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诺哥的江湖 > 第二百一十章 冤家路窄

第二百一十章 冤家路窄


  你说你开店就开店,还在神仙醉的酒店面前开酒店,这是要跟风的节奏,还是想作死的节奏。等等,这名字起的,太贱了。季诺小店的名字是请知府大人起的名,题的字,起名叫神仙醉,这边居然起名叫醉神仙,妥妥的是来砸场子的。

  季诺一大早就知道了,看着那光亮的“醉神仙”三个字的大匾,季诺心头火起,恨不得去给他踹下来。哪怕季诺的心思不全在这酒店上,可这小店对他来说,至关重要。这里可能是他为以后势力准备的重要财源之一,没有钱的势力那是丐帮啊。

  季诺最近很低调,也不曾外出,寻思也没得罪什么人啊,怎么有人找上门来。

  正巧,对面这醉神仙的小店也开业了。说是小店,其实也不小,这家的店面比起季诺的店面来足足大了五倍。里面装修地富丽堂皇,连地板砖都是大理石的。

  从这醉神仙的小店中走出四个穿着红背心的大汉,头上用红布条扎着,穿一条大红的裤子,看着就喜庆。这四个大汉喊着号子,肩上扛着胳膊粗的木棍,木棍下栓着绳子,绳子下面绾来了一个结,把一口大瓮给抬了出来。这可不是那种放水的水缸,而是大酒缸。

  一般这酒缸上面口窄,中间的肚子大,下面的底儿小,但从醉神仙小店中抬出来的酒缸,偏偏这口很大,大道可以装一个人都没有问题,让人误以为是装水的瓮。而且这酒缸一看年代就不是当代的东西,一股泥土味中夹杂着清香的酒味扑面而来。

  看着这口酒缸,季诺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刘伶。

  要说刘伶是谁,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认为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后卒。

  刘伶被逐出朝廷之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互相算计、趋炎附势看得真真切切,早已心灰意冷,不想再回到那种提心吊胆的官场中去,而晋武帝在治理江山的时候,觉得刘伶的一些说法和意见都是正确的,于是派遣特使前往刘伶的家乡去请刘伶入朝为官,而刘伶听说之后,不敢不去,因为那是皇帝的命令、是圣旨、不去的话会株连九族,不过聪明如刘伶,自然能找到好办法。

  刘伶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听说使者快带村口了,于是把衣服脱了,把身上弄得脏兮兮的,跑到村口去了,前来请刘伶的特使看到这一现象,都认为刘伶因为被罢官而疯了,于是村都没进,直接掉头就走了。因此刘伶成为了史上带头裸奔的人,也从此和自己的仕途说再见了,无官一身轻的刘伶常常与酒为伴,出门都要带着大壶小壶的酒。他又不怕醉死,即使醉死了,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他,自然有人去给他收尸。

  刘伶的妻子也不是没有管过,不过每一次都没有成功,甚至刘伶还告诉妻子,自己因为嗜酒成性,只有借助酒鬼酒神的力量才能戒酒,因此妻子去准备了酒肉来敬鬼神。当然了,这些酒肉自然也是进了刘伶的腹中,又是一阵狂醉。妻子从此再也不管了,那日家中酿酒待客,刚酿出来的一缸酒,刘伶忍不住俯身就直接去喝,妻子见到刘伶这样不雅的饮姿,一把就把他推进了酒缸之中,盖上酒盖。或许是刘伶长期醉酒不回的原因,妻子竟忘了刘伶还在酒缸内,三天之后才想起刘伶被自己推进了酒缸,这么久不出来怕是已经死了,急忙打开来看,不料酒已见底,刘伶仍在。

  一天,妻子酿了一大缸酒,刘伶见了又要喝,妻子说:“等酒熟之后,让你喝个够。”酒熟后,刘伶兴冲冲地揭开了酒盖,忍不住俯身就喝,妻子一把将他推进酒缸,随即压上了盖子,说:“这回叫你喝个够!”三天以后,刘伶妻子听缸中寂然无声,急忙打开缸盖,发现缸中酒已见底,刘伶垂头坐于酒糟上,妻以为刘伶死了,急得大声呼叫,谁知刘伶慢慢地抬起头,笑着对妻子说:“你不是答应我让我喝个大醉吗?如今怎么让我闲坐在这里?”其妻啼笑皆非,知道无法让他把酒戒掉,只好任他日日长醉。

  后人曾把这段故事概缩成一个成语,就叫刘伶醉酒。

  如果这四人抬出来的这酒要真与刘伶有关的话,这醉神仙的名字还真没起错。传说魏晋年间,滨州地带有一好酒的刘伶,酒仙杜康奉玉帝旨意前来度化刘伶成仙,从而演绎出刘伶醉酒的故事。

  传说刘伶好饮酒也极能饮酒。酒量之大,举世无双。由于对当时的政治不满,他便经常出外游历,喝酒。有一次,刘伶来到洛阳南边,走到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见门上有副对联,

  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高处的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这副对子,心里很不高兴。心想,这开酒坊的人也该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名声,再想想该不该夸此海口。谁人不知我刘伶:往东喝到东海,往西喝过四川,往南喝到云南地,往北喝到塞外边。东南西北都喝遍,也没把我醉半天。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的坛坛罐罐都喝干,不出三天就叫你把门关。

  刘伶带着气进了酒馆,杜康便拿出酒来叫他喝,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他不依。喝了第二杯,他还要喝,杜康说,再喝就要醉了。他不听,又要了第三杯。三杯下肚,刘伶说道:“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还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头脑及晕,眼发蓝,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般。“他果真喝醉了,出了酒坊往家走去,一路东摇西晃,口里还嘟嘟囔囔说着胡话。

  一回到家,刘伶就醉倒了。他交代妻子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说完,他就死了。他一生好饮酒,因而他的妻子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

  一天,杜康到村上来找刘伶。刘伶的妻子上前开门,问他有什么事情。杜康说:“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刘伶的妻子听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还来要酒钱,我还要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道:“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

  他们来到刘伶埋葬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目的地,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像生前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了眼,嘴里犹喃喃夸道:“好酒,好酒!“从此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就传开了。有人说杜康和刘伶后来都成了仙,上天去了。这就是所谓的杜康造酒刘伶醉。

  后世有人说刘伶喝的是杜康酒,同样也有人说刘伶喝的酒就叫刘伶醉,还有人说刘伶喝的酒叫烧锅酒。但不管怎么说,这酒的名气极大,起码爱喝酒的人都知道这个典故。

  今天神仙醉跟前来买酒的人自然不断,可对面这么一出,不少酒客可就猜出这是什么酒了。

  有道是,好酒不怕巷子深,同样,好酒也是年代越久远,这酒味越浓。如果则一坛子酒真是刘伶喝的那种的话,那年代绝对久远,如果酒缸密封好的话,这缸中应该还剩不少酒。可酒坛子密封不好的,最后坛底可能只剩一层酒泥。哪怕只是酒泥,用好酒兑着喝,那滋味也是醇厚无比啊。

  季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这对面的招数不小啊,一上来就给整了个大招。你要让季诺拿出个几十年的陈酿来,这个好办,邹老板送来的酒里面有些就是年份酒,连五十年陈酿都没有问题,可这久远到汉朝时的酒,季诺真拿不来。这醉神仙抬出这么一缸酒来,显然是有备而来,打了季诺一个措手不及。对方如果只有这一缸的话倒也好办,只要等对方的酒卖完,这局自然就解了,可显然人家是不会按季诺的想法来。

  醉神仙店里又有四个一样打扮的大汉,抬着一个缸走了出来。来神仙醉这边买酒的客人眼神有一多半被吸引了过去,他们正排队无聊了,有热闹看自然也跟着一起凑合。

  “哎,店家,你家卖的什么酒?”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问道。

  这醉神仙的店铺中也无人搭话,那抬酒的汉子倒是有笑容,却也不说话,气氛倒有些严肃。买酒的酒客也都被这边吸引了,那人问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正等着回答呢!

  气氛变得突然地安静,而打破这气氛的,是醉神仙当中又走出四个抬酒的,一样的打扮,一样的酒缸。

  醉神仙当中有人咳嗽一声,那抬酒的汉子突然解开了酒缸的泥封,三口酒缸一同被解封,一股浓烈的酒香味充满整条街。那香味,哪怕平时不喝酒的人,也都吸着鼻子,酒不醉人人自醉,说的大概就是此刻吧。

  季诺今天可没离开这店铺,他冷眼看着对面店铺耍着把戏,却突然被这酒香所刺激。这酒,果然是最纯正的杜康酒,而且这酒的年代久远,凭着这股子香气,就可以让人沉醉。

  只是酒香就让所有人都心旷神怡,何况美酒呢,大概喝一口醉上三天也愿意吧。原本还排着队的酒客们有些骚动,不少人都吸溜着鼻子,脚步不由自主地往对面走去。不时还撞到人,也不自知。

  对面醉神仙的店铺中又一声咳嗽,那抬酒大汉又重新封上了酒缸。随着香气的消散,众人才从那种醉朦胧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有些人的两眼放光,恶狠狠地盯着那盖上盖子的大汉,好像杀父仇人一般。对那个讨厌的咳嗽声,也是极其厌恶,大有冲进去抓出那人来,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在此兴风作浪。季诺也有些好奇,到底对面这店铺的老板是谁,居然可以弄到如此好酒。

  对面那人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后,从醉神仙中珊珊走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长生盟的少当家,赵天一。

  季诺一眼就认出来对方,赵天一自然也看到了季诺。赵天一嘴角微微翘起,心中自然得意,外面什么情况他在里面知道的一清二楚。季诺小点这边的生意完全停顿下来,赵天一这才往出走,自然是为了看季诺那难堪的脸色。

  “不是有人问我,这是什么酒吗?现在我郑重宣布,这酒乃是由杜康酒的传人亲自酿制,已在酒窖中封存上千年之久。”赵天一意气风发地说道。

  魏武帝曹操赋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诗圣杜甫云:“杜康频劳劝,张梨不外求“。词豪苏轼留下醉语:“如今东坡宝,不立杜康祀“。“竹林七贤“之一的诗人阮籍“不乐仕宦,惟重杜康“,听说步兵校尉衙门藏有杜康三百斛,便辞官而去。然而,后来这种流芳千古的美酒,后来销声匿迹,连它的酿造方法也失传。

  此时听闻赵天一说此酒为封存上千年的杜康酒,不少人都不信。但闻着那种酒香,却又不得不相信赵天一所说应该不假。只有上千的沉淀,才有如此的香味,才能让整条街的人都沉醉其中。

  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季诺没想这人居然也跑来和自己对着干。


  (https://www.xdzxsw.cc/book/87063/4847336.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