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纵横帝国之忠信天下 > 第五十七章 武举 3

第五十七章 武举 3


  “王太尉,此次应试武举的举子比以往要多点了。”张九成站在高楼三楼的窗口对站在一旁的王庶说道。

  王庶摇摇头说道:“还是不够,整个圣朝就这区区不足千人应试武举,长此以往,我大宋将陷入无将可用的境地。”

  王庶,官拜枢密副使兼兵部尚书,是宋高宗赵构一手提拔的。

  武科应试以往也就数百人,录取也极少,一般十数个,甚至几个,此次武科来了近千人,算比较多的,当然比起文人科举动辄数千上万人甚至数万,录取一两百人甚至数百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此次武科拟录取武贡士二十人左右。

  张九成笑道:“王太尉,过虑了,武举择将只是其中手段之一,我大宋无将可用,这未免危言耸听了罢。”

  王庶抚摸着鹗下短须说道:“靠那些上不得马,提不起枪的世家子弟?自韩国公退隐、岳太尉蒙冤之后,我大宋当下急需的是将才,而不是庸材、蠢材。”

  宋代武官选拨主要还是靠世袭和军伍出身的,军伍出身也有智勇双全的,但很少,普遍都是勇武有余,谋略不足,世袭萌官的更不用说了,基本都是整天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一上战场就吓草鸡了。

  当然文人也可为军事统领,也有比较杰出的儒将,但比较少,多数还是不懂军事,胡乱指挥,“淮西兵变”就是文人统帅胡搞一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武举应试人数较少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就是跟宋代“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国策有很大关系,武进士跟文进士相比不管是官职还是待遇差远了,长此以往,愿意应试武举的人就很少了,愿意来应试的基本都是没有门路,想博个前程的人,因为中了武进士可不从军,而任文职。

  张九成闻言惊的看了看左右说道:“王太尉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王庶叹了口气道:“也罢,我等尽力为朝廷选拨将才罢,张侍讲,时辰到了罢?”

  张九成点点头说道:“到了。”

  “开始罢。”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开龙门。”

  随着考场官吏一声令下,考场大门轰然打开,千名考生争先恐后,拼命朝门内挤去,习武之人脾气火爆,互不相让,顿时吵闹不休,有的甚至偷偷动手殴打。

  赵忠信带着冉彪、洪明远也朝门内挤去。

  赵忠信居中,冉彪居左,洪明远居右挤了上去,赵忠信身强力壮,大踏步越过众人,趁官吏没注意,将跑在前面的一名考生推到在地,又伸出右脚将跟他一起飞奔的一名考生绊了个狗吃屎,洪明远踩着这名考生也飞奔了上来。

  飞奔中,赵忠信又伸出左脚,打算绊倒左边一名考生,不料此人身手了得,轻轻一跃,越过赵忠信就朝最好的一间号舍冲了过去,速度极快,有如猎豹。

  这间号舍太好了,位于中间位置,通风透气,采光也好,还比左右号舍稍大,这名考生正准备将竹篮放在架在砖墙上的木板时,忽然空中飞来一不明之物,“呼”的一声,那东西稳稳当当停在了这间号舍的木板上。。。

  “泼才”这名“猎豹”考生看清楚飞过来的是个竹篮后,忍不住骂了一句,无奈之下就朝旁边一间号舍奔去。

  “呼。。呼。”两声,空中又飞过来两个竹篮,好罢,左右两间也有主了。。。

  “好身手!”一名长得非常英武的考生对赵忠信赞道。

  赵忠信得意洋洋的拱拱手道:“哪里,哪里,兄台过奖了。”说罢就带着冉彪、洪明远优哉游哉的走进了自己的号舍,那名“猎豹”考生因错过了最佳时机,不得已选了间离净桶较近的一间号舍,坐在里面气愤的看着赵忠信。

  大清早来到贡院,又是洗浴、更衣、又是考前查验等等,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已到了未时,无法继续应试,因此今日官吏就让考生们休息,明日正式开始武举应试。

  傍晚时分,考生们都边啃干粮边温习。

  吃好喝好,明日才有有精神应试,才能才思敏捷,于是赵忠信慢悠悠拿出一套小型火锅及其食材,慢慢煮了起来,顿时香气四溢,一时间火锅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号舍,那些啃腌肉、腌萝卜干的人不禁馋涎欲滴。

  “这厮是甚么人啊?真会享受。”

  “这是甚么东西,怎么没见过?”

  “妈的,看看人家吃的,我们吃的像是石头。”

  。。。。。

  次日辰时,高楼钟鼓声响起,主考官王庶、张九成带着其他考官及胥吏们走下了高楼,锁院数日,王庶、张九成等与昨日已将考题准备妥当,虽武举文试不像文科那么难,可也费了王庶、张九成不少精神,此次武举不同以往,此次武举正值宋金和议之时,出题不能涉及太敏感的话题,可王庶作为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又非常渴望选拨年轻优秀的将才,再加上三年一次的武举,虽然武举应试只是文科的附庸,朝廷关注度也不大,但也不能太过随便,于是这出题难度就比较大了。

  。。。。。

  赵忠信被钟鼓声吵醒后,揉了揉太阳穴,在鸽子笼般的号舍睡了一晚,腿都伸不直,起床后浑身不舒服,赵忠信走出号舍,踢了踢腿,活动了下筋骨,打了套军体拳。

  “赵兄,你这是甚么拳法?”一旁的冉彪、洪明远问道。

  赵忠信回答道:“这是在下胡乱打的,没甚么用,活动下筋骨而已。”

  洪明远原地蹦了蹦后说道:“不知道此次是甚么题目啊?”

  “无非就是兵法大义、策问甚么的嘛。”赵忠信答道。

  冉彪愤愤不平的说道:“我等武人,习武健体,上阵杀敌,会做文章有何用?”

  赵忠信微笑着没有回答。

  洪明远说道:“冉兄此言谬矣,上阵冲杀只是将,要成为帅,那必须熟读兵书,文武双全才可。”

  这话说的有道理,赵忠信心道,唐代开创了武举,唐代武举只考武,而不文试,但仅有武艺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将领,将领特别是统帅必须也具有谋略宋代也算是开创了新的举措,既考文又考武,即以军谋将略选拔军事人才,以兵书、策问作为考校军谋将略的形式。从宋朝起,谋略进入了武举的考场。宋朝整体上注重文治,也使宋人在武举考试中重策略而轻武艺,“以策略定去留,弓马定高下”,即根据策问的好坏决定录取与否,已录取者再根据弓马成绩的优劣决定名次。

  宋朝武举考试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武艺弓马,包括步射和马射;一类是程文,包括策问和兵书大义。

  冉彪撇撇嘴道:“帅?轮的到武人当统帅?”

  这时旁边一名考生插嘴道:“这话就不对了,为何武人就不可当统帅?”

  赵忠信拱手问道:“你是?”

  洪明远在旁低声对赵忠信说道:“他是张子琦张衙内,当朝张太尉之子。”

  原来是张俊之子,赵忠信朝张子琪点点头打了个招呼。

  冉彪继续说道:“就算是帅,可真的是统帅权吗?”这倒是大实话,武将为帅确实受到很大的掣肘,很难真正的实现军人统兵,特别是名望较高,战场经验丰富的军帅更是受到朝廷的猜忌。

  轻武政策具体表现在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这样就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军队实行更戍法,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轻武政策,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将领的拥兵自重,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洪明远连忙拉住冉彪道:“冉兄,慎言啊。”

  张子琪哼了一声,走到了一边。

  “不是俺爹相逼,我才不考这个甚么劳什子武举呐,就算考中了,有甚么用?还不是受那帮文人的鸟气。”冉彪说道。

  说实话,赵忠信其实也对这个武举没甚么兴趣,可其一因韩世忠要求,其二想在这个时代混下去,不可能一辈子做生意罢?总得混个出身,文科是不可能了,甚么诗经、周礼、礼记、论语、孟子赵忠信是一窍不通,诗词歌赋更是只会看不会写,只能武举应试了,毕竟武举对文章要求不是很高,赵忠信报考的是“绝伦科”,武艺考试要求严格,对文章要求不是很严格。

  “别说那些没用的了,马上就开考了,准备下罢。”


  (https://www.xdzxsw.cc/book/132243/6886273.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