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新明之冒牌皇帝 > 第十章 替罪羊

第十章 替罪羊


  中京。

  朱明复正和王真在御书房商议,这段时间每隔两天,朱明复就和王真密商一个时辰,部署对付近卫军中某集团的手腕。

  这段时间东厂全体出动,全力调查近卫军各将领,每天朱明复都要和王真分析哪些人是可靠的,那些人可能参与了改立太子的阴谋,那些人是领导者,哪些人是被胁从者。

  “皇上,沐王爷的八百里加急。”小林子麻利得把刚收到的奏折放在花梨木大御案上,又倒退着麻利消失了。

  朱明复看完之后,“王真,沐晟说的也有理啊,那些缅甸人一向恭顺,打之也不足以立威,既然如此,就让朝廷友好的人举族内迁吧。”

  “然后把近卫军安置过去?”王真猜测着皇帝的心思,事实上大部分事情他都能做到和皇帝同步同心。

  “不错,朕准备索性在缅甸设个几个军屯,让部分官兵在那住下,由沐王再安排一些百姓过去,到时候这块地方就全是我大明的了。”

  “那以后呢,掉转枪头征伐天竺?”缅甸附近,只有天竺够三十万大军折腾。

  “是啊,既然来都来了,打是肯定要打的,不然以后史书上不好看啊!既然你说天竺,那就天竺吧,小林子,把史官叫过来!”朱明复裂开嘴笑道。

  “皇上,你是想让史官写‘王真欲征天竺,帝从之”,对吗?”

  “你知道了还问?”

  “这么说皇上准备在天竺打开杀戒?”

  “不是,是因为朕想种鸦片。到时候还要麻烦你在东印度公司挂个董事长的头衔。”朱明复咧嘴笑道。

  朱明复准备在印度种鸦片,然后倾销到欧罗巴去,这个主意他原来就构思过,虽然现在欧罗巴人被奥斯曼人紧紧卡住了,又穷又乱,像个小强,但朱明复不敢保证未来有一天,他们还有机会翻身,所以他认为鸦片是一件有利的武器,可以破坏他们的经济和体格,而且这还是一笔可观的生意。凡是有志于搞殖民事业,有志于掠夺别国财富的,鸦片以及精神鸦片总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试想,你的对手如果是体格孱弱、头脑不清兼贫困无力的话,你不是可以无往而不利吗。

  那时候的缅甸小邦林立,实力弱小,实在不值一打,至少不值得出动如此大军。

  于是天竺国稀里糊涂成了替罪羊。

  建文十八年,朱明复发出诏书,要求天竺各国向大明纳贡称臣,开放通商口岸,给予大明商人免税待遇,以及司法豁免权,丢失财物优先找回、就医游玩开辟绿色通道、必须称呼为“外宾'等一百零八项权力。

  对这个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外交公告,天竺十几个大小国家只有一个表示服从(事后证明,那是由于翻译错误),其余均不予理睬,个别有骨气的甚至扣留了信使,当然没有人表示强烈抗议啥的,当时人心朴实,不会搞这些虚的。

  由于沐王的忠于职守,坚持对缅甸各部落区别对待,近卫军到达云南后,沐*称他的军队还没准备好,所以近卫军只好停留了几日。

  沐王爷善于经营,云南虽偏居一隅,这几十年因为轻徭薄赋,民众安心生产,倒也十分富庶,他扒开仓库,拿出酒食,使得军人们在云南的好山好水下渡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不久,朱明复的诏书到了,下令缅甸各友好部落可以迁入云南,消息传到缅甸,缅人无不欢欣鼓舞,一个月内,靠近云南边境的三十万人悉数迁入明境,朱明复下令立即登记户口,同时选派儒生,教授汉语和大明礼仪,争取早日把他们同化。

  文化的同化是最有效的手段,人口的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朱明复一直喜欢干这个。

  他迁移倭人到大明,移民安南,逼迫蒙古人西迁,移民西域中亚,一切的着眼即在于此。

  他要的是,大家都服膺大明文化,对那些一时难以同化的民族,则迁走,移入新的大明人口,只要那块土地上的人认同大明,那么这块土地即使有一个独立的统治者,那么这块土地也是服从大明利益的。

  事实上,我们的老祖宗炎黄二帝本在黄河流域活动,后来之所以能够造就如此大的一个疆土,其要诀就在于人口的迁移和文化的同化,长江流域的发达就源自于北方战乱大量中原人口的迁入,甚至高丽倭国琉球等国,都是由于大量汉人迁入才发展起来的。

  优秀的人,优秀的文化,才能造就一个优秀的国家,舍此之外,一切均是空谈。

  云南迁入大量缅人后,朱明复依次将云南人口迁入四川,四川迁入关中甘肃,甘肃迁入中亚,故意造成了一次各省文化人口的大交流,他偏执以为移民们能够爆发更多的创造性,以及各省地域文化交流后能够产生更好更强的精神。

  云南从此向西南诸国开放,欢迎各国新移民,在后来数十年中,云南接纳了百万计的移民,直接导致西南诸国势力空虚,从而更加依附明朝。

  再到后来,一些部落连搬家都不愿意了,直接要求连人带地一起划给明朝,请明朝派官吏前来管理,所以明朝后来在云南之南新设立了一个新南省,管辖中南半岛的大部分领土。

  近卫军在云南休整半月后,皇帝征伐天竺的诏书下达了,命令戚继光带兵征服缅甸不友好的部落后,开拔印度。

  那时的印度,存在着德里等几个小国,本来他们这种状态还将维持一百年,直到中亚帖木儿后裔征服全印度,建立莫卧尔帝国,如今因为一个人的穿越,中亚已经在明朝的控制下,莫卧尔帝国产生的土壤也没有了,而这次对印度的入侵者不仅提前了,来源也变了,他来自明朝。

  “印度天生是做殖民地的命,瞧他们现在那跟在西方后面那屁颠屁颠的样子,所以我只是做了他们命中注定的事情而已,这一切都是为了早点搞成地球村啊,后世的人会理解我的苦心的。”朱明复这样对自己解释自己的行为。

  南京东宫。

  黑夜中一辆马车缓缓停在宫外的道路边,不一会另外一辆马车也驶了过来,它正好停在那马车的边上,一只手从先停的马车帘子里伸了出来,手里长着一长条子的木盒,旁边马车也同时出来一只手借了过去,然后双方不约而同向相反方向驶去,夜色中的大街瞬间回复了安静。

  十七岁的太子正在书房读书,这个本该死于非命的人如今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的皇储,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武昌,跟着一群博学的翰林读书,有时候,“父皇”也会请来一些神秘人物给他传授武功、医药,以及给他讲授江湖风情、世间百态,“父皇'一直告诉他为了防止建文四年皇宫那场可怕火灾的重演,他们父子还是分开住比较好,用他的话说,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这一点,太子虽然有点遗憾,但他知道,为了大明社稷的安危,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

  在中京时,徐辉祖曾经询问过朱明复将来的继承人问题,朱明复回答只有两个字:照旧。

  “是真心,还是假意?”徐辉祖再问。

  “朕问你,你要是愿意当皇帝,你来当好了?”

  “别调侃老夫。”

  “我知道你嫌这位置难受憋屈,还不自由,所以朕的想法和你一样,我的儿子日后封王,寻个边境地方,如沐王爷一般,过得潇洒自由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位太监过来打扰了读书的太子,因为太子师傅林一清忽然求见。

  太子放下手中的资治通鉴,走进了书房。

  七十岁的林一清在太监的搀扶下,摇摇摆摆走了进来,他的眼神浑浊,他的面容紧绷,他的心情忐忑,这段时间他的心情非常低落,两个儿子赌钱上输了一大笔钱,差点让他卖房子,虽说有贵人相助,把赌债清了,可这两个混小子却不知悔改,嗜赌依旧。

  “师傅,这么晚了,你有什么事?”太子起身问道,态度谦恭,笑容温和,对师傅的深夜造访一点没有愠色,这么多年了,他在各位老师的教导下养成了良好的风度仪容。

  “太子爷,中京有人送来了这个东西。”

  林一清颤巍巍递给他一个木盒。

  “师傅,什么东西,这么神秘啊?”太子轻松得接了过来,心想可能这是一些获罪官员请托的信件罢了,过去这种事他也遇到过。

  “殿下,这臣也不知道,只是一个同年给我的,但这位同年也是受人某人之托,据说送这东西的人说,他是为了太子的安危才冒险这么干的。”林一清好不容易把这段早已想好的话说了出来。

  那一夜,太子彻夜未眠,第二日,太子喝了一天的酒,却没有吃一顿饭。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xdzxsw.cc/book/123980/7109889.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