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将军谋之译宛情深 >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得知了具体的路线,二人顺着山路往上。沈宛还好,从前在并州的时候就常常登山,珊瑚却是养在侯府鲜少外出,虽为奴婢,却比不上一般的小户人家女孩儿,行了半个时辰就没法再跟上沈宛的步子。沈宛眼见天光已然大亮,吩咐珊瑚慢慢跟来。脚下不停,转过山峰便不见了人影。珊瑚生怕出什么意外,弯着腰喘了一阵,小跑着重又跟上。

  越往高处,越见柔和的晨光让山峦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沈宛呼吸着散发草木清香的空气,匀了一下呼吸,拔脚继续攀登。在堪堪转过一块巨石的时候却被突然出现的一个人吓了一跳,凝眸细看,罗译身着一袭黑色薄衫静静立在山石阶上,袍脚掖在腰带上,山风拂过,薄衫下隐隐可见鼓起的肌肉。墨发用一支古朴玉簪束起,肤色微黑薄唇轻抿,背对山光静静地看着脸蛋绯红的沈宛。见她鼻尖已经镀上一层薄汗,手中的一枝淡紫色野花摇摇曳曳,喉结微动轻咳一声。

  “罗二公子?”没想到这人变得更健壮些了,沈宛眯眼认出来人。暗暗看向罗恪的双手,只见修长如玉的手上赫然蹲着一只白色的小狐狸。微微的挣扎被罗恪轻易压制,他挑眉问道:“沈姑娘,只身上山所为何事?”

  “晨起得早,便来山上看日出,可是似乎时辰有些晚了。也不是只身一人,婢女在后面跟着呢。”

  “哦。”微微颔首,罗译侧身让出道路,沈宛绕过他继续登山。一抹清香气息绕过鼻端,罗译心中微动,转身大步往一条西向岔道行去。

  沈宛终究还是没有登上观景台,这段时间鲜少锻炼,早饭又没有吃过,便斜倚着一块大石看阳光拨散山间雾霭。擦净鼻端汗水,遥遥见珊瑚挣扎着往山上赶,连忙向下朗声道:“珊瑚,我回来了,就在那儿呆着便是。”珊瑚如释重负,瘫坐在石阶上等着沈宛。

  少女的声音清冽,在山谷中喂小狐狸喝溪水的罗译唇角微挑,起身逆着林间斑驳的阳光行去。徐哲候在厢房门口道是崔元浩一早来见他,听说不在正在寺外亭子中等着。“说是得了一首新词要与公子赏鉴,您看,小的去回了他就道您还没回来?”

  “不必,将这小东西找个笼子关好,弄些新鲜的肉食,回头带回府里。”

  “这······庙里哪来新鲜的肉食,公子您······”不待徐哲念叨完,罗译回房用冷水擦净身体,换了一身宝蓝绣金线的斜襟长衫便跨出房门。崔元浩正百无聊奈,捻了点心扔出亭子逗引野鸟。山里的鸟不怕人,围在一堆叽叽喳喳吃得热闹。罗译的到来让鸟儿惊飞,崔元浩转脸见他,笑意满脸道:“成德,你可真是寻了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地方真是清净得很。”

  罗译闲闲笑道:“你特意寻我而来?”

  “得了一首新词,有几处却怎么也觉得不妥。随母亲在大慈恩寺上香,过来也只是两刻钟的事情。”

  “听说你在家里潜心读书,怎么还有时间填词?”

  “秋闱都停考了,也该放松下。不然全是一群侄儿侄女,呆着也无趣。”似是想起什么,又道:“也不是都无趣,只是母亲管得严。”

  罗译挑眉:“哦,哪位侄儿有趣?”

  “沈宛侄女啊,你见过的。只是毕竟年纪大了,她常年跟在王姨父身边,倒是可以和我们一起填词作诗。”

  “哦,她的文才很好?”

  “好像也不是,闺阁女子来说,她不扭捏。”

  “哦。”罗译淡淡应声,崔元浩惊觉谈论一个未婚女子有些不妥,笑道:“不说闲话,你快帮我看看。”

  随侍的小厮在石桌上展开一张诗笺,罗译凝眸看去,指着一处道:“‘掩’改成‘卷,‘愁绪吟’改成‘动愁吟’。”崔元浩连忙挥毫在白纸上将词重新誊写一遍,待得墨迹稍干,细细读去,果真意境更添一层,口中不由吟出来: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栏,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

  “好,成德果然不负我披露而来。”崔元浩笑道:“这首词定能让秦逸松那厮无话可说。”

  敢情还是为了少年意气相争,罗译轻笑,曾几何时,自己也为了一首词绞尽脑汁。现在看来,那时候是真的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个崔二好福气,仍是一颗赤子之心。

  寺中钟声响起,徐哲前来禀报说早饭时间已到,请罗译不要误了时辰。徐哲笑得人畜无害:“崔公子不嫌弃的话小的交些银子,您也在这儿用过早饭再走。”

  “这个,怎么好意思让成德破费。”眼风过去,小厮已经掏出银子,徐哲带着人前去打点,崔元浩二人说着闲话往膳堂过去。微黄的馒头就着一大海碗稀粥咸菜,崔元浩惊得目瞪口呆。

  “清凉寺厉行节俭,今日的馒头似乎大了些。”罗译淡淡说完,捧着海碗开始用饭,崔元浩不动声色将馒头吃完,那照得清楚人影的稀粥却是怎么也喝不下去。

  “拓山可是吃不惯?”

  “不是,不是。早晨起来还不饿。”崔元浩连忙否定,一边在心中暗自懊恼先前不该把一包点心都喂了鸟。  吃完早饭罗译随着寺中僧侣去山涧取水,崔元浩奇道:“咦,方才见膳房后面有水井,井台湿漉漉的,难道竟是没有水吗?成德你真的要去取水?”

  罗译已经在挽袖子,边上一名黑瘦的僧人答道:“这是寺中的规矩,众生平等,无论何等身份都是这样。”

  “哦。”崔元浩心道难怪寺里人气不旺,世人来庙里拜菩萨是为了通过捷径达成所愿,若要劳其筋骨,也不会舍近求远,来这荒山野寺白白做工。见罗译一身锦袍,手上拎着个明显小一号的木桶跟着僧人远去,也远远赘在后面去看看是否果真如此。行了半个时辰来到山谷中,宽浅的小溪中不时有游鱼快速游过。往上游行了百米远,众人在一处流水冲击形成的水潭中将水灌满,依旧列着队往寺里走去。

  崔元浩是空手,回来的时候已是满头大汗,见罗译只是鼻尖有些薄汗,佩服道:“成德果真不愧护国公府出身,都是锦衣玉食的公子,你比我厉害多了。”

  “这有什么,让你在这里取半个月的水,你也不会比我差多少。”

  “那倒也是,”崔元浩又道:“可是说句不该说的,你在寺里黑瘦了好多,回头京城多少闺秀要心疼的。”

  罗译不以为意,“男人嘛,黑点无所谓。”队伍又要出发,崔元浩却没有精力跟去,朝罗译抱拳道别,领着小厮自己回了大慈恩寺。五趟取水完成,已是日上中天,徐哲送来一碗素面,罗译草草吃过后回房打坐运功。罗家的武功以刚劲为主,内功心法在午时阳气最旺的时候修习更佳。此次上山名为温书,实则是罗译为了提升武艺,昼夜勤谨练功,他的武功已经非之前可比。

  下午在水潭练习听声捉鱼,直到暮色四合满天繁星。徐哲烤了鱼果腹,又带了两条回去喂小狐狸。罗译闲着无事逗弄那个已经不再惧怕的小家伙,不期然想起今晨的偶遇。从未见过那样的女子,朝气勃勃站在半山上,就像是一株生机勃勃的树,不惧风吹雨打努力生长。嗯,胆子还很大,金阳客栈那个夜里,居然能睡着···

  徐哲十分好奇自家主子想到了什么,眼神放空嘴角含笑,看起来是那么的的,嗯,温柔。背心不禁冷汗涔涔,公子这个样子,好陌生。

  云氏身为一府主母,不能在外耽误太久,在大慈恩寺呆了两天便带着大家打道回府。因为她侍奉佛祖虔诚尽心,每日天不亮就诵经直到夜深,还奉上了手抄的无数经卷供在佛前。不出几日京城就传遍了她的美谈,皇帝甚至还在早朝上称赞她,一时间承恩侯府车水马龙,拜访的内眷无数。

  因着崔元浩尚未娶亲,前来拜访的世家夫人大多带着自家或亲戚家的适龄女子。云珠她们的课也停了,每日陪着各家女眷赏花喝茶,沈宛不胜其烦,因着秋夜贪凉,略略有些咳嗽,便趁机告假只呆在自己的院子里养病。王琎僔听说孙女染病,心中焦急,云氏安排他和严承进内院探望。见沈宛面色尚好,心中方才安定。沈宛愧疚道:“外祖父不必担心。那夜见着天气凉爽,就没有关窗,谁知夜里下了一场雨。加上这段时间冷饮吃得有点多,有些积寒,症状就一并发了起来。姨祖母请了大夫诊脉,喝了药已经好了很多。”

  “嗯,这么大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贪凉。须知女儿家要好生照顾自己的身子,外祖父在外院,你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知道,自己记得将息。”王琎僔语重心长,沈宛更是内疚,眼眶微红低声道:“外祖父也要照顾好自己,我们见面不易,要是能像从跟前那样,一家人在一起多好。”

  “此话休要再说。”王琎僔见她还是一门心思想要离开侯府,劝道:“我不为别的,你能顺利找个知冷热的婆家,我也对得起你父母了。”

  “宛儿不想嫁人,我们一家在一起多好。等到承儿长大娶妻,您一样可以含饴弄孙。”

  “傻孩子。”王琎僔无奈低笑:“我的宛儿必能嫁与俊才,子孙满堂。”

  “外祖父···”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xdzxsw.cc/book/123975/7107503.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