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江山万里照 > 第81章边地再现狼烟

第81章边地再现狼烟


  第81章边疆大吏商定

  集权是一个统治者的日常,所谓集权就是收拢权力,这不难理解。一个统治者如果手里没有一个集中权力,那么就不能称为皇帝了。

  大明的皇帝因为有着雄才伟略的太祖皇帝,所以权力是无边的大。只不过后世的皇帝不是太祖,总是会让文官有各种机会对之形成掣肘。

  所以皇帝对于放权和收权,都是有着几乎敏感的态度。

  其实恢复宣大总督与设置三边总制,就是在放权。

  先说宣大总督全衔为“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简称宣大总督。景泰中始置,辖宣府、大同、山西三抚三镇。其重要性根本就是不用过多赘述,就是大明西北之屏障。可以说宣大总督所辖之地就是大明西北门户,一旦有失顺天危矣。再说三边总制,或者为了统一叫做三边总督。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因为鞑子,或者准确一点说是为了防止被火筛侵扰到自乱阵脚而乱成一锅粥的延绥、宁夏和甘肃三边。

  其实也不完全是朱厚照提出来的,因为就是在去年的时候就是已经有人提出来三边的事。但是当时朱厚照并没有关注到而已,而弘治皇帝也是没有重视。后来有事因为一些事这个事被搁置下来而已。

  现在因为边关不停的警报,所以这件事已经是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了。

  所以当他说完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沉默了。朱厚照命人搬来椅子,然后命人上了茶今天这件事是一定要定下来的。

  好大一会而徐溥终于是开口了,就宣大总督徐溥提出了一个人选,

  “宣大总督,臣以为以王鏊为好。”

  不过朱厚照并没有便是同意只是点点头,然后就是没有下文了。因为这个王鏊他是知道的,自成化年间连中‘解元’‘会元’,与成化十一年殿试以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入官以来。这位探花郎所做的最多的就是讲书修书,就没有过一任外任的记录,哪怕一个县令都是没有做过。

  当然,这也是大明官员中一个通病。

  这样的人让他去宣大当总督,管理军民近百万。朱厚照可是不敢开这样的玩笑,这样的人即便是再有才华再有才能朱厚照都是不用,朱厚照选人也是有着最低标准的,那就是必须外任十年以上。

  而王鏊履历表太漂亮,朱厚照不敢用。而其他几位也是表示了反对,在座的阁部大臣们都是有过刘健外任的人,知道一个宣达总督所要做的绝不是修书那么简单。兵与民所治理之道,读再多的书都是没用。

  紧接着,剩下的几人都是相继给出了自己的人选以及理由。总的来说对于二职众人推荐了王琼,章懋,还有戴珊等人。

  最后朱厚照综合了一下,然后说道:“以王越为三边总制,以王恕为宣大总督,召回李介全面主持‘屯边卫’事宜,并且调河南右布政使王琼为大同巡抚,以京营都督王玺挂征西前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大同。以大同协守左副总兵刘宁为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升副总兵张俊为左副总兵。起命章懋为九边巡视代天巡视九边防务,赐王命旗牌;旨道即刻赴任不得有误。”

  最后朱厚照也是发出了他监国以来第一道非常真实的旨意“陈宽,拟旨,晓令山西,陕西,宣府,大同各巡抚以及山西,陕西都指挥使司,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并宣大,三边总兵严加防备,整顿兵备,如果再有鞑虏再行扰边严惩不贷!”

  萧敬等人的下台也是昭示着陈宽的上台,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现在是意气风发。在听到朱厚照的话语之后,立马就是安排人将旨以拟出,最后由朱厚照审核之后再是交由在场诸位又是看一下,然后再是由朱厚照本人亲自盖上大明国玺。

  此旨也是立刻生效,立马发往各地。

  因为免朝所以清宁宫的事并没有多少被拿到朝会来说的机会,不过朱厚照虽然是几乎无赖的躲掉了百官们在朝会上的问责。但是朱厚照这几日也是收到了不少的“骂人”的奏疏,朱厚照不敢将奏疏给弘治皇帝看,所以只有自己独自承受下来了。不止朱厚照,内阁六部也是被人天天追着骂,五军府就是更不用说了。即便是在刘佶死了,内阁徐溥刘健以及六部都是上了引咎辞职的奏疏。还是一样无济于事,百官还是觉的不满意还在骂。尤其是六科之中的礼科还有吏科这次是脑的最凶的,这两科的给事中们好像是真的被人给踩住了尾巴一样。

  无论是正式上朝的时候,还是下朝回家之后;一个个把礼部,吏部的头头们给骂的狗血淋头。就是‘老好人’徐溥这次这次也是没有能够跑掉,刘健更是被人骂的百口莫辩。言官们不光骂监国太子,骂内阁,骂六部,更是骂五军府。

  有时候被人骂了,你可以选择骂回去甚至给那个骂你的人的一巴掌。但是现在朱厚照还有内阁军府以及六部的人确是被骂的毫无还口之言,为什么呢,因为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君辱臣死,还有一个词叫做孝道。这句话与这个词都是表达甚广,官员们认为清宁宫失火这是不孝,是失察,同时这也是让弘治皇帝孝道有损,受到了侮辱。

  如此,人家能不骂你吗。

  你不是监国,不是内阁,不是六部,不是五军都督府吗。你们怎么让这样的时发生呢?所以该骂,最好能够骂醒你们。

  而这就是大明的官员,也是朱厚照等人的无奈。

  百官们要一个说法,朱厚照就是要给出一个说法。最后实在是无奈,朱厚照召集了詹事府的所有人,包括谢迁在内大家终于想到一个好的说法,第一责任被朱厚照强加在萧敬等人的身上,而第二责任则是刘佶,第三责任则是由朱厚照还有阁部府四方承担下来了。

  朱厚照文化殿常朝上服了软,婉转的向弘治皇帝认了错,内阁六部与五军府也是同样。最后弘治皇帝与乾清宫发来圣旨,训了朱厚照同时也罚阁部府每人半年俸禄。

  如此,才是堪堪消了言官们的怒火。

  被人骂也是有好处的,大家都是因为清宁宫的事而在‘直言劝谏’,却是很少有人站出来反对宣大总督还有三边总制的事。当那几位已经收到礼部的任命前往上任的时候,这边的朝堂上还在吵着。不过朱厚照却是挺高兴的,不光表面高兴心里也高兴,原先心中被骂的不快都是消失。

  被人骂的有些狼狈的朱厚照对于外朝发泄不了,就是对于内廷大肆发作。皇城之中每一个宫女每一个太监都是在被东厂还有西组从上而下的严查,其严格程度俨然就是在查户口甚至比之更加严格。已经是司礼监秉笔的何鼎还有刘瑾以及东厂太监罗祥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其中刘瑾以及罗祥对于这方面就是天才。他们两都是朱厚照身边人,对于朱厚照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一清二楚。

  而何鼎虽然不是朱厚照身边人,但是朱厚照对于这个太监印象很好。也正因为他不是朱厚照的身边,朱厚照让负责查明清宁宫失火的真正原因。

  一直在大同的谷大用被召回,被任为御马监监丞领御马监事。可以说谷大用几乎是来另一个质的转变,御马监虽然不在对武腾四卫有指挥权但是还是有着监督权的,所以当过监军太监的谷大用是御马监最合适不过人选了。同时他在边地多日,他回来的时候也是给朱厚照带来不少精兵回来。

  刘瑾也是想去,但是朱厚照想都是没有想就是拒绝了。不过朱厚照也是没有亏待他给了他司礼监的第三把椅子,现在他正是也算太子身边第一大太监了。

  京营之中,整顿还在继续。目前朱厚照已经是彻底控制住了武腾四卫,府军前卫还有武功三卫,接下来就是一个个的整治就是了。但是这事不好干,因为朱厚照手上没有多少可以信重的领兵之人,而且整顿的亲军的最大一点就是要将亲军都督府重新设立起来,但是这事朱厚照还是在和兵部以及内阁在扯皮。

  短时间之内不会有什么起色,兵部太贼而内阁现在又是有种“光脚独夫”的意思,不管怎么样就是不答复。即便朱厚照亲自去找内阁,内阁也会说奏疏多,另外言官们也难以应对没有时间来想这个。朱厚照想发火但是拳头打在了棉花上,让人再是生气都是有些无奈。

  与此,朱厚照再想是不是让谢迁复入内阁。


  (https://www.xdzxsw.cc/book/84208/439983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