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灵异现场调查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希望

第二百二十五章 希望


  王晴儿站在原地,许久没有动。她面上没有什么表情,最后居然闭上了眼睛。周围的灵体越聚越多,每个都在为云随风和云缙求情,同时也在为桃源求情。

  他们的话里没有过多的夸张,句句属实。而对于云缙来说,云随风不仅是他的一个直接治疗者,还是一个精神支柱。

  云缙看起来像个孩子,但是已经活了几百年。这几百年之中,他应该什么事情都想通过,这可能也是他几想要轻生的原因。如果真的这个时候带走云随风,极可能云缙也会失去生活的勇气。

  那个时候,桃源将真的不复存在了。

  何瑞修想来想去,也转向王晴儿,“王晴儿,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

  王晴儿抬手打断了何瑞修的话,“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心里也有数。云随风,我有几个条件,你能不能答应?”

  云随风道,“你有什么条件,先说来听听,是否能答应,我不确定。”

  王晴儿道,“好。第一个条件,我帮你寻找苏月月的转生,同时也帮你弄清苏月月和水中月之间到底什么关系。但是,在我没有得出结论之前,你不能再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杀人尝试。另外,苏月月要复活,你必须等到她的转生自然死亡之后。”

  云随风点了点头,“好,我同意。”

  王晴儿又道,“第二个条件。云缙现在到底是什么病,也许并不是我们仅从阴阳灵异学上就能完全解释的。你要知道,这世界有很多的科学。我要将云缙带出桃源,带他到现代化的大医院之中进行检查。说不定,可以检测出他的疾病原因,采用现代化的治疗手段促其康复。如果他的病是可治的,那在治疗期间,他需要住在外面,不回桃源。”

  云随风犹豫了一下,“那……那你确定他会是安全的?”

  王晴儿点点头,“你放心,我会确保他的安全。这样做,对他可能是有利无害。”

  云随风定下了决心,“好,我答应你。”

  王晴儿接着说道,“第三,你必须改变桃源的进入方式。现在,桃源的进出太容易了,带着一个战国秦汉的文物,或者一个灵符,就可能碰巧成为钥匙,这样根本不适合桃源的发展。我要你将桃源进出的条件严格化,普能人不能再进入桃源。不过,你要给我和何瑞修预留进入的接口。”

  云随风转身看了看周围的其他灵体,“好,我答应你。”

  王晴儿也转身看了一眼那些灵魂,“第四,关于这些桃源之中的灵体。所有的灵体,自由决定自己的下一步。如果选择想要转生,我会带你们转生。但是你们将忘记桃源的一切,而且可能下辈子,大下辈子再也进不了桃源。如果你们选择留在这里,可能就永远无法转生。”

  云随风这个回答得很是畅快,“我同意。我会组织他们商议。要走的,我绝不强留。”

  王晴儿比较满意地“嗯“了一声,“好,这就好。有去就有留。桃源之中,现在没有人生活,就不会有发展。我想,我会从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儿之中,选择一部分适宜这里生活的,来这里定居,发展新的桃源社会。他们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科技和新的知识,希望你们能接受。人数可能并不多,但是,会是一个比较驳杂的群体。同时,这个群体,我会确保他们的为人、品质和健康。”

  云随风道,“你的意思是,把桃源当成这些人远离你们现代社会威胁的地方?”

  王晴儿点点头,“没错,桃源将会成为这些人的净土。你可以考虑拒绝。因为这一条是我的一个初步想法。”

  云随风道,“我可以接受。桃源并不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它本来就是一个追求幸福和快乐的地方。而且我相信,你送来的人,一定会是可信的。”

  王晴儿停了一会儿,看着云随风,“最后一个条件,关于你的。”

  她说到这里时,所有周围的灵体都不再发出任何声音,似乎在等待着宣判。

  “关于你,我有一个想法。你的罪行过重,不可能不罚。但是,将你带走,确实不合现在的情况。所以我决定,把你留在桃源,由你继承云岚的守护者一职,保护桃源和其中的人们。而且,你想要离开桃源,必须经由我的同意。严格来说,除云缙在外治疗等时候,你去送桃精丹等药物外,原则上,你不得再因私离开桃源一步。”

  云随风这时苦笑了笑,“对于我来说,如果云缙能健康成长,我出不出去,没有区别。我答应。”

  王晴儿提醒了他一句,“你要想清楚。如果你不出桃源,极可能你这一身修为就白废了。因为既然桃源之中的灵魂都会被困于此无法转生,说明必然是有某种超自然的能力存在。一般来说,在一个灵魂无法转生的地方,也是无法飞升正果的。”

  云随风的语气非常坚定,“我说过了,飞升正果也不是我的目的。”

  王晴儿点点头,“好,很好。你一定要记住,我之所以不擒你,是为了桃源这个从古至今世人向往的地方。但是,你永远是个带罪之身。”

  云随风道,“你放心,我云随风心中有数。”

  一周之后。

  何瑞修随王晴儿再来桃花源之中时,云随风立即现身迎接他们两个。现在,桃花源的进出要求已经严格了很多,但是云随风依然在忙于对整个系统的改造。

  王晴儿这时将一张照片和一张灵符同时炼化,对云随风道,“关于苏月月,我现在已经帮你确定了。她的真正转生,目前生活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现年86岁,膝下有一子一女。老人目前身体状态还算不错,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你想要复活苏月月,但来需要等上几年或者十几年了。不过还好,幸好不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那样,你就得再等上百来年。”

  云随风大悦,向着王晴儿和何瑞修分别行了一个礼,“感谢两位大恩!”

  王晴儿道,“不必了。另外,关于水中月,我们从灵异调查的结果是,她的灵魂曾经于苏月月第三次转生时,以苏月月女儿的身份转生了一次。正是这一次转生,让水中月的先世得到了苏月月灵魂和身体的一部分特性。她不是苏月月,也不是云缙的母亲。至于怎么和云缙解释,你自己决定。”

  云随风点点头,“你放心,我会妥善处置。”

  王晴儿又道,“关于小云缙,我已经联系好了医院。我这次来,也是要带他走的。将他带出去之后,我会把他暂时寄养在一个我熟悉的夫妇那里。那两个人心地善良,并且经济条件也不差,不会亏待云缙。至于具体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需要医院检查后再定。我和几位专家简单介绍了我所掌握和检查的云缙的一些情况,专家普遍认为,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说不定,云缙病在现代医学下,并不会是什么无法攻克的难题。”

  云随风面上流露出一丝不舍,“那我过会儿就叫云缙过来。对了,你要带进来的人……”

  王晴儿道,“选择能够放心放进来的人,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要对那些人的各种情况综合考虑。有些孤儿虽然孤独,可是内心野性很强,这样的人不适合进桃源。我既然要帮你们重建桃源,就一定要保证桃源是一片净土乐土。虽然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心会变化,人们的后代的想法会变化,但是,我不允许在我所做的事情之中,就埋下灾难和祸害的种子。”

  云随风道,“我相信,这里一定会成为净土乐土。”说完,他不自觉地转向了初升的太阳,“一定会的,我相信。”

  回来的路上,何瑞修看了看王晴儿,道,“我今天真的没有想到你会这样做决定。其实我很怕你铁面无私。”

  王晴儿道,“铁面无私分为很多种。对于有的灵体来说,铁面无私就要将其彻底毁灭。而去于云随风来说,帮他达成心愿,他的恶行就不会再继续。只要保护了正义和人们,也是铁面无私。”

  听着他们说话,云缙坐在车中似乎心情比较压抑。过了一会儿,王晴儿问他,“你读过书么?”

  云缙点点头,“读过。我活的时间长,父亲还没有死的时候出去,经常会带回来一些书给我。后来父亲死了,就他看完回来给我讲。”

  王晴儿道,“嗯。你到了外面的世界,一定要记得,你所在的是桃源,而桃源,应该是与外界隔绝的净土和乐土。这片净土和乐土,一旦与外界出现过多交流,就会带来灾难。所以,在你治病期间,一定不要和任何人说起。我会给你一个新的身份,到时候你要记熟。”

  云缙点点头,“我知道,父亲嘱咐了。你放心,我不会给你们添乱,也不会给桃源添乱。其实我也知道,如果没有我,可能父亲就会被你收走了。你是一个好人,这个哥哥也是一个好人。我们桃源的人都感谢你们。”

  何瑞修这时笑了笑,“哥哥?我长得像哥哥,可是实际从年龄来说,你才是哥哥才对。”

  云缙这时嘿嘿一笑,笑容之中还留有少年特有的天真。

  …………………………………………………………………………………………………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不小心迷路了。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溪流两搜索岸走了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到惊讶。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品质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https://www.xdzxsw.cc/book/54420/2963740.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