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燕萧艾 > 第132章 竖子小儿

第132章 竖子小儿


  三天内,真定城周边谩骂嘲笑声不绝于耳,耿炳文依旧没有动静。

  “王爷,看来骂阵没有用,您到底是有何打算?”

  “本王说了叫骂三天,如今可以撤了,咱们也撤吧,把营地拔了,大军全部撤走。”

  张玉不敢相信,疑惑道:“王爷……真的撤军?这个时候耿炳文没有多少人了,哪怕是强行攻城,也不是什么难事,为何撤军呐?”

  张玉心里清楚,论谋略,自己或许明白王爷的心思,可是几仗打下来,自己真的发现,原来打仗,自己知道的还只是兵法,跟王爷他,根本不能比。

  但也想不通为何撤退呀?

  “只有我们真的撤了,他们才会出来。”朱棣轻声笑道:“耿炳文是何人?张士诚那样骂他,他都无动于衷,我们在这儿骂几天,怎么可能就让他出来了呢。”

  “那王爷何意?”

  “如何城外一连几日没有停息的叫骂声忽然停了,他们会怎么想?”

  张玉点头,“燕军是不是以为叫不出来,撤走了?”

  “对。若是我们只是驻扎在这儿坐等,哪怕是真的等上十年,他也未必出城,别忘了,三天前他刚刚吃过我们伏击的亏,所以他一定心存戒备,就算我们撤军,他们也未必真的相信,但是骂阵就不一样啦,你们都以为本王打算把他们骂出来,所以耿炳文也会这么想,反而不会怀疑本王是否会偷袭了,现在咱们再撤走,他们就真的相信了。”

  张玉心服口服,“那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入夜之后,大军绕进山里,待命吧。”

  “是!”

  “短则半日,长则一日,耿炳文一定会有动静的。”

  可是燕军在深山里等了一天一夜,真定城下真的没有半点儿动静,朱棣不解,自己低估耿炳文了吗?

  这时,哨骑急急返回山中,禀告:王爷,朝廷北伐的大将军,耿炳文被押送回京都了。

  “什么?”朱棣简直有些听不懂了。张玉也是楞住了。

  “王爷,是真的。城内已经撤掉戒严了。”

  朱棣哈哈大笑,直摇头道:“本王真的高看朱允炆了。全部下山,收拾残局,返回北平1

  “是!”

  原本以为精挑细选的老将加上十几万的大军,应该很快结束战斗,清剿燕军才对呀,谁都没想到前方传回来的居然是一败再败的战报。朝堂震动!

  朱允炆不仅是生气,还有些害怕,四叔到底身为何人?自己一再的低估了他。

  “爱卿们,此事到底应该如何办才好?十几万的军队居然打不过刚刚起兵的燕军?这不是太可笑了吗?”

  齐泰跪道:“皇上,臣听说,前几日您把耿炳文召回了京都,可有此事?”

  “是呀,十几万的人,半月不到,被他输得连一半都不到了,朕再不召他回来,岂不是输得一人不剩?”

  齐泰着急道:“皇上啊,恕微臣斗胆,您不能召他回来呀,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即使耿老将军损兵过半,所剩人马也和燕军旗鼓相当,并不能确切的说就是咱们输了啊。”

  黄子澄斜眼道:“他都损兵过半啦,还不算输?那怎样才算输?非要被燕军打得片甲不留才叫输吗?”

  朱允炆也道:“齐大人,耿老将军既然打不过四叔,我们换别人就是啦,再说,老将军年纪大了,打不过是很正常的,朕不会怪他的。”

  梅殷气愤的望向黄子澄,“你一个翰林学士,懂什么打仗?战场之上,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以一战两战论输赢?”转而看向朱允炆,跪道:“皇上,您应该赶紧命耿大人回到战场,不能让他回来呐。”

  方孝孺不乐意了,“听荣国公这话的意思,是要让耿老大人死也要死在战场喽,皇上乃仁义之君,岂能做这样不近人情的事?”

  “方大人,您是文墨大家,我不与您咬文嚼字,枉做口舌之辩。”梅殷奏道:“皇上,史上先败后胜的比比皆是,老将军的确输了几战,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断定他北伐一定输了,最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够最终消灭朱棣?微臣相信他能,因为他身经百战,他精通兵法,他一定知道如何打这场仗的,至于为何输了这几场仗,我们离战场千里之遥,尚不了解经过,又怎么能妄下结论呢?”

  齐泰也道:“皇上,如今召回耿老将军,无异于自行认输呐。”

  “你说什么!”朱允炆有些生气,“朕已经下诏,想来老将军应该已经到京了吧。”

  梅殷跪道:“皇上,老将军就算不敌朱棣,但是他是亲自与朱棣交战的将领,他很熟悉对手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在这一点上,朝中目前无人能敌,你把他找回来,不论换谁去,都不具有这样的优势呀。”

  这时,李公公进来通传:长兴候耿大人回来了,殿外候命。

  “让他进来。”

  耿炳文进殿就跪下了,痛心疾首道:“皇上,老臣有负您的重托呐,老臣罪该万死!”

  其实朱允炆是很生气的,他就想不明白为何会输呢?但是相比生气,自己更加着急,再看他如今这般自责,还是算了吧。

  “长兴候请起吧。朕不怪你就是啦。”

  耿炳文跪着往前挪了几步,恳切道:“皇上,求您了,让老臣回去,老臣不会再给您丢脸了。”

  黄子澄抄着手,好笑道:“耿老大人呐,您出兵不到一月,损兵过半,那是六七万人的性命啊,您说得真轻松,皇上岂敢再把几十万将士的性命交给你?”

  耿炳文自责道:“黄大人说得对,这几场仗失利,老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皇上,求您给老臣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吧。如今老臣已经了解朱棣用兵的方式了,老臣有信心,能够打败他。皇上,您再相信老臣一次吧。”

  朱允炆有些为难,犹豫道:“老大人征战辛苦,要不然先回府休息几日,再说吧。”

  “皇上,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既然已经开战,老臣哪有休息的道理啊,老臣请求即可赶回真定,老臣一定扳回战局的。”

  齐泰和梅殷也跪地请命,这时,黄子澄给朱允炆递了个眼色,朱允炆只好道:“几位爱卿,此时关乎北伐大计,是朝廷重要决定,朕还是再思量思量吧。你们先退下吧。”

  “皇上……”

  “退下吧。”

  几人只好退出大殿,朱允炆问道:“刚才爱卿有话要说?”

  黄子澄点头道:“皇上,您真的打算让耿炳文重新回去吗?”

  朱允炆想了想,缓缓点头,“他们说得有道理,朕虽然不懂打仗,但是耿炳文身为老将,朕应该相信他,再给他一次机会。”

  黄子澄忙摆手道:“皇上,这万万不可呐。”

  “为何?”

  “皇上,您想啊,您是天子呀,天子的诏令岂可随意更改?再者,微臣一开始就不赞同用老将,若是依皇上您当初的心思,咱们用年轻的将领,或许早就解决问题了。”

  “爱卿的意思是,朕换下长兴候,任用年轻的将领?”

  黄子澄郑重的点头,“皇上,老将就是老将,是跟着先皇打天下的,他如今的一切荣华富贵是先皇赐下的,他感念的是先皇,效忠的也是先皇,不是皇上您呀,您说,他能忠心的为您拼命打仗吗?”

  朱允炆皱眉道:“爱卿会不会多想啦?朕看长兴候不会如此对朕的吧。”

  黄子澄咂嘴道:“皇上,您想呀,耿炳文已经封候了,就算打赢了这场仗,还能得到多高的爵位?就算皇上您会厚待他,他如今已经年老,享不了几天的福了,他为自己着想,又何必那么辛苦,为您去拼命呢?”

  黄子澄越说越带劲,“皇上,依微臣看,根本不是那朱棣有多厉害,根本是耿炳文他不想尽全力罢了,他征战一生,如今好不容易享福了,哪里再肯上战场送死呢?”

  “可是刚才长兴候明明恳求朕让他重回真定的啊。”

  黄子澄谄媚道:“皇上,您往深了想,他打了败仗,我们都以为是朱棣厉害,不会责备他,他就算再上战场,输个彻底,您也不能拿他如何,但是您若把他换下来,让别人去了,结果打了胜仗,您说他耿炳文还能有借口吗?”

  “这……其实朕本来召他回来,就没打算再让他回去,爱卿这么一说,那就换别人去吧。”

  “皇上圣明!”

  “那依爱卿之见,朕这次派谁去为好?”

  黄子澄笃定的奏道:“皇上,这次就用年轻的将领,他们需要军功建业,而这一切就指着皇上您赐给他们机会了,所以,只有他们才肯真正的为您拼命。”

  “那爱卿意于何人?”

  “皇上,您还记得,当初削藩周王朱橚的时候,曹国公李景隆吗?他借道河南,出其不意包围了周王府,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周王,此人机智果敢,很有大将风度啊。”

  朱允炆点头赞同,“算起来他是朕的表弟啦。”

  “就是呀,您和他才是真正的皇亲,听说这个曹国公自幼熟读兵法,说起话来,更是很能让人心服,微臣想,他肯定能胜任三军统帅。”

  “他好像没有真正打过仗吧。”

  “皇上,谁是天生就打过仗的呢?那些所谓身经百战的老将,不都是一战一战打过来的吗?再说这个曹国公,他和耿炳文不一样,耿炳文的尊荣是他自己挣来的,名正言顺,可是李景隆是世袭了他父亲李文忠的爵位,毫无功绩却添居高位,所以呀,他的身家荣辱全指望着皇上您啦。您说,他还能不拼命吗?”

  “爱卿言之有理。”

  “是皇上圣明。”黄子澄谄媚。

  “那即刻召曹国公来见朕。”

  良久,李景隆进殿,叩首拜见。

  朱允炆暖暖笑着,“曹国公快起来,赐坐。”

  “多谢皇上,皇上您找臣弟有何事?”

  “朕想让你带兵去剿灭燕军叛乱,如何?”

  “什么?”李景隆差点儿没从椅子上摔下来,强装镇定呵呵道:“皇……皇上,臣弟,臣弟……”听说老将耿炳文都给朱棣打得惨败,自己去?去找死吗?

  “你不愿意?”

  “没有!”李景隆思索再三,实在找不到借口,只好硬着头皮道:“臣弟领命!不知道皇上打算给臣弟多少兵马?”

  “朕授权给你,全国兵马,任你调遣。如何?”

  李景隆一听这,立马来劲儿了,昂首挺胸,保证道:“皇上,您放心吧,小小燕军,根本用不着这么多兵马,臣弟一定不辱使命。”

  朱允炆还是不放心,又道:“朕让武定侯郭英随军出征,也好协助你。”

  “多谢皇上!”

  八月底,李景隆被授命为大将军,征调全国兵力北征,武定侯郭英强行拖着残躯随军。


  (https://www.xdzxsw.cc/book/3570/351731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