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汉风1276 > 120章 文天祥:我不是汉奸

120章 文天祥:我不是汉奸


  江西南部。文天祥开同都督府的兴国县。路上行人往来如织。兵丁百姓一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文丞相雩都大捷。湖广震动。抚州何时聚兵入崇仁。孙桌、彭震龙义军会于兴国。宝庆的张虎、衡山赵瑶、司空山张德兴、傅高。各路豪杰义旗纷举。同都督府号令达于江淮。

  眼下。督谋张汴、监军赵时赏率兵数万攻赣州;安抚副使邹凤率赣州诸县兵攻永丰、吉水;招抚副使黎贵达率吉州诸县兵攻太和。大宋朝兵锋正锐。攻势如海潮般展开。赣州九县全部光复。吉州八县收复其四。

  大宋朝。毕竟是三百年的炎黄正朔。有文丞相这样的大忠臣。何愁不能恢复中华?

  但文天祥本人并没有这么乐观。他浓黑的川字眉紧紧的拧在一起。清瘦的脸上带着一缕苦笑。拿着朝廷诏书的手微微发抖。自言自语道:“我不是汉奸。我没有背叛大宋!”

  全天下都知道文天祥的忠诚。偏偏朝廷就是信不过他。一直到一年半后崖山宋亡。文天祥自始至终都没得到朝廷的信任。原因无他。去年初奉谢太后旨。到伯颜军中谈判。被伯颜扣留下来。在北元军中待了一段时间。文天祥就再也没能洗清身上的污点。

  你说你是在镇江从敌人军中逃出来的。可谁又知道你不是投降之后被派回来的奸细呢?千军万马之中。你一个书生。就那么好逃出来?

  漫说朝廷中人不信。就是现在已经殉国的淮扬大帅李庭芝。在那时候也不信。当初李大帅还在镇守扬州。听说文丞相从北元营中逃回。第一个反应就是:“凡是自称文天祥的。都是鞑子派来地奸细。一律格杀勿论。”

  幸好李庭芝手下将领苗再成不相信文天祥会投降鞑虏。悄悄把他放了。这才没有稀里糊涂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几次死里逃生。历尽艰难回到朝廷。还是摆脱不了旧日同僚怀疑的目光。自从离开行朝到现在。屡次上表要求入朝。都被陈、张、陆等当道诸公拒绝。写信要问个明白。陆秀夫又总是虚言推脱。前一阵子。文天祥一怒之下写信责问陆秀夫:“诏令皆出诸公之口。岂得以游词相拒?”

  信送走后。文天祥立刻就后悔了。陆秀夫。张世杰。都是正人君子。他们的怀疑。也有他们地苦衷啊!大宋。自己之前还有一位从敌营中逃回地丞相。他实在太有名了:秦桧。

  有谁能证明自己不是使的苦肉计。有谁能保证自己不是另一个秦侩?何况。和自己同为状元、同为丞相的留梦炎早早投降了元朝。陆秀夫张世杰有这样地怀疑。实在是情理之中。

  听闻行朝大军攻克泉州。文天祥又一次上表要求到行朝朝贺。然后又一次被张世杰陆秀夫无情的拒绝了。

  他心如死灰。轻轻拍着桌子:陆君实、张枢密。你们不该如此啊!我个人声名事小。赣南光复大业事重啊!

  赣南的局势。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同都督府所在地兴国。可向东北宁都、石城一路。或者东南雩都、瑞金一路入闽。福建的汀州、莲城为稳固的大后方;吉水、太和、赣州分别在兴国地北、西北、西南方向。正由邹凤、黎贵达、赵时赏率军分头攻打。如果能拿下这几座坚城。进可逼临川、隆兴府。退可在赣南、湖广、闽西地莽莽群山中与鞑虏周旋。则赣南局势为之一变。

  但是。这几个坚城迟迟不能攻克。赣南战事已成胶着的状态。因为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自己麾下十万义军地战力。已经被压榨到了最后一分。再也挤不出来了!

  没有朝廷经制军队的一兵一卒。手下地十万人。全是农夫、山贼和豪强家奴;朝廷不发一文钱的军饷。不给一粒米的军粮。全靠自己和各地义士捐献家产、以及各州县自筹的粮草。赣南山多民穷。养着十万大军实在是力有未逮。眼见粮饷告罄。有的营头。士卒已吃了大半个月的稀饭;武器装备更是让人心寒。士卒们挥舞着铁锨、粪叉、草耙。完全是凭着一腔子热血。和敌人以命换命!

  这个节骨眼上。给我一万精兵。不。五千。哪怕两千三千;没有兵。给我五千套盔甲武器也行;就算连武器都没有。哪怕给我万两白银、千石粮食。我也能立刻收复吉水、太和、赣州。甚至让兵锋直抵江淮!

  请粮请饷请援兵的折子上了不知道多少。全都杳无音讯。待要亲自入朝请命。行朝也一再拒绝。文天祥恨不能把自己的一颗赤胆忠心挖出来给行朝诸公瞧瞧。瞧瞧这颗心究竟是红还是黑;他又想仰天大叫:我不是汉奸。我从来没有投降!

  大约是上次去信责问。陆君实心中有愧罢。这次终于有了回应:右丞相、同都督文驻兵赣南不得轻近。待琉球总督楚、畲汉义军统领兼闽广宣抚使陈提兵会齐。同保赣南。

  文天祥拿着这份旨意。简直哭笑不得。畲汉义军。他是知道的。装备训练比自己手下的兵还差。简直穷得跟叫花子差不多;琉球人。蛮荒之地。听说去年底曾来朝贡过。很得朝廷欢心。不过那些土人的战斗力。估计比畲汉义军还要不如。

  一个寡妇。一个番人。陈与权、陆君实。你们这次玩笑开大了。

  荆湖都统、清远军承宣使巩信在帐下侍立。看见文丞相的眉头深锁。心下就是一酸。这位丞相。并不是枯木稿灰死人般的道学先生。相反。他非常热爱生活。“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每餐皆以妓女歌舞伴奏。但自从起兵勤王后。散尽家财。遣走家伎。生活清苦和一般士卒无异。加上戎马倥偬。本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的相貌。也变得清瘦、憔悴。

  唉。人人皆知文丞相忠义无匹。为何朝廷总是信不过咱们?巩信正在寻思。就听得丞相呼唤:“诚意。与我看看这信。”

  诚意是丞相替巩信取的字。听得召唤。他走上前接过信一看。心头大奇:一奇这信是琉球总督楚风所书。却随着朝廷圣旨以五百里加急快报发来;二奇是这楚某身在番邦。和丞相素昧平生。为何会写信来?

  待看上几行。巩信又是一奇:楚某身在千里之外。对赣南局势见解深刻。道出分兵出击。大军顿于坚城的忌讳。但看信上行文。他连赣南州县的名目都说不清楚。却又奇哉怪也!

  “楚某来信。说赣南局势虽然面上光鲜。但若鞑子大军铁骑突进。则我分兵于坚城之下。易被敌各个击破。形势实在危如累卵。本相仔细思虑。确有几分道理。诚意。你久在军中。军旅之事比我更熟。你来说说。这楚某说的是也不是?”

  巩信将信放下。看着地图仔细思考了一盏茶的时间。才拱手回答道:“恩相。这楚某说的有三分道理。但我进逼赣州、吉水、太和。各处围城都有一月以上。我军固然师老兵疲。敌军何尝不是油尽灯枯?

  打下这几处坚城。军心民气必然一振。恩相兵锋可达江淮。若凭楚某薄薄一纸书信便退兵保守兴国。则过去两月里我大军征战连克之城池。赣州九县、吉州四县无险可守。必落于敌手。恩相半年筹划、诸军浴血厮杀。全变成了徒劳无功。末将唯恐恩相失了军心民心、失了天下人望啊!”

  文天祥闻言一惊。后背上汗津津的。他可以不管自己的生死安危和名誉。但他不能不管赣南兴复的大业。如今民心归附将士用命。一大半是靠“文天祥”三个字的号召力。若是屡战屡败劳师无功。今后谁还愿意跟着你拼命呢?

  民气高涨。只能升不能降;振臂一呼。嬴粮而景从的局面。只能进不能退啊!

  文天祥。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最后还有点犹豫。喃喃低语:“这楚某说。说他们愿资助我们银五万两。盔甲武器千套。只求我退兵保守兴国。等琉球兵和畲汉义军前来会师。”

  “恩相。这就更叫人好笑了!”巩信对楚风信上的这个说法嗤之以鼻。“琉球海上番人。重利轻义;畲汉义军更是穷如乞丐。漫说武器盔甲。就是身上衣服都破破烂烂的。叫做衣不蔽体呢!我看。这两路兵就是张枢密派来搪塞我们的。朝中那些怀疑你的衮衮诸公。生怕恩相成了大功。叫他们颜面无光。故意叫这楚某来拖延时间。”

  文天祥摇摇头:“陈与权、张枢密不是这等人。不管对我个人有无猜疑。他们决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坏了兴复大业。只这楚某来历不明。他信上说的。不可尽信。但也不可全然不信。”

  “海外番人。有什么信义?”巩信不服气的说。“我兴国同都督府东有汀州莲城守军。北、西、西南三面皆有各路大军攻打敌人城池。便是有铁骑。只待打下这几座城。怕他鞑子骑兵长翅膀不成!”

  分兵打这几个城。风险确实很大。但打下城池的诱惑也同样的大。文天祥又思虑了半天。才下定了决心:继续分兵攻打。若五天后不能破城。则全军收缩保守兴国。确保赣南闽西。


  (https://www.xdzxsw.cc/book/66556/3603159.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