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芳草迷踪 > 第四十一章 弑后刺“史”

第四十一章 弑后刺“史”


  董卓当年原是皇甫规的部下,所以傅贞才这样骂他。尽管这个人是真董卓,而不是猎户董渭,但既然是冒名顶替,就得一装到底。董卓被当众揭丑,恼怒不已,命下人吆来牛车,驱赶围观的民众。

  民众不怕驱赶,只想看相国大人如何对待这个女人。中国的老百姓历来就喜欢看稀奇,一个个屹立原地,或袖手旁观,或巍然不动。

  面对这样的老百姓,董卓当然知道法不责众的道理,更加愤怒不已,一把抓住傅贞,将她的长头发拴在车轭上,命车夫鞭打牛车,拖着女人在门前广场游转。傅贞身上衣服磨破了,身体肌肤磨破,血迹斑斑,董卓看着奄奄一息的女人,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你要是听老夫的话,不仅皮肉不再受苦,还可以戴上皇后的凤冠。你怎么就这么死脑筋呢?”

  傅贞挣扎着站起身,刚强地对车夫说:“你的鞭子何不打重些,让我快点死,让我早点去会见我的夫君!”

  车夫实在不忍心看傅贞再受皮肉之苦,噙着眼泪,奋力打牛,一路狂奔,不一会儿,傅贞被活活拖死在车下。

  这事,让洛阳城的百姓非常震动。看清了董卓的穷凶极恶。本来董卓居庙堂之高,对官僚皇帝们怎么剑拔弩张,这都是老百姓所不关心的、不了解的事。而董卓进洛阳,扶皇上,稳定了洛阳的乱局,民众都认为董卓是个扶危济困的好官。而今亲眼看见发生在傅贞身上的惨案,董卓其人的光辉形象轰然坍塌。人们越恨董卓,越怀念傅贞,在倡导忠孝节义的汉代,有丹青手绘下她的图像供奉庙宇之中,尊其为“礼宗”,焚香礼拜。

  董卓原本想自己篡位登基以后,立颇有文采的傅贞为皇后,没想到逼死了傅贞,人们也由此看清了董卓的丑恶嘴脸。

  在熟悉了董卓的脾气之后,整个洛阳城的文武官员都知道——“刀把子中出政权”并非董卓喊的一句空话,是他雄居一方,充当军阀这么多年来最深切的感悟。而今,这种感悟对董卓来说是越发的强烈了。

  董卓在剿灭丁原,收编吕布之后,如今,董卓内有吕布、李儒,外有牛辅、李傕,兵多将广,拥兵数十万之众,已非当年区区数千兵马可比了。在江湖闯荡数十年,也算阅人无数的董卓,堪称老谋深算的老猎手。而皇帝却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娃娃,手中无一兵一卒,简直就是随手可擒的小猎物。

  董卓每次上朝,眼见着唯唯诺诺的小皇帝,一种捕猎前的跃跃欲试,总是使他按捺不住,他要毫不留情地在小皇帝刘辩身上猎食,他要刺“史”,一天也不想耽误。

  经过几次指鹿为马的强横,董卓赶走了坦护少帝的袁绍,罢免了反对废少帝的尚书卢植,深知再无官僚敢公然反对自己了,便选定日子对刘辩动手。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九月甲戌日,董卓召公卿百官集于崇德殿。他手按剑柄,作出一派随时准备杀人的样子。在大殿内高声武气地对众人说:

  “宇宙洪荒,最大的是天地,其次是君臣,所以才能治理国家政事。皇帝愚昧懦弱,不可以尊奉宗庙,做天下之主,我想依照伊尹、霍光先例,废旧立新,大家认为怎样?”

  崇德殿里参会的文武百官,都有了袁绍挂印出走,卢植惨遭毒手的教训,深知反对也是徒劳无益,自然是缄口不言。董卓见百官不敢反对,口气更加狂妄。

  “我仲颖即是商朝的贤相伊尹,流放商王太甲;亦好比是西汉的大将军霍光,废除昌邑王刘贺。我今废史侯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当年霍光确定大计,田延年按剑相助,有胆敢阻止大计的,我今天定斩不饶,决不让他像袁绍那样,远遁他乡。”说完,董卓抽出宝剑,在崇德殿挥舞一番,才将宝剑狠狠放入鞘中,目露凶光地注视着百官。

  百官悚然俯首,不敢吭声,董卓大吼一声:“太傅袁隗,把史侯刘辩带出来。”

  听到呼喊,太傅袁隗像押囚犯似的领着少帝刘辩走了出来,两名小黄门领着垂头丧气的何太后踉踉跄跄地跟随身后,百官见皇帝出来,习惯性地急忙要出例,行跪拜礼,被董卓挥手制止:“他如今已不是皇帝了。”百官惶恐,面面相觑。

  董卓说:“先皇服丧期间,史侯全无孝子之心,其威严仪表也不像人君,岂能让他再占据帝位,现废其帝为弘农王。”

  一旁充任司仪典史的李儒高叫:“解去弘农王玺绶,脱掉皇袍。”其后又追加一句:“脱去刘何氏太后服饰。”脱掉服饰、玺绶的母子二人凄惨地站在廊柱边,那模样真是“败羽的凤凰不如鸡,”有官吏忍不住悄悄掉泪。

  此时,又听董卓吆喝母子二人:“滚一边去跪着。”这时,听了董卓的指示令,司仪典史李儒高叫:“新皇登基。”

  听了李儒的拜唱,有小黄门扶出不到十岁的刘协,坐上皇帝的龙位。董卓对众大臣说:“陈留王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可承宇宙,当为我大汉朝之第十四代君王,讳献帝。”

  听董卓说毕,李儒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废少帝为弘农王,拥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的《册文》,当众宣读。读完,董卓站到汉献帝身边,俨然自己是新皇的样子,接受群臣的朝拜,高呼万岁。

  百官完成朝拜仪式,李儒又说:“相国董公卓,扶持献帝,功在伊尹之上,应加封为太师,享受超常的待遇:上朝时不必向皇帝趋拜,上殿时不解佩剑,不脱鞋。赐予节传、斧钺,出行享受皇帝的仪仗。”

  新皇献帝是董卓立起来的傀儡,一个小娃娃有何话可说,只能点头认可。董卓见此行的目的达到,上前一步说:“把弘农王母子二人赶出宫廷。废旧立新,在座各位皆是功臣,本太师设宴庆贺。”

  废黜皇帝,更是报复了何皇后,算是完成了董卓、李儒二人的共同心愿。

  废旧立新的闹剧之后,董卓搞了一次民意测验。根据民意调查,这时,董卓自入京以来的人望低到了极点。董卓不禁担忧起来,他考虑怎样安排一场政治作秀,以博取民众的眼球。董卓思忖:自己是凭借诛杀“十常侍”的行动入主洛阳的,“十常侍”伏诛,他们手中制造的冤假错案并未得到纠正,如果以此为切入点,必将重塑自己的光辉形象,借以扫除何氏集团的阴影。于是,董卓当即屈尊去了司徒黄琬、司空杨彪的家。

  黄杨二人自从何进专擅朝政以来即遭冷落,门庭冷清,也很想在朝中树立自己忠竭老臣的光辉形象,董卓说明来意,三人一拍即合,准备来一场政治作秀。

  第二天上朝,董卓、黄琬、杨彪三人身戴行刑的铁锯,拖着丁丁当当的铁链,就着碰撞声,昂然入朝,弄得朝堂上文武百官无不为之側目。董卓屈尊跪在娃娃皇帝刘协面前,上书说:“十常侍伏诛,但赵忠、张让他们的阴魂不散,为彻底扫清他们的罪恶影响,我们应该为冤死的窦武、陈蕃彻底平反,为遭禁锢的党人恢复名誉。”

  汉献帝刚登帝位,一切都得看董卓的眼色行事,能有什么主张呢,自然照准。就在百官以为此时可以退朝的时候,突然,董卓“咣当”一声把身上的刑具甩在朝堂之上,吓得文武百官胆战心惊,他指着黄杨二人说:

  “黄杨二公多年来对天子忠心耿耿,应该赐予他们更高的职位。河南尹王子师在剿灭阉宦集团的斗争中*功不可没,也应该授予司徒之职。”董卓此举,赢得朝野上下一片欢呼声。事后经过民意调查,董卓因这场政治作秀,人气排行榜指数上升了二十个百分点。

  董卓并不满足,他一想起自己为了政治作秀,不得不在百官面前向一个九岁的娃娃皇帝行跪拜礼,就窝起一肚子气,而且这个娃娃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扶上台的。

  更让董卓不痛快的是:虽然自己强奸众意,指鹿为马,百官莫敢反抗,而且加封为太师,离皇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了,这是为人臣最大的辉煌。

  可是,辉煌只是名誉,董卓心里清楚得很,让一个小娃娃登上皇位,费尽心机的一番行动,登基的新皇帝却并不是自己,一想到为他人做嫁衣裳,董卓心中就忍不住忿忿然,连午觉也睡不安稳,总觉得这卧榻不是龙床,硌得脊背酸痛,难以入眠。

  怎么会是这样的呢,董卓躺在床上,不停地用手书写着“董侯”“史侯”“何进”“何后”,好一阵书写,好一阵思前想后,总算找到了原因。在床上大叫一声:

  “狗东西,这何进何后兄妹二人的名讳于我董卓,实在是太不吉利了。”

  东汉时谶纬学盛行,特别对民歌、谚语、文字组成的词组结构,乃至字形笔划的排列指向寓意都特别讲究,以此对某事的吉凶祸福进行预测。其后的唐朝武则天女皇对此也是深信不疑,并以此行事。

  董卓起身在卧榻上写划着“何后何进”几个字,口中喃喃自语:“此二人名讳岂不是说我董卓于何种时候能进为新皇。”

  想到此,董卓恨得牙痒痒,这兄妹二人的名讳真他妈的太晦气了。董卓翻身下榻,大叫:“来人!”

  一个贴身侍卫慌忙躬身进来,董卓指着柜上放置的一瓶毒酒,对侍卫说:“把那瓶毒酒让徐荣将军拿去逼迫何太后喝下去。”


  (https://www.xdzxsw.cc/book/52450/285826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