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大新主 > 第283章 变不利为有利

第283章 变不利为有利


  “张司直?”

  “竟是太子之师,张邯也!”

  群臣见此,惊讶者,暗恨者,皆而有之。

  暂且不论太子王临的心情如何,单说王莽此时心中就颇为复杂。

  “这泉货之法,乃是太子府幕僚张良所创,张邯今次并未参与。传言张氏兄弟内里多有不和,只是共事于太子府,这才维系着表面上的关系。

  今次突然支持六子,到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在国之大事上,若张邯意气用事,那朕可要失望了……

  这不是朕了解的张邯!”

  手中握着举国最为复杂,且负责情报的绣衣使,王莽对于朝臣的动向了若指掌,甚至连朝臣们每日吃了什么,如厕几次都能打探清楚。

  张氏兄弟的矛盾,他亦是早就得到消息。想到昨日张邯还拒绝六子的拜访,今日即在朝堂上帮衬,王莽的嘴角露出了玩味的笑。

  治大国如烹小鲜,有的辣,有的清淡,有的油腻,他作为皇帝,仅是一个掌勺的人。内中食材的碰撞,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仅是最后的结果。

  若是一锅坏掉,换上另一锅不就好了?

  而他此番颁布泉货也好,大新通宝,即现在人人称之的新币也好,看似是为了替代旧币,实则是想要聚集天下之财,以图北伐。

  想到真正传国玺的遗失,这就是一根深埋的刺。还有鲜卑,匈奴等国在他登基大典时的轻视之举,还有使者的和亲之言,王莽心里暗自恼怒不已。

  这是在怀念前汉,不想承认他的大新!

  何况,大新可不是前汉,和亲更是荒谬,那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可朝廷缺钱……

  张邯的话声一落,就见无数道目光望向了他。

  这里面,就包括王匡的目光。他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弄清楚张邯的深意,只好以静制动,向张邯友善的点了点头。

  多一个盟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何况是这位正得帝恩的当朝宠臣。

  对于周围的议论,乃至于鄙视。

  张邯行的正,站的笔直,他转向王匡的方向,行了一礼道:“我观武王的奏书有‘大新通宝’,可是新币已有成品?方才太子亦有言之,或已知晓。我等群臣,想要见识一番,不知可乎?”

  大新通宝的传闻,从昨日开始,就甚嚣尘上。很多人对其形制已有耳闻,但真正的样子,亲眼看到的人,寥寥无几。

  王临也是打听到的,一时间暗道这位六弟对于父皇的马匹可谓是拍到点子上了。但听那张邯说得他好像真的见过一样,这口黑锅他绝不会背,加上之前张邯的突然“倒戈”,王临早已怒不可遏。

  向前一步,指着张邯的鼻子,顾不得君前失礼,他呵斥道:“张司直,说话可要讲证据,对得起你司直之职!汝信口雌黄,本王何曾见过那什么大新通宝?”

  正当王临还想多说几句,只见上首的王莽站了起来,看着四子,还有满朝文武:“退下。那大新通宝,现就在朕的书案上,来人,拿下去,让太师等人看一看。

  等等,还有那泉货一同拿下去……”

  相比于六子的沉稳,四子的焦躁,让王莽有些失望。

  那大新通宝一早提前送入宫后,他就仔细端详,爱不释手。

  将之画像印在上方,令天下百姓铭记称颂。何况大新通报流传的越是广泛,他的声望越是高涨。单从这一点说,他是非常支持大新通宝的发布。

  但从代价和时间这两面看,他是非常头疼的。

  在臣子间互相传看,传出阵阵惊讶之声时,王莽面色如此。他把目光放在张邯身上,开口问询道:“张司直,何以认为武王之币制大体可行之?”

  张邯早有准备,他拜道:“鄙臣先前听过武王与诸位大臣的争论,思索过后,知其主要的焦点在于,大新通宝,即新币的造价,还有发行进度。”

  这也是陛下你所担忧的,张邯默默在心里补充了一下。

  “先说后面一点,鄙臣请问陛下,还有诸位大臣,是要我新币长远的留在百姓之间,积攒声望,为百姓使用,且不会有假币泛滥。

  还是图一时颁发,不顾币货困难,为百姓所斥?导致币货泛滥,民生艰难?”

  恰在此时,那拿着泉货和新币的宫卫走到了他面前。张邯拿起了最前方,两个看起来等价的币货,特意将印有人像的一面放在上面。

  然后,他向前疾走几步,看向太师王舜:“若让太师用来交易,是选泉货,还是新币?”

  王舜的眼皮一跳,这还需要犹豫吗?

  看着新币上印着的王莽图像,他仿佛看到了正在大殿上方的皇帝直视于他。

  “新币之于造型,材质,皆是上乘。我……会选新币,以之交易!”王舜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

  “太傅呢?”

  “新币。”

  ……

  “太子如何?”张邯最后转到了王临面前,发问道。

  王临的脸早已涨红,这当然不是什么身体不适,而是气的。他感觉自己整个人的气血都在往额头上冒,咬牙切齿道:“新币。”

  说完这两个字,王临只感觉整个人的力气都用完了。

  他这开口,无疑是成为太子府负责研讨的泉货,不如那大新通宝。

  本来王临还想补充几句,但看见今日随他一同上朝的张良在最后方,向他摇了摇头,还有一旁平宴等这些支持者们平淡的目光,他不再多言。

  言多必失。

  这是王临很明确的一个道理。

  王临虽不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好在他又一定的自知之明。

  “群臣之见,于张邯相同。用武王在奏书里说的一句话,新币之受众,将比大新市面上流通的所有币货都广泛,请陛下明鉴!”张邯将盘子交给了宫卫,向上方的王莽再一礼道。

  说完后,张邯就老老实实地退回到了他的案几上,如同一个木头。

  似乎先前的一番言论,无关立场,仅是为了言明事实。

  实际上,张邯此时的内心也是交割不已。

  “昨日若无子云之劝说,我也下不了决心。今日之言,且大部分都是子云思虑的。子云虽处庙堂之远,但依旧心系国朝。只可惜他一心学术,前些年治好口吃后,亦无了为吏之意,对世间名利亦是无所依恋。”

  想到昨夜夜间,好友扬雄的匆忙拜访及说服,张邯感慨万千,且暗暗为好友的才华不得施展而焦虑。


  (https://www.xdzxsw.cc/book/157998/8671756.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