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魔临 > 第七十八章 乾,降!

第七十八章 乾,降!


  帅帐内,香气袅袅。


  刘大虎端来了晚食,是油泼面。


  王爷与世子坐在那里,各自拿着筷子搅拌自己的面。


  四娘坐旁边,伸手在儿子后脑上轻轻摸了摸,“像”极了一个母亲慈祥的模样。


  郑霖眉头微皱,默默地放下筷子,伸手拿过桌上放着的大蒜,开始剥了起来。


  他是见过的,以前天哥还在王府里进学时,每次一家子进食,吃虾天哥就剥虾,吃面天哥就剥蒜,饭后天哥再帮忙点上烟。


  但轮到自己“继承”时,


  郑霖心里还是有些别扭。


  倒不是和以前那种纯粹瞧不上自己亲爹是个凡人,


  事实上,


  这次入乾之后,


  他亲爹的表现让他解开了不少疑惑,


  为何有这么一群人,是一大群人,愿意舍身忘死地一路追随这个“凡人”。


  然而,


  郑霖就是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对,


  你说眼前这亲爹真七老八十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卧病在床了,那也罢了,兴许自己也能稍微做点什么意思意思。


  可问题是自家这亲爹明明正值壮年,更是新晋的三品武夫,体魄杠杠的。


  他就是单纯地享受儿子伺候自己的感觉。


  一瓣剥好的蒜从儿子面前拿来,咬了一口,再配上一大口面,那滋味,呼……


  其实自家儿子想的没错,


  王爷就是喜欢被儿子伺候的感觉。


  这孩子不能拿来当个小仆人,生下来还有个什么意义?


  桌子对面一个偏侧的位置,姚子詹也手捧着一碗油泼面,津津有味地吃着。


  这老东西,你说他厉害吧,一手好字一手好诗一手好文章,而且,在绝大部分时候,他都能做到对周遭环境的甘之如饴;


  你要说他不行吧,你又能指出他一大堆上不得台面的一面。


  “唉,老夫早就想这一口了,当年在盛乐城里,老夫一好盛乐城的酒,二好盛乐城的吃食,小小的一碗面,老夫在其他地方也命人做过,可这味儿,就没王爷跟前的这碗来得地道和过瘾。”


  一些油渍沾染到了胡须上,刘大虎见到了,给姚师递送上了一块干净的湿帕子。


  王爷微微一笑,又从儿子那里拿过一颗蒜,道:


  “人呐,也就活这一辈子,有时候退一步想想,能吃好喝好,其实也算是一种天大的福分了。”


  “王爷说的是,王爷说的是。”姚子詹马上点头应和。


  “可偏偏,人和走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里;


  吃不饱肚子前,没脑子想的就一个问题……那就是饿。


  而一旦肚子吃饱了,你觉得问题没了吧?可偏偏问题忽然一下子变多了。


  看看邻家的红墙碧瓦,看看别人的出入乘轿,看看别人的绫罗绸缎,再看看别人的花枝招展;


  看见了,就觉得自己不如人家,就觉得苦恼。”


  “王爷说的是,这不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孤倒是觉得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王爷此言差矣,人之所向,故而所往。”


  “姚师说的是,孤受教了。”


  姚子詹眨了两下眼睛;


  “所以啊,孤一刻都不敢放下这乾人之志啊,因为往前数八百年甚至是往后数八百年,也就乾国这片大夏古地,吃饱饭的人……最多。”


  姚子詹咽了口唾沫,忽然觉得面前的这碗面,不香了。


  说来说去,谈来谈去,自己的任务,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位燕国王爷面前通得过。


  人家不是要你低个头认个输这般简单,


  人家要的是让你着素衣牵羊而出,在其马蹄前,跪下行礼。


  “王爷,真就不能……再通融通融了么?”


  王爷笑了笑,


  道:


  “谈生意,做买卖,是需要本钱的,你觉得,你乾国,现在还有什么本钱值得让孤……让步?


  江南半壁,已经沦丧归附于赵元年这位新官家,乾江更是被我军截断了航路,这一季的秋粮还没能来得及运进上京城吧,怕是你乾国都城现在,已经闹起了粮荒。


  西南土司,


  北羌诸部,


  已响应我大燕起事反乾;


  三边那儿,我家那位皇帝正领着大军继续死磕对峙。


  乾人手脚都已经捆绑起来了,


  唉,


  就剩一张嘴硬了。”


  “王爷,我大乾京畿还有数十万禁军,效忠官家,效忠朝廷!”


  姚子詹说得正气凛然,


  但王爷只是默默地咥了一口面。


  “再加点辣子。”


  郑霖给自己亲爹碗里,又刮了一些辣子下去。


  姚师有些尴尬;


  他其实心里头明白,自己的虚张声势,在这位眼里,根本就没有用处,可使命使然,他不得不继续推着磨走。


  接下来,就是继续吃面。


  等王爷放下筷子后,


  早就食不知味的姚子詹也马上放下筷子。


  刘大虎送来帕子给王爷擦嘴,王爷擦了嘴后,折叠过来,一边擦手一边道:


  “孤的要求,很简单,就一条。


  赵牧勾,


  含玉素衣牵羊出城,向孤请降。”


  “可是王爷……”


  “没有一丁点讨价还价的余地,满足不了孤这一条,那孤,就让上京,从此成为历史。”


  威胁人的话,确实得看从谁嘴里说出来。


  不仅仅是摄政王的身份地位和兵戈,


  其实最大的威胁效果在于,


  眼前的这位王爷,他没少干人屠的事儿,就比如眼下这后山镇,人血还没干呢……


  只不过姚子詹很是识趣地没提这一茬,更不会傻乎乎地在此时为那些已经死去的后山镇子民以及后山上的炼气士,去讨要什么公道。


  姚子詹站起身,


  抿了抿嘴唇,


  道:


  “王爷,还有一句话,是别人教我的。”


  “说。”


  “王爷您有一部兵马遏制江道,悬于京畿之外,却不急着进攻;


  王爷本部,更是两番渡江,一会儿至京畿以北一会儿又至京畿以南到这后山。


  不也是因为王爷觉得,我京畿之地虽然没有数十万大军,但禁军数目……其实也是不少的。


  王爷心里,


  还是不愿意在此时将有限的兵马,投入进京畿这座漩涡的。”


  这番话,无疑水平很高,因为它说对了。


  王爷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


  道:


  “李寻道与你说的?”


  “是。”


  “回去告诉李寻道。”


  “您说。”


  “这大燕,眼瞅着就要赢了,谁都清楚,这乾国,快不行了。


  人,很难孤注一掷,去搏一个可能;


  但,


  如果注定会赢,那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孤现在身边,兵马虽精,但确实是有些少,分兵出去后,也就是让各地燃起个战火,眼下本部这一支加上京畿之东那一支,确实还不够直入你乾人京畿之地。


  但……


  且看吧,


  孤家里的那位皇帝,


  逆风局,我不晓得他能打成什么样;


  但如果这种顺风局,他都做不好的话,那孤真就要考虑要不要造这个反好让他早早地下来歇歇了。


  这话,


  不仅转告李寻道,


  也转告那赵牧勾以及那几位相公,还有你乾国朝廷上下大臣们,


  别以为死守着京畿,就能等来什么转机。


  你们等来的,


  将是整个燕国,百万大军彻底南下。


  现在,


  跪下来,


  赵牧勾,孤可以给一个体面尊荣;


  满朝文武,也能留一份合适安置;


  这乾地,也能多留蓄一些元气。


  但若是过了这村儿,


  抱歉了,


  一点谈的余地,都不会再有了。”


  姚子詹默默地向郑凡拜下去,转身,准备告辞时,却又被郑凡喊住:


  “姚师啊。”


  “王爷,还有何吩咐。”


  “其实,从长治久安上来讲,孤,不希望你们能低头,孤更倾向于,把屋子,整个地打扫干净。”


  “是,王爷。”


  姚子詹跌跌撞撞地走出帅帐。


  郑霖有些不解地问道:“既然如此,为何又给他们低头的机会?”


  郑凡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道:


  “有些时候,就算是百战百胜的将军,也无法阻止一个国家的消亡。”


  “可这样,会有余患,很多地方,都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就像是苟叔以前在雪原当野人王时那样。”


  “我知道啊,但当年你苟叔要不是被你爹我堵在了晋地,没能回得去,你且看,那些雪原上的部落,哪个敢在你苟叔面前造次。


  同理,


  我郑凡一日没死,


  这些被我亲手打趴下的遗老遗少,就不敢站起来蹦跶。


  他得跪着,得趴着,得躺着,


  在我的目光扫过来时,


  一个个地摆好笑脸,奉上阿谀之词。


  至于再以后嘛,


  我俩儿子,又不是吃素的,是吧?”


  “爹,你是累了是么?”郑霖问道。


  “呵,滚犊子,你爹我依旧春秋鼎盛。


  行了,儿子,替你爹去巡营,你爹我今儿个,要早点歇息了。”


  世子殿下起身,离开了帅帐。


  随即,


  刘大虎又换了一杯茶过来,那一颗颗飘浮在上头的鲜红枸杞,透着一股子喜庆与倔强。


  四娘靠在自己男人的肩上,


  手掌在其胸膛上轻轻摩挲,


  问了一个和自己儿子先前一样的问题:


  “夫君是累了吧?”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累。”


  郑凡伸手,握住了四娘的手,


  “但眼瞅着,这仗,就要进尾声了,他上京城,无论降不降,也没多少个日子能蹦跶的了。


  这一口气,


  也就能松下了。


  那些和大夏预言有关系的家伙,别的不行,就怂得很,到现在也没见过真章。


  再说了,


  他们也没那个资格让我提一口半口气什么的。


  所以啊,


  你说我要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也就罢了,


  偏偏我这年纪,虽说不再年轻了,可又真和老没什么关系。”


  “所以,夫君是心里有些空虚了,是么?”


  “是吧……嘶……”


  “夫君……还空虚么……”


  “充……充实了……”


  …


  姚子詹回到了上京城,将燕国摄政王的话,传递了回来。


  让姚师觉得诧异又觉得理所应当的是,


  在御书房内听完自己说话的皇帝与诸位相公们,


  并没有暴跳如雷,


  相反的是,


  大家伙,都显得很平静。


  说完话的姚子詹,默默地就闭上了嘴。


  在先帝时期,他就是一个靠着文名立在那里的牌坊,这一朝时,也是如此,而且,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


  御书房内的压抑氛围,持续了很久,因为真就是没人说话。


  最后,


  官家起身,离开了。


  诸位相公们也默默起身,离开了御书房。


  国势,正如眼下御书房内的一样,显得是那么的令人无奈。


  姚子詹习惯性地跟着李寻道一起离开了御书房,来到了李寻道的专属签押房内。


  坐下后,


  姚子詹直接开口道:


  “后山……没了。”


  李寻道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很显然,这一则消息,走的比姚子詹要快。


  “局面,又变差了么?”姚子詹问道。


  他刚回来,一些新的消息,肯定不知道,但看先前御书房内的情况就清楚,局面肯定又恶化了。


  “嗯。”


  “江南那里?”


  “不是,江南的赵元年,其实就是个傀儡,燕人知道他是傀儡,我们知道他是傀儡,他自己,连带着整个江南,其实都知道他是一个傀儡。


  谁家赢了,谁家稳住了局面,赵元年,其实不足为惧。”


  “那就是,西南或者西北?”


  “那些土司要是真有本事杀出山林,攻城略地,他们早就会这般做了,北羌那边,自己一团散沙,也翻腾不起什么浪花来。


  虽说他们的确是牵扯了几个郡的兵马,让他们无法前来勤王,可正面战场上,依旧是由我大乾和燕人之间的对决。


  问题,在于北边。”


  “三边……出事了?”


  “梁镇被破了,但三边体系,又不仅仅是一座梁镇。问题在于,燕国那位皇帝,新颁布了一道旨意,最近刚传进上京。”


  “什么旨意?”


  “那位皇帝,


  下旨,


  燕晋之男丁,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尽数征调为民夫为辅兵为兵丁……决意,入乾。”


  姚子詹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帅帐内那位王爷所说的话;


  他说,要是这顺风局,自家那位皇帝还不懂得把握的话,就……


  当然,这些话,姚子詹没在御书房里说,因为没这个必要。


  李寻道看着面前的笔架,笑了笑,


  道:


  “燕国那位皇帝,这一次的魄力,比他父皇当初,还要大得多得多。”


  毕竟,当年燕国先皇就是再把家底子打空了,也没疯魔到这种地步。


  可这位,却做到了。


  这是真的家里……不过了,就为了把这场仗,给啃下来。


  姚子詹长叹一口气,


  道:


  “那是因为,燕人觉得自己赢定了,楚人那边,已经再度分裂,楚地已经无法再掣肘燕人了。”


  “是啊。”


  李寻道微微抬起头,


  “大势,已经翻不回去了。


  过两日,


  我将领衔,上书官家,请降了。”


  “你……”


  姚子詹没有怒而炸起,斥责李寻道,而是眼里带着关切与心痛:


  “寻道,你何必如此……”


  “当年师父要去燕京前,我没劝住,师父没了。


  后山,是我长大修行的地方,我也没保住。


  这大乾,


  是我,是我父亲,一心维系之所在,也是没能护得下来。


  寻道,


  寻道我这辈子,寻了一辈子的道,到头来,寻得的,是一场空。


  我不后悔,姚师,我一点都不后悔,至少曾见曾闻曾想过;


  但既然空空的来,就许我,再空空的去吧。”


  “可名声……”


  姚子詹是文圣,对名声二字,最为敏感;


  “寻道,你当年是白衣下山,入朝为相,你可知,若是由你带头上书请降,民间会如何看你,史书,将如何写你?


  百年后,


  你李寻道在史书上,在传闻中,


  就将和那无良道士一样,谄媚君王,败坏社稷,奸佞小人……


  戏台上,会有丑角儿扮演你,陪着一身着皇袍之人,面对燕人铁骑时,展示那可笑的撒豆成兵之术!”


  “姚师不愧是姚师,连戏本子,都给我写好了,呵呵呵。”


  “你还笑!”


  “无所谓了,所谓空空,乃心里空空,至于背上背着什么,手臂上缠着什么,脑袋上戴着什么,本就不用在意。”


  李寻道拿起笔,


  开始写折子:


  “钟天朗在门海镇自裁殉国;


  孟珙于溃军之中,死于帅旗之下;


  乐焕被那金术可追逐至绝境,宁死不降;


  韩老五倒是回来了,可他的兵马,早就散落得一干二净。


  眼下这大乾,


  处处兵戈,处处烽火;


  每耽搁一日,就不知有多少将士百姓,白白死于这场,没有机会的战事之中。


  输,


  不是他们的责任,


  是我,是你,是我们,是陛下,是咱们这些肉食者,自个儿,技不如人。


  何必,


  再让他们继续流血呢。


  且不提……


  要是等到那位燕国皇帝举全国之兵,倾泻入乾境;


  那燕人,


  家里缺了什么,损了什么,


  是都要从乾地,给补回来的!


  这一点,


  你我,大家,其实心里都清楚。


  先皇,是个好皇帝;


  现在这位官家,也是位好官家。


  只不过,没人愿意,在此时挑头而已。


  所以,


  我来了吧。


  姚师,劳烦您,帮我研墨。”


  “啊……”


  “只研墨,不用你代笔。”


  姚子詹老脸一红,起身,帮忙研墨。


  “寻道,给我一起署名吧。”


  “呵呵。”李寻道笑了。


  姚子詹急了,道:“我说真的。”


  “真的不用,姚师,请姚师,余生再多写一些诗再多作一些文章。


  日后,


  我乾国在青史之中想要让后人铭记,


  说不得,


  还得沾姚师您的光呢。”


  ……


  两路燕军,从东西方向,进入了乾国京畿。


  京畿内的十几座县城,直接开城投降;


  燕军继续前进,未受到任何阻挡,最终,抵在了上京城下。


  大乾的官家,已经在前些日子,向全天下,颁布了罪己诏。


  随即,


  在李相公的带领下,官家同意了向燕国投降的请求。


  两道旨意之下,


  使得整个京畿之地的守军以及京畿之地的百姓,都在心底,长舒了一口气。


  那一个人,


  哪怕他什么都不做,


  只要他靠近,


  就能让整个京畿,都喘不过气。


  ……


  李寻道坐入马车,马车驶出相府。


  门口,是石头、烂菜叶、辱骂之语以及清晰可闻的粪臭之味。


  相府马车入街,


  两侧不少百姓开始指着马车谩骂,不少人投掷东西过来砸。


  马车内的李相公,只是闭着眼,不动如山。


  等到马车出了城,向城西而去时,周围的谩骂声才消停了下来。


  因为那里,距离燕人军营所在,很近很近了。


  上京城的百姓们,敢骂李相公,骂其祸国殃民,奸相歹毒,妖言蛊惑官家,


  却绝不敢跑燕人营帐前撒野的。


  营门前,马车停下;


  一身官服的李寻道从马车内走出,看见为自己赶车的俩车夫,已头破血流,却一声不吭。


  李寻道俯身行礼,又向周围护送着他一路出城的士卒行礼:


  “辛苦大家了。”


  众人则还礼道:


  “委屈相爷了。”


  李寻道摇摇头,


  自从他请陛下投降以来,不仅在民间,自己口碑直接滑入臭不可闻的地步,连国子监等地方的学生,也都成群到其府外叫骂,更有甚者,据说官家那里,已经收到了不少封参他的折子;


  但他依旧不觉得委屈,


  因为他虽然是从山上下来的人,可并非不接地气;


  也正因为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所以才对他们的表现,没有丝毫的意外,一切,只当正常罢了。


  明日,


  是官家出城投降的日期;


  而今日,


  是他李寻道以宰辅的身份,来这里,寻那位燕国王爷走最后一道手续。


  让李寻道有些诧异的是,自家这边圣旨国书送过去后,燕军军寨里,马上就能回来燕国的国书与旨意。


  路程遥远,自是不可能这般快的传递,这一切只说明一件事,圣旨,是那位王爷伪造的;


  很不走心,也很不遮掩,堂而皇之。


  不过,没人会怀疑它的效力,毕竟,摄政王在大燕,本就也是一言九鼎。


  权臣大将,当到这个份儿上,


  也是没谁了。


  等了许久,


  一直未等到放行;


  李寻道正准备差人去询问,却见一道身着黑色蟒袍的伟岸身影,骑着貔貅,缓缓而出。


  “劳烦王爷亲身出见李某,李某感激。”


  王爷目光平静地看着他,


  看着这位,


  曾将自己“请”上后山的男人。


  “孤,已经等好明日了,也懒得再费什么周折,回去告诉你们官家;


  他也不是第一次向我下跪了,


  就算一回生吧,


  但这回,


  也必然熟稔得很。”


  李寻道俯身一拜,作势准备回马车中去。


  王爷微微有些诧异,


  问道:


  “不在这儿死?”


  李寻道止住身形,疑惑道:


  “王爷想在此时就杀了李某,全了当年之誓?”


  “孤倒是不急这个,


  可孤原本以为,既然明日你乾国官家就要膝行到孤身前了,你这位李相公,按理说该在今日就了结了自己才是。”


  “王爷,死在这里,算怎么回事儿呢,岂不是仅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而陷君父于不义?”


  “李寻道,你若是愿意真心投诚过来,那一日后山莲花池之事,孤可以考虑,对你网开一面。”


  “王爷应该知晓,我爹,是刺面相公。”


  “这我知道。”


  “寻道不才,但,不敢辱没门楣。”


  “何必?”王爷笑道,“你爹的下场,可不好哦。”


  乾人曾无数次地惋惜,


  这十余年来,要是大乾的那位刺面相公还在,那局面,又当如何?


  至少,


  在最开始时,不会一次次败得那般狼狈,那之后,也大概不会步步落入被动,乃至于眼下的……无力回天。


  然而,


  乾人惋惜归惋惜,


  无论是乾国的百姓还是乾国的朝廷,


  却从未真的为刺面相公平反过。


  他们并不觉得,杀刺面相公是错,错就错在……杀早了。


  李寻道沉默许久,


  道:


  “大乾养士百年,养后山百年。


  总该有个人,去给一个交代。


  公道,自在人心。”


  “瞧瞧你马车上被砸的痕迹,还有你的这些车夫护卫脸上的伤,怎么着,孤都瞧不出人心里的公道,他到底在哪里。


  李寻道,


  今日你投于孤麾下,


  孤可以帮你,


  荡平这上京城;


  也可以帮你,给你父平反。”


  “王爷知道,寻道不会答应的,您就随口一说,寻道,也就随口一应。


  师父,


  和先官家,


  一直在山上等着寻道去品茶呢。


  至于这公道与人心嘛……”


  李寻道伸手放在自己胸口位置,


  “吾,心安即可。”


  “自欺欺人罢了。”王爷笑道。


  “人活一世,能骗好自己就已然是了不得的本事了。


  另外,寻道听说,王爷在后山脚下,喊出过一句,这天下,日后将由您来亲自教化。”


  “不错。”


  “那寻道,


  衷心祝王爷,


  能教化好这天下!


  介时无论身在何处,


  寻道,


  都将为诸夏贺,为王爷贺!”


  说完,


  李相公重新回到了马车内,马车和队伍,调头驶还。


  王爷摇摇头,


  也不知道为的什么,只是叹了口气后,也回了帅帐。


  入夜时,


  上京城内传来了消息。


  刘大虎走入帅帐,


  此时王爷正和其父亲下着棋。


  “王爷……”


  “什么事?”王爷落下一子后问道。


  “李寻道回城后,去了皇宫复命。


  再之后,


  在出皇宫回府邸的路上,


  他屏退了四周护卫,又遣散了家仆,下了马车,孤身走入街道。”


  听到这里,


  棋子,在郑凡指尖转了转,


  “然后呢?”


  “李寻道被愤怒的上京百姓,打死了,据说……和当年虎威伯在梁国国都时那样,尸首也被百姓给分食了。”


  “哦,知道了。”


  王爷很平静地应了一声,继续落子。


  刘大虎在旁边站了会儿,见王爷没其他吩咐,正准备先行离开帅帐不打搅王爷与自己父亲下棋,但人刚要伸手掀帘,就听到王爷的声音:


  “大虎啊。”


  “属下在!”


  “给上京城再传个信;


  明日,


  那官家不准着素衣,只准袒胸赤膊而出;


  另外,


  告诉上京城内的百姓,


  我大军入城时,


  上至王公贵族,


  下至普通百姓,


  哪家门口没挂上黑旗,


  即视为有不臣谋逆之心,


  将诛之。”


  (https://www.xdzxsw.cc/book/79581/5323221.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