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废后重生:权倾六宫 > 番外:前传 中-下

番外:前传 中-下


  [燃^文^书库][www].[774][buy].[com]  前传(中---下)

  十四

  听说裘岚再次有孕的消息,整个后宫都在嫉妒不已。

  她没进宫时,唯有皇后能生,结果皇后生了个公主。

  等到她进了宫,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仅她能生,连多年没有动静的过贵妃都能生了,而且,还是一儿一女!

  现在倒好,皇帝就像是雄风大振一样,可又不肯召幸其他妃嫔了——大家都在守活寡好吗?!

  有那心思灵活的,忍耐不住,便去找“养病”中的冯皇后哭诉了:“专宠从来都是祸国的根苗!当年玄宗皇帝多么英明神武,专宠杨妃,结果呢?大唐差点就断送了!”

  冯皇后也激动起来。

  对方就继续说:“再说了,您是皇后,您再怎么样,也有规劝皇帝的权利。您看看当年的文德皇后,太宗皇帝在她的辅佐下,后宫兼容并蓄,一片太平……”

  嗯,顿住,这个这个,文德皇后一死,武氏可就入了宫,然后就,就那什么了呗……

  但是冯皇后并没有注意到后头的停顿,而是兴奋于对方拿她跟文德皇后相提并论!

  对对对!自己可以拿下这个裘淑妃!

  冯皇后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后宫对付人的手段说是层出不穷,但在帝宠隆盛的时候,也就是下毒滑胎什么的。

  然,裘岚已经生了两个孩子,这都第三个了,各方面的经验都是十足十的,如何还能让她得逞?

  冯皇后一边令人请了昭宗过来“直谏”,一边令人把裘岚必经的路上放了毒蝎。

  昭宗一听是冯皇后有请,便问皇后是病情恶化了么?

  内侍当然说没有没有,只是想请陛下去谈谈后宫事宜。

  昭宗心中登时便觉得不妙,立刻令人去给裘岚送信儿让她加小心。

  不料却已然晚了,裘岚满面怒容地扶着肚子铿锵走了进来,一小匣子毒蝎子丢到昭宗脚下。

  余岩在旁边,看见是清宁宫的小内侍,冷笑一声,当着昭宗的面儿,直接拎着对方的脖子,把匣子里的毒蝎子就要往那内侍的怀里倒,小内侍吓得尖叫起来:“不关我事!是皇后娘娘的旨意,不关我事啊!”

  昭宗气得一脚把小内侍踹出了八丈远,喝命:“去把这匣子蝎子都送去清宁宫,然后把长宁送去太后那里!”

  证罪,夺子——

  冯皇后,活不成了。

  裘岚的怒火稍稍缓了缓,余岩也就放松了下来。

  冯皇后自尽了。

  悬梁。

  但是死之前,却还安排了另一件事。

  十五

  宫中无后,众臣却不敢再说什么。

  摆明了,裘淑妃有孕在身,长子是她的,太子是她的,谁知道她肚里是不是又是个儿子?

  这样能生儿子的军方老大的闺女,宫中没有了皇后,除非皇帝脑子抽了,才会去立旁人为后。

  何况,早在裘岚生三皇子寿王也就是现在的太子爷的时候,昭宗就把裘家从上到下封了一个遍,就连裘岚一向不放在眼里的两个庶妹,都被封了县君。

  这样的盛宠,但凡有人说一句:“陛下该册新后。”

  那以昭宗这些年渐渐养来的性子,必定是就坡下驴:“裘氏贤良淑德,堪为天下夫人垂范,可立为后。”

  过贵妃有些不甘心,但是昭宗接下来的动作,她就立即传信自家,无论何人,必须马上收了手脚,屏息而立。

  ——冯后的父亲,吏部侍郎冯隶告老,昭宗立准,赐金还乡,同时还有一张手令。冯隶接到手令,吐血三升。接着,冯氏族人全都辞职还乡。昭宗立准。

  当年大比,有人堪为状元,礼部高高兴兴地把文章和名单都呈上来,昭宗看了一眼,冷冰冰在卷子中挑了个错儿:“先祖名讳他也敢犯!”

  礼部大愕,急忙伸头去看,“登基”被朱砂笔圈得明明白白。

  呃,玄宗皇帝名讳“隆基”,这两个字,真心避无可避啊……

  倒是有人心眼儿多,觑了一眼这人的姓氏,叹了口气,悄悄提醒礼部:“回去看看,姓冯的都不要取了,让他们避一避陛下的怒火吧!”

  敢情,此人姓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裘岚终于生了老四。

  而且,还是在元正那天发动的。所有的朝臣都巴巴地在外头等着裘淑妃生孩子。

  还好,生得无比顺利,足月,半个时辰,孩子就生出来了。裘岚的喊声还不及生太子时的三分之一大。

  甚至,这位四皇子的哭声都比裘岚的喊声大。

  四皇子降,哭声震天。

  太后老人家坐在承香殿前殿,听得这个哭声,昏花的老眼都笑得眯了起来:“哟哟哟!听听这个嗓门儿!这个孩子必要跟着他外公习武,光这动静,以后必定是个力大无穷的壮汉子!”

  昭宗高兴得用手去捋将才留起的美髯,呵呵直笑:“我有佳儿,我有佳儿!”

  太后的手在龙头拐杖上微微点了一会儿,忽然道:“我给起个名字?”

  昭宗忙笑着答:“母亲有意赐他福气,当然好!”

  太后大悦,笑道:“这样大的动静,孩子们又排雨头,可名‘雷’。”

  余岩抱着孩子出来了,笑道:“是一位皇子。”

  昭宗接手过来略略一看,递到太后怀里,转身一边往外走,一边宣布:“太后殿下赐名四皇子为‘雷’,封英郡王!”

  太后把软软的小娃娃抱在怀里,笑得合不拢嘴,一边逗弄一边轻声道:“雷儿,祖母的好孩子……”

  朝臣们得到消息,山呼万岁。

  大家伙儿乐乐呵呵、踏踏实实地过了个大好年。

  ——四皇子英郡王满月宴后第三天,太后娘娘薨逝。

  十六

  太子长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小娃娃。

  裘岚看着他温厚有礼的样子就恼火得不行。

  这是个孩子!

  才五岁!

  怎么就变得这样小大人起来?!

  失却了童真的孩子,还有什么趣儿?!

  昭宗无奈,百般解释:“他是太子,我以后要把皇位传给他的。若真是养得像宝儿那样任性,以后可怎么往回扳呢?”

  裘岚撅着嘴不吭气。

  昭宗只好接着说:“宝儿已经被咱们俩惯坏了。你看看,你看看,”指着窗外,“八岁大的孩子,又在哪儿欺负人呢!”

  宝郡王正在外头,骑在太子身上,大叫:“你再不哭,我就打你!”

  太子趴在地上,温和却倔強:“就不哭!就不哭!阿爷说过,男子汉,不哭不哭就不哭!”

  余岩一只手抱着英王,一只手揪着宝王的脖领子把他提溜到一边,口中叱道:“这是弟弟!你大他三岁呢!都学弓马骑射了!还欺负个五岁的娃子!你可真好意思!”

  然后连忙又捞起太子:“好孩子,哪里疼了没有?姑姑给揉揉,一会儿做桂花糕你吃好不好?”

  太子到底委屈,眼圈儿红着就搂住了余岩的脖子:“要吃绿豆糕。”

  余岩两只手一边一个抱起来,笑道:“好,好,绿豆糕!”

  宝王在地下气得跳脚,一窜一窜地抓太子的鞋子:“姑姑是我的!你给我下来!”

  余岩气得真想踢他一脚,回头看看小小的宝王脸上已经有了达王的影子,心下又一软,叹口气,扬声叫人:“莲芳!来把大皇子抱走!”

  夏莲芳扎煞着两只手,从厨房里跑出来,答应一声,叹口气,赶紧先转回去一边洗手一边快速吩咐小宫女:“面和好,料备好,我一会儿就回来做。”

  慌着又出来抱起宝王:“好宝儿,好宝儿,姑姑带你去看鱼好不好?”

  宝王这才点点头,转过头去又冲着太子炫耀:“夏姑姑带我去看鱼,你不许跟来!”

  太子紧紧地搂住余岩的脖子,小嘴瘪瘪,但还是坚定地不吭声。

  昭宗看着宝王耀武扬威地指挥着夏莲芳走了,摇头叹气。

  裘岚心下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想一想,却道:“宝儿大了,你把他领去书房吧,一则跟太子多多相处,兄弟们感情深了自然就不会闹腾了,二则先生自然会教他兄友弟恭,以后也能渐渐好起来。”

  昭宗寻思一会儿,勉强点头:“宝儿大三岁,学问只怕却比太子要差得多。我怕他跟不上又要闹别扭——试试看吧,实在不行,我让邹先生教慢些。”

  裘岚也寻思一会儿,点了点头,道:“学些基本的就好。回头一满十三就扔去军营,让大兄收拾他。”

  昭宗皱了皱眉:“你舍得?”

  裘岚眨眨眼:“我也那样过的,有什么舍不得?”

  昭宗捏捏额头:“我好像有些舍不得——”

  裘岚大笑,又道:“把雷儿留在我身边,我自己养,自己教,保证还你一个好好的孩子。”

  昭宗想一想,点点头:“也好,宝儿去了那边,你就专心带雷儿,还能轻快些。”

  十七

  然后一家子吃饭。

  宝王是单独吃的。

  太子却没有这个特别待遇,大人吃什么,他跟着吃什么。

  所以,一碟子绿豆糕,本来说是给太子做的,却要便宜了宝王。

  太子眼巴巴地看着宝王面前的绿豆糕,眼圈儿又要红了。

  余岩照例去给宝王试菜,咬了一口绿豆糕,一把抓住了宝王伸出来拿绿豆糕的白胖小爪子,皱了皱眉,转头问夏莲芳:“莲芳,是你亲手做的么?味儿有些不一样……”

  话没说完,人已经倒了下去。

  昭宗看着面上顿时一片灰黑的余岩,霍然立起,厉声喝道:“封锁承香殿,所有下人都给我锁拿过来!一个一个地审!”

  夏莲芳已经吓得腿软,瘫在地上起不来了。

  裘岚一把把宝王和太子搂在怀里,抬眼去看床上的英王,一声尖叫:“传御医!给三个孩子细细检查!”

  尚药局的奉御亲自来了,一边擦汗一边解毒、检查,最后给出来的结论:“还好还好,太子和两位郡王都无恙。姑姑也能捡回一条命来。”

  裘岚这才舒了口气。

  奉御顿了顿,低声道:“只是,姑姑得将养个半年,而且,只怕,以后再也不要想生育了。”

  裘岚愣住,半天,方才哭出声来。

  昭宗知道余岩在裘岚心中的位置,见她如此,自己也更加愤怒!

  这绿豆糕,是余岩答应做给太子吃的,所以,这个计划的本来指向,是太子!

  如果绿豆糕端给了太子,照自己的习惯,真的还没有在承香殿里安排专人给太子试菜!

  若不是太子被自己教养得格外守规矩,这个时候一定要吃绿豆糕,只怕糕碟子会端过来,太子无人试菜就进食……然后宝王的性子,一定会过来抢着吃,余岩来不及试菜……

  那么两个孩子,只怕就都……

  昭宗眯起了眼。

  昭宗的逆鳞被触了个正着。

  承香殿里阴风阵阵。

  结果很出人意料:竟是冯后死前留下的忠仆,领了一句“一定要弄死她的两个孩子”的话!

  裘岚勃然大怒。

  昭宗冷笑一声:“冯家有本事啊!”

  原本以为昭宗已经过了“厌冯”这个劲儿的六部接到了明旨:“朕有生之日,半个姓冯的也不想见!”

  自此,冯姓绝迹朝堂。

  十八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

  过贵妃养她的一儿一女,长宁从太后死后养在了德妃身边,裘岚养自己的英王,昭宗则一板一眼地管着太子,外加放羊一样宠着宝王。

  宫里一片风平浪静。

  外头也有嘟囔的,想要问问为什么中宫空悬这样久。

  有那机灵的就悄悄警告对方:别说话,过家不肯让,裘家不屑要,可明白着后位是裘淑妃的。你让皇帝怎么办呢?

  道学家们就急眼了:那样的妒妇,如何能让她正位中宫?!封个贵妃宠着也就罢了!

  便有人冷笑:你去把这个话跟裘家说一句,试试看。

  道学家一拂袖:粗鄙之人,不屑理他。

  人家接着说:你跟圣人说一句,试试看。

  顿时大家都缩了头。

  所以,朝臣不想让裘岚当皇后,裘岚不屑于当皇后,昭宗除了裘岚别人肯定不让她当皇后,这个事儿就这样拖拖拖地拖了下来。

  直到英郡王四岁那年四月,昭宗忽然染了风寒,自己不当心,迁延一下,竟成了伤寒。

  高热,昏迷。

  过贵妃位份最高,自然是彻夜守着哭。

  等到第三天还没有消息时,裘岚沉不住气了,一大早就从承香殿赶到了宣政殿。

  过贵妃却仗着昭宗昏着,没人给裘岚撑腰,就那样拦在宣政殿的寝殿外,说什么都不让裘岚进去。

  余岩眼看着从殿中省尚药局到六局的人来劝,谁劝谁被拿下,接着便是守在外头的左右仆射也跟着高声劝:“淑妃娘娘一向与圣人亲近,也许听见淑妃娘娘来了,圣人就醒了呢?还请贵妃娘娘通融!”

  过贵妃眉一竖:“她个武将家出身的粗人,懂什么伺候人?圣人病势沉重,哪里经得住她这样狐媚折腾!?”

  裘岚本来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大家跟过贵妃交涉,听到这里,不再等候,脚步往前一踏,右手高高扬起,向着斜下方一甩。

  一个耳光。

  啪地一声。

  满殿皆静。

  唯有过贵妃的尖叫声、倒地声、滚开声以及碰到角落里的高脚铜灯的乒乒乓乓声。

  外头的人们也听到了这一记响亮的耳光声。

  大家的呼吸都是一顿。

  接着,裘岚的脚步声急急地进了寝殿,接着便是一声呜咽,一声悲戚:“丈夫!”

  左右仆射互视一眼,转头齐齐低声吩咐:“可以走了。回去让礼部准备封后的礼服冠冕等物。”

  十九

  裘岚衣不解带整整十天,昭宗终于缓了过来,睁开眼就瞧见心爱的女人瘦了一圈的脸,心头也高兴起来。

  就这样,裘岚干脆搬进了宣政殿,安安心心地住了下来。

  什么宝王英王太子,都丢给了余岩。

  余岩却乐得不行。

  宝王自从去了书房上学,已经好久没有让余岩搂在怀里好好宠一宠了。

  而且,宝王已经十三岁,眼看着,就到了要被裘岚扔去军营历练的时候了。

  余岩狠狠地看着宝王,一眼都舍不得挪开。

  太子撇撇嘴,抱着弟弟英王走开,悄悄嘀咕:“姑姑最喜欢大哥,有了大哥,我们就都不要了。”

  英王还小,似懂非懂,看着一直只肯抱着自己的余姑姑去抱了别人,哪怕那个别人是大哥,哪怕那个别人不肯被余姑姑抱,小嘴一瘪就哭了:“姑姑不要我了,姑姑不要我了!”

  余姑姑这才发现自己偏心得也太明显了,慌忙又把那两位小祖宗拉过来,都揽在胸前怀里,笑着哄:“姑姑都要,都是姑姑的心头肉。只是姑姑好久没有见到大郎了,所以才仔细看看。”

  太子忽然发现可以用英王对付宝王,也开心地拍着手笑起来。

  三个月后,昭宗的病体完全康复,更胜往昔。

  裘岚搬回了承香殿。

  翌日,宣布有孕。

  朝堂上的人私下里都在传说:“这要不就是武将家的女儿身子好,要不就是裘家的风水好——这个淑妃怎么就这么能生呢?!”

  有人信了这话,赶着去裘家打听,可还有未出嫁的小娘?

  恰好,裘家两个庶出的小娘子,早早被封了县君的,都已经十六七,愁嫁得不行。这一下子,还挑着嫁了,十里红妆,好威风!

  不仅如此,还真是身子好,两个小娘都是刚过了门,没三五个月就传喜讯,让夫家乐得合不拢嘴。

  这都是后话了。

  正经八百的,是这一回昭宗病愈,立即传旨钦天监择大吉之日,行立后之典。

  我要封自己心爱的女人做皇后,这一次,没由头,没祥瑞,反正就要封,谁敢拦着我就杀他全家!

  二十

  裘岚被立为后。

  与昭宗并肩而立。

  两身玄色的礼服紧紧依偎在一起,相衬极了。

  即便是两个人在逼死“直谏”的御史时,双手也是紧紧握在一起的。

  帝后不怕被人说。

  帝后不怕被人笑。

  帝后不怕被人骂。

  帝后恩爱,天下之福。

  所以昭宗不仅立了后,还改了元:宜庆,顺便让宝王过了十四岁的生日再去军营。

  皇后应该住在清宁宫。

  裘岚想起冯皇后来就满心的不痛快,问昭宗:“我能不去清宁宫么?承香殿挺好的。”

  昭宗现在觉得头疼了,说:“可是承香殿离宣政殿很远,离御书房也很远。我每天过来的路上花费太多时间了。有那个功夫,我陪小四玩会儿泥巴多好呢?”

  裘岚觉得很对,就吩咐余岩:“辛苦你,把咱们所有的东西,照原样搬去清宁宫。那边有不合适的,嗯,让他们改。”

  昭宗觉得有些晕,起身去了外间,跟英王诉苦:“儿子,你阿娘又要大动干戈了,御史弹劾的折子可不是她看……”

  裘岚什么耳朵,隐约听见不是好话,扬声问道:“你说什么!?”

  昭宗抄起还懵懂的英王,一溜烟跑了出去:“我带儿子们去骑马!”

  万事落定,余岩和裘岚都放松了下来,想一想,互相便看着对方笑,然后悄悄商量:“咱也去吧?”

  不几日,昭宗兴致勃勃地带着新后裘岚、太子、宝王、英王和余岩一起去行猎了。

  御史当然又哓哓不已:“皇后娘娘有着身孕呢!”

  昭宗自然也犹豫。

  裘岚紧紧抓着昭宗的袖子不放,眼巴巴地:“不怕不怕,我就在车上,保证不骑马,不拉弓,不拿剑,我就跟着看热闹还不行?”

  昭宗看着裘岚的可怜相儿,心里便有一百个不乐意,也说不出来了。

  裘岚在帐子里吃水果、听话本、吹秋风,惬意得很。

  昭宗则带着宝王和太子跑远了。

  余岩带着小小的英王跟在后头。

  英王倒是不怕这阵势,马也骑得似模似样。可一看阿爷和哥哥们都跑远不见了,小嘴一撇,哇地哭了:“阿爷,哥哥……”

  余岩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英王的哭泣,一声断喝:“闭嘴!”手里已经举起了长弓。

  因为斜刺里,忽然有一头斑斓猛虎冲了出来!

  猛虎已经红了眼睛,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冲着吓傻了的英王就扑了过来!

  余岩神情冷峻、手不抖脚不颤,双腿紧紧地夹住马腹不令它动,手上却不停,一十三箭连珠而发!

  白羽箭就像一条线一样,倾泻的那一端,就是被射得一步都无法再向前的猛虎!

  十三箭射完,猛虎已经轰然倒地,全身扎的都是长箭,就像一只刺猬。

  二十一

  昭宗暴跳如雷,裘岚抱着英王不停地发抖。

  余岩边擦汗边擦泪,只说:“万幸我为了这趟陪着孩子多带了壶箭。”

  昭宗当时便把猎场的头头的脑袋砍了下来,然后令人去查。

  结果,查来查去,竟然查到了长宁公主身上!

  这个可怜的没了娘的孩子,看着英王实在是嫉妒到了骨子里,所以买通了猎场的守卫,给一只猛虎下了些药,放了进来。

  昭宗当时便恨不得劈了这个元后嫡长女。

  裘岚和余岩却是不肯信这个话的:“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她能从哪里弄来的猛虎,又从哪里弄来的药,遑论谁都知道这样的行为伤不了我们的根骨,她却一定会被发现——她背后必有人撺掇呢!”

  昭宗查不出来到底是谁在背后使坏。

  所以昭宗的火儿还是全都发在了长宁公主身上:“自古以来,中原就有和匈奴联姻的老规矩。前儿匈奴的阏氏死了,他来求公主,我已经允了,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正好,让德妃给你准备准备,你趁着秋天天气好,赶紧去吧。”

  然后就把哭哭啼啼的长宁嫁去了匈奴。

  裘岚和余岩背后里商量:“过氏到底还要不要留着?”

  这事儿摆明了是过氏。但昭宗却不愿意问及。

  裘岚想了三天三夜,决定:“留着吧。后宫里我一人独大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好歹她有了一儿一女,总是会有些牵挂。咱们心照不宣就是。”

  余岩是很想给英王报这个仇的,被裘岚一句话否了:“又没真伤着。”

  但那之后,余岩就正式地对过贵妃加了小心。

  二十二

  第四胎,裘岚生了个女儿,昭宗越看越爱,赐号“寿宁”。

  昭宗喜欢女儿,可长宁、福宁的天真可爱中都带着假,他不乐意多看,所以寿宁一出生,他便爱不释手。

  唯一可惜的是,寿宁的性子有些端方。

  太子却看着寿宁很是喜欢。

  英王不喜欢她。

  寿宁一来,英王就不是最小的了。

  阿娘就只肯抱妹妹,不再抱我了。

  裘岚板起脸来,让英王跟着太子去上学:“哥哥们都上学,就你赖在我这里,像什么话!”

  英王想一想,上学可以跟太子哥哥玩,也很好。何况每天晚上回来,阿娘还接着给讲解,很不错啊!于是就高高兴兴地跟着太子去书房念书了,还念得特别起劲。

  裘岚愣了半天,问余岩:“就这样?简单?”

  余岩笑得前仰后合:“亏你还装出了一副正颜厉色的样子,敢情人家压根不想粘着你!”

  裘岚悻悻,专心地抱着女儿宠:“看着娘怎么样把你宠上天!”

  宫内和乐融融。

  宫外的消息传进来:“达王爷回京。”

  裘岚手里的寿宁差点掉下来。

  余岩则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达王先去哭了太后,然后与昭宗抱头痛哭一场,兄弟俩喝了半夜酒之后,达王才像是刚刚想起来似的:“哟,都忘了先去与嫂子行个礼!”

  昭宗豪迈地拽着他便往清宁宫去:“走,这便去!”

  结果,到了清宁宫,黑漆漆一片。

  砸开了门,余岩揉着眼睛打着呵欠迎了出来:“都睡了,小公主觉轻,吵不得。娘娘让奴回圣人和王爷一声儿:内宫,三更半夜,你们俩有病吧?”

  然后回身便把门闭了。

  昭宗一边挠耳朵一边笑着回身拉了傻眼的达王道:“被我宠坏了被我宠坏了……”

  达王咽了半天吐沫,苦笑了一声,道:“好似,真的是被阿兄宠坏了……”

  又过了两天,达王才正式朝见。

  裘岚穿了皇后的朝服,坐在清宁宫正殿上与达王见礼:“王爷一走十七年,别来无恙。”

  达王深深一躬:“也思念亲人的很。”

  裘岚面无表情:“王爷志在万里,小妇人等实在不及。”

  达王听着裘岚客套起来绕圈子没完的话,只好再寒暄两句,起身告辞。

  裘岚的表情这才微微松动:“余岩,替我送王爷。”

  余岩低着头,低低答应一声,颤着腿走了过去。

  二十三

  宝王是在寿宁出生的时候定的亲,正好赶上达王回京的第四天成亲。

  昭宗笑呵呵地紧紧拉着达王的手:“你可真会选。大侄儿的喜酒,你正好赶得上吃!”

  达王笑了起来,道:“我是先在西域吃了长宁的喜酒,忽然想家了,才飞马回来。想不到,还赶上了大皇子的喜酒。”

  昭宗笑得意味深长:“是么?我还以为你听说了这个大侄儿的面貌跟你像得很,所以特地回来瞧稀奇的呢!”

  达王险些就要笑不出来,眨着眼睛假作惊奇:“是的么是的么?那我可得好好瞧瞧。”

  昭宗盯着他问:“四海漂泊,想来累得很。要不要皇兄给你找个媳妇照看?你这一支好歹要传承下去啊,不然你怎么对得起先帝?”

  达王洒然一笑,摇头道:“过尽千帆皆不是。我已经没想头了。不如多纳些姬妾也就是了。”

  昭宗听他肯纳妾,便放松了一步,不再多说,只是摇头叹息。

  没一年,裘岚又有孕了。

  裘岚自己都烦了,在宫里发脾气。

  “烦死了烦死了!隔个一两年就不能吃酒吃肉,这样忌口那样不能动,然后就是小孩子小孩子小孩子……”

  昭宗听得大笑,抱着她安抚:“好啦好啦,生完这个咱们就不生了还不行?”

  裘岚想一想,点头:“说话算话啊!”

  昭宗也一本正经地点头,然后低声道:“你年纪大了,我怕你身子顶不住,也应该小心些了。”

  裘岚心下一暖,回手抱着昭宗嘻嘻笑:“没事,我现在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保证不会让自己累到了。你放心。不过,孩子们够多了,不生了,省得以后打架时拉不开。”

  昭宗呵呵大笑。

  宜庆四年六月,裘岚生煦王,难产,两天两夜才生下来。御医诊过,说裘岚伤了身子,只怕要好好将养个三年五载了。

  昭宗大惊,不顾古训,进了产房不说,以后便搬进了清宁宫,夜夜留宿,对裘岚极尽温柔体贴。

  裘岚却过意不去,满宫里挑了一个二八美人,做主封了丽妃,让昭宗过去。

  昭宗怫然不悦,赌气真的去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满脸不高兴的昭宗刚进清宁宫,裘岚就哭着扑进了他怀里,低声道:“我后悔了。”

  昭宗的脸上,立时阴转晴。


  (https://www.xdzxsw.cc/book/80242/4179006.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