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

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


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

        自从看了《航海王》之后,徐妙云就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这些日子,杨宪都在折腾发电机和灯泡的研究发明,因此小说的更新速度明显降低。

        徐妙云心里难耐,只能是上门催稿。

        通报进门后,发现杨宪和沈成这对师徒这个时间点了还在忙,便只是远远看着没有打扰,一问府里的下人,说是两人都还没用过午饭。

        于是徐妙云便是自告奋勇,直接进了厨房。

        “老师,这样你说的灯泡就制造成功了吧。”沈成拿着手中亲手制作的灯泡,脸上露出了笑容。

        杨宪点了点,正要开口,就在这时忽然闻到了一股粥香。

        只见徐妙云端着一个托盘,慢步走了进来。

        托盘上头摆着的则是两碗热气腾腾的粥。

        “刚做的,小心烫。”徐妙云笑道。

        沈成端着热粥,小心看了杨宪与徐妙云一眼,然后非常识趣地离开了。

        这手艺是真的绝了。

        “好!”杨宪不多说了,徐妙云对他的好,他都记在心里,俩人的关系其实也一直不太一般,无论是那次徐达病重,还是杨宪大婚后徐妙云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续写红楼,抑或是之后发起妇女运动、支持徐妙云当华夏第一个女子学校的校长等等这一系列的事情,说徐妙云只是徐达的女儿?显然不是,说朋友?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但算起来,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俩人确实不算是外人,所以太客套反而见外。

        “好了,都先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先来吃饭。”

        沈成不知道的是只有像他这样的孩子才会做选择,大人自然是全都要。

        熬粥是很能看出一个女人厨艺的,朱元璋最喜欢吃的也是马皇后熬的粥。

        杨宪喝了一口,眼睛微微眯起。

        沈成感动坏了,立即伸手去接,同时开口道:“谢谢妙云姐。”

        沈成不由地替自己的老师杨宪担心,就连他自己这个外人都不知道如何选,身为局中人的杨宪又该何等的为难啊。

        徐妙云嗯了一声,“刚进来的时候,听管家说伱们师徒两人忙到现在都没吃,我一猜你们到时候忙完了准饿了,过了饭点时间再去吃管家他们准备的大鱼大肉就不合适了,会影响晚上的进食,于是我就去厨房提前把粥熬上了。先吃吧,尝尝怎么样。”

        “小成不用如此客气,你是徐先生的学生,以后喊我妙云姐就行。”徐妙云端起一碗粥,递了过去,脸上扬起笑容。“饿了吧,给。”

        其实刚才徐妙云来的时候,杨宪已经察觉到了,后来见对方离开还有些疑惑,没想到对方竟然是去给他做饭去了。

        “我还真的是有点饿了,一忙起来就忘了饭点。”杨宪开口笑道。

        喝粥,喝粥。

        师娘你很好,可妙云姐同样很好。

        沈成在看到徐妙云后,赶忙放下手中的灯泡,上前恭敬行礼道:“见过郡主。”

        心里则是不断在和远在扬州的师娘祷告着,祈求着原谅,学生我啊什么都没看到。

        “我知道有一种粥的做法也非常好吃,叫皮蛋瘦肉粥,下次教你。”杨宪开口笑道。

        “皮蛋瘦肉粥?”徐妙云仔细记下了。

        只是这个时代现在皮蛋还没出现,徐妙云是想破脑袋也不知道皮蛋是什么蛋。

        <div  class="contentadv">        杨宪边喝边道:“今天怎么突然想着来这了。”

        “你还说,《航海王》最新章节的稿件你已经拖了五六天了。”

        “是吗,最近一直忙着做电灯,忘了这事了。”

        “不仅仅是我,如今全京城,不应该说整个大明的读者都在等你下面的故事呢。我学校里那些老师和学生也都是你的忠实书迷,只不过她们不知道这书作者是你,还以为是恰巧重名而已。”徐妙云笑道。

        杨宪这本航海冒险小说,是划时代的,再配合最近大明船队出航的热点事件,可以说是火爆全球。

        要不是亲眼所见,徐妙云也无法相信《航海王》这本小说是杨宪现想现写出来的。虽然类型题材不同,可论境界的话,徐妙云认为丝毫不比杨宪上本小说差,而且里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引人入胜的剧情,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徐妙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人的梦想啊,是不会结束的!

        她直直地看着杨宪,忽然开口道:“当时要不是我要求,这本书是不是永远也不会写出来了?”

        果真如此的话,那该多么的可惜。

        杨宪呃了一声,心说还真有可能,攀科技才是正事,哪有这个闲工夫写小说,可话到了嘴边却咳嗽道:“没有,都是托了你父亲还有你的福,徐大哥这次航海给了我很大启发,灵感突然来了。”

        杨宪顿了顿,接着开口道:“明天开始就恢复更新,今晚我带你去看太阳。”

        “啊?!”

        洪武十二年,夏夜。

        金陵城。

        专利局堂官赵东莹劳累了一整天,身子本就虚胖的他,在这种炎热的天气,自然没什么胃口,于是就准备吃个冰镇的西瓜顺带解解暑。

        他将早已放在水池中冰镇的西瓜捞出,给自己切了大大的一块,然后从衙署里搬了一张小板凳到院子里纳凉。

        工业革命后,他这个原本的清闲衙门摇身一变,成了最忙碌的部门之一,他如今基本上吃住都在衙署。

        赵东莹狠狠咬了一口西瓜,下意识抬起头看向城中鼓楼的方向,然后那双眼睛立马瞪得大大的,好似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甚至连手中的西瓜掉落到地,都没有察觉。

        他用手擦了擦眼睛,低声骂了一句。

        “我眼睛没花吧,我怎么看到鼓楼顶端在发光啊!”

        不仅仅是赵东莹。

        这一夜,所有金陵城的百姓们都看到了鼓楼上忽然亮起的光。

        由于鼓楼是大明京师重要的建筑,是整个京师的报时中心,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务,提醒百姓辛于劳作。

        到了一定的时间点,京城的人都会下意识往鼓楼看。

        而今晚,他们看了之后,视线便再也离不开了。

        因为他们看到的是这个时代的第一点光亮。

        原本电灯点亮的地点想放在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那样子画面感更强,后来记起来,那个是朱老四为了纪念老朱和马皇后给建造的。


  (https://www.xdzxsw.cc/book/49251289/135670195.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