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大新主 > 第36章 大家都是吃货

第36章 大家都是吃货


  这个世界是属于吃货的世界,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只要能吃的东西,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在发现一种美食后,它总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

  庄子很忙,尤其在徐徐在听说王匡打算制作“汤圆”这种适合正月十五吃的美食时,两只眼睛都感觉染上了铜钱的颜色。

  也不知道她使用了什么方法,居然让王匡从增母的监督中解放出来。

  “妞妞也要吃汤圆。”陈小妹舔着小指头,两只眼睛同样的眯了起来。

  王匡很苦恼,他只是随口说说,就被家里的小财迷强塞进了厨房,陈小妹像只猫一样趴在门口看。

  家里的其他女眷同样如此,到是少年们矜持一些,他们依然忙碌着其他的事情,尤其快立春了,地里自然可以种些其他的。

  “好吧!小郎我就再下一次厨,不过,先找人去集市上买点材料来。也不多,胡麻,黄油,糖块,再用石磨碾一些糯米粉。”

  围观的一哄而散,王匡站在厨房里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幸好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了胡麻(芝麻),否则还真的做不出汤圆了。

  等所有的材料准备妥当,也是王匡上场的时候

  “汤圆,团圆。每年的岁旦不都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吗?而且,十五的月亮最圆了,可以想象到,汤圆会在长安里多么的受欢迎!”

  徐徐带着家里的女眷,眼巴巴的站在厨房的案板旁,看着家里的小郎包汤圆,心里美滋滋的想到。

  “尝尝。”

  汤圆做好了,放入了糖块,徐徐小心的品尝了一口,发现那是种从为有过的美味。

  “徐徐汤圆,必将名扬长安。”徐徐意气风发,她觉得宝库里的钱财可以更多些。

  然后凶狠的将王匡赶出了厨房,接着,整个庄子都忙碌了起来,买材料的买材料,烧火的烧火。

  巨大的利益面前,即使再来劳累的人,脸上也会充满喜悦,到了晚上,庄子依然亮着灯,徐徐并不担心做的汤圆卖不出去。

  王家庄子在年前,已经在长安城里租了六家商铺,所有的名字还都是徐徐起的,比如什么“徐徐豆腐脑”,“徐徐美食铺”,“徐徐桂花糕”……除了一家“徐徐铁器铺”外,所有的商铺无一不和吃的有关。

  即使王匡在得到这样的消息后,也有些咋舌。

  “这是准备开长安连锁店?以后说不定还会变成全国连锁。”

  不过这名字,有点……记得当时徐徐来问他取名字的事情,他只是简单的说了句“随便”,果然很随便。

  第二天一早,在院子里骑了会马,见庄子忙碌的身影,他能想象到在这个正月里,王家庄子又会积累一笔财富,却业有限,毕竟正月十五马上就过去了。

  但若是直接将心产品拿出去,没有外加的推广,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预想中的效果,是不是应该找个代言人?

  在城里,来往人流量最多的当然是酒楼,顺带可以发展为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

  成功的话,就算自己今后在太学学习,不长时间回到庄子,只要在徐徐还有众人的努力下,这一切依然可以取得良性的循环发展。

  无论是东市还是西市周围,都有不少的酒楼,甚至在长安城外建立的副城区,依然活跃着大大小小不少的酒楼。

  要合作,当然不能选小的,这样影响力很是有限。

  王匡打算先去实地看看,明天顺带去萧府拜访一下,这个合伙人可不能忘了,他转念想到了上次孔光的邀请,孔光的住处其实离萧家没隔着几条街,顺带请教一些事。

  至于送什么礼,王匡牵着小红,望着进出厨房的女眷,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他没有理由放过这么好的推销条件。

  萧家和孔家,在长安里也算是权贵,若是能借机小小的宣传一下,能节约不少的“广告费”。

  不过下午吃饭的时候,王匡本来愉悦的心情,随着母亲那张愁云惨淡的脸,也在慢慢的消失。

  母亲有心事!

  还没等王匡开口,增母就以商量的语气说道:“匡儿啊!我打算十三回你舅舅家看看,你也好些年没见舅舅了!”

  对于这个舅舅,王匡印象不深,他凭借原身的记忆大体记得,他的舅舅三年前也在长安有了房产,听说还谋了个小吏的官职。但王匡对这个舅舅并没有什么好感,听母亲讲过,在她还是十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家里吃的不够,她就被卖到了安汉公府,幸好后面机缘巧合下怀了王匡,日子才慢慢的变好。

  而买了增母的人,正是这个舅舅,增宿。

  但到底还是亲兄妹,毕竟这么多年过去,儿子都十四岁了,当母亲要去舅舅家的时候,王匡果断的同意跟着她一起去。

  “孩儿愿与母亲同去……舅舅家。”王匡心里也叹了口气,万恶的旧社会,买卖奴婢这种事情在底层尤为常见,他能体会母亲包括很多人,在当时的那种无助。

  母亲将时间定在十三号,这并不影响王匡接下来的计划。

  十一号一有空闲,他就差仆人给萧府递了拜帖,等有了回信后,第二日便带着宋山前去,手里提的礼物自然不落俗套,是家里新产的汤圆。

  马车在街上走的很慢,充当车夫的宋山在旁边娓娓而谈,饥荒无助的时候,他同样在城里做过乞丐,用施舍来的食物招呼那些素不相识的兄弟姐妹。

  “在东大街这边最大的酒楼就是最闲楼,听说里面的酒是全长安最好的,但要价非常贵,出入的大多是权贵。”

  “南面最好的是樊楼,据传是来自南阳的巨贾樊氏修建的,樊氏商会好像和樊楼也有些联系。”

  ……

  王匡坐在马车里,听着宋山的汇报,一边有兴趣的打量着。

  说起来让人有些悲伤,作为王家庄子的主人,年入近千贯的大汉富豪,他还没有去过这些酒楼挥霍过,所挣到的钱要不攒着,要不全部用去发展新的产业,比如铁器作坊,囤地种粮食,剩下的就在宋山的安排下资助那些逃荒的人。

  当然,对于一个在后世吃过山珍海味,偶尔喝过名酒的人来说,大汉的那些美食美酒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或者,可以试着把炒菜传播开?

  转过一个弯,萧府到了。


  (https://www.xdzxsw.cc/book/157998/867150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