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大新主 > 第6章 御史有请

第6章 御史有请


  没错,这是玉米种子!

  普通的大汉人或许不认识玉米,但王匡怎么不认识,这可能解决天下人温饱,就算金山银山也换不到。

  近几年,甚至数年后,蝗灾旱灾诸多的自然灾害蜂拥而至,百姓生存艰难,无数人饿死。

  玉米种子的出现,让王匡看到了希望,它才是利国利民的大宝器。

  盛世下,离不开的是粮食。乱世下,缺的正是粮食。

  大汉已经走到了末路,父亲王莽在末路中寻找出路,称帝是早晚的时,这就是民心与民意。大势之下,刘氏皇族与外戚卫氏的挣扎,已显得苍白而无力。

  但一想到二十年后,未来大新的灭亡,天灾独占二分之一,若是找出解决饥荒的办法,让百姓有吃的,一个受到用拥护的大新,会那么容易灭亡吗?

  近一段时间,他常常听到原身留在脑海里的那一句句呢喃,救救大新……或许未来,并非没有希望。

  国强民富,他王匡也有自己的历史责任,毕竟他才十三岁。

  握紧手里不到半斤的完好种子,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种下,看看能否结出硕大的果实,但还是忍住了。

  夏季即将过去,冬天还远吗?

  玉米的生长周期大约有四个多月,而且对温度的要求极高,他不敢赌,若是有暖棚就好了!

  从玉米种子出发,也能看到有人也确实踏足了美洲大陆,说不定已经开始了血腥的掠夺,足足比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现在玉米有了,那辣椒呢?

  说不定自己在大汉,可以吃上火锅。

  怀着慢慢的憧憬,王匡重回县牢,天已经麻麻亮,他要赶在县尉带着郡中长官回来前弄明白玉米的来历。

  过程要比想象中顺利,见“夺命阎王”还复来,不到一刻,贼人们全招了,结果让人哭笑不得。

  原来是一个叫因特苏的家伙从家乡带来的,说是想念老家的味道,他们那也只是种了一点,据说是十几年前从大洋上的岛国传过来的,也就是后世的英格兰岛。

  王匡不得不感叹这群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玉米这种解决温饱的大杀器就这样被埋没了!

  “阁下,您……您说的那种生长初期是青色,成熟后是红色的物种,我也见过,也是从那个小岛流传过来的。”因特苏补充道,王匡让牢头给了他一碗稀饭,对方的脸色不再那么白。

  现在能够确定的是,英格兰人不知道什么缘故,已经踏足了美洲大陆。

  得到想要的答案,王匡离开了,向杜闲汇报了审讯结果,并提了自己关于大秦的猜测。

  “哈哈,六郎稍安勿躁,西域都护府早有防范,朝廷机密恕杜闲不能告知。”

  从杜闲那胸有成竹的样子看,朝廷或许早有布局。

  他依然不放心,担心朝廷重视程度不够,骄兵必败,他打算去了长安,若是有机会一定要亲自给父亲提下。

  尽人事,听天命。

  现在的他,做不了太多。

  至于玉米,王匡并没有说,现在说出来为时过早,他要先培育出来,再去借助朝廷的力量推广,总归是个功德无量救人无数的大善事。

  当然,接着这个机会,王匡向杜闲说了开路引的事情,这种小事,对方倒也爽快的应承下来。

  告别杜闲,离开县衙的时候,叫上在门房初蹲守一夜的崔良,主仆二人匆匆回了樊家别院。

  在巧儿的应承下,也给崔良安排了一间房子,他昏昏沉沉的睡去。

  这一睡,就睡到了下午。

  等他用冷水洗了把脸,整个人精神无比,巧儿不知道跑到哪去了,他准备去厨房找点吃的时候,却碰到了门房带着迎面走来的官差。

  从穿着的衣服看,颜色要深一些,并不是县衙的人。

  “小郎君,邓御史有请。”官差冷冷道。

  脸上面上挤出一丝笑容,但实际上比哭了还难看,或许他并不善于笑。

  见来人不善,王匡嗓子有些发干,原本睡醒后有些昏沉,马上一扫而净。

  光天化日之下,绝不会是贼人假扮,更何况在抓了大秦贼人后,整个新都县已经固若金汤。

  他放下心,整理了下衣服,索性坦然面对。

  路过偏房,听到里面崔良的呼噜声,料想他这段时间心力交瘁,也是不容易,王匡心中的怨气消了些,没有打扰,给门房说了后,就去见所谓的邓御史。

  这也是为了预防自己出了意外,能够留下线索。

  去往的路上,王匡渐渐发现了不对劲,这去的不是县衙那条路,他正想问上几句,哪知官差看出了他的疑惑。

  “小郎君不必担忧,御史大人刚刚到家,听闻新都惨案后,迫不及待的想要见一见这审案之人。”官差的话语如同冬日的寒冰,让人打了个冷战。

  当然,他们这些人不是刻意这么做的,而是从事了太久阴暗的事情,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习惯,那种气息不自觉的露了出来。

  王匡面色不改,疑惑道:“匡有些孤陋寡闻,不知这邓御史是?”

  似乎很满意王匡的态度,对方不紧不慢的解释道:“是邓明大人,他也是刚刚添为御史。大人您可能不熟悉,但其父亲邓锦公乃我南阳名士,您一定听说过。”

  邓明?邓锦?

  王匡一惊,他装作不经意问道:“原来御史是邓明公邓大人。锦公,匡自是如雷贯耳。我听闻邓明公有一子,曰禹?”

  “想不到小郎君消息如此灵通,邓御史却有一子,名叫邓禹,今年刚满一岁!”领路之人呵呵笑道,对于上司的家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毕竟,作为亲随,时常保护御史的家人。

  邓禹,南阳新人(新野),其祖父正是邓锦公,其父邓明。

  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并有“前之张亮,后之诸葛亮、周瑜、刘伯温”的美誉,足以说明邓禹的不凡,甚至后世还建的有“邓禹公庙”。

  对于东汉的建立,自然居功至伟,这可是大新末年的一代人杰。

  这就要见上了吗?虽然邓禹只有一岁,但王匡总有挖刘秀墙角的荒谬感。


  (https://www.xdzxsw.cc/book/157998/867147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