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地上地下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十二月初,气温骤冷。同学们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衣,但还是觉得冷,丝丝寒意穿过纤维空隙透了进来。校园内的行人好像少了很多,天空灰蒙蒙的,冷冽的空气冻得鼻子都不舒服起来。学校里开始出现传单,说是中国科技大学方励之教授的事情,还有号召同学们游行示威的通知,说合肥、成都、上海等地的学生已经行动起来了。天佑和杨成辉一时成为毛博思和战玉书分别作工作的对象,甚至姚可惠也来劝天佑要参加到民主运动当中去。天佑一时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才好。任品没做天佑的工作,但是他似乎很忙,几次天佑在跟张岚约会回来,都看见过他在校园里走。

  这天,张岚突然跑到宿舍来,说是妈妈生了病,需要马上到广州看病,因为家里没人,希望天佑能和她一起陪妈妈去广州。天佑有些犹豫,但看着张岚焦急的脸,就答应了。于是,两人跟刘国强去请假,刘国强几乎没问什么就答应了,只是说希望不要耽误期末考试,最好带上书。天佑回到宿舍,带上今年几次发表的文章的稿费120块钱,就跟着张岚去了。

  12月的广州天气还很热,街头的树还绿着,花还开着。张岚妈妈领着两个人到了东山区一个招待所住下,据说她一个同学是招待所的头头,一切都是他给安排的。接下来的几天,张岚妈妈并不急着看病,只是带着两个年轻人东走走,西逛逛。不过,天佑很快就发现,广州和哈尔滨完全不同,这里的人说的话他听不懂,而且到处都是做生意的,卖什么的都有。天佑拿出自己的积蓄,给张岚妈妈买了一条裙子,给张岚买了两件衬衫,花了80块钱。不过,这在那时的广州,也是不错的了。

  到了广州的第三天,张岚妈妈的那个同学来请吃饭,那顿饭是天佑有生以来吃的最好的一顿,也是最难受的一顿。因为张岚妈妈的那个同学还带来一个年轻的军官,说是自己的儿子刚在军校毕业,分配在广州军区当参谋。天佑什么事看不出来?他看张岚妈妈跟他同学的样子,心里明白这是在给张岚介绍那军官。可是他心里不明白的是,既然是这样,张岚妈妈为什么要带自己来广州呢?而且还说自己有病?

  又住了两天,张岚妈妈还是带他们四处逛,天佑不明白她的意思,又不好意思说自己想回哈尔滨,只好勉为其难地跟着。张岚怕天佑寂寞,就经常带着他走在后面,用从哈尔滨带来的一架照相机照相。

  直到一个晚上,张岚刚刚从天佑房间出去,他洗完澡正想睡觉。忽然有人敲门,他以为是张岚又回来了,就边擦头发边打开了门,回头去洗手间。等他再看时,不禁差点叫出声来,一个衣着暴露,乳胸饱满的年轻女人斜倚在床上,笑眯眯地看着他:“靓仔,要不要玩一下?”

  天佑打量了她两眼,傻傻地问:“玩什么?”

  那女人做出妩媚的笑容,起身把门给关了,回头道:“玩起来不就知道了。”

  天佑实在不知道招待所里还有人来陪着玩游戏,依旧问:“到底玩什么?”那女人笑得更开心,一把把自己的上衣扯了下来,只戴着个白色的胸罩扑向天佑,紧紧地抱住了他。天佑脑子里一片空白,那女人饱满的乳胸挤压着他,热乎乎软绵绵的。这时候他明白玩什么了,于是奋力挣扎,高喊:“张岚,救命啊!”

  张岚和张岚妈妈闻声赶过来,那女人见势不妙一下子就不见了。张岚妈妈绷着脸,问天佑:“怎么回事?”

  天佑红着脸,低声说:“我也不知道她怎么跑到我房间来了。”

  张岚妈妈说:“你不开门她能进来?”

  张岚说:“妈,你就别问了,本来他就吓着了,你先回去吧。”

  回到学校,天佑感到气氛很不对,往日校园里的那种欢天喜地倏忽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天佑穿着张岚给新买的夹克和裤子回到宿舍,发现只有艾军和王凤山在,就问其他人那里去了。艾军小声告诉天佑,除了杨成辉以外,其他人都参加学习去了。

  天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便问:“你们怎么不去学习?”

  艾军急忙把门关上,低声说:“你不知道,出大事了,你走以后学生上街了。咱们宿舍除了我俩和杨成辉都去了,毛博思是学校的组织者,但是王旭挺出风头的,他把自己的床单写上标语,从宿舍楼顶上顺下去了。”

  天佑问:“你们几个为什么没有参加?”

  艾军说:“王凤山一直与世无争的,所有政治活动都不参加的,杨成辉说他家里有事请假回家了,至于我嘛,你知道战玉书不让我去。”

  天佑问:“姚可惠去了吗?”

  艾军说:“她不但去了,而且还带头喊口号,据说还跟省里领导对话去了呢。任品那天却没去,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这人平时很积极参与这种活动的,关键时候怎么不见了呢?”

  天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些沉重。他知道游行不是件小事,尽管现在学校只是让大家“学习”,可是,可是这种盲目的行为产生的消极影响却是不小的。他现在很担心班里参加游行的同学的命运,尤其是姚可惠。这时,他忽然明白了,张岚妈妈为什么要带他俩去广州,一定是她事先听到了什么风声,这是带他们出去避风头去了。一时间,天佑觉得张岚妈妈原来不是那么可怕,原来她那看起来势利的外表下,也有一颗火热的心。

  天佑晚上仍去看书。教师室里读书人似乎不少于往日,有看教科书的,攻英文的,钻研《五四运动史》的,甚至有埋头于竖列繁体古文的……

  “五四”时胡适劝慰青年学生夏日长暑无聊,不妨读红楼以消闲解闷,天佑现在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https://www.xdzxsw.cc/book/132056/6712590.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