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342章 各方异动

342章 各方异动


  “这些人真是的,一贯地雷声大、雨点小……”

  李祥廷一路嘟囔着,出了世子府。

  长街寂寂,止于烛火一线。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小侯爷的风华,暗夜难掩。

  只是在李祥廷看来,那个人和那种走到哪里都会让女人们发疯发癫的气息,全无可取之处。

  他不认为自己跟这只花蝴蝶能产生什么交集,巴不得这次的遭逢,只是偶遇。

  但事与愿违,对方还就是冲着他而来的。

  一上来,梁从风就没跟他客气,直截了当追问起东方十五的去向。

  李祥廷着急离开,对他的盘问很不耐烦:“这是他们世子府的事吧?我怎么会知道!”

  “爷就要问你,怎么,你想跟爷装糊涂?别当爷傻,什么事儿值得你们觉都不睡,全家出动?”

  “侯爷你不也没睡?”李祥廷气不打一处来,“也是吃饱了撑的?”

  梁从风根本不屑理会他的冷嘲热讽:“是你们家着火了吗?还是丢东西了?要为这个,还轮不着世子府跟着忙活吧?”

  “你们家才起火了呢,你们家才遭了贼呢!”李祥廷横眉以对。

  别人怕他小侯爷,他却是不怕的。不服?不服只管放马过来啊,谁怕谁!

  “是四郎是不是?”

  梁从风像是没听到这些话,满心眼里只有四郎一个的身影。

  李祥廷眨眨眼,暗中惊异于他的敏锐:“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他是我兄弟,自由我罩着,不劳侯爷操心。”

  梁从风嗤之以鼻:“半路捡来的亲戚,要多少有多少,什么稀罕!爷跟四郎,可是又百年之约的。”

  李祥廷的眉眼随即拧在了一起:“侯爷,咱一大老爷们,说话能负点责任不?要点脸不?”

  就冲着他四处宣扬对四郎的爱慕之情、毁坏四郎的名声这一点,这个人就欠揍。

  相对于他的横眉冷对,梁从风展现出来的则是神情款款:“山有木兮木有枝,知道什么意思不?一个大字不认得一斗的家伙,你懂什么!”

  这句话一下子踩到了李祥廷的尾巴上。

  他最恨给人嘲笑没有文化,当下脑袋一热,就给狠狠地反击了回去:“不过都是些半斤八两的货色,谁好意思笑话谁?我没文化,将来大不了沿街讨饭、当街卖艺去,到底也是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自己的双手双脚。不像某些人,要是没了祖上的荫庇,还不知道怎么个死法儿呢!”

  梁从风不由得勃然大怒,马鞭朝前一递,命令左右:“都听见了?敢羞辱安平府的家伙,还用跟他什么废话?给我打!往死里打!不管打残打伤,爷统统有赏!”

  天天跟着他的这些人,哪个是安分守己的?无风还想着能掀□□浪花来呢,眼下听了这样的唆使,哪有个不奋勇向前、竞相表现的?

  因此,一群人蜂拥而上,唯恐迟了,战利品就给别人抢去了似的。

  打架这种事儿对李祥廷来说,有如蜜糖美酒,只会助兴亢奋,再没有意思畏惧。

  事实上,他早就不忿梁从风的所作所为了。无数次假想要饱揍他一顿出出气,只是不得机会。

  今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齐了。

  后头爹娘若是追究起来,他也是不怵的。因为这张纷争不是他起的头,罪魁祸首不是他。

  他之所以出手,仅仅是出于自我防卫。总不能顶着个脑袋给人揍吧?做人哪能那么没血性、没骨气,对吧?

  这张混战可以说是你有意、我有意,一拍即合。

  梁从风一心认定李祥廷是有意隐瞒。他一向骄傲惯了,凡说的话、做的事,几曾给人这么当面驳斥过?

  只除了四郎。

  就算是四郎,也没有像这个傻大个儿这么粗鲁、直白、难听,好不好!

  他很焦躁,很生气,尤其是在想到了四郎的时候。

  “打,狠狠打!不说是么?爷到要看看,你嘴有多紧!不是不说吗?给我把他的舌头拔了!”梁从风咬牙切齿,“几时四郎成了你的私有物了?你不是口口声声要罩着他吗?很好,爷倒省得到处找人了,就跟你要就对了!咱们丑化先说在前面,要是四郎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爷在此对天发誓,绝对要让你李家鸡犬不宁!”

  李祥廷以一敌众,插空回应道:“到处找?哈,东方刚打这条路上过去,怎么,不敢跟他开口对吧?知道问不出什么来也打不过他,所以才专门来堵我,是吧?真以为你家小爷是个软柿子么?就凭你们这些草包饭桶,也就会不要脸地以多欺少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梁从风听来,李祥廷这番话典型的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他愈发恼羞成怒,马鞭子甩得震天响,真恨不能抽到对方的身上取:“揍他!揍得他没力气胡说八道为止!”

  吵闹声很快就引来了巡警。

  就近的世子府的门卫也早已将消息通报到了世子妃梁从鸾的跟前。

  “世子呢?”

  一般发生这种事,不是应该报给那一位吗?今天这是怎么了?怎如此瞧得起她?

  “世子……世子一刻钟前出府了……”报信的大为不安。

  梁从鸾忽地就坐了起来,脊背僵硬着,好半天才将胸口处的那股子怒火压下去:这都什么时辰了?出府?干什么去?就算是逛窑子,也不合时宜吧?

  今夜本该夫妻合衾,他说不舒服,她也没说什么。结果呢?

  还有什么事,比她更为重要?

  “世子去哪儿了,你们最好老老实实交待。不然的话,如果世子少了一根头发,你们个个吃不了、兜着走!”

  世子妃一发怒,神仙都坐不稳。

  那传话的当即就趴进了大红波斯地毯里:“好像说是拼命四郎出事儿了……东方先一步出的府,说是去府衙搬救兵。世子后头出去的,身边只带了朱诚几个人……”

  “嘭!”

  一只羊脂玉枕被重重地扔在了地上。梁从鸾怒不可遏,不为丈夫的安危,却只针对那个霸道蛮横的诨号。

  拼命四郎,又是他,又是他!真是个阴魂不散的家伙,在惑乱她的丈夫的同时,更让她的亲兄弟变成了一个四方笑谈的断袖。

  世子府、安平府的声誉,全给这小子毁坏了!

  “去,请侯爷过来,就说我有话要说!”

  虽然她从来都管不住那个弟弟,但作为嫡姐,所言所为,总比一个野小子来的重要吧?

  居然逼得她跟一个卑微的小子作比较,真是奇耻大辱……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克制住情绪,尽量地以柔克刚。跟风儿斗气斗狠时没有用的,不管他有多么的荒唐,安平府的正经主子还是他,现在是,将来更加是。

  这些年来,要不是老祖母镇压着,就风儿那行事,还不定要把安平府折腾成什么德行呢。

  所以,她痛恨自己的出身。老天不开眼,将她投胎成一个女子,将安平府的未来悬在一线之上。

  她急、她气、她怕、她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纵然是一腔热血、十足干劲,只因是个女子,便处处受限、步步艰难。

  她的危难,祖母不以为然,丈夫不以为意,兄弟浑然不觉。这么多年来,她活得太过孤单。

  都说她强势、冷酷,甚至就连婆婆鲁王妃,都不止一次影射她要“夫妻忍让、温和一些”。

  他们哪里知道,除了坚强,她已无所凭恃。

  鲁王府会怎样,她从不操心,也轮不着她操心。她全心全意地只牵挂着娘家的前途。

  祖母渐渐老去,兄弟迟迟不婚、行径越来越荒诞,别说她了,外人都早已看出安平府的岌岌可危了。

  如何匡扶正义?要怎样把安平府未来的主人拉到正道上来?这些事,她不想、不做,还能指望谁?

  从风的年纪不小了,疯过玩过后,也该静下心来好生考虑一下这些事情了。坐吃山空是可耻的,自甘堕落更非人生的意义所在。

  她已经准备好了很多的话想跟自己的兄弟说。是的,她并不指望自己的丈夫如何如何。假如没有自小的指腹为婚,她相信,她现在活得定会舒心些。

  只要安平府能好好的,就算误了她的终身,她也无怨无悔。

  然而——

  “回世子妃,侯爷说他现在没空儿……”

  传话的很快就返回来了,战战兢兢地头也不敢抬。

  梁从鸾的脑袋轰地一声就炸开了花,险些没给气得吐血出来。

  枉她殚精竭虑准备了那么多的方案措辞,风儿那混蛋竟然放她的鸽子?!

  没空儿?他有什么可忙的?全天下就他最闲好不好!

  “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什么人你们一点儿都不清楚?还是说,我的话全都是废话?”梁从鸾双眼喷火,恨不能将下方的人烧成焦炭,“既然来软的不成,能不能把他给我绑了来?你们一个二个的,到底在怕些什么?怕出了事我保不住你们?吃我的饭、花我的钱,却胳膊肘子往外拐,告诉我,谁是你们的主子?”

  “世子妃饶命……”

  里里外外四下里顿时跪倒了一片。

  而这幅尽显软弱无能的景象令梁从鸾更加不快:“不是在跟李二郎打架吗?结果呢?侯爷有没有受伤?你们有没有拉架?”

  李二郎不比寻常人,身家非凡,又有一股子的蛮劲儿,真要是打起来,吃亏的只怕是她兄弟。后头追究起责任来,就算是李二郎的责任,安平府也未必好意思将过错全推给李家。

  说到底,就不该让这两个刺儿头凑到一起去!

  “回世子妃,才刚打完了……给巡警拉开了。李二郎挂了彩,侯爷一直在边上看着,一点事儿也没有——”

  梁从鸾气哼哼道:“你倒是会给自己长威风!李二郎挂了彩,就表示他吃了亏?确定那是他流的血?你们一群打人家一个,赢了很光彩吗?跟那个蛮子打架,就算你们成群结队,就一定能打得过人家?也不看看自己那怂样儿!一群草包,不过是给人家练手用罢!”

  “是、是……”

  “没用的东西!然后呢?侯爷没说去哪儿了?”

  “后来李文大呼小叫着跑过来,说那个阴阳生敏公子忽然昏过去了。同车的柳公子正在给他施救,叫李二郎赶紧过去看看。李二郎久急急忙忙地走了……”

  走前,撂话给侯爷,说是“改天再一较高下”,这就是没完的意思。

  这话,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世子妃?要是说了,八成又要挨骂吧?

  也不知道是出于关切,还是幸灾乐祸,那人跟着又禀报说:“听李文的意思,好像敏公子的病症有些古怪,连柳公子都不能断定……”

  想起那个阴阳生的模样,梁从鸾哼了一声:动不动就发昏,那个人看上去就不是个好养活的,果然!

  她略略沉吟了一下,道:“这个时辰就医困难,请府里的医生过去看看吧。毕竟是在咱们门前出的事儿。”

  救得活固然好,救不活也是天意。只是回头别说是世子府见死不救就行。

  忽然心神微转,目光投向某处:“钟伴读在么?你也一起走一趟吧。令弟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

  “是。”

  一个窈窕的身影姗姗往前,态度谦卑温顺。

  只见她簪珥整齐、衣衫调顺,一派从容景象,梁从鸾暗感满意的同时,也不无惊异:“这么晚了,钟伴读还没歇息吗?”

  钟若芝越发沉下腰身,从容道:“回世子妃,不小心看书看得晚了些……”

  梁从鸾的脸上显出几分笑意来:是的,她喜欢刻苦用功积极向上的人。

  努力了,未必会达成所愿。但是,不努力一定无所收获。

  因此她和颜悦色地对面前的女子道:“喜欢读书是件好事,只是要仔细眼睛,伤着了,也是一辈子的事儿。”

  “谢世子妃关心……”

  钟若芝的声音饱含湿意。

  PS:名词解释

  1、山有木兮木有枝

  出自先秦的《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首同志之歌。

  2、地毯

  早在三四千年以前,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部族就已经开始用羊毛捻线、编织成毯,用来铺地抵御寒湿。可以说,我国是最早使用地毯的国家之一。

  中国地毯也曾像丝绸一样横贯中西,活跃在汉朝的“丝绸之路”上,在中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到唐代时,山西、四川、云南、安徽等地也开始生产毛织地毯和丝织地毯。

  白居易在《红线毯》中写道,“一丈毯,千两丝”记述了当时安徽宣州上贡朝廷的红线丝毯的华美。

  现存明代新疆生产的盘金银丝毯,在图案上受到古代波斯金银丝毯的影响。

  一张精美宫廷地毯的诞生,要历经选毛、清洗、梳弹、纺线、天然矿植物染色、织作、打磨等一系列严格工序,并全部以纯手工完成。

  明代宫廷盛行“凡地必毯”,只要有空地必然用毯子盖满。这种风气是受到元代蒙古宫廷的影响。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610.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