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纵横帝国之忠信天下 > 第三十一章 一省六部制

第三十一章 一省六部制


  临安皇宫勤政殿之内

  “长史,请坐。”赵忠信对韩世袭说道。

  此时左相陈康伯已经致仕,朝廷之中只剩下右相韩世袭一人主持政事,相当于杜相。

  虽韩世袭目前是大宋宰执,但赵忠信在私下里还是习惯以长史称呼韩世袭。

  如此称呼,也使韩世袭感到一阵亲切。

  “官家”韩世袭捧着宫女递过来的一杯热茶,吹了吹热气笑道:“此时我们又像是回到当年,我黑旗军刚刚取下广州之时的情景啊。”

  “哈哈”赵忠信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看起来有些相像,其实差别大了,一隅之地岂能与一国相提并论?此次我打算革故鼎新,与当时在广州之时确定新法是完全不一样,当时我黑旗军一切都是新建,相对来说,阻力就小得多,因此能迅速制定新法,并在广南之地迅速推行,而我黑旗军将士也相对简单、单纯得多,政令通达,执行起来也要容易的多,可目前就不一样了,朝廷的情况你也是了解的,错综复杂,一发而动全身,今日就给你说实话吧,朕其实心里根本就没底,到底今后是什么样的结果,难以预料。”

  赵忠信在炭火之上烤了烤手说道:“长史对此有何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临安真冷啊,到了冬季还经常下雪,比广南冷多了,不过赵忠信的子女们倒是兴奋异常,此时正在外面玩雪呢。

  韩世袭考虑片刻后说道:“这段日子以来,臣也是日夜考虑这些事情,此事的利弊得失,此事该由哪里入手等等,不过,官家,您在广南之时经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事在人为,什么事情必须先去尝试,才知道结果,臣思虑良久之后,臣以为此事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万不可行元丰年间王文公之举,贪功冒进,欲速则不达,臣以为要想改制,先从官制做起,其后再逐步修改宋刑统、修改朝廷财政、军政、减轻百姓赋税等等,而官制之首要无非就是三省各部院,因此臣仍然以为合三省为一省,是目前首先当行之事。”

  赵忠信点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长史说的是,不过朕有个想法,想问问你的意思,既然三省各部院叠床架屋,若废除三省,由吾直接面对各部院如何?”

  啥?废三省?韩世袭闻言顿时吓了一跳,若废除三省,那么六部九寺就直接面对皇帝了,相当于废除了施行了数百年的宰相之制了,如此公事肯定简单多了,也少了许多繁琐的手续,皇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全力就更加集中了,集中在了皇帝的手中,但此事有好也有坏,好处就是权利集中,办事效率高,坏处就是若皇帝勤政、圣明那还好说,若皇帝惰政、昏聩,那么此时又有何人可以节制皇权?可以封驳皇帝乱七八糟的圣旨?

  “官家,万万不可如此。”韩世袭随后说道:“自春秋以来,历朝历代,无不是天子坐朝,宰相治国,在此制之下,盛世叠出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诸位贤君,概莫能外啊,此表明了此制上合天理人伦,下合国情,此制能保江山永固,社稷太平,若没有相权辅政,皇权岂能独行啊?官家,万不可轻易在此行翻天覆地的变动啊,要改只能是小改,三省合为一省是为最佳。”

  赵忠信闻言心中有些生气了,话都没听完整,也不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想法,就行劝谏,并说出了相权、皇权。

  说到底韩世袭还是舍不得宰执之位,赵忠信心中暗道。

  其实赵忠信的想法是行内阁制,由内阁辅助处理朝廷政事,如此既能保证皇权,又能提高办事效率,当然内阁制也有许多弊端,如可能容易激化党争等等,但任何制度总是有益处也有弊端的。

  于是赵忠信有些生气的哼道:“蔡京、秦侩之流弄权误国,如此岂能永保江山永固,社稷太平?废除宰相,由吾亲自统领六部、枢密院,难道朕没这个本事吗?”

  “历朝历代,虽有权相误国,可贤相也不少啊,秦之商鞅、汉之萧何、唐之魏征等等均是尽心竭力辅佐皇帝啊,且官家乃是千古明君,当然可以稳定朝政,在陛下治理之下,我圣朝当然四海清平,可陛下。。。陛下如何能够保证我大宋后世之君均如陛下一样的圣明?若陛下的后嗣昏聩不堪,此时又该如何?又怎样才能节制后世之君行荒谬之事?”

  赵忠信闻言顿时大怒,指着韩世袭喝道:“你欲节制天子吗?”

  韩世袭离座跪在地上,重重的磕头道:“陛下,臣万万不敢如此,臣请陛下三思。”

  “又是三思,朕早已思了十七八遍了。。。哼。。。”赵忠信说完就拂袖而去,离开了勤政殿。

  一旁服侍的内侍、宫女均是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刚才两人还是好好的,怎么片刻之间就争吵起来了?皇帝还被气得拂袖而去。。。

  韩世袭直直的跪在勤政殿之中一动不动,一行清泪从眼中流了出来。

  。。。。。

  “大郎,出什么事了?”张倩见赵忠信气鼓鼓的来到慈元殿,于是问道。

  赵忠信靠在软垫之上,摇了摇头,默默的想着心事。

  在广南之时,申世袭很少与自己意见相左,两人之间的配合也是极为默契,可自从自己继位之后,两人似乎是隔着什么。

  难道权利真的这么重要吗?重要的使亲人如同仇敌?使骨肉相残?

  蔡京、秦侩如此,现在韩世袭也如此,为了权倾朝野,想尽一切办法。

  当初韩世袭提出尚书省尚书令一事,就已经使赵忠信产生了疑心,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张倩见到赵忠信的模样,暗叹了一口气,拿着一张裘皮毯子轻轻的搭在了赵忠信的身上。

  “大郎,天凉,小心受凉了。”张倩轻轻的说道。

  赵忠信看了一眼张倩,忽然开口道:“我若杀了韩世袭怎样?”

  呯的一声,张倩手中的茶碗落在了地上,摔成了碎片,张倩大惊失色,连忙问道:“大郎?你。。。你为何要取他的性命啊?”

  赵忠信叹了口气,将最近发生的事情简单的跟张倩说了一遍。

  “你啊。。。你真是糊涂啊。”张倩听完后对赵忠信说道:“你从前是多么精明的一个人啊,现在做了皇帝之后,怎么犯糊涂了啊?”

  “我怎么糊涂了?”赵忠信坐起身来,诧异的问道。

  张倩摇了摇头,倚在赵忠信身边轻轻的说道:“申长史是什么人?早在绍兴十一年,在河北笔架山之时,你们就在一起了,臣妾曾经还听你说过,你当初还受了他不少恩惠呢,其后长史一直跟随你,从滇东到广南,再到临安,对你从来是不离不弃的,尽心竭力辅佐于你,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当年你率军出征在外,长史他也是竭尽所能的替你经营广南之地,这样的人,岂能欺君罔上?岂能为了宰相之位而与你争执,岂能是蔡京、秦侩之流?”

  “对啊,我也是觉得奇怪,可长史他为何非得要得到尚书省的尚书令之职?”赵忠信终于有所醒悟了,于是问道。

  “你啊,你再想想。”张倩嗔道:“革故鼎新是什么?革故鼎新将会影响许多人的利益,皇亲国戚、皇室宗亲、庸碌的官吏、士大夫等等,他们将会恨之入骨,而他们肯定不敢恨皇帝,只能将仇恨转嫁在其他人身上的,长史此举是想为你挡箭啊,臣妾以为事情真的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他还想做替罪羊啊,官家,你想想,秦之商鞅变法,商鞅到了最后可不成了一支替罪羊吗?秦得了好处,统一了六国,可却将商鞅处死,以平息国人之怒。”

  “啊?什么?”赵忠信惊得从床上跳了起来。

  “快,快,给朕更衣。”赵忠信随后连连说道。

  真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啊!

  赵忠信居然将申世袭的一片忠心理解成为欲行弄权之举。

  难道真的做了皇帝之后,性情就变了吗?变得刚愎自用的。

  “官家,这么晚了,你要到哪里去?”张倩问道。

  赵忠信不答,披着一件衣服就走出了慈元殿。

  。。。。。

  “陛下啊。。。”韩世袭老泪纵横,捧着一幅锦帛泣道。

  锦帛上书“你不负朕,朕此生此世决不负你。”

  。。。。。

  三日后,赵忠信颁下圣旨,撤除中书门下省,三省合一,并为尚书省,并撤除重复设置的部院、衙门,擢韩世袭为尚书左丞相,权吏部尚书,擢李椿年为尚书右丞相,权户部尚书,正二品,其下是参知政事六名,分别是云书海、洪适、富直柔、王刚、沈冲、张浚,沈冲已被擢为工部侍郎,虞允文仍在关陇之地,擢为吏部员外郎,尚书省掌丞天子,平章万机,主管一切行政事务,直管各部院之事。

  擢富直柔为判大理寺事,擢薛舟为户部郎中,领户部之下的金部,擢张浚枢密副使,擢胡铨为御史中丞,并新建一个部院,名为都察院,专门监督尚书省及百官,擢王铁为首任都察御史大夫。

  赵忠信还是未将尚书令授于任何人。

  建武二年,大宋之变革缓缓的拉开了序幕。


  (https://www.xdzxsw.cc/book/132243/688683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