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带着批发系统去逃荒 > 第53章 53

第53章 53


从陶乐乐的角度,  是很难体会到大家的忧心忡忡的。

        她并不知道一个乡族的迁徙需要多大的勇气,背后又是怎样的代价。

        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乡邻关系,  总甲地保们的脾性与面子情;气候天气,  种熟了的地,  看惯了的风景,都不是能够带走的东西,且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隐形的资产。

        交通不便的古时,  地头蛇一词的深意重于现代。身为外来的家族想要在别人盘根错节经营了数代的界面上站稳脚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像他们这样无权无势的平头百姓,更是要经历不少波折烦恼。

        陶乐乐想事情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她从陶建买庄子这事儿上获得了一些灵感,  并对此灵感加以延伸:等到了白州,她多多买些地,再开几个铺子,让老实勤奋的族人们给她做佃户,或者在她商行里做伙计,至于那些懒馋奸诈的哪凉快哪边去,和她一文钱关系都没有。

        她不是那种苛刻的人,又有系统在手,说句难听的哪怕手指缝里抖搂下来一点儿也够大家慢慢儿站稳脚跟的了。等在她手下做个几年,  手里银钱有了,地方也熟悉了,  接下来怎么打算看个人意愿。愿意继续做的呢,她不亏待;不愿意做的呢,可以走。

        走的人去附近买点田地,盖几间屋,  她也会送安家礼过去。留下来的人她看情况让光荣退休,将来少不了给一笔养老送终钱。大家伙儿都聚在一个地方发展,都不离太远了,同甘共苦,互相提携。渐渐的生根发芽,融入本地,展开新的生活。

        想必系统给的这个改写任务,那时就能高分优秀完成了吧。

        当然,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尽管是头一次来古代,陶乐乐也知道这个世道不是光有钱就能办成事的。好在他们身边现放着个知府家的外甥女,由着这条线尽可能多认识一些说得上话的人,平时再小心一些不要得罪人,大差不差!

        陶建安顿好族人们后并没有闲着。他和陶乐乐商量了一番后,开始拜访周边的乡绅员外老爷们,希望通过他们再搭上一些小官吏老爷们的线,掌握一些最新的动态,好随机应变。

        这些场面上交际的事情陶建足够应付,陶乐乐没有跟着他,而是留在了庄子上。一是替母亲分担一点家事,比如烧灶啥的;一是和何英增进感情,俩人经常坐一起做做针线下下棋,谈天说地,十分快活。

        陶大勇并没有找三爷要地,而是捡起了多年前的手艺之一,去附近集上拖几头猪回来,养在后院圈里。每天大清早起来杀一头,烫洗干净,大致切割一下,拉到附近县里再分肌劈理地卖,圈里猪卖完了再去集上进。

        陶大壮起初跟着帮手,后来渐渐的熟练起来,样样都替得他爹,就一同去县里。父子一人为人老实,不像其他屠夫刀尖嘴皮上使功夫,肥瘦也不掺假。县里人知道新来的这父子俩宽厚,都愿意上他们的摊子买,上午进的县城,中午就能收摊了。

        刚开始一天卖一头,后来一天卖两头,去一趟集上拖的猪也多了。一次十几头猪,拿快坏掉的杂薯碎喂着,个个吃得欢,精神还不掉肉。

        照这个卖法,除去成本一天能净赚个几钱银子,糊口够了。再加上吴灵芝持家有道,吃饱肚子之余能攒下一点钱,时不时还能落些蹄子下水之类回家打牙祭,一家五口脸色都明显红润了许多。

        这天,陶大勇和陶大壮回到家里,陶大勇拎着一条肠儿,陶大壮举着一根糖葫芦:“小妹,快来吃这个!”

        陶乐乐欢喜地接过糖葫芦,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如今还没完全开春,温度比较低,糖葫芦入口冰冰凉凉咔嚓脆,清甜微酸,十分爽口。

        一串糖葫芦有六个山楂果,陶乐乐只吃了一个,分给了家里人四个后,拿着仅剩的那颗乐颠颠去找何英。

        何英也不见外,就着她的手吃了:“好吃。”

        “我大哥别看他老实,可会挑东西呢!”

        何英笑,想了想,问:“听说你两个哥哥,都认得字?”

        陶乐乐并没有藏着掖着:“斗大的字倒也认得一箩筐,不是正经读书,听我娘说是当年‘听边墙’混来的。”

        所谓听边墙者,即是给村里大户家的孩子陪读。陶家村能够读书的孩子不多,也无村塾,都是去隔壁刘庄的学堂,每年交几两银子。

        说是陪读,其实并不能坐进学堂里,而是站在外面等着里头下课了给送茶水点心进去,来去学堂路上帮忙拿包袱书具等物。像这样的情况等于雇了个廉价小厮,工钱虽然极低,却能偷偷摸摸听先生讲几句,回去再看看书,心里头也有些明白。虽比不得正经听讲的,日常里用却是够了。

        何英点点头,道:“一哥尚能再攻一攻书,大哥的年龄却是过了,先生也不好收他。等到了白州,我和舅舅说一声,在衙门里给他找个事情做。大哥为人忠厚,历练几年后补个闲职,再慢慢儿熬着,日后提拔想是不难的。”

        虽然不是给自己事情做,但陶乐乐还是很欢喜,这对他们家来说是好事,她也有得沾光。至于她的野心,以后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反而还会噎到。

        于是她拉了何英的手,问:“真的?你可不要骗我。”

        何英道:“我不骗你。”

        陶乐乐又问:“不过这种事,你一个小小孩子和你舅舅说,他能听吗?”

        她觉得就算何英和自家嫡亲舅舅感情深厚,等将来护送她到白州了,那知府大人拿一些金银谢谢他们,往后有什么事帮一般他们,这样的情分是有的。可论到给这样实际的岗位和好处,恐怕一个外甥女未必能开口。自家孩子说都免不得被呵斥不懂规矩,何况还隔着一层。

        何英道:“这个你不用担心,不过是衙门职位,不入正品,实在算不得什么人情。大哥这样的人品,让他来做差事理所应当。至于一哥,等他往后读几年书,看看再做打算。”

        陶乐乐听着听着,心满意足之余叹了一口气。

        何英问:“你为什么叹气?”

        陶乐乐道:“两个哥哥将来都有前程可奔,偏偏我混不到一个一官半职,多少有点感慨!”

        何英笑:“将来你有的是珠冠诰封,不比官职差。”

        陶乐乐道:“那都是虚名头,看着光堂,听着好听,实际上也就只管后宅那巴掌大点地,为了些鸡毛蒜皮扯头花撕头发,一辈子拘在井里!外头夫人叫得震天响,关起门来却要跪公婆丈夫,行动处处受人限制,一生苦乐都系在他人身上。说到底不过是个一层主子,有什么意思?”

        何英一怔,思索半晌,笑道:“你这话看似荒诞,却说的极是。若是如此,我替你保个媒如何?”

        这回轮到陶乐乐怔住了:“保媒?”

        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

        何英笑:“你不嫁人就罢了,若要嫁,又是这番主张,我保的这门亲事是再合适不过的。其他人看你离经叛道,我看你们是天作之合。你们平起平坐,平当家事,如何?”

        陶乐乐其实不太相信能有这样的亲事,但何英说得认真,她也只能半开玩笑道:“我先前和你说的那些也要作数的,光平起平坐可不管用!”

        何英点头:“放心吧,你说的那些我记得呢。”

        陶乐乐挠挠头,只能把话题转到别处去:“你这屋子的地炕可还能用?我前儿听乔护卫说好像是不够暖和,要不我让我爹过来给修修?”

        何英道:“够用了,乔护卫是胡乱担心,其实没有冷到这个地步,这边被褥都够。再说过几天便转暖,不消劳动大勇叔了。”

        陶乐乐答应了:“那好。我先回去吃饭了,晚点给你送饭过来!”

        “好。”

        回到家里后,陶乐乐帮刚才何英对她说要提拔两个哥哥的话说了,一家子都欢喜无比。

        “不管事情成不成,何小姐有这个心,便是记着我们的好处了,也不枉我们这样细心照料她。”吴灵芝笑。

        陶一壮道:“娘,依我说这事绝对能成!这些时我也都看在眼里了,这何小姐不是那无故放话的人,别看人年龄小,心中可有成算呢!没有把握的话,她是断断不会乱说的。”

        陶大壮有些恍恍惚惚,不敢相信这么好的消息:“我真能在衙门里做事?”

        陶一壮拍了拍自家大哥的肩:“千真万确!好大哥,将来你也是衙门的人了,每月领几两银子,穿绸裰儿,踏皂靴,往来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体体面面,威威风风,谁见你都叫你一声陶差爷!”

        陶大壮有些不好意思,笑着拍开他的手道:“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你在这里发疯!小孩子胡乱应允你都当真,平时的机灵劲儿去哪了?我看你比我还憨!”

        陶大勇欢喜过后冷静下来,觉得早早说这些不好,便笑着呵斥陶一壮道:“少胡嚼了,那衙门的差事何等金贵,哪里就能轻易轮到我们这样人。与其想这些够不着的,倒不如老老实实和我学杀猪,将来还能混口饭吃哩!”


  (https://www.xdzxsw.cc/book/45506658/2890636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