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大秦:从弃婴到千古一帝 > 第二百八十六章 照我看,到了变一变的时候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照我看,到了变一变的时候了!


……

        一句话给王翦堵住以后,赵彻继续闭目养神。

        倒是王翦,被赵彻的话勾起了心里的期待。

        王翦如今都已经七十多岁了,用不了几年就八十岁了。

        王翦是真想抱上重孙的……

        孙子王离倒不是没娶老婆,王离都二十多岁了,纳的女人都七八个了,倒也有了孩子,可是愣是没一个带把的。

        老年人嘛……上了年纪,最喜欢看到的,还是生命的延续。

        不过这种事情毕竟是私事,王翦最多也就督促一下赵彻,赵彻如今已经十五岁了,人高马大的,属实是不太用担心赵彻沉迷美色弄坏身子。

        最起码,在赵彻有孩子之前,他沉溺美色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因为生育后代,在古代本就是重中之重。

        “陛下至,噤声!行礼!”

        还在思索之中,默浑厚的声音传来。

        朝堂瞬间变得肃静起来。群臣躬身行礼!

        始皇帝自一侧走出,冠冕之下,叫人分不清神情。

        始皇帝安然坐下以后,这才开口。

        “众卿平身!”

        百官这才起身站定!

        “自商之始,自周而起……”始皇帝环08视群臣以后开口。

        始皇帝的话锋就是荐官制度。

        开场话说的也比较言简意赅。

        大概意思就是,从商朝开始,直到周朝,都在采用荐官制度。

        从商朝的心照不宣,到周朝成为一个具体制度,荐官制度催生了很多人才。

        然而到了战国,六国不能用其才,反而是秦国重用了很多出身贫寒的士子。

        秦国君主贤明是一方面,而荐官制度的落后导致六国君主无法人尽其用也是主要原因。

        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开天下之先河,因为荐官制度,天底下多少人才而不能重用?

        这是始皇帝开场话的大概意思,无非就是引经据典,说了一下荐官制度的问题所在,然后让大家针对荐官制度的缺点,说说有没有什么办法改进。

        其实说白了就是抛出来一个话头引出来科举制度。

        大朝会这种重要的事情,都是事先排练好的,最起码赵彻乃至于三公九卿,大家都心知肚明。

        给荐官制度补足缺点?咱们no。

        直接换成科举制度,才是正确答案。

        在场众人都清楚潜规则,他们虽然不知道始皇帝为什么这么说,但是心里清楚三公九卿都是知情者。

        大部分官员只是走个过场,然后按照排练好的剧情增加一些节目效果罢了。

        当然,大朝会嘛,你自然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如果当真,那就真成了一个笑话。

        按照流程,这个时候就该赵彻出场,直接抛出科举制度,赵彻也确实打算这么干,但是有人比赵彻更快。

        “陛下!臣斗胆有奏!”

        一个官员躬身!

        始皇帝面无表情,只是点头。

        “奏!”

        官员出列站定。

        “陛下之言,确有其事!

        自秦孝公起……”

        这官员是个聪明人,先是赞同了始皇帝的说法,说这荐官制度确实有问题。

        自很久之前开始,六国就因为君主无能而放任人才流失。

        反而是君贤臣明的大秦能够任用人才。

        尔后……

        话题一转,便说道,该如何让君王更加贤明,让臣子更加清廉上面。

        其实说白了就是对荐官制度只字不提,不提制度缺陷,说起来了人为因素。

        政治,只要涉及个人操养那都是瞎扯淡。

        要是人人个人素质都直接拉满,那还要什么制度?那就是人人皆圣贤,天下皆太平。

        同理,避开荐官制度的制度缺陷不提,反而提出约束臣子和君王的个人操守那也纯粹是瞎扯淡。

        政治生物能有什么操守?

        满朝文武不敢滥用荐官制度,说白了那是始皇帝龙威太甚。

        事实上哪怕是始皇帝,也无法避免地方政府因为荐官制度而陷入勾连腐败的状态。

        历史上恒楚一个盗匪余孽,能够横行大泽多年。

        张良官道刺杀改头换面以后可以成功存活。

        项家可以明目张胆的训练子弟兵。

        这些无疑都是在证明大秦地方政府的腐烂和落后。

        也就是关中这里,始皇帝的统治才能够真正意义的拉满。

        始皇帝……并没有表态,只是在那人说完以后开口让他回去。

        有愣头青出场,在场诸人都有所异动。

        王綰和冯去疾事先安排好的人马轮番出场。

        套路和之前差不多,赞同始皇帝,然后就是给荐官制度查漏补缺。

        其实冯去疾临时准备了好几个策略。

        比如说像最开始的那个人满嘴空话。

        比如说真的有真材实料的策略。

        还有更核心的,也是冯去疾昨天才想好的。

        既然始皇帝要动荐官制度,那就主动割肉。

        其实不管是冯去疾和王綰都看的很清楚。

        想要通过手段逼迫始皇帝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这种事情只能陈明利弊。

        平心而论,贸然更换制度,其实倒不如居中调和。

        这群既得利益者肯割肉的话,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可以避免社会动荡,可以避免朝堂动荡。

        说白了,冯去疾和王綰就是在表明态度。

        听话我们肯定听话,让我们干啥我们干啥。

        但是要让我们打心眼里认可科举制度,那不可能。

        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态度。

        包括老氏族……

        老氏族支持赵彻,承认科举制度,说白了也是因为赵彻,因为始皇帝,而不是因830为他们认可科举制度。

        而王綰和冯去疾,表明的也是同样的态度。

        他们当然不敢有奢望,当然不敢逼宫,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但是总不能不让人说话……

        赵彻听来听去,其实都是那一套。

        说白了,守着的利益被动了,不甘心。

        包括李斯,这位屠龙少年也化为恶龙,面对这种局面也是乐见其成。

        “诸公言多,却不及痛处!”

        赵彻躬身行礼以后站定看向始皇帝。

        “依我看来……这荐官制度,自商始,自周起,该至秦亡!”

        “陛下一统八荒六合,如今天下皆新,天下皆一,万事待变,焉有视而不见之理?

        照我看来,不如通通换了才好。”

        赵彻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不可能和他们打擂台的。

        政治生物最擅长的本领就是把你拉到他们擅长的领域大战三百回合。

        历朝历代但凡雄主,就没有愿意跟臣子扯皮的。

        想在对方的领域击败对方,那属于是痴心妄想,赵彻没打算跟他们引经据典。

        因为他的身份,并不是一个臣子,他不需要和他们一样的思考方式。

        赵彻相信,始皇帝的真正用意只有一个。

        在这种局面下,一个合格君王?该如何处置。


  (https://www.xdzxsw.cc/book/24536508/32630290.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