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三国奇公子 > 第八百二十章 左传开篇

第八百二十章 左传开篇


  正是元日夜间,大朝会上的闹剧,让朝中公卿百官一个个噤若寒蝉,毕竟是庙堂上的丑事,谁传扬出去都讨不了好!

  刘奇府邸之中,几人相对而坐,若是有人细数,就会发现,来人都是刘奇帐下心腹,御史中丞戏志才,尚书令荀彧、新任的雍州大都督荀攸、河洛大都督刘巴、兖州大都督徐庶,当然少不了府中几位良才,庞隐公、郭嘉二人也赫然在列!

  这七人与刘奇坐在堂中,可却没有人知道,四周已经被严防死守,蚊虫不能落!作为刘奇头号心腹的戏志才,自然毫不客气的出言道,“王爷,陛下骄纵,若是传扬出去,恐怕对王爷名声不利,对我大汉社稷而言,恐怕也有几分影响!”

  庞隐公带着几分阴厉道,“王爷,子毕竟年幼,王爷不妨效仿先贤,摄政监督国政,以期我大汉早日太平!”

  庞隐公的意思很明确,如今作为权臣,你已经没必要收拢名声了,学一学尹伊、霍光那样的权臣,大权在握,到时候只要平定下,借着权势威逼,这下还不是你的?

  庞隐公所言,虽是中正之策,就如同历史上曹操一般,奉子以令诸侯,可大势所趋,曹操最终还是未能取代汉帝,直到曹丕手中才成功代汉!

  可刘奇的野心何止于此?若是只打算平定下,刘奇完全不用顾及朝堂上的形势,就能将这一切拿下来,可想想历史上司马代魏,士族掀起的滔巨浪,成为了中华上下几千年最为黑暗的时代,种种恶性,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刘奇心中更清楚,平下易,治下难!大汉强盛一百多年,权贵横行,虽有诸子百家在背后鼓动,可那些发展起来的世家豪族数不胜数!王莽所为,未必是坏事,可手段太过激烈了,这才让下大乱,反对者遍布九州,烽烟四起!

  刘秀治理下的柔术,被后世推崇之至,可如同刘秀这样英明的帝王终究还是太少了,柔术虽好,可用起来却太难,想想自从光武中兴以来,所历不过三世,子就失去了对朝廷的掌控权,外戚、世家、宦官,权力更迭交替,这些人为了争权夺利斗来斗去,却将大汉那仅存的元气就消耗干净了!

  到了孝桓皇帝、孝灵皇帝这二位手中,这二位虽有智谋,可大汉庙堂却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大厦将倾,纵然有心,也是独木难支,都被逼到了卖官鬻爵的份上,足见朝政糜烂!世人都言这二位昏庸之主,可抛开来讲,让大汉朝堂上下为难近百年的凉州羌祸,在这二位的支持下基本已经被断绝,后来要不是董卓带领着凉州兵马心存不轨,这下又何谈谈及西凉兵马就变色的程度!

  张角率领着黄巾贼为何能将烽烟席卷大半个大汉?虽然有道门从中作梗,可要是没有河北士族支持,一些流民能成什么大事?虽黄巾霍乱大半个大汉,可黄巾真正啸聚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地方,为何颍川、南阳的黄巾能被迅速扑灭,反倒是啸聚在黑山的黄巾余孽屡禁不绝,剖开表象来看,刘奇都能从其中看到世家豪族的身影!

  刘奇也不是没想过柔术,可细细思虑之下,与其慢慢的治理,到最后握在那些权贵手中的下大势逼得自己一步一步妥协,倒不如学学后世太祖的手段,将这一切都打破,重组社会阶层,重新分配利益!

  也幸得是在汉朝,想想经过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之后,发自关陇六镇的鲜卑血脉关陇贵族集团,自隋至唐,占据下名望,可就是这样,山东的七姓十家汉人清贵士族,仍然看不起这些人,千古一帝李世民都不得不妥协,更遑论别人了!江南文士集团虽然稍弱一筹,可继承了魏晋风骨,旁人也不得觑,单单这三个势力集团,就已经能掀起腥风血雨,想想自武则之后,为了自身权势,重用山东士族,朝堂倾轧的程度,偌大一个关陇集团就悄无声息的灰飞烟灭,刘奇都有些不寒而栗!

  若非黄巢起义之后,五代十国武人纵横,将山东士族这些清贵世家杀了个干净,中国历史或许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想想欧洲诸多联邦国的并行程度,刘奇简直不敢想象!

  最重要的是,汉承秦制,现在儒学虽然盛行,可诸子百家的学问并未泯灭,不过是在民间传播而已,想想当年改进造纸术的蔡伦,诸葛亮的连弩和木牛流马,以及那个机械鬼才马钧,旁的不,单单是织机、指南车、水车这三样,若是宣传得当,就足以造成巨大轰动!

  刘奇现在打破儒学的垄断,回府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盛景,而后兼收并蓄,或许能从本质上改变这个民族的命运,想想儒学发展到后来,唐朝还好一些,可到了宋朝之后,真的是……包括刘奇推崇的张载发,扬的关学、司马光创立的朔学、周敦颐创立、程颢程颐兄弟发扬光大,直到朱熹手中,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理学、邵雍的数术学,成为了神棍忽悠饶不二法宝,王安石的新学,以及大名鼎鼎的苏轼父子所行的蜀学……

  反正那种吏治巅峰,儒学横行的时代,刘奇不敢想象,以自己在红旗下熏陶的知识掺和进去会什什么下场,那是所有人眼中的异端!更遑论明朝还出现了以陆九渊、王明阳等人为了对抗朱程理学而宣扬的心学!

  这些都是儒学的派别,越往后越混乱,更别满清为了统治所行的各种愚民政策,如果能早上一百多年,刘奇绝对毫不犹豫的提刀一刀砍了董仲舒,孔孟之道,或许并没有什么,可董仲舒一句人感应,日后不知道让那些士大夫将儒学引导到了何种地步!现在刘奇注解经义,未尝没有将这个弯掰过来的想法!

  相对于那些世家豪族,这个时代的百姓要更加质朴的多,这也是刘奇要不断保持名声的原因,想想曹操攻打徐州屠城之后,日后征战之时有些地方百姓奋死反抗的模样吧!更别刘奇要对付的中心,还是那些世家豪族!

  若是自己名声有丝毫损伤,那只要有一些豪强稍稍煽风点火,那自己治下恐怕就是烽烟遍布的模样!现在刘奇拼命替自己造势,日后诏令宣传出去,凭着自己的名声,那些士族就翻不起什么风浪,这也是刘奇打压道门不打压神权的原因,刘奇的目的很简单,造神,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比肩孔孟的在世圣人!

  庞隐公不明,可久在中枢,执掌尚书台的荀彧自然明白刘奇的处境,刘奇这是如履薄冰,要是稍稍传出一些什么,恐怕下这几州还有动荡!可反观新政执行的最为彻底的南阳,官吏也都盯得紧,上下一心,政令通畅,虽然有近半蛮子,可现在只要眼前这位王爷一开口,那个百姓不是心悦诚服?就连那些细作都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不知道有多少被扭送到了官衙之中,就足见眼前这位的成功了!

  当下荀彧开口道,“王爷,陛下今日喝醉了!大军征讨叛逆,久未归来,陛下心有所念也是人之常情!王爷也无需多心,如今朝野上下一心,我大汉中兴,指日可待!民心在百姓之心,言论在士大夫之间,陛下酒醉之言,若是传了出去,也不失为一桩雅事!”

  郭嘉轻描淡写的道,“不知王爷近来可曾温习《左传》?”

  刘奇点零头道,“《左传》微言大义,岂敢不读!”

  郭嘉当着众饶面,丝毫不避讳地道,“王爷,莫忘了,左传开篇!”

  郭嘉的话完之后,堂中其他人面色骤变,再想想当今庙堂形势,一个个面色不善,可看到郭嘉坦然将如此策略出来,并不忌讳这些人,刘奇也没有苛责之意,众人不得不佩服郭嘉的才思敏捷,他们都是朝廷官员,纵然出谋划策,也心有所忌,可郭嘉不过是刘奇府上幕僚,自然没什么!

  众人也都明白,如今戏志才退出军师行列,有些事情并不方便,军师虽然增多,可多半都是带着官衔兼任,不过是便宜之举,而如今刘奇幕府之中,行参赞之举的,大抵就会以庞隐公为首,可众人也都明白,庞隐公能走到这个位置上,倚靠的还是背后的实力,而郭嘉直言不讳,就是在告诉庞隐公,我无所畏惧,借机向庞隐公示威!

  面对郭嘉的咄咄逼人,刘奇并没有什么,郭嘉本就是洒脱之人,身上多多少少带着几分桀骜,若非是戏志才这个年长几岁的同门作为军师祭酒,郭嘉恐怕都不会服气!现在戏志才在大势所趋治下,离开刘奇幕府,出任朝官,头上偏生又多了一个庞隐公!

  更何况,庞隐公此人,日后是敌是友好不好呢!旁人可能为了谋求官爵,自己放弃了官爵来争取这个优势,可这家伙的脸,注定了这家伙只能在暗中行事,那到时候一心一意相当自家主子幕僚的就自己和他二人,庞隐公先前所言,对自己虽好,却并非是上策,现在自己大胆甩出此策,庞隐公不但不敢将此事传出去,还能尽力盯着旁人不让这事情传出去!

  要是此策传出去,自己被迫遭到冷落,自家主子怕是会雪藏自己,可矛头第一时间会指着这位隐军师,再加上这位背后的实力,恐怕也不会好过,这是策略的角力,自己略胜一筹!

  至于其他几人,恐怕也没料到,郭嘉这家伙胆敢不按套路出牌,将如此毒计正大光明的出来,可细细琢磨,就明白郭嘉的打算,郭嘉这是随时做好了用自己兑子的打算,到时候怕是尚八百,自损一千,可众人也不得不佩服郭嘉的胆略!

  刘奇玩味的问道,“郑伯克段于鄢?”

  郭嘉点零头道,“王爷明鉴!”

  作为《左传》的开篇,这一段不可谓不出名,名为劝孝,可场上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郭嘉所言是什么意思,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为了争夺国军权位,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治下,叛乱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居颍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颍叔考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的事情!

  郭嘉所言并非是劝孝,而是养恶!郭嘉的意思白了很简单,以前朝廷之中有政敌,以借用子的手除去这些人,现在庙堂上下都是自己人,王爷你也可你哄一哄子,借机慢慢惩处上几个人,让朝中公卿大臣看清楚子刻薄寡恩的本来面目,到时候谁还会为子效劳?到时候民心就全在你了,就是有人想要诋毁主公你,也没有办法!

  虽是红果果的阴谋,可郭嘉坦然出来,其余人思忖一番之后,也无人应声,明知道郭嘉是借着这个机会,将了自己等人一军,可这些人却也不得不受了!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如今庙堂局势如此,谁敢劝谏刘奇不用此策?可慈阴谋之术,谁又敢劝谏刘奇用?用与不用,全在刘奇一念之间,现在众人应声,对了,那是揣摩上位者心思,正所谓君心难测,就算是谁看出端倪又哪敢轻易出来?要是错了,那地位,恐怕就要比其他人矮上一截了!

  刘奇不悲不喜的道,“奉孝,胆子不嘛!”

  郭嘉轻描淡写的道,“王爷,属下胆子本来不大,可此番往青州跑了一趟,胆子比起以前大多了!”

  郭嘉的遮遮掩掩,这当着这么多人,无疑是告诉旁人,你们为主子镇守一方,功劳不,可我郭嘉的功劳不比你们,最少此番朝廷平定中原,其中就有我郭嘉的功劳!

  刘奇轻哼一声道,“既然这么喜欢读《左传》,那本王罚你将《左传》抄上十遍,不知你可有异议?”

  郭嘉同样神色平和地道,“谨遵王爷命!”至于其他人,此刻都在思虑,刘奇此举,是在罚郭嘉,还是在借机表达些什么!


  (https://www.xdzxsw.cc/book/85165/5269454.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