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朱门风流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奉旨写札记,夫妻共参详

第二百九十六章 奉旨写札记,夫妻共参详


  \朱门风流第二百九十六章奉旨写札记。夫妻共参详

  棣并不算是一个宽容的天子。但是。比起父亲洪武帝他至少在对待功臣这一点上极其宽容。自他登基以来。那些封了公侯伯的靖难功臣也有不少人贪赃枉法或是因他故的罪。偶尔也有下狱治罪或者是贬远方的。可多半没过多久就轻飘飘一道旨意起复了。照旧是宠信有加。

  不过。文官在这一点上就不能和功臣相比。尤其是辅佐东宫更是苦差使。动辄下锦衣卫狱不说。而且生死也只在天子一念间。自然。例外并非没有。

  当初打下南京的时候。建文旧臣有不少效力新朝。也有不少人在方孝等人之案中殉难。但更多的人则是选择退隐乡间不出仕。朱棣虽然也宣召过一些。但并不像朱元璋当初征召江南文士那样强硬。别人不来他也不强求。因此杜桢曾经一躲十余年方才没有连累家人。如今已经永乐十七年。即使是心怀旧朝的老臣也知道一切都尘埃落定。哪怕是自己依旧恪守对于建文帝朱允文的臣节。但多半不禁子孙考功名出仕。

  现如今。对于寄希望于仕途青云路的人来说。科考还要再等两年。反而就在眼前的各省荐举更加让人动心。在之前一轮的求直言之后。朱棣又下旨各省布政司举荐年四十以上精通经史时务的布衣贤才赴北京考较。以备拔充作各省官员。旨意一|朝野震动。人人都在商议此事。前几日刚刚下达的那道诏命渐渐也就被人忽略了。

  以杜桢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布政使从二品。一旦回朝不是掌都察院就是入六部为堂官。若是从这一点来看。从二品的右布政使直降为从五品的翰林侍讲学士。这自然算是贬。然而。但凡知情的人全都道。杜桢之前便是翰林院从五品翰林侍读学士。拔布政使原本就是超迁。如今所谓贬不过是将一个读字换成讲字。等于在外兜一圈又官复原职。与其说是贬还不如说圣眷不衰。

  这一日。迁居仁寿宫的朱棣照例听几个阁臣禀报了政事。就在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小太监忽然从侧门进来。于旁边垂手侍立。等到杨荣金幼等人退去。他方才上前两步。从袖中取出一物跪地双手呈上。朗声禀奏道:“皇上。张越有书札呈送于通政司。”

  “张越?又送来了?”

  朱棣眉头一挑。顿时想起前两天刚刚到翰林院复职。还为自己草拟了一道诏书的杜桢。想到那个冷面人旧一如既往的好用。他不禁哂然笑道:“想不到他在新婚燕尔如胶似漆的当口。还能一次次送上书札。倒还算知道自己的职责。要是他毫无气。朕索性下旨一道还他自由身算了!呈上来。朕看看他这次又写了什么。”

  面对这自言自语。正殿中并无一人敢吭声。那小太监闻言忙站起身来。却是躬身疾步上前。毕恭毕敬地将东西呈送到御案上。随即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趁着朱棣低头看书札当口。左右伺候的两个太监齐齐交换了一个眼色。旋即方才低下了头去。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的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的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因言:君子爱财取之有。然何谓取财之道?国有税赋。十之八九取之于农。此常道也。然天下农人所占几何。非农者所占几何……”

  看到这么一番话。朱棣不禁哑然失笑。让张越读《论语》不过是随口一说。但这家伙居然一次又一次炮制了众多花团锦簇的文章上来。倒是有些意思。因御座上空空荡荡无处靠。他索性便站起身来。拿着那书札径直来到后殿。却是在一张搭着织金椅袱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枕着脑袋慢慢细看。起初他还带着几分,谑。但看着看着便渐渐收起了笑容。倒是若有所思地拿手指轻轻敲打着旁边的扶手。

  因孙氏不放心留在南京的丈夫和女儿。虽说张越婚后不过半月。她却开始打点行装预备回去。所以。这一大早将书札送去了通政司。张越母亲下午去通州码头坐船。于是匆匆赶回了家。在西角门前下马。随手将缰绳丢给了一个迎出来的门房。他就三步并两步匆匆进门。一路来到西院。他却扑了个空。的知孙氏正在自己那儿。他连忙又赶了过去。

  “娘。你的东西都预备好了?”

  孙氏正拉着杜的手嘱咐。乍听的这一声连忙转过头。见是张越进门方才笑道:“不过就是些日常的衣服。总共才三个箱子。早就整理好了。这大宅门里头规矩多人事多倾轧你可好好照顾你媳妇。别让她被人算计了去。趁着如今你还不用管任职。也多陪陪她。”

  杜原本还曾经担心过婆婆的脾气

  氏相处半个月下来。她自是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个脾气好的婆婆。此时闻听这话不禁心里一暖。当即便笑道:“娘就不用担心我了。除了去上房陪老太太说话。其他的事情我任事不管。哪里有什么人事倾轧?至于他也不是真的不管事。昨儿个还和我商量了一篇文章……”

  “好好好。我知道你们婚后自然是夫唱妇随。”孙氏此时越看这小两口越是欢喜。不禁伸出手去将张越和杜的手拉在了一块。“如今我和老都不在。一切就都靠你们俩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好好过日子。早点给我生一个大胖小子!”

  张越见杜仍有些脸红。不禁心中偷笑。正预备三两句先敷衍了孙氏这老一套。外头就响起了一个清脆的声音:“三太太说的是。没准您下回从南京再回来。那就是抱孙子的时候了!这不。今儿个厨房里蒸了子孙白果糕。老太太立刻吩咐奴婢送过来。”

  说话间屋内三人就看到白芳打起帘子进来。手中恰是一个捧盒。孙氏一听这好口彩自然眉开眼笑。忙接过捧盒搁在了炕桌上。又揭起盖子。不用她多说。张越就赶紧拿了一塞进嘴里。随即笑着拍拍手说:“我这都吃了。以后多子多孙行了吧?白芳。回去告诉老太太。我回头就去谢。娘你也赶紧回房去准备。别到时候落下了什么东西。”

  孙氏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杜又露出了了然的表情。忙叫上白芳一起走。心里倒是赞赏那三个关键时刻躲开了去的丫头。出门之后。看到儿媳妇还要再送。她少不的将人赶了回去。等到那桃红缎子门帘轻轻落下。她方才转过了身子。

  “三太太。这回可是要恭喜您。如今满家里上下都在夸呢。三奶奶不但模样好。而且难的的是性子好。就连一向最的老太太夸赞的大奶奶都给比下去了。”

  “那是别人奉承罢了。她还年轻。哪里比的上超哥媳妇?”

  话虽这么说。孙氏心里头却极其的意。虽说儿子是自家的好。媳妇是别人的强。但她这几天自己瞧着媳妇越看越喜欢。又瞧着顾氏仿佛也爱重杜这一回才会放心及早上路。毕竟。儿子这一头是安稳了。可谁知道丈夫那儿会不会出什么妖蛾子?

  张越自然不知道母亲满意儿媳的同时。心里正在操心父亲那一头的境况。回到炕上坐下。他便和杜商议起了刚刚呈上去的那篇文章。又笑说了通政司那些官员的狐疑:“这直奏之权整个北京城大约也没几个人。我这回是货真价实的拉起虎皮做大旗。奉旨读论语写书札。幸好你昨天又帮忙看了一遍润色。否则若是忘了避讳那个字。可不是白费工夫?”

  想起昨日原本是去书房中送点心的。结果却被张越拉了看文章润色。杜不禁也笑了。这婚后第一日见尊长。她虽说的了见面礼。但自己也的送出去不少绣活。那时候却是很有些心虚——除了少数几件简单的。其它的全都是春盈和几个丫头帮忙做的。所幸并无人为难。原本打算婚后好好练一练。结果今天老太太请去抄佛经。明天大嫂请去看账本。总之是难能有闲功夫。唯一有空的昨天也给张越这任务一摊派。完全泡了汤。

  不过。眼下不是想这些的时候。杜自幼随母亲在家。因那时家中境况。也管过田地出产。倒是知道一些民间的情形。至于有些不明白的也自有张越一一解说。然而。对于丈刚刚呈上去的这一篇文章。她仍然有些忧心:“虽说皇上对你颇为信赖。但你毕竟还年轻。这读书笔记却涉及这样的大事。皇上会不会怪罪?”

  “我要是无所事事。皇上才会不高兴。”张越一边说一边拉起杜进了西边的里间。让其在书桌前坐下。这才变戏法似的拿出了另一份书札。“既然是奉旨读论语。要是和别人一样老套岂不是没意思。总的出些新花样。加上今天这一份。总共我经送上去三份了。有道是润物细无声。想必皇上应该心有所动。贤妻学渊源。帮忙看看我这遣词造句可有不当之处?”

  你都说是贤妻了。这还能拒绝么?杜斜睨了张越一眼。终究还是认认真真打开来看。这大宅门的家事东方氏把持。她插不上手也不想插手。若能帮的上张越。那自然是最好了。

  PS:太激动了。天一天竟然涨了将近四百票。我的心到现在还在扑通扑通乱跳。

  好些书友都是倾其所有。一下子五张票砸上来。一下子让我窜升了那么多。往上爆掉了将近二十个人。现在已经是总榜二十八了。既然如此。还剩最后两天。继续疯狂总攻吧。托马斯回旋求月票^_^


  (https://www.xdzxsw.cc/book/58889/340756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