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 > 第二五七章 溺水,千钧一发瞬间的抉择

第二五七章 溺水,千钧一发瞬间的抉择


  这个战士一定是溺水了,可是,人在哪里呢。杨文斌仔细思考着这个问题。

  按照速度,估计也就在不超过十米的范围内。

  回过头来,真的在十米外发现了漂在水面上的塑料泡沫警示牌,而人却不见踪影。

  杨文斌立即吹响了身上携带的小哨子,召唤在旁边游弋的巡逻艇,赶来救人。

  然后,他冲向警示牌的方向,一个猛子扎进了水下,睁开眼睛,搜寻着战士的身影。

  五米外,没有。

  他浮出水面,换了一口气,又钻入了水中。

  突然,他看到前面有一道深色黑影。

  再奋力游到近前,仔细辨认,果然,正是那名失踪的战士,已然不动了。

  杨文斌确认了位置后,又浮上了水面,换了口气,并向开过来的橡皮巡逻艇挥手,示意在这儿。

  然后,他又潜入水底,拽住那名战士的衣领,将他拖到水面。

  这时,巡逻艇已开到了跟前,上面的三名战士,一名战士操纵着橡皮艇,另两名战士协助杨文斌,将那名战士拉上橡皮艇。

  杨文斌此时也精疲力竭,也被战士拉上的橡皮艇。

  拉着溺水战士的橡皮艇飞快地开向岸边。

  而岸边保障的的军医,也迎接上来。

  大家相互协助着,先抱起战士,抱住他的腰,膝盖顶住他的腹部,空出他肚子里的水。

  然后,军医立即进行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两名军医不停地交换着做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

  接到报告的团首长也赶到了现场的沙滩上。团长、政委都来了。

  大家正在焦急间,突然听到战士的口中有痰声,而且大声叫痛。

  意识恢复了,有了自主呼吸。

  大伙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而此明,参加武装泅渡验收的榴炮三连的官兵,才到达了终点。

  然后,所有官兵上岸,暂停训练,检查清点人数,防止出现类似问题。

  卫生队的军医,看到战士已经缓解了症状,醒了过来,随同的战士用担架抬上救护声,车尖叫着,奔向野战医院。

  看到战士被救过来了,杨文斌的心里才像有块石头落到了地上。

  而此时,杨文斌也累得是精疲力竭的。

  刚才精神高度紧张,还不觉得什么。

  一听说同事们都考核完,出来了,他才真正放下了心。

  要是自己蹲点的连队真出了事,不仅连长指导员要受到处分,营长教导员要受到处分,就是蹲点的机关股长,也要做通报批评,在全团大会上做检查。

  现在,没有问题,是皆大欢喜了。

  上午的训练结束之后,刚回到营区休息。

  这时,营部通讯员从外面回来,他刚刚从团作战值班室抄完了通知。

  “关于步兵第二二五师在海训中发生亡人事故的通报”

  各师旅、机关各部:

  步兵第二二五师四五五团在8月10日上午的武装泅渡训练中,因组织不严密,造成一名战士溺水身亡。

  各单位在海上训练适应性训练过程中,要严密组织,引以为戒,防止出现类似问题。

  一五九集团军

  月XX”

  看到作战值班室的这个通知,杨文斌惊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不是自己发现及时,那么,现在通报的可能就有我们团了。

  这可真是幸运啊。

  过了一会儿,团作战值班室又下了通知。

  通知主要通报了今天上午炮兵营榴炮三连发生战士溺水事件的,要求各团官兵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彻底削除干部战士中的侥幸心理,将安全工作想在前面,干在前面。

  要求各级干部要加强事业心,责任感,加强先锋模范作用,走在前,干在先,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挺身而出。

  在通知中,特别表扬了炮兵营榴炮三连蹲点干部杨文斌舍身将溺水战士抢救上来的事迹,号召全团官兵向他学习。

  等等……

  吃完了午饭,杨文斌可顾不上休息一会儿,直接去卫生队看望溺水的战士。

  溺水的战士,躺在床上,无精打采的。

  原来,这名战士今天身体状态不好,本来不想参加武装泅渡验收的。

  但是,这名同志的觉悟非常的高,为了不给连队抹黑,强忍着病痛,参加了考核验收。

  谁知,在游了大约二千米的距离后,体力不支,掉了队,神色恍惚中,沉入了水底。

  也多亏每名官兵都戴了块塑料泡沫指示牌,才使寻找有了明确的目标,否则,还真是不好找吗?

  看到战士安然无恙,杨文斌也就放心了。

  今天是杨文斌母亲的生日,他下午打了个电话,问候了一下。听妈妈说,爸爸去村里帮算帐去了,中午不能回来.得晚上才能回家。妈妈很意外,儿子还记得她的生日,面对儿子的祝福,当然是高兴的。

  记得初中以前,姐姐和他都不记得妈妈的生日,而妈妈也不主动说。只记得奶奶的生日,要来亲友庆祝的,爸爸的生日因为能吃到鸡蛋或者改善一顿,也能想起。而妈妈的生日,却不知道,后来问姥姥,才知道是七月二十七日。

  印象中,妈妈是疼他的,上学以前,有时候总搂着他叫“老雷子”。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留给他们姐弟俩。记得小时个常盼着来客人,中午招待饭,他可以吃到客人吃剩下的炒鸡蛋,还有肉什么的。

  小时候,妈妈就瘦,那时常梳着两条辫子。而不是现在的齐耳短发。时不时的还闹胃疼,疼得受不了时,就趴在炕上,叫他或姐姐上背上踩,以缓解些病痛。

  慢慢的,他和姐姐大了,为了供他们念书,家里养了老母猪,下崽好换钱,还养肥猪,卖了给他们用作学杂费。自从他和姐姐考入中师,家里就生活更拮据了,再没见妈妈添置过一件衣服,爸爸也一样,捡他们姐弟俩穿剩下的衣服。

  一晃,四年中师毕业了,姐姐参加工作,出嫁,妈妈成了别人的岳母,姥姥,但她仍念念不忘,叨咕着何时抱孙子。那时念大学,他也时常在母亲生日时写信祝贺,惹得姐姐歉意地表示在父母身边,反倒想不起妈妈的生日来。

  后来,杨文斌大学毕业了,参加了工作,妈妈仍是对他偏爱。记得98年春节前回家见到父母一面,又匆匆踏上返营的火车,妈妈叹息不已,别人孩子过年回家团聚,而自己的儿子,过年反而要离家远行,真是舍不得,可也没有办法。

  “妈,祝您生日快乐!儿在千里之外,只能以口头的方式送去儿子诚挚的祝福了。”回想着妈妈的好,杨文斌在心中默默地祝福道。

  :。:


  (https://www.xdzxsw.cc/book/57823/3545930.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