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赤色龙袍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出了人群聚集地,一口气狂奔了都不知道多长的路,直到看不见人才算停下来,把那些个大汉将军叫了过来问道:“汝等武艺如何?”

  “回万岁爷,吾等自小精练武艺,至今少则十五六多则二三十年,不敢自夸武艺高强,一般毛贼定当进不得一步以内。”一步以内?一步很**么?

  “大汉将军都是这样的?”听了他的话,看了一下他们腰间的绣春刀跟弓,恩,这次哥终于能很容易认出这种刀了,哥那还有一把呢,放了那么长时间还没动过,有时间回去也耍耍。

  “万岁,以末将所知,并非如此,大汉将军总额五千人,分五个千户管理,我等是挑出来专门负责玄武门跟午门安全的,总共三个百户三百人,轮流值守,其中一个百户休息,但有万岁爷出行的时候就要跟上护驾。”

  “大汉将军有那么多人的?”

  “回万岁爷,从末将入了这锦衣卫开始就是五千人了。”

  “原本就是这么多人么?”

  “这个……末将不知。”

  “王体乾。”

  “奴婢在。”

  “你知道?”

  “奴婢不清楚这个事,魏公公应该比较清楚吧。”

  “魏公公……你,你这百户叫什么?”看到王体乾一问三不知,干脆把注意力从新转回眼前这个武官身上。

  “回万岁,末将徐永忠,是中山王徐达第九世孙,南京带奉锦衣卫指挥佥事徐永和之弟。”

  “他在南京你怎么跑北京来了?”徐达是谁不知道,不过有个锦衣卫佥事还是好说话的。

  “回万岁,末将是庶出,没有继承权,听说京城选拔锦衣卫大汉将军的消息就来试试。”

  “你多大了?”

  “今年二十二。”

  “二十二就百户了?”

  “当初考官以末将武艺精熟给了个小旗官,干了一年,总旗上官年高调任,百户大人抬爱升了总旗官,又过一年本家定国公看末将稳重有心栽培帮末将疏通了这锦衣卫百户,末将已经干了两年。”

  “定国公是你本家?”

  “是的,万岁爷,末将的祖上是中山王第三子,定国公祖上是中山王第四子。”

  “感情你们是一家子啊?”

  “是的。”

  听他这么一说哥心里有点儿谱了,虽然不知道他说的这些人都是谁,光这个爵位就能说明一切了,这是功勋之后啊,这样的背景一般不会反对皇帝的,只要大明国不灭,他们照样是贵族,不管是谁当这个皇帝,换一万个对他们都没啥影响,那就是说这个人是可以拉拢的,间接的也可以拉拢到那个定国公,这活不错啊,只要那个定国公不是个二货,肯定能看出来啥意思,哥的心一下子坚定了,他屁股后边儿的这些人魏忠贤肯定是看不上眼的,跟他混的那都是啥级别的人,但是他恰恰不明白,再小的一个角色也有改变历史的可能:“徐……你叫什么来着?”

  “末将徐永忠。”

  “恩,徐永忠,你效忠于谁?”

  “末将效忠皇上。”

  “你说的皇上是谁?”

  “末将效忠当今皇上您。”

  “朕让你做的事你可听?不管正确与否?”

  “末将愿为陛下效死。”

  “那你们呢?”

  “吾等愿为陛下效死!!”这种气势才像个样子嘛。

  “徐永忠,你们这几百百精选的大汉将军都在一个千户底下?”

  “是的万岁。”

  “朕调你升任本部千户你可能服众?”

  “这……末将怕是不能。”

  “有什么法子能让你升上去没人找麻烦?”

  “这……”

  “直说!”

  “行贿或许可以。”

  “要多少?”

  “少则五千,多则上万。”

  “王承恩,这个钱从你那出,王体乾你帮他指路。”

  “是。”两人异口同声到。

  “末将叩谢万岁爷,定当为陛下效死力。”

  “空出来的位置,你看看安排,如果你能挪出点位置来给你的人,你也可以多试试。”

  “末将替他们谢过万岁爷。”

  “听好了,以后你们跟着朕,朕自有赏赐,谁透露了朕的情况出去,斩立决,抄家!”

  “吾等不敢!!”

  “恩,王承恩,一人赏银二两,跟着朕再转转。”

  “是。”

  这次没有继续往前奔,一行人骑着马慢慢悠悠的往前走,哥在前边儿带路,小田错后一个马头,其他人基本上就是吃马屁股,那个徐永忠也被叫到了跟前儿,其他的大汉将军还是吊在百米开外。没走出多远看到田地里一个老汉在地里抠东西,看到这个场景一下子打开了脑海里的回忆,哥知道那个老汉在干什么,那是在捡粮食啊。眼前一股朦胧感升腾而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由自主的,念出了一首小学学的锄禾诗。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知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小田倒是也来了兴致。

  “你对的不行,朕说的是务农难,你说的是什么?”

  “女儿前两句也是说的务农辛苦啊?”

  “好吧,算你赢。”

  “陛下,要不咱们趁兴各自作一首诗?”

  “朕没心情。”

  “陛下可有什么心事?”

  “国事,你能替朕办么?”

  “女儿不能。”

  调整了一下马头,骑着马朝着那个老汉走了过去,刚走到跟前儿,那个老汉就站了起来说道:“不知官爷有何事?”

  “老丈,你这是干甚?”一旁的庞天寿问道

  “军爷,老汉这是在田里捡料豆。”这老汉往后看了一眼说话的是别人就改了称呼。

  “捡这点能顶何用?”

  “军爷,这粮食可金贵着呢,多吃一顿兴许就能熬过去,少吃一顿兴许就见不着了,种点儿粮食不容易啊,这不,闲着也是没旁的事,来捡捡粮食,兴许还能多管两顿呢。”

  “你捡了多少了?”

  “这些。”伸出一只手,那一只粗糙带满皱纹的粗壮大手上抓着半把黄豆。

  “你这捡了多久了?”看着老汉手里的豆子,庞天寿往田里扫了一眼问道。

  “晌午的时候就来了,捡了也不少,能煮几碗汤喝呢。”听到他这么一说,哥这心里边儿像是被针扎了一样难受,这种粗壮的手指,绝对是干了一辈子的农活才会有的,目测光大拇指的直径起码能有三点五厘米,这得受了多少的罪。

  “老丈家里种了多少地?”

  “自家地十亩,租了张大户家十亩地,一亩自家地大概能有一石半粮食,张大户家的地租一亩四成,一亩能有九斗吧。”

  “老汉,你家二十四石粮能吃多长时间。”听他这么一说哥心里舒服多了,二十四石也不是个小数字了。

  “这位官爷,哪有那么多,老汉这些粮食光交赋税两成就没了。”

  “两成?”

  “是啊,朝廷收半银半粮,我们这小民手里没银子,只能把粮食卖给大户,每当这个时候那些大户就压价,银子还好说,粮食更麻烦,衙门那老是事,这不行那不行,怎么也得多交点,银子原本就是那么多,可他们还要个火耗,平时还得拉壮丁做徭役,光代役银一年一亩地粮食就没了。老汉我两个儿子都送去当兵了,老大听说在辽东战死了,老二现在在宣大守边,也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老汉就带个小儿子干干田里的活,哪天干不动了,只能靠老儿子了。”

  “你家是军户?”听了老头的话王体乾问了一句。

  “哪里是什么军户,能拿饷才去当兵的,哪知道当兵也不给饷啊。”

  “战死了不是有抚恤么?”

  “抚恤?什么抚恤?没听过,就给带了一个话说战死了,老二在宣大听说很少发饷银,就算是发了通长也就发一半,老汉有时心疼儿子让人顺路给他带点儿,听说还有让自己老婆去当暗娼过活的,真是造孽啊,这世道没法说了。二儿子今年都二十四五了还没讨个老婆老汉也是急在心里无能为力啊。”

  “因为没有钱?”

  “何止是没钱啊,谁愿意嫁给一个军汉,不知道哪天就没了就得守活寡。”

  “你这一年能有多少粮食是自己的?”

  “风调匀顺的话能有十八九石的样子吧,赶上年头不好真难说,老汉平时也干点儿活计,总也能存点儿,给二儿子再拿点儿,这一年到头也就吃个饱。”

  “你这日子的算好的还是差的?”

  “我这还算是好的,大伙大多都能糊口就不错了,天要冷了,过些日子地里的野菜没地吃了,就会有逃荒的,那时候你再看看路边儿、墙边儿,没吃食的就都冒出来了。”

  “地方上不是有养济院么?”听到这里,王体乾突然问了一句

  “听说那些人是从西边儿过来逃荒的,人还挺多,养济院管得过来么,再说了,那些官老爷不贪点儿就不错了,哪有心思管这些。”

  “老汉,你这一年光吃粮食么?不吃点别的?”

  “冬天除了粮食也就是咸菜了,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偶尔能吃个鸡子,过了春就有野菜吃了,嫩草也行的,也可以在河里捕点儿鱼虾的,入了夏就好多了,房前屋后的都种了些菜,多出来的可以拿到京城边上卖补贴下家用,顺道买点儿盐巴。”

  “现在这盐巴什么价?”

  “哎呦,少则五六十文,多则百八十文吧,记得年轻的时候北京城的盐巴才不到十文钱。”

  “老汉,你们这有豪强么?”

  “豪强?哪没有,这天底下恐怕有人的地方就有豪强吧,怎么一个县里头都能有几个。”

  “没人管么?”

  “谁管?县老爷都不管谁会管,平时躲着点就是了,官老爷您是新上任的?”

  “呵呵呵,是新上任的。”

  “敢问官老爷是个什么官儿?”

  “这个事老汉你就别问了,王承恩。”

  “奴婢在。”

  “带银子了?”

  “带了,万岁爷是要赏多少?”

  “你看着办吧。”说完兜回马头往北京城的方向而去。

  “万岁爷???……”

  ;


  (https://www.xdzxsw.cc/book/48806/267039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