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鲁传 > 331章 家长里短

331章 家长里短


  朱昭葵闲闲道:“总有她的道理吧?我们只管看着就好。”

  先前因为滥做好人,招她怨恨,甚至连死亡威胁都收到了,差点就毁了两个人的交情。

  他可不想再重蹈覆辙。

  朱诚扁嘴道:“爷,你也太惯着她了……”

  有么?

  朱昭葵恍了一下神,自言自语道:“其实就是想看看,她到底能走到哪里去。别人在等着看咱们的笑话,一样的,咱们不也想看别人的热闹?”

  “可万一她闯祸呢?”

  朱诚坚信,他的担心绝非多余。

  “她若是能一人做事一人当,且又能当得起,那是她的本事……”

  朱昭葵忽然就住了口。

  朱诚却已经明白了他的未竟之语。

  如果不能应付,将如何呢?

  那个时候,世子一定会出手吧?世子不会坐视不管的。

  世子不但纵容她,还做好了替她收拾烂摊子的准备,是这个意思吗?

  这是不打算撇清跟她的关系了?

  跟钟四郎扯上关系,能有什么好结果?看看她干过的那些事,哪一件是让人省心的?

  朱诚觉得,是时候该他出面了。

  保护世子是他有生以来的职。到了必要时刻,豁出性命去也要阻止世子靠近危险。

  “小孩子做事,真是每个分寸。多少人都在找陈公子?她怎么就这么能沉住气呢?真要把人家爹娘急出毛病来才安心么……”

  不体恤人,冷漠、任性,这是钟四郎的性格,是用一生都难以改变的本质。世子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你既好奇,让十五去打探打探就是了。”

  朱诚苦着脸道:“世子逗小的玩儿呢。除了世子,包括王爷王妃,谁能指使得动他呀……”

  都说东方耿直忠心,在朱诚看来,那人明明就是缺根筋。

  朱昭葵斜睨他:“哦?外头可都在说,你跟他是秤砣,连香囊都出自一块布、一个工,这都不叫亲厚,还有谁敢自诩兄弟情深?”

  “这……”

  朱诚的心中忽然就有一道闪电划过。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十五的那个香囊,弄丢了……”朱诚觉得他的心跳从没有一刻能像眼下这般,跳得如此急促,“他先前还为这事儿担心呢……”

  “为什么?”朱昭葵纯粹是随口一问。

  “他怕给四郎瞧出破绽来……”朱诚的声音开始发抖。

  朱昭葵的注意力终于集中在了一处:“好好的,怎么又跟小四儿扯上关系了?”

  朱诚急出了一头汗,隐隐意识到,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但却无法追回且弥补。

  他为此感到十分惶恐:“这不是爷您交代的吗?要他去偷偷看看,四郎过得好不好。还说管她好不好呢,能帮就帮一把……结果十五就遵照您的吩咐,给她家留了点儿银钱。那个傻大个儿,你说给钱就给钱吧,趁着半夜,丢进院子里就是了。他倒是实诚,连自己的香囊都一并留下了,生怕人家不知道是谁干的好事儿似的……”

  朱昭葵愣怔了一下,旋即“呼”地站了起来,喃喃道:“坏了……不至于吧?……”

  他一下子想起刚才发生过的一幕:当朱诚呈上香囊,四郎那眼神,分明就有问题!

  她见过东方的那个了?!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

  是不是已经起疑了?

  还是说,一切都只是他在吓唬自己?

  “钱呢?”他问朱诚,“确定给四郎的家人拾去了?”

  什么叫“弄巧成拙”?说的就是他这种!

  惟今之计,希望那一包银钱没有落到四郎的手中,随便给谁捡了去,都好。

  朱诚苦笑道:“爷你想,谁没事大清早地去钻别人家的草垛呢?”

  朱昭葵开始原地转圈,口中念念有词:“她若是见过那个,再见你这个,一定会有所反应的……朱诚,你看她才刚,有什么异常没有?”

  朱诚老实道:“回世子爷,小的看不出来啊……不过才刚她跟小的说话,倒是提到过这东西……”

  可惜,他那会儿脑袋还是木的,没有丝毫的危机感,或许已经给她套走了所有的信息。

  一念至此,朱诚忍无可忍地赏了自己脑门一巴掌。

  朱昭葵以拳击掌,叹息连连:“那就是了……她向来不说废话。我早提醒过你,跟她说话千万要小心又小心。看她笑,就像防备她心里在磨刀;听她夸,就要提防接下来要放你的血。你一定是没听进去……像这种事儿,她那么精灵,一准猜到了……她一定会以为我又在骗她……”

  一听他自责,朱诚倒不乐意了:“爷,没这么糟吧?您就是有所隐瞒,也是为她好。别的不说,上次她从运河上下来,能够平平安安到家,还不多亏了十五暗中护送?爷,不用怕,就算给她知道了,咱们也没什么好心虚的。敞开了说更好,正好让她知道知道您对她的好……”

  朱昭葵住了脚,不无怀疑:“会吗?这么做,不妥吧……”

  让她领情?

  然后呢?

  而与此同时,若萤也正在两难之间徘徊。

  当看到朱诚的那个宝蓝色的织锦香囊的时候,她有些吃惊,直觉得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东西,但又不十分确定。

  倒是朱诚接下来的一席话,彻底解开了她心底的这个疑团。

  可以肯定的是,东方十五就在不久前,光顾过合欢镇,而且,还是专程为她去的。

  她爹在草垛里捡到的那些钱,应该就是东方特意留下的。

  作为王世子的心腹,风尘仆仆地远赴异地,所执行的必然是世子的命令。

  可是,为什么呢?

  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去她家转悠了一圈,不会是单纯地打望吧?

  莫不是发现她身边蛰伏着什么危机?

  安稳的日子一晃就过了那么久,莫非并不是因为她时运好,百毒难侵,而是因为暗中一直有人在保护着?

  这是王世子的意思吗?为什么他要做到这个份儿上?

  还是说,这是杜先生的委托?

  这个的可能性好像要大一些。毕竟,杜先生可以算得上是最了解她底细的人,且又与她存在着那么不寻常的关系。

  而王世子与杜先生亦师亦友的关系,也足以让他了解更多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

  只是不知道,到底了解有多少呢?

  除去杜先生,她实在想不出能让王世子如此用心的理由。

  这一切都进行得很隐秘,为什么?是为了照顾她的感受呢,还是怕公开出去,惹得世子妃不快?

  或者是二者皆有?

  但不管怎么说,那个困扰她多时的香囊的归属,终于是尘埃落定了。但与此同时,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

  那个香囊不见了。

  为此,她前前后后思索了很久,最终才将那只香囊的去向大致圈定了出来。

  不是丢失在路上,也没有落在车上,很有可能给她忘却在了晴雨轩里。

  就在小侯爷的包间里。

  当她不慎跌倒的时候,背包里的好多东西都摔了出来。她捡回了大部分,却极有可能就在那时,疏忽了那个香囊!

  丢了东西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梁从风拾了去;拾了去也不可怕,最怕他心血来潮,一路追查下来。

  那个人,原本就有些怪癖。难保不会将她身上的虱子都当成宠物来豢养。

  倘若给他瞧出什么端倪来——

  她敢拿项上人头作保,那一对姐夫小舅子铁定又要大动干戈。

  然则她的罪过又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则包括世子妃、包括梁家、乃至于鲁王府,当真能恨死她这个“扫把星”。

  那么,为安全计,就应该把失物取回来。

  但这可能吗?

  如果东西已经落入了梁从风的手里,她就更不能沾手了。依着那人的无风起浪的脾气,能不起疑、不追问?

  到时候,要她怎么自圆其说?如何打发得几方满意?

  说到底,沾上这两家人,就别指望有太平日子过。

  嘉月上浣之六日。

  这一天午后,若萤收到了家里的来信。

  此时距离她离家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

  原先跟着一起出来的谭麻子,早在十几天前就启程回乡了,除带回了若萤的家书,还有她给家里置买的各种东西。

  叶氏在信里将她数落了一顿,怨她心野,一出门就不记得回家。说家里什么都不缺,让她不要浪费银钱买东西回去;

  家中一切安好,叫她勿念。不管是地里、鱼塘还是菇房,都没什么事儿,高驼子等人尽心尽力,全都当成自家的活儿来干;

  嘱咐她在外注意冷暖,好好吃饭。不管去哪儿,让腊月跟紧,千万别落了单;

  又说大舅先前出了一次意外,走着走着,一头倒在了大街上。幸好大老爷他们抢救及时,才没闹出更大的事故来。现在已经好多了,家里更加不敢指使他做事情了。他成天早出晚归的,几乎都泡在前头大老爷和二老爷那边。

  虽然叶氏并不认同他这种做法,但又不好说什么,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

  二舅母快要生产了,但从背后看,几乎看不出挺着个大肚子,因此,街面上的妇人们都说,这一胎保准是个男孩儿。

  叶氏自己是很期待有个侄儿的,这一阵子正跟叶老太爷一起,商量着给孩子取名字呢。乳名由做爷爷的取,也好借点德行与福分。大名等若萤回去了,一起再商议商议,毕竟目前为止,家里就数她学问最高;

  若萧在月初的时候,给送去了社学。跟着其他学生一起,举行了一场声势不小的开笔礼,正衣冠、聆教谕、朱砂启智,有板有眼、一丝不苟,看得很多为人父母的眼睛红红地。

  开笔礼后,学堂还组织观看了傀儡戏,很是热闹。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若萧的成绩,现在是同级生中最好的,这也多亏了他在家的时候用功。

  关于这一点,街上的人都知道是四郎的功劳。学堂里的老先生有时候在街上见了叶氏两口子,还会问起若萤的近况,想见一见她的心情十分迫切。为此,叶氏深感骄傲;

  若萌也很好。白天做针线、晚间跟着若萧一起认字、写字、背书。若荃经常过来,教她算账、打算盘。叶氏有好几次算错了账,都是她给指出来的。现在,叶氏已经习惯了相信她、依赖她。

  因为脑瓜子灵活、说话做事公道在理,而今的若萌在街面上已经拥有了很不错的口碑。高驼子也好,钱屠也好,季远志也好,有事儿都愿意跟她说,一点也不把她当幼稚小儿看待;

  又说起天生来。说那小子越发长胖了,胳膊腿儿都跟藕节似的。每次洗完澡,要给他擦抹紫草油的时候,都得扒开□□才行。

  街上的老人家都喜欢天生,因为他不管见了谁,都是笑嘻嘻的。老人家们都说了,就冲着这孩子的笑脸,他们一时半会儿还见不了阎王;

  彭杂货那边,对叶氏和叶老太爷一个劲儿地表态度、下决心,赌咒发誓再不做亏心事儿了。架不住这两口子的软磨硬缠,叶氏最终心软了,答应继续供应草菇酱让其代售。

  还有熏鱼,都仔细称了重、计算了成本,用油纸包成一封封的。除去供应老四的饭庄和彭杂货店,其余的,赶大集的时候由二舅两口子挑到市集上零售。一个集下来,倒也能收入几十上百个钱。

  这部分钱统一交由叶氏保管、若萌记账,月底的时候,跟二舅那边均分。

  有了这部分收入,就能省下老太爷出远门拉乡的辛苦。现在他老人家就在家里、田间做着巡查。看到哪里不好,该休整就休整。有他看护着,地里头就算几天不去,也不用担心长满杂草;

  前头老太太那边依然没什么动静,这让叶氏颇为不安,总感觉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二舅母的娘给拉了桩买卖。她们村的一个人听说三房的蚊香很好用,一下子就预订了几百盘。订金已经收了,但黄师傅说,要等若萤和静言回来才能开工制作。他一个人忙不来,请人做的话,又怕配方会给偷走;

  所以,叶氏就很着急,生怕误了人家的收货时间。她嘱咐若萤,事情办完了就赶紧回家,别又跟上次似的,一走就是半年。那可是她的家,不是旅馆、饭店;

  又让她留心打听着,据说四房合大房正着手准备在济南开粮店、饭店,不知道是真、是假?别又是唬人吧?这个事儿,光听老四吆喝,都听了好几年了;

  还有若荃的婚事,已经正式提上日程了。要不出意外,转过年来可能就要大婚了。

  要不说,四房这两年的运道实在是叫人羡慕。听说,就连若莲的终身,都有眉目了。

  虽不能确认,但老宅里到处都在传,说永丰仓的那位副使似乎有意想跟四房结亲。

  但是叶氏却很担心,因为她隐约听说,副使的儿子不大齐全。应该是有什么残疾吧?到底也不知道严重不严重。必要时,她打算从一旁给老四和汪氏提个醒儿。就算那两口子不乐意,她也要说。上代人所受的苦、吃的亏,不能让下一代延续下去,这是不对的;

  小芒是越来越不像样儿了,成天偷吃,又懒得锥子都戳不动。睁开眼就借口看顾大舅,跟着去大房二房那边吃喝玩乐。关键是,还要跟叶氏等人顶嘴。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你。

  叶氏气得要命,却也不能怎么着他。毕竟,他是若萤留下的人,即使是在三房的户册上挂了个仆隶的名头,但还是若萤的人。

  叶氏希望若萤尽早回来,好好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最后说到钟若芹,说他而今变得越来越孤僻了,也不跟人打交道。成天关在书房里,不知道做什么。偶尔出门,也只会选择六出寺。

  叶氏就有些叹息,风华正茂的年纪,怎么一点热乎气儿都没有?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常来常往,老宅那边给六出寺很是出了些香油钱;

  ……

  PS:名词解释:婴儿的笑

  一般认为,小孩子能够看到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小孩子见到老人哭,一般会被认为这个老人的命不长了。因此,很多老年人会比较介意这种事。也有些老人,会特意跟陌生的小孩子说话,通过其第一面的反应,检测自己的时运。

  名词解释:嘉月

  中国传统月份的美称,三月。

  三月还有如下称呼: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三春、香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筍月、五阳月、桃李月、花飞月、小清明、姑洗、桃浪、雩风、竹秋。


  (https://www.xdzxsw.cc/book/10202/6043599.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