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汉季梦华录 > 1-25 汉灵帝:钱都去哪了?!

1-25 汉灵帝:钱都去哪了?!


  十一月的洛阳,朔风凛冽,寒冷彻骨。

  南宫的宣室内放了六个火盆,但殿内非但没有温暖如春,反倒比室外更加寒意逼人!

  大殿丹墀之下的座榻上坐着一位中年文臣,其人身着黑色官袍,长相儒雅却又威势凛然,斑白的发须与他的容貌颇有违和之感。此刻,他双眉深锁,似乎正在思量什么严峻的问题。

  丹墀之上的龙榻之上有一位青年男子正咬牙看着奏章,他样貌清俊,只是面色苍白中还带着阴晦之气,全无三旬男子该有的精血旺盛之像。

  殿下的文臣名叫卢植,官居尚书令,乃是眼下日薄西山的东汉帝国中硕果仅存的擎天柱石之一。

  龙榻之上的男子正是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昏君——汉灵帝刘宏!

  刘宏将奏章狠狠摔在丹墀上,气急败坏道,“岂有此理,今岁为何仅仅收得三十亿钱!!!!”

  卢植苦笑一声道,“陛下,若非今夏冀州大稔,只怕三十亿犹不可得!”

  “董卓拥兵自重,忤逆犯上倒也罢了,郤俭居然也敢藐视朝廷法度,截留赋税,此等贰臣若不严惩,教朕日后还如何统御臣工,号令天下?!”刘宏说着,一拳狠狠砸在龙案之上。

  “陛下息怒,益州刺史郤俭只说北上道路皆为董卓隔绝,并非截留啊!朝廷若听由董卓猖獗割据,不加惩戒,只怕其他边帅、牧守会群起效之,则天下之势愈发堪虞矣!”

  “卢爱卿,汝可有良策破之?”

  “董贼拥兵三十万,久踞凉陇,晓畅军事,今岁更是进兵河东,尽得盐池之利,远非黄巾草寇可比,当徐徐图之,急则有变啊,陛下!”卢植叩头奏道。

  “哎,如今赋贡尚不及明章年间半数,北军粮饷都成难题!遑论募兵?又如何徐徐图之?”刘宏摇头叹气。

  “陛下,微臣年事既高,日渐昏聩,难复当年之勇。边将牧守尾大不掉之势已成,唯有期冀穰苴重生、票姚再世才能当此重任。”

  “爱卿此言莫不是说笑?难不成让朕去黄泉之下寻司马穰苴与霍去病么?“刘宏冷笑道。

  ”陛下,微臣虽不才,岂敢效坐谈之客,无的放矢?“

  说完,卢植便从袖中取出一道公文与一封羊皮封号的帛书,跪在丹墀之下,奏道,”微臣昨日接道中山国无极令沮授告捷公文和亲启密奏一封,还请陛下过目!”

  刘宏眼中精光一闪,让身后的小黄门去拿公文和亲启密奏。

  刘宏将报捷公文仔细看完,脸上喜疑参半道,”此战打得极精彩!只是这甄俨。。。。。。据朕所知不过中人之资,怪哉,怪哉!“

  “陛下如何知晓甄俨此人?”卢植大奇。

  刘宏脸上阴鸷之气愈浓,冷笑道,“甄家乃河北首富,又曾投身伪新,朕如何能不挂念?!话说连月以来,无极倒真是颇多蹊跷!”

  “陛下所言极是!这份亲启密奏亦为无极令沮授所呈!按理,既有捷报,又有何等重大事体需要递呈亲启密奏呢?还请陛下定夺!“

  刘宏闻言,心中愈加惊奇,当即让小黄门撕开封皮,去过密奏看了起来,只见那密奏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无极令沮授百拜顿首,上达天听:微臣欺君罔上,罪该万死!恭请陛下将罪臣交付有司问罪!“

  刘宏疑云更浓,吩咐道,”卢爱卿,即刻差人宣沮授入京见朕!不得迟误!“

  ”诺!“

  刘宏命令卢植退下,独坐殿中,眉头深锁,陷入沉思之中。。。。。。

  一炷香光景之后,一个黄门在宣室殿门口奏道:”黄门郎蹇硕求见!“

  ”快宣!“

  。。。。。。

  ”爱卿此次中山之行可有收获?”

  “倚陛下天威,微臣此去倒有些斩获!”

  回话之人便是黄门郎蹇硕,其人红面无须,与平常太监有所不同的是,蹇硕身量庞大,矫健壮硕。

  “哦,如实道来!”刘宏大喜。

  “卢奴城中中山国相张纯无甚异常,微臣私下猜度除此之外中山国便只有甄家富可敌国,于朝野内外颇有声望,便再有到无极走了一遭!”

  “莫非甄家图谋不轨?!”

  “甄家并无异动,陛下宽心!只是微臣到达无极之时,适逢黄巾余孽入寇中山,还攻下了无极县城!”

  “哎,朕已然知晓此事!”刘宏颓然一叹,坐回榻上。

  ”也是,想来中山国已将报捷公文快马送至!那便罢了。“

  ”蹇爱卿,你口中‘此人’却是何人?“

  ”黄山。“

  ”黄山又是何人?“

  于是,蹇硕将其在无极走访查探之信息一五一十向刘宏合盘托出。

  刘宏听罢,沉吟半晌方道,”爱卿可曾见到此人?“

  ”据传,此人正在甄府担任塾师,深居简出,颇有几分神秘。微臣未受诏命,不敢打草惊蛇,便即刻返京,请陛下圣裁!“

  ”六月,太史令便奏报赤星有角,降于中山分野。。。。。。“

  “据此说来,倒与无极之怪事严丝合缝啊!莫非是。。。。。。。”蹇硕眼中杀机闪过。

  “爱卿无须紧张,赤星并非帝星!朕之后又找寻望气方士,皆道非是北方并无王气!是以,朕才命汝去中山一探究竟!”

  “陛下何不遣中使征召此人入京觐见?”蹇硕提议。

  “无极令沮授已经递呈亲启密奏,不日便到洛阳,到时便知端地!”

  ”陛下英明!“

  “爱卿一路劳苦,先行告退吧!朕也该去濯龙园快活一番了!”

  “诺!”

  。。。。。。。

  编者注:东汉政府主要财政收入由田税、口赋、算赋、更赋以及少府所领园池收入五块构成。因为《后汉书》没有像《汉书》那样有专门的食货志,所以东汉政府的确切财政收入无从得知,只能进行粗略的计算。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户九百二十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二,口五千三百二十五万六千二百二十九,田七百三十二万一百七十顷。

  亩产以粟计量,则无天灾人祸情形下,亩产接近三石。东汉田税税率三十税一。明帝年间年间一石粟价值30钱,但是明章之际是所谓的盛世,之后的粮价显然应当高于此价,姑且以100钱一石进行计算,再考虑将粮食转换为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损耗,一石粟的实际所得也以30钱算。

  口赋:7-14岁儿童。20钱/人,西汉标准,东汉无考。

  算赋:15-56成年人。120钱/人,出处同上。

  更赋:即平民免除徭役的代役钱,300/人。因为这个价格相当便宜,而东汉政府也喜欢用囚犯干白活。

  下面根据以上数据进行计算,过程不罗列,不明白请自行请教小学数学老师。

  田税=22亿口赋=3.7亿算赋=22.2亿更赋=27.7亿合计75亿

  少府所得是多少呢?对不起,东汉还是没有记载,只能继续以西汉的标准进行粗略计算。根据《汉书.王嘉传》记载是18亿,那是汉元帝即位时的数据,也就是汉宣帝时代的数据。汉宣帝是中兴之皇且西汉重农抑商有盐铁酒各项商业税,而东汉是不收商业税的,是以东汉时代的少府收入一定低于此数。而参考桓谭的说法“八十三万万”,显然有悖情理,怀疑很可能是笔误将“入”写作了“八”。故尔采用13亿这个说法。

  那么东汉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为88亿,当然了这是盛世的财政收入,之后应该不足次数。

  又参考梁冀传,说跋扈将军倒台之后,汉桓帝抄家得了三十多亿钱,一高兴免了天下一半的租税。汉桓帝不是活雷锋,只能说明这笔计划外收入高过了天下一半的租税,也就是说汉桓帝时代的收入大约在60亿左右。

  本人并不是东汉的太常,如此大费周章的计算东汉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是为了为了向尚书台提交一份好看的年终总结,而是为了说明一个简简单单的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任何一个政权最后垮台,吏治腐败、天灾人祸等等都是表象,归根结底的原因都是——经济崩溃!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概莫能外!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句话因为出自诸葛之口而被奉为金科玉律。诸葛亮智商爆表,博览群书,是伟大的理想主义兼实践主义者,这些都没错。但是,他览的书里没有经济学著作是不争的事实,他也不能免俗地囿于儒家的“君子”、“小人”的迷魂怪圈而不能自拔。因为时代和其本人的局限性,我们不能怪他,但是如果我们还因为其在演义中“类神而近妖”的神勇表现就盲目地相信这个论断就太不与时俱进了。

  东汉的衰亡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世家之弊、汉羌之战、东西之争、外戚之乱、宦官当权、党锢之祸当然还有汉末农民起义、军阀割据等等,这一切导致了东汉皇室赖以维系统治的经济体系日趋瓦解,最终归于崩溃。我也将在后文中穿插进这些内容予以佐证。

  本人不厌其烦地进行举证,同时也为了说明后文中一些情节的合理性,比如政治暴发户梁冀的家产就相当于东汉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那么河北首富甄家(当然这是虚构的)经营两百年的家产是多少呢?大家可以展开想象。

  同时,五铢钱是东汉官方指定的唯一流通货币,但是为了行文方便和便于读者了解,我比照宋明数据将其”穿越“为白银,希望大家能够予以理解。

  ;


  (https://www.xdzxsw.cc/book/36978/207402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