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360章 满意而归

360章 满意而归


  她的微笑,终于舒缓了静言的不安。

  他看一眼靠在船舷上的君四,低声道:“有什么事,不要总是一个人扛着……”

  他已经是大人了,有责任也有决心替她分担一些困难。

  若萤点点头。

  “我知道。能说的,我会跟你说。不好说的,也尽量不瞒你。”

  她听得出他的未竟之语,是想要告诉她,他会尽力去保护她。即使结果难遂人意,但是,他也一定会拼上全力的。

  既然说了,就一定会做到,这是他的承诺。

  别人不知道,她却是知道的,能让他说出这种明白浅显的心里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暗中还不知经过了多少斟酌与纠结呢。

  好在她懂他,懂他这份关切的根由。

  你知我知心照不宣的血缘羁绊,也许并不比举案齐眉的爱情脆弱浅薄。

  既如此,还求什么呢?

  原本就是她的错,不该爱上他。错在当初不知情,错在执拗地自欺欺人地不肯承认自己就是钟若萤。

  从他这里,她已得到太多。

  退一万步说,假若她与他只是因缘际会的两个陌生人,是否就能够相携一路走到底?

  为了他,她是否愿意拼上全力、豁上一辈子?

  为了他,是否可以义无反顾放弃理想?

  为了他,能够心甘情愿地变成如郑依依那样的女子?

  可以为了他当下身段,持帚汤羹吗?可以像世俗中的万千女子那样,安安分分地为REN妻、为人媳、为人母吗?

  尽一生勤勉,侍奉婆母、生儿育女,夙兴夜寐、无怨无悔?

  不不不,这是不可想象的。

  要她做个循规蹈矩裹足谨行的小妇人,这远比科举来得困难!

  婚姻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华夏千年文明,伴随着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却没有一场战争,能比婚姻更为持久、战况更为负责的了。

  她虽好揣摩人心,却从未想要将自己投身进这场战争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打算。

  她没有这种觉悟,却阻止不了别人参与进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

  婚姻一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郑依依既然跳进了这个深坑中,想必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那么,作为第三者的她又该怎么做呢?

  是不是该祝以一生安乐?

  她的祝福,郑姑娘会领情吗?

  若萤淡淡地苦笑了一下,觉得自己有些无聊。希望静言好,却又见不得他和郑依依绑在一起。

  “定亲已经错过了,成亲的时候,可一定要叫上我。”仔细地看着面前的人,竟有种看一眼少一眼的感觉。

  静言红了脸,不敢看她。

  没有不悦或者是惆怅,说明他对这桩亲事的态度是平和的、认可的。

  也许,还有些憧憬。

  “依依表姐……很好……”

  莫名的辛酸猝不及防地涌出来,震惊了彼此。

  静言的脸都白了,托着她的手肘,止不住地发颤:“怎么了?若萤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一边急急地问着,一边自袖底掏出手帕,不厌其烦地替她擦试着泪水。

  “你还没好利索,可不敢伤神。是不是哪里不对劲?刚才是不是磕着碰着了?咱们现在就回去好不好?让医生好好给看看……”

  若萤摇摇头。

  她很清楚,这与伤患无关。不过是近期接二连三的打击,脆弱了她的心神。

  硬要说原因的话,怪她不够坚强,怪柳杜氏明知她受伤、却还是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刺激她。

  非要用这种方式衬托出她的不幸、三房的悲哀,才开心么?

  何必呢?

  难不成以为曾经的庶女会杀个回马枪,抢了她的嫡女的位置?

  不说事情都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了,她怎么就能以为为庶女的叶氏会想着认祖归宗呢?

  姓杜的还有什么可贪恋的?死死抱着从前的仇怨不放,到头来,除了自苦,也苦了下一代。

  就像她的母亲那样,假装从未曾有过交集,假装从不曾相识,强行逼迫自己忘记不好的往昔,将一切苦痛自己吞下,有什么不好?

  这样的母亲,难道不值得尊敬爱戴?

  “不要紧……”不忍见他惶急,若萤勉强挤出宽慰的一笑,“可能是这里的风太紧,吹得眼睛疼……”

  静言闻言吁了口气:“我刚才就想说呢,别在风地里站太久……”

  说话间,细心地替她披上披风,随手又试了试额头。

  “没有着凉,还好。”

  “可是阳光这么好,实在舍不得辜负……”若萤看了看腊月,“在屋里闷了那么久,感觉都快要长毛了。让我再晒一会儿。有腊月跟着,没事儿的。倒是你,出来这么久,他们该着急了。”

  静言就知道这主仆二人有话要说,便点点头,叮嘱了几句,转身去了。

  临走朝不远处扫了一眼。

  船上早就不见了君四的身影。

  若萤也转过身去,遥望着远方。

  就在那个位置,就在不久前,一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她却只能袖手旁观。

  “这不关四爷的事儿。”腊月道,“将来遭报应的,是这艘船的主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顿了一下,又道:“要是四爷过意不去,回去让大显师傅给超度超度,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若萤默然不语。

  超度?

  超度的是亡魂,还是活着之人的歉疚?

  “四爷就是太仁慈了……”腊月不断地安慰着,“这种事儿,有什么稀奇?想当初小的们四下流浪的时候,就从没指望自己能活到百岁千岁去。一切都凭运气。混的好,是运气,混的糟,也是运气。那种寿终正寝的也好,横死大道旁的也好,都是各人的造化。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是老天爷的安排。别人的劫数,别人的罪过,四爷完全没有必要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就好像静言公子,说是医生,又哪里救治得了全天下的病患?能管得了天下人的,只有佛祖吧……”

  仁慈?

  说她吗?她可不觉得,而且,也并不认为仁慈是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美德。

  迄今为止,能让她感到满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

  她很幸运,拥有了这世间绝大多数人所无法拥有的两个灵魂、两份力量。

  借助这一优势,她一直想让自己做一个强者。

  做强者不是为了役使别人,而是能够成为弱者的屏障和屋檐。

  除此之外,只要够强,就能压制住暴力与邪恶,阻止悲剧的发生。

  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不幸,只能让她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微弱,微弱到甚至连一个嚣张跋扈的君四都拿捏不住。

  “所以腊月,你明白了吧,为什么我一定要应试……”

  “小的已经跟菩萨许下了心愿,保佑四爷马到成功、心想事成。四爷的话,绝对没问题的。”

  腊月挺着腰背,一脸的与有荣焉。

  “这么说,君爷刚才欺负四爷了?”腊月惴惴问道。

  但是,看上去不像啊。有说有笑的,根本不像是有仇啊!

  若萤冷笑了一声:“欺负算不上,顶多就是相互利用吧。既然他已经知道了那么多,再多给他点甜头也无妨。”

  腊月不解地眨眼睛。

  “我跟他说了,我要考试做官去。”

  啊?

  腊月呆住了。

  若萤回头瞅了一眼,伸手将他掉下来的下巴给合上去。

  过了好久——

  “四爷总是有道理的……”

  腊月的舌头上像是拖着一个大碌碡。

  “你是不是在想,我这是授人以柄?”

  腊月的脑袋终于活动了一下。

  “这种事,还能告诉谁呢?总藏在心里也不是个事儿。你也好,爹娘也好,都会为此吃不香、睡不好。所以,为你们好,就不能跟你们透露一丝一毫。”

  但是,君四不同。处在敌对的立场上,自不会为她牵肠挂肚。

  再者,他若有利用之企图,届时,她也好与之展开谈判,从中谋算出一线生天,也未可知。

  “腊月你要记住,世上或许有永远的朋友,但却没有永远的敌人。”

  她在赌,赌君四良心未泯,赌他还有的商量。

  固然她的处境不算好,可是,他也未必就过得顺心顺意。不是还想着跟小侯爷扯上关系么?不是还想着把小侯爷当成最后的筹码,关键时刻拯救自己吗?

  恰好,她能在小侯爷跟前说上话,君四既明白这一点,就不会轻易地要她的性命。

  他也在赌,赌她在小侯爷心目中的分量。

  同时也在观望,看小侯爷到底能为她做到哪一步。

  当然,小侯爷对她越重视,对君四而言,这份投入就越是值得。

  “醉南风”暗里做着情报买卖,所以,君四才会那么信心满满地说出“山东道上没有钻不进的窟窿”的话,关于这一点,她毫不怀疑。

  君四要帮她查找通风报信的那个神秘女人,她不是不心动,只是不敢轻易答应,怕还不起他的这个人情,怕牵一发而动全身,打乱她既定的计划,使得之前的一切努力全都付诸东流。

  比起寻找仇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

  况且,以君四的脾气,倘若她还不上,难保他不会拿小侯爷等人作要挟。

  他眼睛瞅着她,心里却在算计着她身边的人。

  而她最不想见到的事,就是不希望身边的亲朋因她而遭受不幸。

  小侯爷不知道她是个女孩子,也不知道君四就是曾经绑架了她的元凶。

  这些消息,君四封锁得很严。

  其实也不用他防范,当初的时候,她既然能够写信将他举荐给小侯爷,就已经表明了态度,不会将运河上的遭遇透露出去。

  她会假装他是个好人,小侯爷也会感念他的仗义相助。

  君四如果还有良心,就得记着她的这份情意。

  她跟君四,根本就是相互利用、制约的关系。

  目前而言,这种关系还算稳定。

  因此,能够自己做的事,她会尽量自己做。想要她性命的人虽然逃脱了,但还会再度出手的。

  这种事,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

  希望她和仇人,都有同样的心思。

  “醉南风”这场酒席,吃得十分尽兴。

  李祥廷喝高了。

  在送若萤回世子府的路上,他坐在车前,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诵着据说是他唯一能背得过的一首长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乒乒乓乓……

  陈艾清几个也有了酒意,手执扇子、马鞭,叩打着车身,随声附和。

  其乐融融中,若萤发出了倡议:“约个时间,去我们合欢镇走走吧……”

  “现在?现在!”李祥廷高亢地吆喝着,“我无所谓,现在就可以去!”

  自觉地充当了靠枕的朴时敏扶了扶若萤的身子,挑挑眉,表示他也没有异议。

  他老早就巴望着回去了。

  比起城里头的嘈乱,他觉得合欢镇的恬淡寂静更加适合他。

  他很想念乡下的生活,衣食无忧,也没有人说怪话,更没有人欺负他。

  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身边的人全都让着他。偶尔路上遇见乡民,帮忙给卜个小卦,找找丢失的鸡鸭,看看流年运势,不管成不成,对方都会对他感恩戴德,让他十分受用。

  如果屋子里呆久了,就去不远处的芦山里转悠一圈。看看不知名但颇有看头的花花草草,捡个向阳的草坡或是开朗的树荫,随便发呆出神到什么时候,都可以。

  都不担心会有什么毒蛇猛兽跳出来攻击。

  因为芦山就有那么和平。

  就像四郎。

  尤其是想念叶氏三娘的饺子、手擀面、鸡蛋饼;

  想念三房独树一帜、滋味奇特的“炭火浴”;

  想念袒腹东床无拘无碍的每一天;

  想念蚊香袅袅中,疏影斑斑、月影珊珊;

  ……

  归心似箭,却还得等。

  徐图贵也对这一倡议表达出了十分的热切。

  能够放假一天,远离闹心追魂一般的算盘声,于他就跟过大年似的。

  最为要紧的是,终于能够和萌六妹妹见面了。

  好久不见,也不知道她长成什么模样了?

  那天,老祖和母亲聊天的时候还说起来呢,说什么“女大十八变”,说萌六原本就底子好,再稍稍长大些,就凭着三娘的巧手、好生打扮一番,在那合欢镇上,可不就是个拔尖的人物!

  他心下雀跃无比,想象之中,萌六的笑脸渐渐被一片花海取代,姹紫嫣红、芬芳馥郁,直是醉煞个人!

  议论纷纷中,若萤朝着深情平和的静言瞅了一眼。

  不是她爱热闹,只是从心底想用这样盛大欢快的方式,为他饯行。从此告别青葱无忧的少年时光。

  只是不知道来得及不?赶得上否?……

  车前的歌唱忽然式微。

  李祥廷大声叫着静言的名字:“是未来的弟妹呢,静言,静言,找你的!”

  一车人的注目中,静言红着脸与众人告别。

  跟着郑依依的丫头小厮高高地举起灯笼,口中道着“公子小心”。

  郑依依的目光却一直留意在车上。

  她珊珊往前,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四郎也在吗?”

  对此,车中的若萤不能不礼尚往来。

  她已隐隐察觉到,对方不但是为了一句问候而来的。

  PS;名词解释

  碌碡:又称“碌轴”,汉族农业生产用具,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等。总体类似圆柱体,中间略大,两端略小,宜于绕着一个中心旋转。在中国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的农村大量使用。

  这个笨重的石质农具是有通用规格的:选好花岗岩、石灰岩或片麻岩等石材,经放样后人工凿除多余部分。形成圆形的母胎,然后进行细部加工。

  木框是其配套工具。木框是木工根据碌碡的通用规格,做好横梁(2道)、边梁(2道)、圆木销子(2个),在边梁上凿长方洞,榫接而成。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

  《金史赤盏合喜传》:大兵用炮则不然,破大硙或碌碡为二、三,皆用之。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62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