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盗艺江湖 > 第205话 鱼米之乡

第205话 鱼米之乡


  爆竹声中一岁除,张春来告诉我不能再用年轻人自居了,我倒是觉得我正是如日中天。这个春节过得还不错,变换了自己的谈话方式,我觉得有一点效果,至少他对我提出的要求没明确表示反对。

  谁也没有告诉,我叫我哥将爸妈接到北京,一家人过春节。连东家我也没告诉,这要是在往年绝对不会在北京,现在观点变了,无非是一家人团聚,在哪都无所谓。一家人先去故宫,老爸无意当中提到裕陵,我说我去过一次,地宫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我哥的工资没有多少,在西单什么也不让买,暗地里我告诉我哥,让爸妈过好年才是目的,多少钱我来付就是。

  丁晓东给我看的照片,后来我在电脑上找到,那是别人上传的照片。那个水缸上的人脸影子似曾相识,丁晓东去广西找我就是要尽快一起去看看。我提出眼下快要过年了,这个时候去浙江不妥,一切要等过完春节再说。

  辞别阿约之前我还特意嘱咐他,我尊重他的民族习惯,可那身衣着和个性发型实在显眼,找个好点的美发店,做个漂亮点适合你的发型。

  一家人一直过完了正月十五,我才急忙赶往绍兴,丁晓东已经先我一步赶去,看来只能是他等我了。我也很兴奋,那水缸上的人脸和云南地下见到的那个极像,一定要去看看。

  绍兴是历史名城,随处都能看见这座城市的古韵。丁晓东见我感冒很严重,问我是否等病好了再走,我执意不肯,这点小病算不上什么。

  按照已经掌握的信息,离开绍兴三十公里,就是那个古意盎然的小镇。“到了打一针就行,别耽误时间”我道。

  等下了车,浑然不觉身体不适,眼前的美景让精神一震。这个小镇水道纵横,江南鱼米之乡大概就是这里了。只有三条主要街道的小镇,两条是古代留下来的青石路面,当地人说每到雨天,路上的雨水由高处流下,将路面冲刷干净,一连几天都不会有灰尘。“智慧啊智慧,劳动人民的智慧”我和晓东赞不绝口。

  看了一整条街道,我和晓东被这里的一座座古宅院吸引,破浪起伏的灰院墙,每家大宅里宽阔的大门和朝堂,无一处不尽显古韵。靠近水边各家的窗前都挂满红色的肉肠,十里飘香。“不行我走不动了”我道,坐在路边的青石上,我大汗淋漓。一路上药片一把一把吃,可这感冒就是不好,反而有更严重的倾向。

  快走进小卫生院的大门了,一路打听才知道,这个涌泉镇还有上涌泉和下涌泉之分,上涌泉在北面半山坡上。我和晓东大骂那个上传照片的,地址都记录不详细你来玩啥了。

  “妈的,眼瞅奔三了,才知道感冒还有冷热之分”我大骂道。

  丁晓东看我神志不清,嘿嘿窃笑。“你就应该呆在北半球,江南水乡不是北极熊来的地方”丁晓东道。

  心里早已没有在广西那时的偏见,想杀我不怪他,如果我是他的话,可能早就动手了。之所以此时还这么信任他,是我从一开始我对他就坦诚相待,这也是他不忍下毒手的原因,在云南他没有动手,就是还存有一丝兄弟情义。真到动手的时候,他会犹豫的。

  将近两个小时,药瓶里的药还剩不多了,丁晓东不让我拔针,“这中成药注射剂最后的一点药才给力呢”丁晓东道。

  “找到那个大宅,咱们今晚就住在那里”我道。

  走出卫生院的时候,我才稍稍有了一点精神,“要不要买点腊肠?”丁晓东问道。

  这镇中水道里的水,都来自中心几处涌泉,涌泉形成一个不太大的湖泊水塘,人们以水为界,将小镇分为上下两部分。我和晓东拿着腊肠,缓步走向上涌泉。

  青石板一层层形成阶梯,宽阔的石板路缓缓盘上山坡,还有点不太舒服,只觉得浑身都快散架了一般,我坐在路旁回身看着镇中的水道。一路走来没有发现,此时站在高处才看到,很多宅院里居然能看到梅花。“那不是梅花,那是红杏,一只红杏出墙来的红杏”丁晓东道。

  “滚你大爷的,我不认识什么是梅花啊,还红杏出墙,也就明哥喜欢红杏出墙”我道。

  “哈哈哈”丁晓东哈哈大笑起来,眼睛余光看到晓东身后的青石路上,走来三个中年人,其中一个的一身警服首先映入眼帘,心下立刻明白晓东为什么坐在我旁边和我扯皮了,他是看到有警察过来了。“坐墙头等红杏,恩,这符合明哥的做派”丁晓东道。

  三人从我们身边经过,我欲起身,丁晓东手拍在我腿上,指着前方说道:“咱们等一会儿,他们就快来了”。立刻明白晓东的意思,就当什么事没有,他们要问就是一起来玩的。

  等那三人走出很远,我和晓东才起身继续缓步走向那已经在望的院墙。我掏出数码相机,有意无意的随处试拍,显得像个游客好一点,看到警察心里还是犯忌。

  没走出几步丁晓东和我都被面前的院墙镇住了,眼前的起伏院墙,石块累基,青白色石灰墙体上,有两排整齐的圆洞,和江西地下见到的那个极其相似。圆洞开的高度都比人的身高要高,大小也不能过人。左右两边看不到拐角,这应该是环形累出的院落,墙体高低起伏是受地势影响,上面都盖着整齐的瓦当。

  中间巨大的黑门两边,还有两个门楼,高高的门槛左右有两只动物石像,走到近处才看到一只是羊,另一只是麒麟。黑门大开着,里面的院子显得很空旷,气势恢弘的朝堂就在眼前,丁晓东蹲在半米多高的门槛前,我则看着羊和麒麟。“你看那”丁晓东道。

  眼前的二层楼明显和歇山建筑不同,高出院墙很多,上下两层用的橼檐都不一样,下面是飞云檐,三层连体下就是出水,出水向两边卷起,下方的地面铺有卵石散水,这都对路。虽然我对古典建筑所知不多,但也能看出来上面一层不攒尖建筑特点,类似悬山顶,但还有点不同。

  丁晓东喊道:“有人在吗?”,我拉他一把,两人一起走进去。“管他呢,我们又不是来偷东西的”我道。

  没走进正堂的门,里面漆黑一片,抬头看到上方的檐瓦,才明白过来,本应檐瓦到三层就是回水,可这却有五层,使得整个飞云宽了进一倍,阳光照不进大堂。左右看看柱脚,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是不是不成比例?”丁晓东道。

  古代建筑住脚与整体宽深要有比例,这在历朝历代都有规定,明哥说过面宽与柱高大概比例是10:7。明清时期的建筑式样都写进法典里了,这样的建筑显然不合乎规定。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地方,我们眼前只看到围墙内正面一栋二层古楼,这古宅里还有几个古楼没看到,这么气派的一处大宅,在封建社会里不会不被别人注意的,这是触犯法律破坏阶级的事情。

  正门到古楼之间,一条卵石铺就的甬路,两边栽着几株腊梅。西南一角原来应该有排房子,被拆除的地基还能看见痕迹。“你们是游客,还是....”一声苍老无力的声音传来,我和晓东向堂内看去。

  正堂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洗得发灰的上衣还挺干净,看得出来,他的儿女把他照顾的很好,通常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衣服干干净净就知道子女都不错。

  “你好老伯,我们是外省来的游客,路过这里既觉得景色不错,不知道可不可以住在您这”丁晓东道。

  “你们等等,我去叫我儿子”老人说完转身离开,我和晓东等在正堂前。

  不多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睡眼惺忪的人走出来。看看手表,这时间正是午睡时间,不知这一家人为何如此清闲。一路上也看到不止我们是游客,这江南水乡小镇还有很多人看着像是外乡人,这么大的一套宅院不应该没人来住宿。

  当听到我们是来住宿的游客,男主人喜出望外,脸上堆着笑道:“后面还有几套阁楼,你们随便挑”。

  男主人带我们走进正堂,大堂右边的梁上有很多画像,距离太远看不清容貌,但衣物装饰还能看出大多都是明清时期。我和晓东不想过多询问这里的事,以免被看出不像游客的地方。

  正堂后面有一扇偏门,这如果是小楼的后门,开在一边让人很难理解,悬山建筑在屋面中有一道脊,用来向两边排水,尽管我们经过的正堂里地面很低,一进门槛还要下两层阶梯,后门开在一侧令人费解。男主人回头见我和晓东走得很慢,对我们说道:“每到新年前后客人都不多,不用担心会有其他游客”。

  走过乱石铺成的甬路,在低矮的院墙上,火红的垂花门上,镂空的浮雕看上去很新。再次回头看看身后的小楼,一定是勤劳的主人不断修缮的结果。年深日久,被换下来的木质部件都照原样复制,鲜艳的木漆使垂花门少了一份古韵,倒像是一道庙门。

  穿过垂花门,院墙在右手边延伸出去,左侧出现了一个宽敞的院落。不再关心那古楼了,两人的目光落在院落中的阁楼前那灰白的水缸。

  ;


  (https://www.xdzxsw.cc/book/53197/3155301.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