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敌狂兵在都市 > 第八百四十一章 好熟悉的感觉

第八百四十一章 好熟悉的感觉


  “好熟悉的感觉,我怎么像是在什么地方见过这颗珠子。”

  林天霸盯着空中那颗墨珠不断呢喃,这颗土珠,非金非玉,也并非稀有矿石,但他总感觉自己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东西一样,只不过究竟是在何地见过,那他真记不太清了。

  “如果说我真见过威力这么强绝的神物,又怎么可能一点印象,一点记忆都没有呢。”盯着空中闪光宝珠,林天霸左右难思。

  腾在空中的秦逸眸光惊人,衣衫随风而动,看起来出奇的潇洒与英俊,不过他那双眼睛有些不符合他此时的气质。

  他的眸光中有着淡淡的气息,也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这两种气息同时出现在一双眼眸当中,很是怪异,令人忍不住惊叹。

  按理说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眸光,一个平淡,一种充满气势,原本相冲,但此时却融合在了一起。

  “我说过,破阵并不难。”秦逸悬浮在空中出口道。

  他语气虽然平淡,可里面却充满威严,听起来如一尊无敌强者千里传音,但又如同一雷神轰鸣,其音如雷在耳,轰轰作响。

  “是是是,我们目光太过短浅了。”高层们急忙解释。

  “哎。”秦逸叹了口气,这些事之所以混了这么久,还是这么一副模样,其实也并非没有原因。

  有时候并不是你学什么,你天资如何,你把握住了什么机会,你便能崛起,便能成功逆袭。世界上充满意外,充满不确定行。

  或许会因为你一个简单的思想,很普通的想法而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犹如昔年王莽,他携巨大声望登基加冕称帝,全国上下一片欢呼,无人反对。如此下去,若无意外,他必定是千古一帝,必定开创另一个璀璨未来。

  甚至会被后世所传颂,被奉为传奇,被奉为经典,被吹捧至神话,奈何他自己一个思想将他给毁灭了。

  其实当时他并没有做错,站在于现在的角度来说,他并没有错,反而很对。可是对于当时来说,那无疑是大灾难。

  土地国有化,奴隶不得买卖,世界人人平等,盐铁等等全都由官方来统一调度。

  这种政策其实就是现在现代化的政策,这时代来说,这种政法是极其对的,但在当时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当时是世家主宰一切,世家们,王公们,他们才是当其中者,他们才是最大损失利益者,所以他们不允许王莽的这种政法存在。

  若是仅仅是得罪了世家,那王莽还能好受一点,关键他还得罪了百姓。

  他多次远征,原本那些号口碑,早就被他败坏,那些百姓们早就积怨已久,这便导致了他后来被刘秀,被大魔导师,被位面之子给取代了。

  原本他应该是一代传奇,一代神话,结果却徒手送给了他人,这不得不说有些意外。

  历史上不仅仅王莽是这样,还有很多,比如“千古一帝”的隋炀帝,杨广!

  其实历史上经常有人利用李世民和杨广相比。

  同样是老二,同样是杀兄登帝,同样也是雄才大略,但思想不同,也导致了结局不同。

  杨广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皇帝,也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在华夏几百位帝皇当中,他能进前二十!

  原本他应该是一个千古一帝,可是他思想出了问题,却导致了大隋朝的灭亡。

  他雄才伟略,很有大抱负,他想实现一个惊世之举,开创运河!东征高丽!

  这原本是大事情,可是他心太急了,如同始皇帝一样,他把原本三十年,五十年的工程,强行以断断数年时间竣工,原本开凿大运河,应该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可是杨广心太急,他在断断六年的时间内便完成了!

  他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他虽然很聪明,也很有抱负,但他论大局的掌握力始终不能和秦皇相提并论。

  秦皇在世虽然加工程,但嬴政始终将所有的事情卡在一个度上面,虽然当时民声略有些抱怨,但并没有大规模的动乱生。即便是七国旧臣,在听到秦始皇,嬴政这五个字时都是瑟瑟抖。

  秦始皇,嬴政,这几个字,这两个名字,在当时就是秦国的擎天柱!所响之处无不慑服!

  真正出现问题的是秦二世,秦始皇死后,若扶苏即位,那么大秦说不定还真能千秋万代,但胡亥,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而已。

  他比秦始皇更加的变本加厉,可他又不如秦皇有才能,故此只能二世而亡。

  大隋朝也是这样,不过和胡亥不同的是,杨广是一个很有才能,很有谋略的帝皇,他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太过急功近利,一条大运河,老杨家背负千古骂名,老李家坐享其成,后来的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之治,这些几乎都是建立在大运河之上。

  当时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粮食都能多的吃不完,大运河是千古壮举,奈何杨广太过心急,步子太大,扯着蛋儿了!

  再加上,当时杨坚,杨广极力推行科举。

  这直接触动了世家的利益,那些家族,那些王爷,侯爷,国公们,自然也反抗。

  科举制度,创始人是杨坚,就是平民可以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这等于就是给了平民一种崛起的希望,给了老百姓一种当官的期待。

  在以前,是举孝廉,或者由高官推举。

  这种方法其实极容易拉党营私。

  为何三国时期,袁绍总是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挂在嘴边?不就是如此。

  当时袁绍为何召董卓入京?杀几个小太监,还用召集大军?这明显是多此一举。

  但他为何这么做呢?因为董卓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最后为何袁绍敢当着所有人的面和董卓撕逼?目的就是有底气,你董卓只不过是我袁家拉上去的,承我袁家的恩。

  而不是董卓翻脸不认人,大汉朝恐怕就是由袁家把持了。

  世家的力量在当时是相当可怕的,与世家为敌,那便是与整个天下为敌,古代最忌惮的就是世家和百姓。

  :。:


  (https://www.xdzxsw.cc/book/53351/3216980.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