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新明之冒牌皇帝 > 第二十九章 祸乱邻国

第二十九章 祸乱邻国


  “和皇室联姻,那你原来那个老婆鲁不花怎么办?”朱明复看到东厂填写的“瓦剌部张家求联姻事”的标题时曾产生了这个疑问。

  但张丹枫是很善解人意的,他在信中说已和老婆商量过,鲁不花自愿让贤,自居侧室之位,还说什么蛮夷之妇怎能和大明上国之女相比云云。

  朱明复内心不免恻然,感叹权力腐蚀了多少大好青年啊!

  为了事业对当年在他剑下战栗之人拍马奉承,还要牺牲老婆换取国际援助,不知道他写这封信时是何种别样的心情。

  朱明复拿起信来仔细闻了闻,似乎也没闻到眼泪的味道。

  原来这世上只有独身的大侠,没有无暇的领袖啊!

  根据各种渠道得到的情报,张丹枫的瓦剌部由于去年年底的大风雪损失惨重,部落有五六成牛羊病死,再加上上次被朱棣和徐辉祖打击后本来就元气大伤,蒙古瓦剌部目前的处境已经相当不妙。

  其实张少侠主要是来寻求援助的,联姻只不过是其表面,当时朱明复对他说的那番话虽然是忽悠他的,但对瓦剌部而言向西发展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但要自己掏钱帮助张家还是离自己的初衷差距大了点,朝臣那边也会有反对声浪的。

  但张丹枫信的最后一句话引起了朱明复的警惕,他说燕国使者数次和他联络,要他率部归顺,但是他知道朱棣是虎狼之人,他绝不会与之合作。

  “妈的,好你个张丹枫,威胁我!”朱明复拍案而起。

  “对,这个张丹枫实在太可恶了!”送信过来的小林子在一旁帮腔道。

  “不过,朕和你是好兄弟,该帮的还是要帮的。”朱明复颓然坐下。

  “对,好兄弟就是要帮!”小林子又帮腔了。

  “小林子,你抽风了啊!”朱明复觉得这棵墙头草太惹人烦了。

  “皇上,王公公说,做太监要时刻顺着皇上的心思说话,奴才也想求上进啊!”小林子五官收缩、一脸委屈。

  “不懂你瞎参和什么啊,多吃饭,少说话,记住你的秉性适合做实干派,不适合做口舌派!”

  “奴才记住了!”

  “给朕把钱宾叫过来!”

  朱明复立马提笔给张丹枫回了一封信。

  信中说,你既然遇到困难怎么不早点说呢,朕的钱多得都没地方放了,兄弟立即借给你一笔款子,至于联姻之事吧,朕看就算了吧,你是不知道我大明女人的脾气,越是文明程度高的地方女人就越娇惯,越难伺候,娶老婆还是要像蒙古女人这种纯天然的产品才有利健康。

  最后,朱明复再次催促张丹枫渡过难关后立即西进,扬言西方蛮夷很不禁打,成吉思汗的功绩就是明证,只要你要越过乌拉尔山,从此你的生活定会美好得超出你想象。

  经过和钱宾的商议,朱明复命崇友堂抽调懂金融的人才成立一家钱庄,本金由崇友堂和大都督府共同出资,通过这个钱庄给张丹枫放贷款,贷款当然要抵押,抵押之物就是瓦剌部的土地。

  “皇上,您这一手就好比是地主趁农民遇到灾年贱买他们的田地啊!”钱宾曾如此感叹。

  “这是市场经济,叫做资源优化重组,你懂吗?”

  钱宾一脸迷蒙:“啊······”

  “对了钱宾,有御史上奏说你销售不良书籍,危害青少年健康啊?”朱明复突然板起了脸。

  “皇上,这·····我卖了这么多年了,以前他们怎么没说。”

  “还敢狡辩,以前徐辉祖管,社会风气不好,现在朕亲自管了,对这种歪风邪气决不能容忍!你赶紧把所有书都集中起来,·······”

  “皇上,别,别烧啊,你想想上次公主满月的这个吧!”钱宾一脸无辜,双手并用,慌忙比划出一个“十二”的数字。

  “你手抽筋了啊,朕让你把书集中起来,给我倾销到倭国去,让你发财你不开心啊?”

  钱宾擦汗,颤声道“谢皇上!是臣多心了。”

  “不用谢朕,你谢倭寇吧。”

  “皇上,你被倭寇抢过吗?”

  钱宾心想皇上刻意让他把手里所有十八禁的书都销往倭国,这得多大的仇啊!

  倭寇,是一个有历史分量的话题。

  这个禽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其形成原因就是倭国的南北朝之乱,那时正值中国元末时期,倭国内部战争连绵、民不聊生,贫苦百姓开始向海外淘金,淘金的方式很特别就是抢劫,后来战争中失败方的大量散兵游勇也加入淘金队伍,倭寇的规模和质量就开始了直线上升,他们主要劫掠高丽和中国沿海一带,风向适合的话,偶尔也会去东南亚出趟远门。

  倭寇们都认为,家里太穷太乱,还是外面的世界精彩。

  倭寇的历史对倭人性格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作用和西方人维京海盗的传统类似,所以这些国家的血液中都流传着其祖先强盗的基因,大家不可不知,不可不防。

  倭国的天皇在12世纪的时候就是个空架子了,但是倭国人的性情是很怪异的,这个空架子竟然一直被沿用至21世纪,那些幕府将军没一个敢自己称天皇的,虽然他们一直骑在天皇头上拉屎拉尿,哪天不高兴就毒死一个,再换一个,比换衣服还轻松。

  天皇早就成了摆设,而倭国忙于内战的大名们(倭国地方统治者)对倭寇也睁眼闭眼,事实上他们也无力管治。

  长期在海上活动的明教不可避免得会和这支淘金队伍遭遇,几场海仗之后,一些有见识的倭寇就点头哈腰恳求加入明教的船队了,倭人从来就不耻于跪拜在胜利者的脚下。

  明教是干国际贸易的,说穿了就是走私大鳄,其船队规模和技术水平远远在其上,比起倭寇抢劫的小本生意来说,简直是路边摊和大商场的区别。

  在国际走私产业链中,明教的人往往把中国和南洋的货物送到倭国沿海的对马等岛屿,倭寇先接受货物转卖至倭国内地,下次再把钱付给明教。

  也有很有多倭寇直接在明教的海船上打工,那里工资更高,老板还没有打骂员工的毛病。

  对于平定倭国,龙万云是极其期待的,倭国人对大明货品需求很大,可惜由于战乱,导致中间成本奇高和销售渠道不畅,如果倭国内乱平定并有大明掌控的好,预期利润简直是天文数字。

  造船的周期比较长,但收服倭寇的工作却缓不得。

  根据朱明复的指示,龙万云、一休、朱高焰先去倭国开展工作。

  其中一休先带着十名明教高手沿长江出海,去倭国找新佑卫门,准备先潜伏下来,先收集内部情报,等大军上岸后,就里应外合,最好能来个擒贼先擒王什么的。

  龙万云、朱高焰一行先到宁波,明教在宁波外海舟山有个基地,他们准备从那里出发去联络倭寇。

  明教海商领袖汪直在宁波的土豪气味十足的宅院里接待了他们。

  汪直是明教的后起之秀,他曾因犯了命案四处逃亡,最后投靠了明教,明教认为他所杀乃“不义之人”,就收留了他,短短几年这家伙凭着机敏的头脑在走私中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了明教外贸系统的干将。

  朱元璋虽有禁海政策,但他对明教的走私其实还是睁眼闭眼的,毕竟人家是开国功勋啊,所以当时若论外贸这一行,明教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排第一的。

  豪宅之中,盛宴之上,龙万云和汪直一阵推杯换盏之后,忽然说“龙掌法,属下有位朋友想见你?”

  “哦,是哪位?”

  龙万云脸色不悦,他不喜欢属下自作主张介绍生人给他,他的作风一向低调,平时常窝在总坛,江湖上熟悉他的人不多。

  “久仰龙掌法,在下宁波知府胡宗宪。”一名锦袍男子走从屏风后微笑走了出来。

  “知府驾到,龙某不胜惶恐,不知胡大人找我何事?”龙万云站起来不情愿拱手道。

  “龙掌法莫怪,胡某说起来还是您同乡呢,这次确实是有一事想求乡伯?”胡宗宪笑得很自信,似乎龙万云一定会帮他的。

  “知府客气,请直说。”

  “胡某想让龙掌法求朝廷略开海禁。”

  宁波地处沿海,百姓时有违反禁令出海发财,胡宗宪禁无可禁,为此发愁无数次,最后在汪直等人的游说下,他决定找龙万云说项,请朝廷开放海禁。

  贵为一府知府而能纡尊降贵拜见江湖头子,可见他不是一个拘谨的人,他和汪直叫好,亦可见其为官之道很是活泛。

  胡宗宪所说正和龙万云心意,他神色顿时缓和,忙请胡宗宪入座,那晚,三人谈了很久。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xdzxsw.cc/book/123980/7109801.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