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新明之冒牌皇帝 > 第四十七章 迁都之争(六)

第四十七章 迁都之争(六)


  李府门前的大观街上。

  稀稀拉拉松散的举子们忽然骚动了起来,他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一排排穿着统一黑色短装的青年正一脸肃毅得向他们走来,这些人头上包有写着一个“忠”字的白色布条,手中拿着短棍,眼神露着寒光,领头的几人各自杠着几杆大旗,上面写着“倭华学堂志愿者”几个大字。

  很显然这么整齐的队伍不是来旅游的,这种寒意的眼神不是来交流的。

  “东厂,肯定是东厂的人!”一个举子恐惧得发出了呐喊。

  “大家不要怕,朝廷不敢动我们的,我们是读书人啊!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骂了几千年,没人敢动手的!”萧强高喊,他作为直隶举人是这次活动的中坚之一。

  “你们的,是读书人的败类!”一位倭华学堂杠旗的学生手指着萧强说道。

  “你胡扯什么,你是谁啊?”

  “我是北平倭华学堂学生吉田明,原来我叫吉田辉雄,后来上学之后,我为了感激大明皇帝,就改名叫明了,你们和我们一样受朝廷的恩惠,却处处为了私利,搞出了这么以下犯上的事情,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哈哈,原来是外国人,你有什么资格嘲笑我们,滚回北平去吧!”

  “我们早已归化大明,我们比你们更热爱大明,我们要揍你们,表达读书人的义愤!”

  吉田明大明话不标准,所以他不多说,直接用行动来表示。

  他一挥手,后面的学生挥棍就上,一阵扫堂棍,打着前面一排的人像被狂风吹倒的野草一样,伏地不起、哀叫连连了。

  一排狂打一阵子后,然后是第二排上,然后是第三排上,打完的人退后,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包围李府的举人大多身材瘦弱,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持续性打击。

  一阵狂风之后,举子民纷纷溃散,留下几个腿伤较重的人躺在地上饮泣,他们哭喊着让同伴把自己救走,但他们的同伴似乎没看到没听到他们。

  “同学们,分头行事!”吴慈新穿着学生服大喊道,这次行动就是他指挥的,他是朱明复任命的倭华学堂总监,这些学生是和梅景正一起来南京的,朱明复专门用来对付文人闹事的,毕竟用打文人还是要文人自己亲自动手,这样他们即使被打了也会舒服点的,毕竟是被自己人打的嘛。

  大家都是斯文人嘛,肯定是学术争论,即使挣得头破血流,那也是雅事嘛。

  如果是一个近卫军的士兵把文人打伤了,那就是天大的事了,那叫做“残酷镇压”,叫做毁灭文化,起码要被人骂上一千年,因为话语权掌握在文人手里,历史都是他们执笔画出来的啊。

  而且朱明复知道,他办的倭华学堂的学生对他忠心得很,这些家伙自发明天清晨对着皇帝的题写的校名,三拜九叩,风雨雪暴,皆不停歇,用他们来对付文人,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

  当萧仪接到弟弟的紧急汇报,带着一帮老家伙赶出来时,发现街上已经没有一个举子了,于是他们只好低着头,数着脚步回家了,等他们到家时,发现家门口无一例外得站了一帮陌生人。

  他们是谁?劫道也不会这么明显吧。

  那时一群统一穿着黑衣服,眼神冰冷的人,萧强知道他们就是刚才打他们的那些人。

  一般大官家门口有百余人,小官家门口也有二三十人,他们排成一排堵住了官员家前后两个门口,那些大一点可以爬过去的窗户下也站着一个家伙,总之这群策划围攻李府的人现在遭到现实报了。

  而且是加倍被奉还了,因为李炳秋只是出不去,大不了在家里休假嘛,可他们呢,却是有家进不去,只能在外面吹风,那显然不是浪漫,那是悲哀。

  文官们弄清他们的来路后,试图好言相劝,但对方的回答令他们啼笑皆非,程序是这样的,倭华的领头学生站出来,一个九十度的鞠躬,一声谦恭的回答:“对不起,大人!”,然后归队继续站岗,可见人家的语言和行为恰恰相反。

  你要是试图进去,他们就把你挤出来,你要是动粗,他们就挥动棍子打你,而且他们棍法极准,劲道凌厉,数人之间配合默契,显然是练过的。

  文官们很多当场哭了出来,事业上遭到了打击,本想回家寻求一点安慰,没想到家也进不去了,而皇上那边肯定还会收拾他们,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急事片遇堵车天啊,这日子让人怎么过啊?

  僵持到半夜,倭华学生换班了,原来站岗的那批回去睡觉,换上另外一批,官员们看到对方是要用其人之刀还其人之身,纷纷泪眼朦胧得去借宿朋友家或者寺庙了。

  从此以后,文官集团斗志全无,他们准备接受皇帝的迁都决定,只等皇帝下诏了,但是半个月过去了,皇帝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不提迁都的事,除非文官们“要求皇上迁都”。

  “求皇上迁都”无疑是打自己的脸,文官集团数量众多,虽然抓进去几个,被无家可归一批,但是他们在地方官中还有很多拥护者,在青年学子中还是有威望的,要他们撕下自己脸皮,无耻得践踏自己,自己大声宣布自己错了,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但朱明复决心这次和他们玩到底了,他不仅为了迁都,也为了整治一下日益严重的文官利益集团,他们掌控着地方民政,李炳秋为人恬淡,导致这些家伙和商户勾结越来越深,这几年个个聚敛了天量财富,而迁都将破坏他们在江南地区的财富输送渠道,这就是他们反对迁都的根本原因。

  江山代有官员出,十年来个大扫除。

  朱明复可不想让这些家伙的势力越来越壮大,他要趁迁都之机,大力改造一下他的官僚机构。

  将两件事并作一件事来做,是非常节约成本的事情,而且可以使你做事情时有两个借口,多一条退路。

  比如迁都吧,假如文官集团真的拼死抵抗,朱明复不介意再缓个一两年,但迁都可以缓,他治贪的力度就要加大,反正东厂那边掌握了足够的资料,而此次迁都的事情,文官已经准备接受了,朱明复也就自动降低了整治力度,但他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准备好好杀杀他们的气焰。

  朱明复令陕甘总督沈孝成开特别科举,在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录取生员五百名,作为新都城的候补官员。

  消息传到南京,官员们为之气馁万分,很显然他们平白多处了五百个竞争对手,而且还是当地的地头蛇。

  下一个消息就更令人震惊了,秦淮河被关闭了!

  南京的秦淮河竟然关闭了!官员们惊呆了,腿软了,无语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秦淮河的大红告示上说他们的事业将整体迁移到中京城,并且此后锦衣卫开展了一轮查禁私娼的大行动,抓获私娼一千多名,合法的和不合法的都没了,南京城从来没有这么纯洁过,从来没这么寂寞过,某些人从来没这么抓狂过,就像一个烟瘾极大的人忽然发现他所在的城市竟然买不到一包香烟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xdzxsw.cc/book/123980/7109877.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