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清末 > 第六十九章 整编

第六十九章 整编


  大胜之后当然就是犒赏三军了,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驻守在花垣砦的四千多护卫队,而这四千多护卫队中功劳最大的当属花垣砦的总指挥隋勇。

  此时徐卫在英国定制改装的邮轮已经快要到达上海,与普通的邮轮不同的是,这些邮轮完全是按照运兵船的设计改装的,一艘两万吨的邮轮最多可以装载四千多人,三艘这样的运兵船一次可以运送一万两千多人。

  由于大量的流民涌进长沙,整个长沙已经不能够为这些人员提供足够多的岗位,所以徐卫让负责接收流民的管理人员开始向这些流民宣布想要吃饱饭只有跟随徐卫出洋。

  中国人虽然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讲究故土难离,但是在故土和吃饱饭之间大部分人选择了吃饱饭,所以到八月份的时候徐卫已经招收了将近十万的出洋流民,想要将这么多的流民全部运到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地区紧靠徐卫的那三艘改装的邮轮是完全不可定的,所以徐卫又从英、美、法、德、比利时等国在远东的运输公司租借了整整二十艘货轮,这些货轮虽然不如徐卫的改装邮轮运载的人员多,但也能够和三艘改装的邮轮将这些流民全部运到澳大利亚。

  从八月份开始,徐卫命人着手办理从长沙向上海运输流民的事情,将这些流民用内河轮船送到停泊在上海的远洋轮船上,等到徐卫从长沙出发到花垣砦平乱的时候已经运输了六七万人,而徐卫必须在所有的流**输完之前到达上海,带领出洋的护卫队随这些流民一起前往澳大利亚。

  由于时间紧迫,本来安排在八月初的护卫队大比也因为永绥直隶厅的叛乱而告破,于是徐卫就在花垣砦进行了出国前的整编。

  整编成正规的军队,仅靠徐卫招募的二十名英国退伍军人是完全不行的,这二十名英国教官只是徐卫从英国步兵中招募的,对于其他诸如马、炮、工、辎重等科目只能算了解皮毛。

  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开始了以编练新军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改革,晚清军事改革,作为中**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引起了正在中国进行激烈争夺的列强各国的广泛关注。

  而当时的清政府对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军事制度、战略战术和训练方式等方面的情况,仍然所知甚少,因此以军事近代化为目的的军事改革,便不得不依靠外国教习和洋顾问的帮助,列强各国特别是西方列强及日本为控制中国的军事力量,扩大在华利益,围绕着中国新军的训练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其中俄国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不断干预新军的教官人选问题,派遣俄国教官并不断扩大其权利,加强对中**队的控制和影响。

  沙皇俄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和侵略中国的最主要的力量之一,独霸中国东北,进而将其势力扩大到整个中国北方,这是沙皇俄国梦寐以求的侵略目标。

  为此,它曾宣称俄国政府认为,同俄国边境接壤的中国诸省,必须不落入俄国之外的任何国家的影响之下。

  甲午战争后期,为了不使辽东半岛落入日本手中,俄国带头发起了三国干涉还辽,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由此对俄国产生了很大幻想,以为与俄国人结盟,即可牵制列强。

  张之洞也主张联俄制日,俄国则利用干涉还辽为资本,以共同抵御日本的扩张为目的,向清政府索取报酬。其中局包括控制中国的军事力量。

  1896年6月,李鸿章与俄国代表签订的《中俄密约》就包含了军事互助的内容,俄国即以此为根据,侵略力量开始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军事改革中来。

  这份密约是李鸿章应为签订了《马关条约》之后被解职的时候和俄国签订的,当时清政府并不承认这份密约,虽然因为沙皇俄国的武力威胁,清政府在东北三省的军事训练中启用了一部分的俄**官,但是其他地方的教官多用日本和德国的。

  由于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定武军以及后来的北洋六镇教官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德国教官,另外由于德国是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强国,还没有参与多少的对华侵略行动,所以与英法相比,在感情上还比较倾向德国人的,而的德国人的严谨、认真的态度也没有辜负清政府的期望,为清政府训练出了在远东还是比较有战斗力的北洋六镇。

  自从德**官训练的军队在中国打响名声后,各地的新军都喜欢使用德国的教官,于是更多的德**官在本国混不下去后都喜欢到中国碰一碰运气,所以不管是从感情还是从训练水平上,徐卫也是比较中意德**官,于是在八月份的时候从上海等地聘请了一批教授马、炮、工、辎重等科目的军官,预计在八月中旬的时候就能够到达长沙。

  按清廷《陆军营制饷章》规定,国家常备军的编制以两镇为一军,两协为一镇、两标为一协,每标三营,每营四队

  每镇还辖炮队一标、马队一标、一个辎重营、一个工程营,其中步、炮、工兵每队均为三排,每排三棚;马队两排,每排二棚;辎重队三排,每排三棚。

  其中每镇兵员为一万两千五百一十二人,每协四千零三十八人;骑兵一标一千一百一十七人;炮兵一标一千八百三十六人;工兵一营六百六十七人;辎重一营七百六十四人;军乐队五十一人,每标二千零五人,每营六百五十九人。

  常备军的编制与中国传统营制已完全不同,成为一个步、骑、炮、工、辎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单位,这是一种适合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编制。

  营是现阶段**作战的最基本的单位,虽然此时还没有大炮,却拥有此时火力最猛的马克沁重机枪。

  徐卫先整编了花垣砦内的护卫队,将表现优秀且愿意跟随徐卫出洋的官兵分离开,然后将那些不愿意出洋或者被淘汰的护卫队首先整编,整编后的护卫队依然是以一个营为基本单位到各地驻防,然后被替换的单位一部分距离长沙比较近的开赴长沙,距离花垣砦比较近的则开赴花垣砦接受整编。

  以前护卫队每一个营总队的人数在一千一百七十人左右,而对于一个府来说,用这么多的人完全是没必要的,徐卫之所以保持这么大的编制则在于想保留更多的军队。

  现在徐卫已经在名义上掌握了湖南的新军,有了官方的名义可以在长沙驻守一个镇的军队,所以下设到各府、州、直隶厅的军队就不需要这么多了,只需要一个营就完全满足需要了。

  ...

  ...


  (https://www.xdzxsw.cc/book/4894/339781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