太多。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我看你姐是个有主意的,有啥事和你姐商量商量,说不定就知道咋整了。”对这样的人,村长也乐得说几句好话。东沟村还是人太少了,可不能都给吓跑了。

        “嗯,叔说得是。”秦大川也是这么考虑的,四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人多咋也比人少强。不管咋说,都到这儿了,也就没啥退路了。再说,自己是男人,那就得一口唾沫一个钉,不能只想着往女人后头躲。

        “叔,问您件事,和我们一起来的还有四户人家,都是秦家村来的,这几家现下分到咱村了吗?”秦大川边走边问。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不说知根知底,到底比旁人知道得多一分。

        “也是姓秦?”

        “那倒不是,他们姓王、李、赵和张。”

        “咱村有一户迁民倒是姓张,只不知是不是和你们一起的。就住村东头。你有空可以去问问。”村长对姓张的那户人家印象不好,总觉得不是能踏实过日子的。

        与村长分开后,秦大川拎了把柴刀就上山砍柴火去了。这几日天儿好,得赶紧攒柴火,再说也得顺便寻摸寻摸好木头。村长说想要好点的柜子得去镇上或县上定做,要是要求不高,村里好几户人家都能帮忙做,但是他们得自己拉木头。

        这不,秦大川听完就放心上了。他想着去定做肯定价高,眼前这地还不知道出粮咋样,凡事都得省着点。要是能找到木头,就让村里人帮忙做一个,到时给买点吃食也就是了。

        让他失望的是,山里柴火不少,可是正经的木头却没碰着,许是他没找到地方,秦大川这么安慰自己。

        待把柴火摞到一起,秦大川才想起分地的事。头晌他一劲儿寻思木头的事,忘了把这事和大家交代一声。

        “娘,你是没见着那地,比咱家那边可多太多了。我也是今儿才知道,这边的地都是论晌算的,他们管晌叫大亩地,咱家以前那种地按亩算的,叫小亩地。好家伙,这大亩地可顶小亩地十五亩呢。”秦大川抿口水就开始讲,那架势,若是搬个桌子摆上把扇子,都可以讲评书了。

        “还有呢,那荒地也不小,就是上面啥都有,什么草啊树枝子石头啥的。我看哪,咱们今年是整不出来了。就是可惜了,那么大块地。那地儿地势低,最近这天儿干,还看不出啥,要是赶上连雨天不得涝。”

        “那就先整那块现成的田。赶明问问村长,这粮种得咋领。咱们初来乍到的,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还得人家多指点指点。丫,你看看家里有啥吃食没有,明天让大川拎过去。”陈氏倒是不在意,这里要是啥都好,还用得着迁民吗?早有人主动来了。

        “行,待会我去找找。刚才听大川说完,我想着要不咱们明天去地里看看。眼瞅着还有不到一月就得春种了,咋也得盘算盘算。娘你说是吧?”秦雅有心想看看荒地位置,听大川那意思地势低。这种地赶上干旱倒是能丰收,可要是雨水足,那地就有可能被水淹上,总得想个法子。

        “嗯,等明天大川从村长那儿回来再说。反正也不急在这一时。大川哪,我和你姐商量过了,那柜子和桌子就直接上镇上买吧。你就别去寻摸木头了。俗话说,人情大于债,头顶锅儿卖。咱们人生地不熟的,为这事欠谁人情都不好还。”

        秦大川听完也觉有理,刚到这里地还没种,就要欠下一堆人情可犯不上。

        “这事不急,等明天看完地再去。把天冬喊来,咱们先吃饭。下晌还得归置屋子呢。”陈氏惦记着屋里那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催着三人赶紧吃饭收拾。

        到了下晌,村长领着几个村人过来,手里还拎着工具,原是村长见秦家人这屋子实在有些破败,怕下雨住不得,就找了几个人给修修。倒也不是大修,就是把松动的门窗啥的钉紧,屋顶铺上稻草。

        秦雅本想着找个工匠好好修修房子,现村长既然帮忙修整,就省得她雇人了。家里正好有早上做的卤蛋,原准备着上镇上时路上吃的,现在就直接给每人分了几个。几人没想到新来的这家还是个好打交道的,为人也不抠抠搜搜的,接过鸡蛋自是一番感谢。

        没多久,就有个妇人给秦家拎来几个冻秋梨。这附近有山,山上也有些果树,只是无人侍弄,直接吃口感不好,有些酸涩。但是冬天里若放到外头,冻成黑色,再泡到水里化了,口感就变得绵软,酸甜可口,也算是关外的一大特色了。

        待打过招呼,秦雅方知这妇人姓黄,男人就是刚才来帮忙的其中一人。端看这妇人能给回礼,就能看出姓黄的是户实诚人家,可交。

        “我男人姓李,我姓黄,村里人都叫我黄嫂子,也有叫我李家的。妹子,看着你面嫩,你就叫我黄嫂子吧。这是家里去冬存的冻秋梨,不值啥钱。咱们吃了你几个鸡蛋,算起来还是占了你家便宜。”黄嫂子是个爽利的,说话也不拐弯抹角。

        “嫂子进来坐会。你这么说,妹子可不敢应下。你就看我家这几个人,要是没有李大哥他们帮忙,等下雨天就住不得人了。”秦雅也没客气,接过篮子把人让到屋里。俗话说见面三分情,有多少至交好友都是这样一点点地处出来的。

        “婶子,你家这屋子,当初我还来给收拾过呢。其实这屋子就是长时间没人住,破败了。要是好好修整修整,比前面那几家都好。我家就住旁边,昨儿个男人从外边回来,还说碰到你弟了。本想过来打个招呼,毕竟邻里乡亲的,总要认识认识。可一想你们这刚搬来,怕是得忙着归置东西,就没来。不成想,今儿倒是有了这机会。”黄嫂子边说边笑。

        天冬见有人来,就麻溜去下屋找碗准备倒水。奈何水壶太沉,他试了几次也没抬起来。正好秦大川在院里干活,见了赶紧给倒上水,又帮着端到门口,才递给天冬。

        “这孩子,真会来事。这是你家孩子?”黄嫂子问的是陈氏,这孩子的年龄看着也就五六岁,指定不能是那姐弟俩的。

        “这事说来话长,这孩子还是我家大丫去冬在地里捡到的。也不知道是哪个人家这么缺德,这么好的孩子就给丢在地里了。我们家丫头心软,见不得这个,就给捡回来了。这都几个月了,也没见有人来找。赶上大川上这儿来,这不就给带过来了。”

        陈氏存着私心,借机给闺女宣扬了一把,她闺女可还没成亲,也不知这地界有没有合适的。最好赶在她回去之前,能把闺女的事给定下。

        “那这可是件大善事。这丢孩子的人家也是造恶,这么好的孩子咋就忍心不找呢?”黄嫂子大发感慨,他们这儿可没这样爹娘,家里就那几个孩子,也不是穷到吃不起饭的地步了,哪能就忍心不要了呢?她从心里就觉得,这肯定是家人不要的孩子,不是走失的,哪有走失走到大地里的?

        这事就是天冬心里的伤口,每次一想他都要伤心好久。眼瞧着她娘和黄嫂子还要说个没完,秦雅赶紧把天冬领了出去。一路还得安慰着,生怕他又想起来哭。

        “姐,我没事的。”天冬摇摇秦雅的手说。说不难受那是假的,但是那种被抛弃感却越来越淡了。亲爹娘既不要他,那他也不必为他们伤怀。就当自己与他们没有父母缘吧。许是经历得多,天冬现在看得特别开。

        “那就赶紧干活去吧。后院那菜地里我看草可挺多,咱俩先把草拔拔。”

        俩人拎起土篮子就去了后院。就像黄嫂子说的,这院子除了破败点,还真是挺好。离井近那是不必说了,地方也大,上屋下屋都有。前院放个粮食啥的都够用。后院还有菜地,靠墙那儿还有个猪圈。这里以前的主人想来也是个勤快的庄稼人。只是赶上了战乱,不得已离家舍业逃命去了

        。

        等俩人收拾了几篮子杂草,再回屋时发现黄嫂子已经家去了。陈氏正站地上擦炕,秦大川站旁边儿正说着话。

        “娘,村长说一块来的有户姓张的人家。我刚才就去村东头打听了一下,还真是咱村出来的。我去的时候,正赶上那家的妇人出来倒泔水。我一看,这还真是咱家那儿的。”


  (https://www.xdzxsw.cc/book/91833480/33000765.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